孩子一直和空氣說話,嚇得爸媽找醫生,診斷結果竟是……

2020-09-04 荷蘭奶叔

前兩天,奶叔朋友遇上一個「烏龍」事件:

5歲兒子常常對著空氣嘟囔,朋友問他在和誰說話。沒想到孩子竟然說是自己夥伴,還一板一眼說出夥伴名字、穿什麼衣服。

這個「看不見的夥伴」可把家裡人嚇得不輕,老一輩以為是「撞邪」,非要請個「專業人士」到家裡看看。奶叔朋友畢竟受過高等教育滋養,知道鬼神之說不可信。但他心裡也犯嘀咕:孩子是精神出問題了?

奶叔朋友越想越擔心,趕緊請假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那是孩子「假想夥伴」,也就是孩子幻想出一個「朋友」。

奶叔聽說後專門查資料,原來多達65%的學前兒童都會有假想夥伴。

那這種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假想夥伴分兩種:

一種是看不見的「虛擬夥伴」,也就是奶叔朋友家孩子那類情況。另一種是看得見的東西,比如洋娃娃、玩具汽車等。

孩子會有假想夥伴,可能和這些原因有關:

  • 現實生活中經歷打擊或挫折

有些孩子在真實生活裡受到傷害時,找不到親朋好友傾訴。

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可能會想像出一個朋友,和它說說傷心事。雖然假想夥伴不能提供真實幫助,但是依然起到安慰作用。

  • 現實生活裡玩伴比較少

很多孩子是家裡獨生子女或第一胎,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玩耍,和同伴接觸機會比較少。

孩子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容易幻想出「夥伴」陪玩。

從這些原因可以看出,假想夥伴是孩子排解情緒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病態反應。

另外隨著年齡增長,小傢伙社交和活動範圍會變大,假想夥伴也會跟著慢慢消失。所以,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不用過分擔心。

● 提高孩子思維能力

孩子和假想夥伴玩耍時會互動,這個過程潛移默化鍛鍊思維能力。

比如某個孩子玩「過家家」遊戲時,會對假想夥伴布娃娃說:」你要先坐好,張開嘴,我餵你吃飯「。每一個步驟,TA都規劃得清清楚楚。

● 拓展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假想夥伴就會有假想場景。

在想像的世界裡,孩子和「夥伴」角色扮演,隨心所欲創造出想要的東西。飛魚、巨鳥,都可能成為TA世界裡的「客人」。

● 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假想夥伴相當於現實夥伴的替補。

在和假想夥伴交往過程中,孩子同樣可以學習怎麼溝通,怎麼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無形中,社交能力會慢慢提高。

另外孩子和假想夥伴聊天,還能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假想夥伴好處這麼多,那是不是意味著家長啥都不用做?

並不是!

  • 要正確認識假想夥伴

經過奶叔一番分析,沒人覺得孩子有假想夥伴是心理問題了吧?

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可別學奶叔朋友家長輩,嘗試各種封建迷信活動。

畢竟活在21世紀,遇事還得信科學。

  • 要多和孩子溝通、互動

正確認識假想夥伴只是第一步,家長們還要注意別隨便打斷孩子和「夥伴」互動,這會影響TA的自制力形成。

家長們可以找個合適時機,鼓勵孩子分享TA和假想夥伴玩些什麼。

這樣做既能了解孩子想法,又能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邏輯思考能力。

雖然假想夥伴沒什麼害處,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假想夥伴玩,不想接觸現實社會。那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及時諮詢醫生。

孩子有假想夥伴、孤僻不愛說話,這些問題仔細想一想,其實都和家長有關。

平時生活裡,咱家長們多花些時間陪孩子,多關注下孩子內心想法,很多頭疼問題可能就不會出現了。

當爸媽不易,且行且努力~

奶粉們,你們有沒有想像中的「夥伴」?

留言告訴奶叔吧!

相關焦點

  • 男孩2歲多還不會說話,爸媽急了!醫生診斷結果竟是……
    小宇已經2歲6個月大了,除了不會說話外,吃飯、運動都很正常。看見別人家的孩子1歲多什麼都會說,而自己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小宇父母心中不是滋味。家裡老人一直安慰他們說:貴人語遲,等孩子大些自然就好了,可隨著小宇一天天長大,情況反而愈發嚴重,爸媽發現小宇經常一個人玩,無目光對視,而且叫他也沒有反應,意識到情況不對小宇爸媽急了。
  • 3歲孩子突然不會說話,禍首竟是「自身免疫性腦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通訊員 史豔香3歲的小「話癆」虎子(化名),突然不會說話了,爸媽帶著他四處求醫,一直沒找到病因,最後,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內,醫生多方會診後發現,虎子原來患的是自身免疫性腦炎。
  • 3歲男孩半夜頻繁尿床,醫院診斷結果竟是「高血壓」,家長懵圈了
    相信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照顧孩子就跟打怪升級一樣,解決一個難題,緊接著就要面臨下一個。但即使再苦再難,只要寶寶健健康康的,父母們也就知足了。3歲孩子半夜頻繁尿床,醫院診斷結果竟是「高血壓」3歲的小哲,本是一個特別愛乾淨的小男孩,即使晚上想尿尿,也知道哭鬧著提醒大人。可是最近小哲的媽媽突然發現,小哲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半夜尿起了床,而且還常常有嘔吐,頭暈的情況。
  • 3歲男孩半夜頻繁尿床,醫院診斷結果竟是「高血壓」,家長懵圈了
    相信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照顧孩子就跟打怪升級一樣,解決一個難題,緊接著就要面臨下一個。但即使再苦再難,只要寶寶健健康康的,父母們也就知足了。但現在大家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很多小孩都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症,究竟是家長用錯了方式,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
  • 孩子發燒耳朵疼誤認是感冒 醫生診斷竟是急性中耳炎
    前天,小男孩圖圖在幼兒園上課時,時不時就流鼻涕,放學後,圖圖爸媽以為他是普通感冒,就給他吃了些常用感冒藥,哄他早早睡下了。沒想到半夜,突然聽到了圖圖哭鬧的聲音,他一直點著耳朵說疼:「好像有蟲子在耳朵裡,悶悶的還有響聲……」圖圖爸媽又摸了摸他的額頭,還發高燒了!孩子究竟怎麼了?
  • 孩子3歲不會說話,還伴隨這些症狀,可能是出了這項問題
    文|秘籍君鄰居們今天又坐在一起開始討論家長裡短了,而今天的話題就格外有討論性了,那就是聽說小周家的女兒被醫生診斷為患上自閉症了。老師跟她溝通都有困難,於是建議小周媽媽帶女兒去醫院看一下,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個孩子居然是患上了自閉症,這個診斷結果瞬間讓小周媽媽如墜冰窟。在這裡也是給大家提一個醒,如果孩子到了3歲還是不會表達甚至不說話,那就需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孩子的大腦發育出現了問題,家長要及時觀察及時送孩子去醫院治療。
  • 女兒智商130成績卻不好 醫生診斷竟是多動症在作祟
    高智商女孩成績上不去,竟是因為多動症  開學才一個多月,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杭州市二醫院)學習困難諮詢門診已接待了近百個孩子。  「他們基本上都是小學生,其中三年級的孩子佔了2/3。」正在坐診的方妍彤副主任醫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每位家長走進診室時都是一臉的著急,第一句話就問,「醫生,我家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什麼總是上不去?」
  • 2歲孩子不說話 家長認為孩子是自閉症 檢查結果難以置信
    點擊查看 過年到親戚家拜年,閒聊中提到寶寶的說話問題。親戚家小寶2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會說幾個字也是磕磕巴巴的。之前一直以為是孩子小,後來兩歲半多了還是沒有太大變化,親戚就很著急。
  • 寶寶1歲不會說話,奶奶懷疑是沒剪舌根,醫生:回去吧,治不了
    婆婆一直抱怨說:當初孩子生下來,不聽她的「剪舌根」,這下好了,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說話。「醫生,孩子現在這樣,是不是當初沒有『剪舌根』啊,小孫孫不會說話可怎麼辦啊!」,旁邊奶奶搭話道。「孩子舌根沒問題,估計是沒有語言環境,回家多和孩子說話。」
  • 孩子說話晚?有可能是智力發育遲緩了,爸媽要重視
    「怎麼回事啊,咱家孩子怎麼還不開口說話啊」貝貝很焦急地對老公說,「你看看鄰居家的孩子跟咱家孩子一般大,都能說一些語氣詞了」,貝貝老公說:「你別急,孩子還小,過段時間說不定就開口叫你媽了」。貝貝苦著臉說:「那就借你吉言吧」。
  • 舌部腫痛、咬字不清,她以為患上「舌癌」,結果竟是……
    「苦不能言」之下,李阿姨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初步診斷為舌癌,建議李阿姨儘快到廣州就診。「聽到自己得癌,嚇得當天就買票到廣州了!」李阿姨回憶道。輾轉之下,她慕名來到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王友元副教授門診就診。
  • 3歲女童遲遲不開口說話,兒醫生診斷後:大部分家長都忽視了這個
    許玲醫生補充,父母們在家中不應該總盯著手機看,而是應該將時間花在陪伴孩子上,多和孩子做遊戲,多和孩子說話;孩子在3歲以前即受到的語言信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常伴有言語障礙。曾經認為腦發育遲緩是絕症,但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實際上可以治療,特別是早期診斷、早期幹預及治療可使很多發育遲滯患兒正常化。
  • 和你的孩子說說話
    和你的孩子說說話,你會說,我每天都在和她說話,我每天說話最多的就是她,因為我最在意的就是我的孩子,是的,的確,我們很愛我們的孩子,我們也隨時隨地在和他們說話,可是,我想讓你回憶你和她說了什麼話…………讓我來幫你回憶:你說趕緊起床不然要遲到了;你說快點吃,一會路上還要背下課文;你說今天考試怎麼樣?
  • 暑假意外頻發,千萬別讓孩子遭這些罪
    026歲女童小卓因為奔跑的時候拿了那個棍子摔倒了,眼睛摔在了棍子上,當時就看不到了,診斷為視神經損傷,給全身用了大劑量激素衝擊,營養神經的藥,改善循環的藥。035歲的童童在衛生間裡踩著小板凳刷牙洗臉,洗完臉後往牆上掛毛巾,結果凳子傾斜,她腳下一滑就朝著毛巾鉤的方向摔倒,眼皮被掛鈎掛開了。她的上眼瞼被硬物強行撕開,淚小管也斷裂了。經過近兩小時手術,醫生成功修復了童童的上眼瞼和淚小管。「幸虧只是掛到了眼瞼,萬一掛到眼球上,後果不敢想。」童童爸媽後怕不已。
  • 孩子說話晚?婦幼醫生跟您聊聊孩子說話那些事兒
    兒童心理門診醫生劉陽說:這些觀點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那麼,今天劉醫生就來跟大家聊聊孩子「說話晚」的那些事兒。,開始識別並理解筆劃和數字。2、1歲左右的還不能注視和他說話的人,當你叫他名字的時候沒有反應。不能發出很多咿呀學語聲。不會尋找常見物品。3、1歲半不會說任何字或者詞語,聽不懂簡單句。
  • 寶寶出生後一直不睜眼,爸媽趕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醫生看樂了
    每個孩子剛出生之後的狀態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一出生可能身體指標就非常好,會發出響亮的哭聲,醫生檢查如果孩子沒有問題,家長就可以將孩子抱回家裡面了。但是也有些孩子出生時的狀態並不好,比如一些早產兒,因為一時無法適應外部的環境,還需要在保溫箱裡待很久,當孩子的狀態都穩定了,才可以讓爸爸媽媽將他接回家中。
  • 家長讓醫生半小時給孩子退燒,兒醫消失,誰給孩子看病「爸媽營」
    有一個崗位的人一直在默默付出我們由衷需要默默感激他們,他們就是:兒科醫生。假期前後大人小孩作息不規律、飲食又可能不加控制,加上正值換季,生病的特別多,而許多兒科醫生一直加班加點地戰鬥在第一線,他們放棄假期在超負荷工作,但卻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體諒和理解。
  • 玩具槍、鉛筆、遊泳……暑假意外頻發,千萬別讓孩子遭這些罪
    026歲女童小卓因為奔跑的時候拿了那個棍子摔倒了,眼睛摔在了棍子上,當時就看不到了,診斷為視神經損傷,給全身用了大劑量激素衝擊,營養神經的藥,改善循環的藥。035歲的童童在衛生間裡踩著小板凳刷牙洗臉,洗完臉後往牆上掛毛巾,結果凳子傾斜,她腳下一滑就朝著毛巾鉤的方向摔倒,眼皮被掛鈎掛開了。她的上眼瞼被硬物強行撕開,淚小管也斷裂了。經過近兩小時手術,醫生成功修復了童童的上眼瞼和淚小管。「幸虧只是掛到了眼瞼,萬一掛到眼球上,後果不敢想。」童童爸媽後怕不已。
  • 不要讓鄰居帶走孩子。爸媽營整理
    妍妍爸爸趕緊帶著妍妍去往醫院,醫生診斷妍妍身上:處*膜新近裂傷、背部挫傷、臀部挫傷面對陌生人,孩子或許還會有一定的防範意識;面對熟人,孩子的防範意識就會下降。很多時候,即使是孩子表達自己受到了熟人的傷害,也可能會被爸媽懷疑,反而陷入無助和絕望。
  • 這4種「取暖神器」,竟是孩子安全大殺手?爸媽營整理
    事發當天取暖器從早上開了就一直沒關,到下午4點多。再次提醒各位爸媽,使用的時候要看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靠近。很多爸媽總擔心孩子不夠暖和,取暖器放得離寶寶很近。太近的距離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的溫度迅速上升,導致燙傷。孩子在使用電暖器時,爸媽一定要隨時留意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