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釘紋是青銅器上出現較早的常見紋飾。「乳釘」通常是指器物表面的圓形突凸,阮元[清] 云:「餘所見古鐘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或長而鋭,或短而鈍,或且甚平漫,鐘不一形。」「乳釘紋」則是指由這些圓形突起單獨或與其它紋飾共同構成的排列組合樣式。高蒙河在《銅器與中國文化》中說:「乳釘紋置突起的乳突,排列成單行或方陣式。」在青銅器中,乳釘紋主要出現在鼎、簋和編鐘以及銅鏡上。該紋飾起於史前,盛於商周。
據說人們之所以將這種由圓錐形突起構成的紋飾稱為乳釘紋,是因為它們看上去很像母親的乳房或乳頭,是對生命的延續和豐富食物、養育的一種暗喻,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宣和博古圖》將帶有乳釘紋飾的某些青銅器稱為「百乳方鼎」、「百乳彝」、「乳彝」、「百乳鍾」、「七乳鑑」……,並在對「周百乳彝」器名的說明中說:「乳所以養人者也,猶瓜之保子,著之於器,以示其永葆之意。」這可能是乳釘紋定名為一種紋飾名的開端。
乳釘紋又稱「乳丁紋」,中國人生兒子謂之添丁,因此乳釘紋的喻意還另有說法。人們將豎立突起的乳釘,看做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徵,將「乳釘」比作「子」,一「釘」為一「子」,「七乳鑑」就是「七子鏡」。大乳釘為子,小乳釘為孫,東漢 「八乳簡化博局禽獸紋銅鏡」,其鏡上除飾有龍紋、鳥紋、羽人搏獸紋及獨角獸紋外,還飾有八枚大乳釘和九枚小乳釘,正好與該鏡銘文中的「八子九孫治中央」句相對應。這些紋飾有闢邪圖吉保平安的意義,也含有生育子孫、繁衍後代的寓意。
不管是對乳房或乳頭的模仿,還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徵,乳釘紋都被披上了一層生殖崇拜的濃重色彩,這就是時下人們對乳釘紋通常的認知與觀念。但這似乎並非就是商周或更早創設這種紋飾的先人們的本意。將器物上圓形突凸解釋為「乳」,最早恐怕可追溯到東漢的鄭司農,鄭玄在注釋《周禮·考工記·鳧氏》「篆間謂之枚」(編鐘某部的名稱)時引鄭司農話說:「「枚,鍾乳也。」這個解釋表明的可能是東漢時人對圓形突凸的通俗看法,但顯然也表明在《周禮》成書前(周禮成書時間有爭議,多數學者認為《周禮》成書年代偏晚,約作於戰國後期),這種圓形突凸是有「枚」這一特定名稱的。
關於「枚」,甲骨文和《說文》的說法差不多,徐鍾舒《甲骨文字典》引《說文》:「『榦也,可為杖。』甲骨文從木從攴與說文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二者都是手持木棍或刀斧作擊打樹木狀,像是在削剪枝杈以獲得一根木杖,但與圓形突凸造型似乎沒有多大關係。而古代軍士為防止行軍喧譁叼在嘴裡像筷子的小木條也叫「枚」——「章邯夜銜枚擊項梁定陶」(史記),或可類比編鐘上較長的圓形凸起,但在造型上亦難與乳房或乳頭產生聯想,可能含在嘴裡的木條曾被用作最早的「奶嘴」,或者為堵小孩子的嘴,防止他哭而塞到小孩口中的木條,恰是「枚」的原形,這倒是與乳頭可能會發生某種關聯。
讓人略感詫異的是,較鄭司農晚生數十年的許慎,作為字聖竟好像沒有讀過知名前輩鄭司農的書,他在《說文解字》中對「乳」字的解釋是:「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産。從孚從乚。乚者,玄鳥也。」在許慎看來,乳字的本義是生子、生產,並未涉及女人的乳頭、乳房,並用了很大的篇幅討論要生子就必須在燕子剛飛來時,祭祀媒神。
與三代青銅器同時的甲骨文中也有乳字,「象母抱子以哺乳之形,為乳之初文」(徐鍾舒《甲骨文字典》)。該字形象的描摹了母親攬子入懷精心哺育的情狀,突出表達的是哺乳——給孩子餵奶的這種行為,而非乳房本身甚至於也不是乳汁。這些今天一提到「乳」字就會聯想到的東西,在古代可能只是「乳」字的引申義而已。
徐鍾舒不同意許慎對「乳」字的解釋,認為甲骨文在向篆書演化時,發生了岐變,他只是根據變化了的篆書解釋字義,所以不準確。儘管今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兩種字體間的傳承與相關,但許慎可能沒見過甲骨文,也是一種無奈。徐鍾舒的這個評判應該是對的,但無論許慎釋「乳」的對與錯,都表明即便到了東漢,乳等於乳房、乳頭,進而用來比附解說圓形突凸類飾物並不一定,可能更與興盛於三代的青銅器紋飾無關。
我們略查了一些兩漢前或同時的古籍,《左傳》《詩經》《周禮》《國語》《爾雅》《史記》等,其正文中均無「乳」字。《白虎通》有:「文王四乳,是謂至仁」,「四乳」「鍾乳」顯然是明確指向乳房或乳頭,至此應該是完成了「乳」與乳房、乳頭在觀念上的關聯。鑑於以上種種,我們初步判斷,將圓形突凸比擬為乳,以及特別依附在乳房、乳頭上的生殖崇拜觀念,其出現應不早於兩漢。宋《宣和博古圖》器物名稱只提乳,「百乳方鼎」、 「乳彝」、「百乳鍾」,如此看來「乳釘紋」這類紋飾名稱的出現恐怕會是更晚近的事。
總而言之,「乳釘紋」是後人對已有青銅器某種紋飾的概括與歸納,並無證據表明這種紋飾被附加的寓意就是創設者的本意。用後起的說法和觀念去解釋、認知以前生成的事物,可能會形成誤導,以致曲解、掩蓋事物原本的真相。我們不排除三代以前的古人有生殖崇拜的觀念,甚至不排除他們以圓形突凸的造型來體現這種觀念,但我們認為不能囿於這種認知,在古人那裡,圓形突凸的造型也可能有更切近更直觀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