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休師父
來看一個不怎麼有營養的問題。
2018年,有位法師建議我說,要不要考慮做個「還受生債」的佛事?
那是我第1次聽到「受生債」這3個字,這名字一聽就很陰暗,這就是第一印象。
接下來我深入研究了一下「受生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隨即寫了一篇極其詳細的考證的論文。
可惜之前的那個號圓寂了,但還好當時的那篇文章被網上一些號轉載,現在還能搜到。等一下就把那篇文章再發出來。
在這裡先概括2點:
第一,太歲的事,原本不屬於任何宗教,衝犯太歲的觀念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這種觀念跟佛教教義沒有任何衝突,在楞嚴經中,也有誦持《楞嚴咒》會被包括「年歲巡官」(值年太歲,太歲神)在內的諸天善神所護佑的記載——因此這就是佛教版的化太歲——即,化解因衝犯太歲所可能帶來的災厄。
關於太歲的考證論文已經寫得太多了,都在下邊:
第二,受生債跟佛教教義有根本的衝突。還受生債的理論前提是:你必須先承認自己在轉世之前,向閻王爺借了高利貸,因此今生才有吃穿住用。
這是佛教的觀點嗎?
不是。
佛教認為,你今生轉世為人,是因為你造了成為人的善業,至於你今生的吃穿住用,一個因素是累生累劫修的福報,一個因素是今生的勤奮努力所創造的幸福生活,這些都是自己的造作,是個人的私事,閻王爺他管不著。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緣是所作德,因用得人身。
《妙法聖念處經》說:
正見善業 如彼大樹
鬱茂金色 種種莊嚴
智者所說 如善果報
處處出生 不善若善
得彼人身 復行善業
得生天上 不善亦然
下沉地獄……
基於這兩個原因,所以佛教化太歲沒問題,但是還受生債卻大有問題——這是原則問題,是根本知見問題。
以下是2018年關於受生債的考證文章,再拿出來炒個冷飯吧。
01最近一段時間,佛教徒的朋友圈裡,常可以看到宣揚還受生債(又叫壽生債)、補財庫的法會廣告。然後很多居士,稀裡糊塗折了很多紙錢、元寶,惶恐又疑惑的在寺院裡「還了受生債、補了財庫」。
做完之後還紛紛上來問二休師父:
師父,我剛還了受生債——還受生債是神馬玩意兒?補財庫是神馬東東?崩潰,不知道什麼玩意兒,你就瞎參與……不怕妖氣纏身麼?
02不過既然大德問了,咱們就來看看這股妖氣,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宣揚還「受生債、補財庫」的傢伙,會這樣告訴你:
每個人轉世之前,都要到地府曹官那裡去借錢,培植自己的福慧資糧,因此每一個人出生後才有糧食可以吃等等福報,因此人生需要還的第一個陰債,就是受生債。這是佛教的觀點嗎?稍微有一點點佛教常識,都應該明白,這跟佛教教義八竿子打不著啊!這個「地府」,到底是在餓鬼道呢?還是在地獄道呢?反正不可能在畜生道。佛教哪個經典顯示,餓鬼道或地獄道裡還有銀行,還放高利貸?還有手續費?看一下他們的神說法兒:
在那邊借錢,在這邊花,借錢消費,這難道不是美國人的思維嗎?突然覺得中國人好厲害哦,在地府裡都學會了借錢消費,這觀念愣是領先美國人好幾百年。話說回來,地府還有銀行,中國將近14億人口,14億人口就一家銀行,那得多忙啊!那得需要開多少窗口啊?那得需要多少客服啊?這麼龐大的崗位空缺,學佛的人還念佛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直接造業到地府去,應聘個經理主管啥的,一個月好幾億,住高檔別墅,開勞斯萊斯,那生活不是超級滋潤了?所以這個劇本,跟佛教隨業受報的觀點,差了簡直十萬八千裡。
03正信的佛教徒,沒有誰會去稀裡糊塗還受生債。
這個「還受生債」到底是啥?這觀念到底出在哪裡?底下再慢慢說。現在先說說朋友圈裡那些打廣告的大忽悠。
為受生債打廣告的傢伙,依據的經典是往往是《佛說壽生經》,可惜這個狗屁不通的經在《大正藏》裡沒有,個別野路子的經集才會收錄它——也就是說,這是一部偽經。
早在民國,印光大師就曾經大篇幅的破斥關於《壽生經》、還受生債的事兒了,如下圖:
從字裡行間,能分明的感受到印光大師對這事兒,可以說相當痛心疾首,所以大師常說:
不顧此種佛事,深伏滅法之禍!我仿佛看見大師,為了正法永續,悲憤的提醒後人:
再做這種亂七八糟的佛事,這是在毀滅滅滅正法啊啊啊呀呀呀!!!04為受生債打廣告的傢伙,還喜歡拿《禪門日誦》說事兒,說《禪門日誦》是虛雲老和尚編的,說這是佛教的法會,說在《禪門日誦》裡有記載。別抱大腿了,虛雲老和尚不是背鍋俠。
大家發現沒有?所有的野路子都一樣,自己站不住腳,就往權威身上蹭、就去抱大腿,以為抱了個大腿,就有了合法性。可惜這大腿抱得一點智商都沒有。《禪門日誦》到底是什麼?看下圖:
「原作者及刊行年代不詳」,很明顯,作者和年代都不清楚。
那些傢伙一看,這鍋甩不到虛雲老和尚身上,於是又說了:
《大藏經》裡有《禪門日誦》,《禪門日誦》裡有還壽生債,有《看受生數十二生肖相屬圖》——所以還受生債是正法。屁。這看似天衣無縫的邏輯,也就忽悠一下普通民眾,真較起真兒來,說這話是要被啪啪打臉的。有條件可以去檢索一下,《禪門日誦》,《大正藏》裡沒有,《嘉興藏》裡沒有,《乾隆大藏經》裡也沒有。就算不檢索,首先從邏輯上說,也不可能有。因為《禪門日誦》它本身是一個摘錄的集子,它收錄了很多有價值的經、律、儀文、咒等等,而這些內容,本身就星落在大藏經的不同經典中,所以大藏經不可能再把這個集子,再單獨收進去。這個邏輯是不通的。那麼問題來了,「還受生債」、《看受生數十二生肖相屬圖》,這種內容,《大藏經》裡有嗎?沒有。《禪門日誦》裡有嗎?有,在個別版本裡。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禪門日誦》有很多版本,有的版本有,有的版本沒有。所有版本都在這兒了:
沒有收錄「還受生債」、《看受生數十二生肖相屬圖》以及很多偽經的,是正規的版本(為什麼是正規的版本?底下慢慢說。),現在流通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莆田廣化寺版。
還有很多不正規的版本,裡面都有收錄還受生債和《看受生數十二生肖相屬圖》,不僅收錄這些,還收錄很多偽經。把這種偽經放到《禪門日誦》裡,怎麼看都有點兒小三想轉正、濫竽又充數的騷味兒。
05那些胡亂打廣告的傢伙,正是拿這種不正規的版本發朋友圈,或者發私信,告訴你:
還受生債,《禪門日誦》裡有啊!不信你翻開第143頁、144頁、145頁,有《看受生數十二生肖相屬圖》啊!白紙黑字啊!沒錯,他們的底氣,就來源於這裡——這是他們最後一層內褲,現在咱們給他扒下來。打開不正規版本的《禪門日誦》,翻到那些傢伙公布的頁數,你會發現,那個什麼鳥圖,確實有。
但是你再仔細認真看一下,在第143頁,有一個序文說明,內容是:
以下出自學究之手,然向為前人收錄,以勸愚夫婦心信故,不即刪去。又受生經即金剛經,持誦精誠,無有滅斷得延壽命,歷有證驗,古今士人,鹹各遵之,自不能奉持或請人代轉為自己延壽,為先人薦往,還經之說莫不信耳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下面這些亂七八糟的內容(即還受生債),是「學究」弄進來的(至於「學究」是哪個鱉孫,無可考證),他們弄進來的目的是好的,是勸愚昧的蠢夫、娘們兒生起信心用的,所以我就不刪了,耶。至於下邊這句,「
又受生經即金剛經」,這句話根本就是屁話,「即」,應該是錯別字,應該是「及」才對——從這一點來看,收錄的人,確實是上過小學。所以下面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表達:特大喜訊!特大喜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還受生債、做受生債法會哪裡去?!當然我們!更!專!業!
我們有一流的念經隊伍,讓你還的舒心,做的放心,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你噠!後顧之憂!朋友,你不心動嗎?!你不想行動嗎?!你還等!神!馬?!
快念《壽生經》和《金剛經》吧!你要不想念,快請我們念吧!念這倆經,可以為自己延壽!可以為先人超度!有錢還錢,沒錢就念經!用念經的辦法還受生債,所有人都相信呀!說白了,這段話就是勸你做法會,當然也勸你念經。從這個動機來看,並不十分壞——因為念的有《金剛經》。
但這個動機也並不純粹,因為主張偽經和真經一起念。偽經、真經一起念,就好比假藥、真藥一起吃,也好比奶粉裡放三聚氰胺,專門餵「愚夫婦」。所以「勸愚夫婦生信」,其實就是連嘿唬帶嚇唬:
呔!尼瑪!快還受生債!不還死全家!啥?你家窮還不起?還不起就念經!這個論點有沒有出處呢?有。偽經《壽生經》說:
吾有妙法,貧窮之人無錢還納,已轉《金剛經》,亦令折還錢數。意思就是,廣大的無產階級人民群眾,沒錢做法會,怎麼破?你滴,去念經的幹活——用念經還債——這可以說是一個很機智的權宜之計了。所以總結一下,在《禪門日誦》裡放「受生」之類的偽佛法內容,目的有二,主要目的是引導做「還受生債」法會,次要目的是,如果沒錢做法會,就用變通的辦法:勸人念經。而主要是針對的對象,則是「愚夫婦」。勸「愚夫婦」做「受生債」法會,跟佛法沒半毛錢關係,不可取。而「勸人念經」,真經偽經一起念,牛奶毒藥一起喝,更不可取。如果是只念金剛經呢?也不可取,因為目的是「還受生」,目的不純粹,也許會結一點善緣,但終究道果難成。況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勸人念金剛經是好事,但幹嘛要用偽經做引導?幹嘛要用這麼誤導眾生、毀佛滅法的手段?所以整個這個序文,濃縮成14個字就是:
接引傻逼用受生,若無傻逼當刪除。作為正信佛弟子,以後誰再拿著不正規版本的《禪門日誦》,煞有介事的勸你還受生債,你就直接用這個表情懟:
06以上的破斥,是不是說佛教不主張做法會呢?不是。正經的佛教徒,就做正經的佛教法會。正經的佛教法會,如理如法如儀,悲智廣大,攝受四生,可以為生者祈福,可以度幽冥生西,同時也是音聲弘法的一種手段。所以佛教界在舉辦法會的時候,通常有一個詞叫
:共沾法喜。什麼法喜?法雨歡騰、法乳普潤的喜悅。一般常用的佛教法會,儀軌都收錄在《佛教念誦集》裡。《佛教念誦集》,佛教徒都很熟悉,這是每一個佛教徒必備的功課本。而《佛教念誦集》的前身,就是《禪門日誦》,也就是說《佛教念誦集》是《禪門日誦》的刪減版。說到這裡,咱們現在來回答上面內容裡的一個疑問:
為什麼說《禪門日誦》有正規的版本,有不正規的版本?為什麼說正規的版本裡,沒有收錄「受生債」之類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就往下看,沒興趣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部分。為什麼有的版本的《禪門日誦》裡有收錄偽經,而有的版本沒有收錄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得先知道:《禪門日誦》的底本是什麼?答案是:
《諸經日誦集要》(收錄於明末清初的《嘉興藏》)。也就是說,《禪門日誦》這個集子,是根據明末清初的《諸經日誦集要》,改編而來。這個《諸經日誦集要》又是誰編的呢?答案是: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蓮池(又叫雲棲)大師。蓮池大師為什麼要編這個集子呢?有一位叫釋大田的法師,寫過一篇論文:《中國佛教早晚課的形成》。看論文截圖:
從截圖內容可以看出,那個時代,出家人朝暮誦持的本子是《百八般經》,當時有一位比較有學問的居士發現了這個經,內容雜七雜八,於是請求蓮池大師進行修正。蓮池大師說,那敢情好哎!
於是就愉快地修正了。(原文是,大師發現那個經「
真偽交雜,識者誚焉」,然後修正。)。此為《諸經日誦》的版本:
注意看紅圈,不明作者,即為收錄雜亂偽經的舊本,此舊本被收在《嘉興藏·續藏》裡——《嘉興藏·續藏》因收錄大量偽經,而並不權威。修正之後的內容,流傳啊流傳,流傳啊流傳,就變成了莆田廣化寺版本的《禪門日誦》——所以說它是正規的。基本可以如下圖:
也就是說,那個舊本兒才是含有偽經的,蓮池大師修正之後的新本,才是純粹的佛教功課本子。但很可惜的是,蓮池大師當時修正好之後,打了個盹兒,經名忘了修改,結果舊本、新本兒不仔細看,根本弄不清誰是純的、誰是雜的。所以到了清朝康熙元年,後人收錄的仍然是舊本。就這樣,
含有偽經的舊本,和去偽存真的蓮池新本,一起流傳了下來。於是造成了今天的《禪門日誦》,版本不同、內容不同的混亂局面。ok,這個疑問到此解決。
下面再解決另外一個疑問:
還受生債,這觀念是怎麼產生的?到底出自哪裡?07答案是:
出自道教。道教也有一個像佛教《大正藏》一樣的經書總集,叫《道藏》。《道藏》收錄了大量的道教經書,其中有一本叫《太上五鬥金章受生經》,經裡說:
當生之先 , 每以靈魂在天曹地府都曾許願,來世當受生人之時,需要還本命銀錢即受生債,不許此願,不許受生人間,永在地獄內受苦。生人必還此債,不還者必將遭受短命 , 病苦 , 貧窮 , 牢獄之災,財運不聚 。道教還有一本經,叫《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裡邊兒這樣記載:
十方一切眾生,命屬天曹,身系地府,當得人身之日,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財使用…………若有善男信女,意樂經法……準備所欠受生錢數,及許元辰之財,一一明具,合同疏牒,燒還本庫曹分者,即得現世獲福。還有一本經這樣說:
也就是說,這個還受生債、補財庫,這都是道教的教義和法會。
所以在很多道觀裡,都會做這樣的法會。咱們是佛教徒,咱們尊重他人的信仰,對任何宗教的教義都表示尊重,不做評論。只是,為了咱們自己的信仰純粹,就別盲目跟著瞎摻和了。人家道教界人士做這種法會,天經地義,理所應當。咱們佛教徒湊這熱鬧,算是什麼騷操作???所以!諸佛子等,當發宏願:做正法弟子!
弘大乘妙法!
擔如來家業!
傳菩提明燈!
這!才是王道!!!
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