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失敗就放棄?責罵和安慰都沒用!正確做法居然這麼簡單……

2020-10-10 心理顧問趙一錦

同事凱文和我們說起他兒子太過「玻璃心」

上個月在家他陪兒子玩積木遊戲,本來他認為孩子小,玩不好很正常的。

但沒想到的是,他兒子竟然在兩次失敗後竟然扔下積木不玩了。


他自己拿起積木演示到:「你看就是這樣啊,很簡單,這塊放在上面,很簡單啊!」

兒子仍然一臉懵圈。。。。。。

耐心引導,他兒子再試了幾次還是不會,終於不耐煩了,就把積木扔的滿地都是。

凱文生氣說到:「這麼簡單你都不會?」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兒子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碰過積木了。

還有很多讓爸媽頭疼的情況:



孩子玩iPad學數學,對於不會的題目就不敢點擊,特別害怕聽到錯誤提示音,即使試著點也會馬上捂住耳朵;


孩子學舞蹈學英語,回家完成作業時,有錯誤的地方,我一提,她就不高興,然後也不學英語或者練舞蹈了;


孩子就是愛生氣,特別受到批評時,不是剁腳撒潑打人,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躲在門後生悶氣;


··· ···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現在還小,懂什麼啊?不玩就不玩,沒什麼大不了的,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之前有個新聞,離家出走已經三天的浙江嘉興小夥小王給他的母親張女士,發來這樣一條信息——



張女士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兒子這是要做傻事?!」

……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發信息了,希望你們幸福快樂。」小王發來最後一條信息後,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條動態。

晴天霹靂!張女士顫抖著雙手,撥打了110。最後警察及時趕到地點將男子救上岸。

事後經了解,小王大學剛畢業,近期工作不順,加之感情生活也出現了問題,一直鬱鬱寡歡。

他每天宅在家裡,一日三餐靠外賣送餐,家裡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時心急,說了幾句重話,沒想到小王就離家出走甚至有了輕生的舉動。

「我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身份證卻丟了」

無獨有偶,一小夥在吉林打工,當天身份證丟失,與家人聯繫時又產生矛盾,欲跳松花江輕生,幸得警察叔叔救助,才避免悲劇的發生。

很難相信,僅僅是因為一些小挫折,一些生活瑣事,就去自殺輕生。

「玻璃心」的孩子,可能只是扔了積木,長大了,「玻璃心」的人常常容易走向極端,毀掉自己傷害家人。

玻璃心,心像玻璃一樣易碎,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一絲挫折、批評或者指責。更專業的解釋就是抗挫力差。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 30 年的研究發現:

面對挫折與困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人的心理彈性能力,俗稱抗挫力(Resilience)。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


無論是凱文的兒子還是新聞中輕生的男子,他們相同的地方都是在遇到挑戰時選擇退縮、放棄。

他們背後的思維模式都是相似的:「我不行,太難了,放棄吧」,變換的只是遇到的問題而已。

抗挫力差的孩子如果沒有教育好,長大後,不僅僅不會變好,更可能傷害到自己和家人。

作為家長,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

挫折不可怕,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痛苦,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將所有麻煩挫折擋之門外,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面對解決這些麻煩挫折能力。

第一,認知情緒。

孩子玻璃心,抗挫力差,很大程度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在作怪。

首先孩子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這是一個負面情緒數值。失望往往是各種負面情緒的起因。

從對某件事/人滿懷期待→失望→悲傷→受挫→生氣→憤怒,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能把苗頭在開端及時處理好,那麼孩子的情緒也會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

第二,控制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點很重要。


「這麼簡單你都不會?」(這句話是對孩子的質疑否定)

「不會就不會,你發什麼脾氣?!」(這句話則包含指責)

也許在你眼中很簡單的事情,但在孩子的世界中真的很難。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加油打氣,但一味的鼓勵,純屬盲目灌雞湯。隨口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

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急於質疑或指責孩子,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平靜接納孩子的情緒


「爸爸媽媽知道你沒有做到,你很難過。」

共情,這個我們曾經提到過無數次的詞。

說一句「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完成這個事情吧~」要比「你試試呀,很簡單的」有用的多。

當孩子情緒穩定後,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爸爸媽媽看到你很努力了,知道你很在意這個,我們特別欣賞你這麼努力,要把這個事情做好,真好!」

第三,化繁為簡,處理事情。

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沒用對的方法。

孩子始終是孩子,他們的認知水平,動手能力有限,當事情超過他們認知控制範圍內時,本能的會害怕逃避。

作為父母,我要做的就是將我們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倒帶放慢鏡頭一步步分開,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演示,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這麼簡單都不會,我來」。

當孩子能理解怎麼去做的時候,TA也就不會再恐懼害怕去嘗試了。

第四,反覆與鼓勵。

抗挫力的心理學名詞:心理彈性,復原力

其實,家長有時候對孩子的期望太過高了,而且急於求成。

我們更應該平淡的接受孩子的失敗,再引導孩子嘗試,直至成功。

這個失敗——受挫——崩潰——反彈——再嘗試的過程,越小齡的孩子,父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越重要,尤其是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憤怒管理」,以及幫助孩子願意再嘗試的方法。

簡單的來說,要允許失敗,並鼓勵孩子再嘗試。即便孩子做錯了,我們仍然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因為挫折不會給孩子造成永久性的情緒傷害,我們無意或有意的指責輕視才是阻礙他們進步的絆腳石。


(《轉載聲明》: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贊成並遵循微信公眾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本號部分推送文章、圖片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失敗就放棄?責罵和安慰都沒用!正確做法居然這麼簡單
    兒子仍然一臉懵圈。。。。。。耐心引導,他兒子再試了幾次還是不會,終於不耐煩了,就把積木扔的滿地都是。凱文生氣說到:「這麼簡單你都不會?」他們背後的思維模式都是相似的:「我不行,太難了,放棄吧」,變換的只是遇到的問題而已。抗挫力差的孩子如果沒有教育好,長大後,不僅僅不會變好,更可能傷害到自己和家人。作為家長,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孩子?
  • 懶惰是孩子的一把保護傘,責罵和懲罰都不會讓孩子變勤奮
    我認識一個寶媽,平時帶娃的時候,她經常跟我抱怨,她女兒子娟太懶,要是不懶,學習成績就不會這麼糟糕。子娟馬上讀五年級了,也算是個大姑娘了,有時她媽媽還是會當眾批評她,可子娟似乎並不惱火,有好幾次我看到孩子做個鬼臉,開心地跑開了。子娟的媽媽便恨鐵不成鋼的對我說:「你看看,我女兒簡直無可救藥了,連起碼的羞恥心都沒有。」
  • 孩子總是推卸責任,家長的做法很重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直面失敗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還小,有些時候他們的大腦不能完全的控制得了自己,也就是說犯錯是正常的事情,身為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一味地訓斥、責罵小朋友,他們就會對犯錯這件事情產生恐懼,為了不讓父母責罵自己,就會選擇用&34;的方式。
  • 寫給「感覺怎麼努力都沒用」的家長和孩子,有真相、有答案
    孩子灰心了,覺得自己就這樣了,上再多補習班都這樣,怎麼努力都這樣。家長也洩氣了,覺得怎樣折騰都沒用,不想再花錢瞎折騰了,想要放棄各種努力和嘗試了,即使孩子趕不上,慢慢落後…找到了問題所在,就不必煩惱,我們就知道了,正確的做法就是,一邊不斷嘗試新的方法,一邊繼續努力。我們要勇敢嘗試,不怕試錯,不斷嘗試,直到找到正確的、合適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 被責罵呵斥長大孩子的悲哀
    羞都要被你羞死了」。這是我六歲那年,被一個比我小的女孩打哭了,媽媽對我的一頓指責。那個小女孩比我小,個子小小的,打她輕輕鬆鬆的事,但是我不想以大欺小,所以我讓著她,但是小孩子沒輕沒重,下手有點重,打的我很痛,所以我忍不住哭了。母親看到我被打哭,很生氣的責罵我,說我沒用,給她丟臉。
  • 孩子弄丟東西,你還在一味地責罵孩子麼?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弄丟東西,你還在一味地責罵孩子麼?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別忽視孩子還小,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犯錯後,父母都是如何應對的呢?可能大多數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責罵孩子吧,但是你知道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麼?
  • 父母薦讀 | 逼孩子成功,不如教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壓垮他的不是通宵做實驗,也不是可能會延遲畢業,而是內心強烈的自我否定和對失敗的恐懼。要我說,中國的課堂發展至今,真的還缺了一節正兒八經的失敗課。這麼簡單的題都能做錯,全班就你最差」,當孩子作文競賽沒入選,我們會說「聽說李阿姨的兒子拿了一等獎,真不明白你怎麼就不行呢」……
  • 孩子做事失敗後,別再用「沒關係」安慰,那只會讓他一直失敗
    導讀:孩子做事失敗後,別再用「沒關係」安慰,那只會讓他一直失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做事失敗後,別再用「沒關係」安慰,那只會讓他一直失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害怕失敗時,和孩子講講「傘兵思維」,能讓孩子豁然開朗
    一位家長私信我說,孩子特別害怕失敗。如果做一件事情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她就會果斷放棄,怎麼勸說都沒用。雖然這位家長多次安慰孩子:「結果不重要,重在過程。」可孩子依然很膽小,不敢輕易去嘗試,害怕會失敗。這位家長很苦惱:怎麼做,能讓孩子坦然面對失敗呢?
  • 「老師罵我是笨蛋」,孩子在學校被責罵,家長要如何處理?
    和老公在客廳追劇玩手機,等待女兒的放學。進門之後,女兒便跑向我的懷抱,委屈地說道:「媽媽,今天老師罵我是笨蛋!我討厭她!」簡單安慰幾句後,我詢問事情的原因,原來是她連續兩次答錯同一個問題。但無論是質問老師,還是予以安慰,作為「事件當事人」,我們都要引導孩子的想法。孩子被老師責罵之後,家長要如何妥善處理呢?不妨試試這3個方法。首先,安慰孩子,表明立場。
  • 旭旭寶寶承認墊子沒用 只是求一個心理安慰 網友:你這安慰有點貴
    旭旭寶寶是DNF的一名主播,由於新春版本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了,旭旭寶寶為了完成增幅目標,也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增幅,雖然一開始給紅眼上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沒想到給武神增幅時就開始還債了,各種20連碎,並且前天晚上增幅18失敗後心態也是直接炸了,最後只能含淚退出遊戲。
  • 一頓責罵後,12歲的孩子變成了小嬰兒
    而更奇葩的是孩子被我責罵後,居然變成了一個小嬰兒。昨天中午孩子一邊上網課,一邊看手機,被我發現了。我聯繫她放假以來這幾天的表現:手機隨時不離手,頂嘴張口就來,什麼事情都滿不在乎的樣子,狠狠把她說了一頓。她還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撅著嘴啥也不說,犟頭犟腦的走了,更是讓我生氣,於是吃完飯沒理她,就去午休。迷迷糊糊中聽到有小孩的哭聲,我便起身去她的房間,一看,床上居然躺著一個小嬰兒,還是包在襁褓裡那種,和小朋友剛剛出生時一模一樣。我嚇了一跳,怎麼回事?
  • 友誼升華篇:如何正確鼓勵和安慰人?四招組合拳,快速走出失敗陰影.
    這兩個問題是兩位同學在留言中問的,我覺得鼓勵和安慰人,在目的上,都有一定的重疊性,都是為了讓心情低落的人走出負面情緒,甚至很多時候,鼓勵人,就是安慰人,所以今天放到一起討論。所以,其實懂得安慰和鼓勵人,也是一種極重要的技能,是友誼升華技能,是感情發展技能。是一生中不可避免,每人都要用到的必備技能。
  • 失敗是成功之母?與其讓孩子學會失敗,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成功
    萌聲母嬰育兒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和指點 這個社會是非常現實的,失敗的人數要遠遠超過成功的人數。 每當孩子的受到失敗的挫折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安慰孩子說「沒事,不用放心上,失敗是成功之母,下次成功就好了。」
  • 停止語言暴力:請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吐槽自己的媽媽教育方式很極端,老說我沒用,做錯事情就是罵,跟她溝通,媽媽也認為自己是對的。「喜歡把我的糗事到處說,鄰居看我的眼光都異樣,我很自卑。今天同學來找我玩,我沒有及時接見同學,導致她失望而歸。媽媽知道後,又是一頓奚落:「別人來找你,你就躲屋子裡,你這麼不善於社交到社會是要吃虧的?」
  • 孩子習得性無助,源於家長的教育方式
    在我國,大部分家長都很難做到和孩子和平平等相處,尤其是不能好好說話,習慣性地採取「打壓式」教育,似乎這樣才能管住孩子。比如,孩子考好了,怕他驕傲,要敲打敲打,孩子沒考好,家長更是火冒三丈,「你怎麼搞的,怎麼這麼笨」這種話就脫口而出了。很多家長工作忙,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很少,更別說心平氣和的陪孩子總結考試失利的原因了。
  • 憑什麼讓孩子聽你的話,父母連怎麼批評孩子都不會,還談什麼教育
    >孩子想將事情做好卻失敗時,父母應本著體貼的心情去安慰孩子。由於孩子本身在面對失敗時已感覺到心靈受到創傷,如果父母在這時不能了解孩子,反而加以責罵,那就表示父母不信任孩子的善意,如此長久下去,孩子會將一切都解釋為惡意。如果當孩子失敗時,父母能告訴他:「我知道你不是故意這樣的,真是太可惜了!」如此,孩子就能辨別故意與無意的差距,也能了解什麼事該生氣,什麼事不該生氣了。父母應該多信任孩子的善意,以鼓勵其以善意的態度來與別的孩子接觸。
  • 當孩子遭遇「失敗」,安慰就夠了嗎?用LEAD工具箱幫他提升逆商
    6歲的小姑娘得知這個結果後,一整個晚上都在小聲地抽泣。無論她們怎麼安慰都沒有用。最讓朋友難受的是女兒問她:「媽媽,我是不是很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見證他們的失敗,有時候是第一次學車摔倒;有時候是剛搭好的積木不小心被推倒;有時候是考試的失敗。
  • 都知道培養高情商要「同理心」,為何沒效果?是你同理方法沒用對
    明明是想通過培養孩子同理心能力,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怎麼卻出現了這樣的後果? 其實就是同理方法沒用對,今天這篇文章,應該能解答這一問題。 一:理解同理心的真正含義 同理心究竟是什麼樣的體現?它和同情心又有什麼差別?
  • 失敗算什麼,教孩子站起來
    後來閨蜜才和我們說事情的真相,原來,這是爸爸故意讓給孩子的。開始的時候,爸爸跟孩子玩象棋,讓了孩子一個車一個炮,可孩子的水平不高,最後還是讓爸爸贏了。孩子就開始痛哭起來,大叫「自己是個失敗的人」,怎麼哄都不行,即使爸爸媽媽說孩子第一次玩,已經很不錯了,孩子也不接受。最後,爸爸媽媽只得和孩子約定,再玩一局,孩子肯定會贏的,孩子才止住了哭聲,將信將疑的又和老爸玩了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