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領導世界可再生能源革命 將意味著什麼

2020-12-17 環球網

世界經濟論壇英文網站報導,在2017年初,中國宣布到2020年將投資360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並廢除了修建85座煤炭發電廠的計劃。今年3月,中國官方報告稱,中國已超額完成能源效率、碳排放強度以及清潔能源份額的官方目標。就在上個月,中國的能源監管機構,國家能源總局,推出了減少中國對煤炭依賴程度的新措施。

這些只是中國處於全球能源轉型中心的最新跡象,這種轉型是由技術變革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所驅動。但中國不僅是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淘汰煤炭,它在全球能源需求中佔據的份額也在增長。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持續轉向以服務和消費為主導的增長,將重塑全球能源版圖。

與此同時,由於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出行的發展,各種其他因素——包括住宅、工業和商業建築能源效率的提高,運輸能源的需求降低等,都在減少全球資源的消耗。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名為《超級周期之上:技術將如何重塑資源》的最新報告,這些新趨勢正在減緩全球對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的需求。如果新技術的快速應用能夠持續下去,全球能源需求到2025年可能會達到峰值。接下來,隨著能源使用密集度的降低以及利用效率的提高,全球經濟的能源生產力可能會在未來20年裡提高40%-70%。

中國在降低能源密集度上已取得重大進展:在1980年至2010年間,中國經濟增長了18倍,但能源消耗僅增長5倍。根據世行統計數據,中國單位GDP能源密集度下降了70%。

可再生能源是中國能源密集度下降的原因之一。中國希望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佼佼者,每年在國內投資多達100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這是美國對其國內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兩倍,甚至超過了美國和歐盟年度投資的總合。

這些趨勢表明,中國將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和能源尖端技術的主要來源,意味著它將擁有獨特的機會在全球擔當領導地位。中國在降低能源密集度上的經驗,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路線圖,其在國內外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則將帶來更多的科技突破,從而降低各地消費者的成本。

儘管存在各種障礙,技術創新應有助於中國生產者實現生產力的提高,並為消費者節約成本。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到2035年,主要商品的供需變化可能會令全球能源總成本下降9000億美元到1.6萬億美元。

這種節約能源成本的規模,不僅取決於新技術的採用有多快,還取決於政策制定者以及公司企業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取決於中國。

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相關焦點

  • 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過去十年,可再生能源帶著綠色「光環」,以迅猛的姿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領域一枝獨秀。 從明年起,除海上風電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成本已然大幅下降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 繼新能源車之後,可再生能源已達成全球共識,光伏未來潛力巨大!
    其實新能源車概念的興起歸根結底來源於減輕碳排放,合理利用綠色能源的理念。因此,可再生能源開始為各國政府關注的又一個焦點。如果說新能源車只是人們消費的一個分支,那麼可再生能源便是關乎到人們未來低碳生活的轉折點,其意義遠超於新能源車。
  • 英國《自然》雜誌:可再生能源強化了中國的能源安全
    《自然》雜誌稱中國在風能、太陽能、智能電網設備的製造和使用上已領先於世界。CFP 資料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碳排放國,中國對煤炭的大量使用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化石能源和核能的發展速度。中國在風能、太陽能和智能電網設備的製造和使用上領先於世界。
  • 《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在京發布!(附全文)
    《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在京發布!大會開幕式上,最受關注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CREO2017)正式對外發布。CREO2017是中國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NREC)在」可再生能源推動中國能源革命「研究項目框架下第二次發布的年度報告。CREO2017報告基於當前中國既定戰略政策和先進國家經驗,重點關注面向中國2050年低碳轉型可行化路徑以及近中期針對可再生能源發展障礙需要採取的措施行動。
  • 可再生能源競爭力與「平價」——究竟是什麼意思
    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下降到什麼程度,我們才可以說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已經超過了傳統能源,不需要政府政策去幹預,實現市場競爭環境下的自主發展。投資者關心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問題做投資決策;政府關心未來補貼是否需要以及需要多少的問題;經濟學者關心風電的波動性意味著何種的經濟成本;工程師關注可再生能源併網(超越接入成本)的總體成本。所有這些,都指向同樣一個問題。
  •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中心為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言獻策——可再生能源
    中國和歐洲合作,對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進行認證,並設定相應政策以鼓勵低碳光伏組件。中歐聯合推廣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淨生態效益標準,為非洲、中東等目前尚未明確碳中性目標的國家提供更強的減排動力,在建設碳中和世界的進程中發揮領導作用。
  • 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和Second Nature:為全美校園帶來可再生能源
    通過利用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可再生能源採購方面的專業能力,高等院校作為氣候領導網絡中的一部分,將有能力繼續推動美國高等教育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貢獻,並最終造福於整個社會的未來。」在高等教育界推廣可再生能源對於關注股東利益的企業來講,將能源採購從傳統化石燃料轉向新興的、可負擔起的可再生能源可能是艱巨的一步。
  • 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9萬億千瓦時
    11月2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回答記者提問。香港有線電視記者問:關於中國承諾的2020年的一些目標,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已經達到,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目前達到百分之多少,距離15%的目標還有多少距離呢?
  •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張守營報導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
  • 2020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在昆明召開
    9月20-22日,2020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大會以「綠色能源·創新引領」為主題,7位院士以及全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以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地熱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電力、儲能、氫能、清潔能源併網消納,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進行研判探討、政策解讀,交流前沿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 施正榮:全球實現100%可再生能源,這個願景可以有
    而我國提出的2030年前「碳達峰」和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大大拓展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這讓我們這些做可再生能源的人感到非常興奮。「2060年碳中和」意味著中國將需累計減少215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 BP: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份額將上升到15%左右
    英國石油公司(BP)周四在一份最新報告中稱,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飆升,而中國的能源增長在經濟擴張放緩的情況下有所減速。英國石油公司將其對中國能源需求的預測較去年報告中的預測下調了7%,反映了中國適應更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的步伐。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的能源基本情況演變轉型情景,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約33%,這主要得益於亞洲中產階級的迅速擴大。可再生能源預計增長最快,年增長率為7.1%,佔全球能源增長的一半。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在總的能源市場中的份額從現在的4%將上升到15%左右。
  • 實用英語表達:可再生能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可再生能源 2006-10-24 08:46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可再生能源的變化
    可再生能源一直在蓬勃發展,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可再生能源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隨著試圖減緩全球變暖的持續運動,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歡迎。有許多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已經被使用,開發和安裝,即使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以下是目前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和使用情況。太陽能我們是一家太陽能公司,所以太陽能當然是我們最喜歡的。太陽能電池板白天提供能源,從幾乎太陽到日落。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
    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被列為2020年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 疫情後世界再次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更具備了加快發展優勢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還遠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發展過程中依然需要藉助能源消費增長。按照我國能源革命戰略的規劃,到2030年,將能源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到2050年能源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但從目前發展態勢看,能源總量控制和能效提升的「雙控」目標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
  • 「全球電動汽車與可再生能源融合」裡程碑示範項目
    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融合對歐洲向低碳型社會發展過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歐盟已頒布相關法令,2020年2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32%的可再生能源來自歐洲。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電動汽車與電網互聯互通及儲能方面的技術與驗證處於領先地位。歐洲國家支持建立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電網與電動車融合項目從而改變汽車的出行和運輸方式以實現向低碳社會過渡及氣候目標實現。
  • 黃曉勇:新常態下能源革命蓄勢待發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傳統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形勢。在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常態下,推動能源革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
  • 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同比增加10.1%
    記者 王軼辰  □ 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持續增加,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明顯緩解,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率顯著提升。  □ 具體來看,風力發電處於政策切換期,尤其是海上風電建設提速,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光伏發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近期有望提前實現平價上網。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