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在格式塔心理學測試中表現得像一個人

2020-12-11 啾咪科技

作為谷歌Brain的高級研究員,Kim專門研究人工智慧心理學。和她之前的認知心理學家一樣,她開發了各種方法來探索人工神經網絡(ANNs)的外星思維,深入研究它們的血淋淋的細節,以便更好地理解模型及其對輸入的反應。

推理表明,ANNs的可解釋性越強,就越容易發現其推理中的潛在缺陷。如果我們了解什麼時候或者為什麼我們的系統會阻塞,我們就會知道什麼時候不使用它們——這是構建負責任的人工智慧的基礎。

已經有幾種方法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推理,但Kim解開人工智慧黑盒子的靈感來自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認知心理學。這個領域的目標是發現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本質上也是一個誘人的黑盒子——如何運作,Kim和她的同事寫道。

在一篇上傳至預發布伺服器arXiv的新論文中,該團隊描述了一種對神經網絡進行人類認知測試的方法。這個測試探究我們如何自動地完成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的間隙,從而使它們形成完整的物體——例如,從一串排列在鐘面上的鬆散點感知一個圓圈。心理學家稱之為「完成定律」,這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觀點,它解釋了我們的大腦如何將數據歸納成概念。

由於機器視覺中的深層神經網絡鬆散地模仿了視覺皮層的結構和連接,作者自然會問:神經網絡也表現出完成的規律嗎?這告訴我們人工智慧是如何思考的?

進入德國

完成律是格式塔心理學一系列觀點的一部分。回到20世紀20年代,遠在現代神經科學出現之前,一群德國實驗心理學家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混亂、浮華、不可預測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把輸入拼湊在一起,形成有意義的感知?

其結果是一組被稱為格式塔效應的原則:大腦自我組織形成一個整體。用完形心理學家庫爾特·科夫卡(Kurt Koffka)更著名的話說,我們的知覺形成了一個整體,它「不是各部分之和」。「不超過;就不同。

儘管這一理論受到了批評,但隨後對人類和動物的研究表明,完成法則發生在認知和神經解剖學層面。

請看下圖。你立即「看到」一個形狀實際上是負面的:一個三角形或正方形(a和B)。或者你進一步感知三維球(C),或一個蛇形蠕動(D)。你介意填寫空白的地方,所以,最後的感覺不僅僅是黑色的形狀你顯式地給出。

神經科學家現在認為這種影響來自於我們的視覺系統如何處理信息。較低層次的神經元(那些首先對數據進行糾纏的神經元)被安排在多層和列中,它們傾向於提取更簡單的特徵,比如線條或角度。在格式塔的語言中,他們「看到」了部分。

然後,一層一層地,感知變得更加抽象,直到更高層次的視覺系統直接解釋人臉或物體——或不存在的東西。也就是說,「整體」出現了。

實驗設置

受這些經典實驗的啟發,Kim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個協議來測試格式塔對前饋神經網絡的影響:一個簡單,另一個被稱為「Inception V3」,它要複雜得多,在機器視覺社區中被廣泛使用。

其主要思想與上面的三角形圖相似。首先,該團隊生成了三個數據集:一個數據集顯示了完整的普通三角形。第二個是「虛幻」集,顯示了去掉邊緣但角完好無損的三角形。由于格式塔效應,對我們人類來說,這些看起來仍然像三角形。第三組也只顯示了不完整的三角形角。但是在這裡,角是隨機旋轉的,所以我們不能再想像一條線把它們連接起來——因此,不再有三角形。

為了生成足夠大的數據集來梳理出小的效果,作者改變了數據集的背景顏色、圖像旋轉和其他方面。他們總共製作了近1000張圖片來測試他們的神經網絡。

「在高層次上,我們比較了神經網絡在這三組刺激中的激活相似性,」作者解釋道。這個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在完全三角形上訓練AI。其次,在數據集上測試它們。如果錯覺集和完整的三角形之間的響應更相似,而不是隨機旋轉的三角形,那麼它應該表明網絡中存在一種格式塔閉合效應。

機器完形

研究小組馬上得到了答案:是的,ANNs似乎確實表現出了閉合定律。

當對自然圖像進行訓練時,與隨機連接權值或對白噪聲進行訓練的網絡相比,網絡將錯覺集更好地分類為三角形。

當團隊深入探究「為什麼」時,事情變得更加有趣。完成圖像的能力與網絡的泛化能力相關。

人類潛意識裡經常這樣做:任何有陶瓷把手的東西,無論形狀如何,都很容易成為杯子。ANNs仍然在努力掌握它們的共同特徵——這些線索會立即告訴我們「嘿,那是一個杯子!」但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有時可以讓網絡更好地概括。

「我們在這裡觀察到的是一個能夠概括展示的網絡……更多的是封閉效應(強調他們的),暗示封閉效應反映的不僅僅是學習特徵,」該團隊寫道。

更重要的是,與視覺皮層非常相似的是,「高」水平的神經網絡比低水平的神經網絡表現出更多的關閉效應,也許並不奇怪,網絡的層次越多,它表現出的關閉效應就越多。

隨著網絡的發展,它們從碎片中映射出物體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當研究小組擺弄圖像的亮度和對比度時,人工智慧仍然學會了從樹上看到森林。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用自然圖像訓練的神經網絡確實表現出閉合,」研究小組總結道。

AI心理學

這並不是說ANNs概括了人腦。正如谷歌的「深夢」(Deep Dream)所清楚展示的那樣,機器視覺看到了一些真正奇怪的東西。

相比之下,因為它們是模仿人類視覺皮層的,所以這些網絡在我們處理信息的過程中也表現出更高層次的固有屬性,或許並不那麼令人驚訝。

但對Kim和她的同事來說,這正是問題所在。

他們寫道:「心理學領域已經開發出了研究人腦的有用工具和洞見——我們或許可以借用這些工具來分析人工神經網絡。」

通過調整這些工具,以更好地分析機器思維,作者們能夠洞察到,他們從我們的角度看世界是多麼相似或不同。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關鍵不是說ANNs感知世界的方式有點類似於人類。它是利用人類幾十年來建立的大量認知心理學工具,來探索神經網絡的認知功能。

「這裡的工作只是在更長的道路上邁出的一步,」作者總結道。

「了解人類和神經網絡的不同之處,將有助於研究這兩個有趣物種之間的根本區別,從而有助於解釋性的研究。」

相關焦點

  •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
    後來更是妄圖稱霸世界、徵服全球,使全世界歸屬於德意志帝國的整個版圖中。在意識形態中,強調主動能動、統一國民意志、加強對整體的研究。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的研究,都被迫適應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學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理學不過是這一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產物。同時格式塔心理學的產生有還有其哲學思想淵源。
  • 心理科普丨關于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把構造主義的元素說譏稱為"磚塊和灰泥心理學",說它用聯想過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磚塊粘合起來,藉以壘成構造主義的大廈。問題在於:一個人往窗外觀望,他看到的是樹木、天空、建築,還是組成這些物體的各種感覺素質,例如亮度、色調等等。如果是前者,則構造主義的大廈就會倒塌。
  • 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做設計
    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利用好格式塔心理學,很可能你的設計就能吸引別人的眼球,從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格式塔心理學,又叫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重要的概念便是「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而我們在做設計時就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學 「整體不等於個體之和」 這一重要概念人類的大腦有一些神奇的功能,因為世界是如此複雜,所以我們的大腦會聰明地嘗試組織各類視覺元素,將他們組成「完整個體」。
  •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區別及聯繫
    威廉·詹姆斯同意鐵欽納關於意識是心理學的研究中心的觀點,但是他認為意識是流動的,就像是一條永遠變化著和流淌著的表象和感覺的河流,而絕不是像結構主義者描述的那樣是無生命的一堆磚頭。機能主義者普遍關心的基本問題是,心理機能或功能在人對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因此,機能主義者認為重要的是心理過程的行為和機能是怎樣的,而不是心理的內容是什麼。後來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創建了機能主義學派。
  • 格式塔心理學流派—苛勒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於1910年至1912年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創建的,其產生的正式標誌是魏特海默於1912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格式塔心理學也被稱作「完形心理學」或「完形主義」。格式塔學派認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心理學要研究整體的經驗與行為,它最初是以反對元素主義或構造主義心理學起家的。後來,它也反對行為主義對行為研究的還原分析論。
  • 格式塔心理學的建立、基本觀點、評價
    換句話說,它是一個格式塔。格式塔所具有的性質不存在於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於整體中。2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1.只有在行為環境中發生的有機體運動才能稱之為行為。③ 人的行為可分為三類真正的行為,主要指客觀世界的物理行為。外顯的行為,個體在他人行為環境中表現出來的行為。
  • 教師編考試知識點:心理學流派之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於1910年至1912年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創建的,其產生的正式標誌是韋特海默於1912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格式塔是從德文「Gestalt」音譯而來,意為「完形」、「整體」,因此格式塔心理學也被稱作完型心理學。
  • 經驗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學」學習筆記(一)
    杜老師就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部分進行了重點分析,其中針對完形填空備考重難點的分析中,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學」這個心理學專業術語,完形填空題型命題原理就是「格式塔心理學」即「完形心理學」。看到窗外樹枝的醫院病人可能比看到建築物或天空的病人恢復得更快。」,以及空後句「Itgivesusagreatfeelingofpeace.它給我們一種平靜的感覺。」中的「it」暗示了與前句話形成邏輯照應,按照篇章銜接規律,此處需要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選項C「Beinginnaturerefreshesus.親近大自然讓我們精神煥發。」
  • 格式塔心理學的思想淵源與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誕生於德國,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該學派既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公式,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和行為,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以整體的動力結構觀來研究心理現象。
  • 廣告設計中的格式塔心理!
    文/韓斌 格式塔源於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是指形狀、形式或一種用視覺分離出來的整體,包括兩種含義:①事物具有獨有的形狀或者形式;②指一個實體部分對知覺所表現出的整體特徵,就是完形。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在視知覺過程中,會自然地有一種自我完善事物的結構整體或完形的行為,當外界的一個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內心會有一個格式塔與之相對應,如果內心的格式塔與這個事物不相符時,格式塔就出現「缺失」,這時我們的內心就表現出彌補缺失的活動傾向,活動的結果讓我們內心的格式塔本身達到完善化,形成良好的
  • 格式塔心理學在景觀中的應用
    建築一般都是把一塊塊磚石壘砌起來,或是用一根根木架構起來去創造空間,而這裡卻好象是從巨大的山崖上用減法挖成的教堂挪威建築史家克裡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在《存在、空間與建築》一書中論述義大利的石結構建築時曾說:「建築物不是作為量塊,而是作為面表現出來,這對空間特性來說是決定性的。如果量塊的效果是支配性的,建築物即可得到圖形的性質,街道則一面聯繫建築物中間的空間面還原為二次的背景』。
  • 裝修參考: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肯定見到過一張相同的圖片卻有好幾種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是因為平面設計首先是從形開始的,這也是格式塔心理學的起點。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行是設計的主要方面,任何一個設計作品都有其內在的整體效果,受眾者可以根據形而產生視覺上的不同效果,進而心理上也會有所不同,通過視知覺而傳達到的信息和理解方式來滿足受眾者的心理需求。簡單而言就是抓住受眾者的心理,用外形去刺激他的感官。就比如一盤辣椒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知道它是辣的,一盤甜點放在我們面前,它是甜的。
  • 格式塔心理學和美學的「異質同構」,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格式塔心理學誕生於1912年,它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構造主義元素學說和行為主義「刺激一反映」的公式,認為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意識不等於感覺元素的集合,行為不等於反射弧的循環。
  • 格式塔心理學,讓畫面更具視覺吸引力
    那麼,今天來聊一聊攝影構圖中的「潛規則」——格式塔心理學,讓你對這些構圖法則有一個全新(理性)的認知。格式塔(Gestalt),在心理學領域翻譯為「完形」。格式塔心理學,亦即完形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格式塔到底是什麼?說「完形」似乎也很難理解,簡單來說,它是人類的知覺系統所感知的客觀形象的整體結構和形式。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格式塔學派,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格式塔學派指創立和繼承格式塔理論的一個心理學學派。1912年,由韋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在德國創立,後來得到廣泛傳播和繼續發展。「格式塔」一詞是德國Gestalt的譯音,原意是構成整體。
  • 格式塔心理學重要理論① 似動知覺理論
    知覺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理論。1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理論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知覺理論為心理學研究積累了寶貴的財富。人們甚至認為格式塔心理學主要就是進行知覺研究的知覺心理學。1.
  • 閒談格式塔心理學和阿恩海姆的異質同構理論
    在這兩部著作中,他曾經提出一個難解的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會產生情感?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人嘗試做出過假設和解釋,比如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我們今天就來談談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較為流行的一種心理學派。該學派的學者在各個方面上對人的情緒、心理發生機制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和假設,因此對文藝心理學、美學、藝術批評等方面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 寫作:鮮為人知的格式塔心理療法(中)
    寫在前面上篇文章,我在提及之前的認知行為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後,引入了新的心理療法——格式塔心理療法,並探討其與寫作的關係。可見,寫作完全可以作為一種系統的修行、規範的修煉和有效的心理療愈方法。>格式塔心理療法與寫作的關係1.
  • 格式塔在構圖中的應用
    感謝建築日記本將以下內容授權『建築學院』發布今天我們只涉及初步的應用,因為格式塔被應用於整個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涵蓋了學習、
  • 八張圖讀懂格式塔心理學的奧秘
    格式塔為德文「Gestalt」的音譯,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將這種整體特性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產生了格式塔心理學。如果一個對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運動,那這些共同移動的部分就易被感知為一個整體。比如:在海中暢遊的魚群或者草原上奔跑的羊群,你會認為是一個整體。6、熟悉性原則(familiarity) 人們對一個複雜對象進行知覺時,只要沒有特定的要求,就會常常傾向於把對象看作是有組織的簡單的規則的內容或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