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做設計

2020-12-15 知有影視

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利用好格式塔心理學,很可能你的設計就能吸引別人的眼球,從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

格式塔心理學,又叫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重要的概念便是「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

而我們在做設計時就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學 「整體不等於個體之和」 這一重要概念

人類的大腦有一些神奇的功能,因為世界是如此複雜,所以我們的大腦會聰明地嘗試組織各類視覺元素,將他們組成「完整個體」。

比如,我們在觀察一個人的時候,並不是先看他的頭、眼睛、鼻子、耳朵、手、腳,我們直接的第一眼看去時是看他這個人的整體,而不是看他這個人器官的總和。

韋特海默

通俗地說格式塔就是感覺(知覺)的最終結果。

格式塔心理學主要有相似性原理、連續性原理、封閉性原理、對稱性原理等。

比如下面的2組圖形: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大圓和一個方形,而不會是第一眼看到的反應是:全是一些小圓

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填補元素與元素間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段不存在的圖形。

還有WWF 的 logo 中那個熊貓圖標,它利用了格式塔「封閉原則」來完成熊貓圖形,事實上,那只是一些分散的元素。

格式塔心理學告訴我們,不但要考慮畫面中有什麼,更要考慮畫面中沒有出現的又有什麼……

所以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要利用好這些心理才能讓你的設計從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比如我們在設計字體、圖標、logo和UI設計的視覺層次時要有效的利用好這些心理。

相關焦點

  • 裝修參考: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肯定見到過一張相同的圖片卻有好幾種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是因為平面設計首先是從形開始的,這也是格式塔心理學的起點。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行是設計的主要方面,任何一個設計作品都有其內在的整體效果,受眾者可以根據形而產生視覺上的不同效果,進而心理上也會有所不同,通過視知覺而傳達到的信息和理解方式來滿足受眾者的心理需求。簡單而言就是抓住受眾者的心理,用外形去刺激他的感官。就比如一盤辣椒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知道它是辣的,一盤甜點放在我們面前,它是甜的。
  •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
    格式塔心理學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直接經驗和行為。格式塔心理學家不反對把意識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並認為行為主義不用意識建立一種心理學是荒謬絕倫的,但為了避免誤解起見,他們儘量不用「意識」一詞,至於完全與意識一詞有同義的字,苛勒即用「直接經驗」代之。行為也是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 格式塔心理學流派—苛勒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於1910年至1912年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創建的,其產生的正式標誌是魏特海默於1912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格式塔心理學也被稱作「完形心理學」或「完形主義」。格式塔學派認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心理學要研究整體的經驗與行為,它最初是以反對元素主義或構造主義心理學起家的。後來,它也反對行為主義對行為研究的還原分析論。
  • 廣告設計中的格式塔心理!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在視知覺過程中,會自然地有一種自我完善事物的結構整體或完形的行為,當外界的一個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內心會有一個格式塔與之相對應,如果內心的格式塔與這個事物不相符時,格式塔就出現「缺失」,這時我們的內心就表現出彌補缺失的活動傾向,活動的結果讓我們內心的格式塔本身達到完善化,形成良好的
  • 格式塔心理學的建立、基本觀點、評價
    似動現象的實驗研究惠特海默是以速示器來做實驗的。這種速示器可控制不同的時間間隔,把兩條角度不同的光亮的直線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反 駁:惠特海默專門設計實驗,要被試特別注意兩線之間的空隙,實驗結果發現,這反而更加加劇了似動現象的發生。3.
  • 心理科普丨關于格式塔心理學
    通俗地說,格式塔就是知覺的最終結果。是我們在心不在焉與沒有引入反思的現象學狀態時的知覺。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譯,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將這種整體特性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產生了格式塔心理學,其創始人是韋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
  •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區別及聯繫
    尤其在做客觀題的時候讓我們能區分清楚,從而去確定答案。一、 理論詳解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源於美國學者威廉・詹姆斯。他出身名門,父親是一個哲學家,一個兄弟是小說家。詹姆斯本人在哈佛大學教授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哲學,他堅信只有實踐才是檢驗思想觀點是否正確的標準。
  • 經驗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學」學習筆記(一)
    杜老師就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部分進行了重點分析,其中針對完形填空備考重難點的分析中,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學」這個心理學專業術語,完形填空題型命題原理就是「格式塔心理學」即「完形心理學」。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內涵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是一個整體,整體並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每個整體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意義,整體的性質決定部分的性質,部分的性質則有賴於它在整體中的關係、位置和作用。「整體觀」貫穿于格式塔心理學體系之中。對於學習的形式,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是頓悟而不是試誤,即動物和人類對有用的或適當的關係的突然知覺。
  • 格式塔心理學和美學的「異質同構」,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格式塔心理學誕生於1912年,它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構造主義元素學說和行為主義「刺激一反映」的公式,認為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意識不等於感覺元素的集合,行為不等於反射弧的循環。
  • 引人注目的「格式塔」設計技法!
    文/鳳鳴 格式塔是一個不斷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產生出易於理解、協調的整體,如果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關的元素,我們的大腦就會試圖將其簡化,把各個單位加以組合,使之成為一個知覺上易於處理的整體。
  • 優秀Logo設計!格式塔原理!
    若想標誌能夠吸引大眾的眼球,那麼標誌的設計就必須可辨性高、信息完整、視覺衝擊力強,並能夠引發消費者的聯想。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就是知覺的組織,組織的過程就是將一些元素統一在一起,而我們能夠感知到完整的單位,這不單單是組織過程的結果,元素之間發生著某些相互聯繫,由此而產生完形整體。
  • 教師編考試知識點:心理學流派之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於1910年至1912年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創建的,其產生的正式標誌是韋特海默於1912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格式塔是從德文「Gestalt」音譯而來,意為「完形」、「整體」,因此格式塔心理學也被稱作完型心理學。
  • 格式塔心理學的思想淵源與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誕生於德國,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該學派既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公式,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和行為,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主張以整體的動力結構觀來研究心理現象。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格式塔學派,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格式塔學派指創立和繼承格式塔理論的一個心理學學派。1912年,由韋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在德國創立,後來得到廣泛傳播和繼續發展。「格式塔」一詞是德國Gestalt的譯音,原意是構成整體。
  • 藝術設計:注重用藝術心理學解析視覺傳達設計,引導更好的創作
    本文主要是針對藝術心理學以及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相關問題做以初步的涉足,通過對藝術心理學發展歷史的一些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格式塔藝術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結合筆者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些實踐經驗,對心理學理論在現代設計實踐中的應用做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論述。
  • 八張圖讀懂格式塔心理學的奧秘
    格式塔為德文「Gestalt」的音譯,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將這種整體特性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產生了格式塔心理學。
  • 格式塔心理學重要理論① 似動知覺理論
    知覺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理論。1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理論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知覺理論為心理學研究積累了寶貴的財富。人們甚至認為格式塔心理學主要就是進行知覺研究的知覺心理學。1.
  • 格式塔原理—超實用設計基本原理
    工作生活中,看到的各種設計,例如海報、APP界面、傳單等,給人第一映像就會有好看不好看的感覺。其實這跟我們的一些潛意識有關。本文分享的格式塔原理,就是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設計原則。什麼是格式塔原理格式塔,音譯自德文Gestalt,誕生於19世紀德國的心理學家研究人類視覺而形成的心理學派。該學派認為:人類對於任何視覺圖像的認知,是一種經過知覺系統組織後的形態輪廓,而並非所有各自獨立部分的集合。
  • 以Apple Music為例,為你解讀格式塔7大法則
    下面簡單說一下本文的選題理由:(1)為什麼選格式塔原理格式塔原理是設計心理學裡具備綱領性和指導性的設計法則,我們非常熟悉的設計4原則「對齊、重複、對比、親密」其實就是格式塔原理的另一種總結。從某種程度上說,自從圖形用戶界面的計算機問世以來,格式塔原理一直被廣泛運用在設計領域,並且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筆者有必要在系列文章裡分享一下格式塔原理。
  • 人工智慧在格式塔心理學測試中表現得像一個人
    作為谷歌Brain的高級研究員,Kim專門研究人工智慧心理學。和她之前的認知心理學家一樣,她開發了各種方法來探索人工神經網絡(ANNs)的外星思維,深入研究它們的血淋淋的細節,以便更好地理解模型及其對輸入的反應。推理表明,ANNs的可解釋性越強,就越容易發現其推理中的潛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