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人那兒聽到令人驚奇的事實相比,你更有可能因為從自己的行為中發現驚人的事實而學到知識。
編輯
直覺和歷史記憶構造了理性思維的輸入數據,所以放下過往和成見,才能見本性。我們感受到的只要冰山一角,甚至是幻覺,而背後是無限可能,和無限的路徑。所以破執,是基於看見無限的可能性。
一本書,把日常生活中人的行為判斷,都找到了合理的歸因,但對於我來說,卻越來越困惑。
了解了這些又能怎樣呢,我的行事準則會改觀嗎?做判斷一樣會有自我偏見,購物的時候還是會鍾情打折活動,買奶茶的時候還是大概率去選擇中杯,判斷一個人更多的還是僅憑第一印象……
這種人性基因裡的固執,如何在頭腦中實時進行反人性的規避?
作者高屋建瓴,醍醐告誡:看看你們這些人類,所作所為,多麼的愚蠢。然後轉身望向天空,心裡尋思,上帝也許就是讓人類一直愚蠢下去吧。
太多太多的人都會鍾情表象而懶於去深度思考。或者囿於自己的眼光局限,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預估。
但是歷史的進程,一次次的偉大變革,難道都是深度的思考和理性驅使?
哥倫布要不是把地球的周長錯算成了1/20的長度,他未必會有在大西洋中一路向西航行去的勇氣。陳禕要不是在國內飽受排擠,感性驅使,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取經,怎能成為三藏法師。
幸好,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大多的行為都是感性的。這個世界如果都是絕對的理性,該是多麼的無趣和黯淡啊。
但知道這些知識後,起碼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標的,去做出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