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史|無政府社會主義

2021-02-23 枯魚噴沫

  19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即第一國際時期,巴枯寧成了國際上無政府主義的著名代表人物。它的思想融合了集體所有制的共產主義思想和個人絕對自由的蒲魯東主義,同時融合了無政府主義立刻消滅國家的思想和來自聖西門的廢除繼承權思想。但與蒲魯東的言論實際上存在著分歧,前者主張通過組織交換銀行等改良主義實現無政府社會,而他則主張通過無產階級組織密謀暴動去消滅國家。

  巴枯寧(Michael Bakunin)出生於俄國農奴主貴族家庭,早年生活在俄國,自1840年起輾轉於西歐各國,受到盧格、海爾維格、魏特林等人的影響,思想發生轉變。開始產生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並表露過他無政府主義思想萌芽。1842年至1843年間他發表《德國的反動》《論共產主義》兩篇文章,既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標榜自由平等博愛,又反對工人共產主義——認為這種共產主義「不是自由的社會,不是自由的人們的真正的有生命的聯合,而是一種不堪忍受的強制」同時提出了「破壞的欲望也就是創造的欲望」這樣一個帶有無政府主義色彩的口號,1844年至1847年他在旅居巴黎期間同馬克思和其他共產主義者友好接觸,並與蒲魯東成為好友並接受了他的無政府主義理論。
  1848年6月布拉格起義失敗後,巴枯寧住在德國德勒斯登,對法蘭克福議會沒完沒了的辯論表示失望和憤慨。1849年巴枯寧在德勒斯登起義中被當局逮捕,判處終身監禁。1851年引渡回國,關押期間兩次向沙皇懺悔祈求恕罪。後減刑流放西伯利亞。1861年他取道日本美國逃到英國倫敦參加了赫爾岑和奧格遼夫創辦的《鐘聲》編輯部工作,1864年末去義大利,在佛羅倫斯建立秘密國際組織——國際兄弟會。此時巴枯寧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無政府主義的綱領。  
  最初他以綱領和通信的形式,起草一個被稱作解放人類國際秘密協會》的綱領性文件,後來到1866年春又在這個文件的基礎上,起草了《國際革命協會的原則和組織》這個全面的綱領,巴枯寧在這個綱領中明確的提出個人絕對自由,反對權威原則,消滅國家,取消繼承權,廢除常備軍自下而上的組織社會,實行聯邦制等一整套無政府主義思想,標誌著巴枯寧無政府集體主義思想的最終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巴枯寧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由動物性狀態進化到人性狀態的歷史,而最完滿的人性只有在個人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及不受任何限制的時候才能實現。巴枯寧認為,自由能夠保障全部體力、智力和隱蔽在各個有機體中的道義力量得到充分展現,一旦它變成一種有限的形式上的,嚴格的為國家所規定出來的自由,那麼在現實中他只能是代表以普遍的奴隸制度為基礎的少數人的特權。而鼓吹自由的另一面就是反對一切權威,因為任何權威必然是對自由的約束,所以要求絕對自由就必須把權威原則從生活中剷除掉。巴枯寧在《上帝與國家》中,將權威視作「虛假的,專橫的和極其有害的」。他認為任何由官方強加於人的權威和任何權力的影響都會直接變成壓迫和虛偽,都會把奴隸性和荒謬性強加於人,從而變成一種怪物,否認人性的餘孽,變成奴役和精神墮落與道德敗壞的源泉。有鑑於此要排除絕對權威的原則在任何地方的應用和表現。他不僅反對上帝的權威,教會的權威,資產階級國家的權威,而且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權威。他公開宣布自己是學理主義的共產主義(巴枯寧語境下的馬克思主義)的天然敵人,因為這種共產主義主張在推翻剝削階級國家後,準備建立一個權威的集中的無產階級國家,他認為權威會敗壞所有掌權的人,甚至最聰明最忠實的人,只要掌握了權力都會腐化墮落。因為權力能給管轄者帶來特權,有了特權他們就不再現身於社會事業,而變成一個政客集團,最後形成政治貴族。這是一個毫無例外的社會規律,適用於一切民族,一切階級一切集團和個人。所以他把資產階級共和國和無產階級革命專政的權力一律看作剝削和專制制度的必然根源而加以仇視和反對。

第一,巴枯寧用作為社會意識的宗教來解釋國家的起源,他認為國家是「通過神的萬能威力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建立起來了的」——《聯邦主義,社會主義和反神主義》。試圖仿效黑格爾所斷言的國家是倫理觀念的現實、理性的形象和現實等說法,證明宗教意識怎樣在自然的社會中創造國家。
第二,把國家看作是外來暴力的產物,他認為某一個有限國家的存在會使遭到威脅的那些個人聯合起來成立國家,於是人類就分裂為各個彼此格格不入的互相敵視、互相威脅的無數的國家。這就是說國家是國家的產物,或者說國家是那些個人和業已存在的有限國家之間對立的產物。
第三,視民族血統為國家產生之起因,他認為民族血統或民族本性把人類分為政治性的民族和非政治性的民族,或者分為國家主義的民族和非國家主義的民族兩種類型。前者建立了國家,而後者沒有建立國家。
第四,顛倒國家和資本的關係,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不在於資本主義的私有制,而在於資產階級國家政權本身,他把國家看作資本的創造者,說資本家只是由於國家的恩賜才擁有自己的資本。既然國家是主要禍害,就必須首先廢除國家,資本就會自行解散。恩格斯在《致泰.庫諾(1871.1.24)》中批判這種本末倒置的觀點「而我們的說法恰恰相反,廢除了資本即廢除了少數人對全部生產資料的佔有,國家就會自行垮臺。差別是本質性的,要廢除國家而不預先實現社會變革,這是荒謬的,廢除資本正是社會變革,其中包括對全部生產方式的改造。」
由此巴枯寧顛倒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否認國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他的解釋無非是要表明國家是人為的強加給社會的東西,因而可以人為的加以廢除。

  廢除繼承權的問題是巴枯寧在提交給和平和自由同盟的綱領中首次提出來的,在他的思想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他看來,同私有制有密切關係的繼承權會促使土地和其它社會財富發生有利於少數人而不利於多數人的異化,成為勞動資料私有制的基礎和主要條件。如果把繼承權廢除,人們就可以把財產交給社會,是私有制變為集產制,從而也就可以實現各階級的平等。顯然,廢除繼承權成了社會革命的出發點,他沒有看到繼承權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經濟制度在法律上的反映。  

  巴枯寧主張在社會革命之後建立一個沒有政府的絕對自治的自由社會。在這種社會中要放棄一切強制政權,早期巴枯寧贊同通過互助合作社的辦法去逐漸消滅國家,而晚期則主張用暴力攻擊的手段去摧毀國家機構,使之只發揮蒲魯東所規定的從屬作用——即成為簡單的辦公廳和服務於社會的事務所。巴枯寧認為政治上的集中應該讓位於經濟上的集中,因為前者會扼殺自由,而後者則是構成文明的主要條件並創造的自由。

而隨著國家和一切權威的廢除,巴枯寧提出一切政治和經濟組織都不應像現在那樣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按照統一原則來組織,而應該自下而上從地方到中央按自由聯合和聯邦的原則來組織。基本單位是地方公社,由公社自由組成聯邦,直至最後建立國際聯邦。每個人可以自由退出公社,而每個公社又可以自由退出聯邦,不受任何權威原則的幹預。他認為只有那時候一種合理的富有生命力的制度才能實現個人的利益和自由才不再同社會利益相矛盾。

  1870年9月2日,路易波拿巴在色當投降,德軍逼近巴黎。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第二帝國被推翻,宣布成為共和國。但政權後來落入資產階級之手。在這種形勢下,巴枯寧決定前往裡昂發動起義,他成立了一個秘密指揮部。並在群眾大會上通過了由他自己起草的公告《法蘭西共和國;公社革命聯邦》這項公告宣布廢除國家機關關閉法庭,停止納稅等,號召群眾拿起武器。9月28日起義工人佔領市政廳,然而正當巴枯寧和裡沙爾等在市政廳陽臺上向群眾發表演說時,國民自衛隊開進市中心包圍市政廳,驅散人群。巴枯寧逃出市政廳,歷時一個多月的裡昂無政府主義實踐就此失敗

  1868年他在日內瓦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同盟並加入了第一國際。在1872年第一國際海牙代表大會上被開除。此後巴枯寧在瑞士聖伊米耶召開反權威主義代表大會,成立無政府主義國際,與第一國際分庭抗禮。他在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地組織密謀暴動,並通過各種方式影響或指揮俄國國內的民主運動。

相關焦點

  • 王汎森北大演講|當代西方思想史流派及其批評
    從洛夫喬伊到勒高夫在演講中,王汎森先生結合他的閱讀經驗,深入介紹了二十世紀有深遠影響的不同西方思想史流派。他認為從洛夫喬伊(Arthur O. Lovejoy)的觀念史(History of ideas)開始,西方思想史寫作體現出了二十世紀的全新面貌。
  • 「懋猷先生」李季翻譯《社會主義史》
    他翻譯了《社會主義史》  該書對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有很大影響  早期的湘籍共產黨員都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當作一項重任,其中,翻譯相關學術著作是一個重要方式。上個世紀初有不少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譯文傳入中國,1920年10月由李季翻譯、蔡元培作序,英國人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是影響較大的譯著之一。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和斯諾談話時曾說,他在讀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李季翻譯的《社會主義史》等書之後,「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 法國式「社會主義革命」,一次無政府主義者的狂歡
    這一場風暴最初由學生們發起,後來擴展到工人階級,將運動上升到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革命。「五月風暴」中抗議的學生們當時學生領袖之一的丹尼爾·孔-本迪是個無政府主義者在這場學生運動中,有太多託派分子、毛左支持者、無政府主義者,他們高唱著《國際歌》,揮舞著錘子鐮刀的旗幟,要求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下臺。
  • ...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工作方案》
    近日,天津市教育兩委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全市教育系統將把「四史」學習教育貫穿學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融入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構建常態化教育機制。
  • 西原借款與北洋政府的國家社會主義
    教科書上一般指出,北洋政府的腐敗無能,在愛國、民主青年當中,激起了作為一種反體制思潮的社會主義運動。當時學生受到俄國革命影響,思想紛紛左傾。而陳獨秀、李大釗等五四領導者在1921年成立中國共產黨,與由孫中山領導、實行民生主義的國民黨合作。中國從此走上社會主義革命和發展主義的道路。然而,在五四以前,東亞已經有近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傳播史。
  • 在解決現實經濟問題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在確定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且認識到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認識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經濟學的分析表明,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首先,資源必須在市場手中。如果資源在政府手裡,那就只能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恰如計劃經濟。其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的。
  • 《從凱恩斯到皮凱蒂》:重溫經濟思想史
    經濟思想史, 有時也稱為經濟學史,是通過對過去的經濟理論發展和變遷的追溯,針對「經濟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這個根本問題進行考察的經濟學分支。一位學者曾經說過,經濟理論離不開經濟思想史。任何經濟理論在歷史長河中都是經濟思想史,任何理論發展都要放在歷史長河中去解密。
  • 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本文嘗試把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理論分為六個「流派」加以梳理;雖然批判理論、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後實證主義等也比較活躍,但由於不是主流,本文從略。 關鍵詞:二戰;國際關係理論;主要流派 作者簡介:   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主要是由美國學者貢獻的。
  •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我校思政部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系列研討活動
    9月16日下午,我校思政部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專題教育》研討活動,全體思政部教師參加本次活動。據悉,根據《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辦公室關於在全省高校師生中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等競答講述活動的通知》精神,我校思政部制定了「四史」專題教育系列研討活動方案。
  • 法律經濟學流派思考
    經典的法律經濟分析學派大多為經濟學出身,比如已經舉辦了十四屆的「中國法經濟學論壇」,其東道主為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和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山大黃少安教授、浙大史晉川教授兩人為盟主,近幾年加入臺灣熊秉元教授支持),是國內最知名的法經濟學會議,可以說十多年的堅持為傳播法經、交流法經搭建非常難得的平臺,panda君也有幸參加了最近幾年的會議,得以更近距離的觀察法經學科的發展。
  • 天津市教育兩委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工作方案》
    近日,天津市教育兩委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全市教育系統將把「四史」學習教育貫穿學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融入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構建常態化教育機制。
  • 課程理論流派重要考點
    課程理論流派在我們考試中考的頻率較高,難度略大,但是各位考生不用過於擔心,課程理論流派一般多考查客觀性選擇題,並且主要考查的是人物與觀點匹配,所以我們接下來將圍繞主要的課程理論流派人物及核心觀點展開此知識點。
  • 2021北京大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社會主義歷史與理論基本 問題研究02.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制 關係研究03. 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研究04.1.燕繼榮《政治學十五講》(政治學理論部分的核心參考書目,要重點掌握和記憶其中的政治學名詞)2.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用作補充政治學十五講,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發展等章節內容)3.海伍德《政治學》(本書主要在於輔助理解,外專業跨考的推薦先看本書打好基礎)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
  • 二十四史中為何無西夏史?今人撰寫西夏史,能否成為第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的記載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約前2550年),下止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卻唯獨沒有西夏史,那麼是否可以將西夏史列入其中組成「二十五史」呢?二十四史:貫穿中國上下四千多年的正史,的確無西夏正史二十四史作為中國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理論範疇與方法論
    目前出版的國史,無論叫什麼名字,大多屬於狹義國史編研的範疇,即人們平時說的通史著作。  有人認為,當代中國史距離現實太近,研究者、著史者容易受到現實利益和認識上的局限,難以客觀公正,所以,古人有「當代人不寫當代史」的說法。還有人認為,當代中國史由政府設立的機構編撰也是難以客觀公正的,所以,歐美一些國家的歷史都由歷史學家個人獨立編撰。
  • 火影忍者日本史 | 忍法流派:三忍與現實世界的百家爭鳴
    「後天努力」比不上「生而強大」本就與熱血的主旋律相背離,但岸本齊史卻更進一步把「生而強大」的體系合理化,將以血統為基礎的傳承設定為「血繼限界」,由此血統的藩籬正式成為《火影忍者》等級制度的標尺,而包括漩渦鳴人在內所有忍者的抗爭與奮鬥,都不再擁有改變世界既定規則的可能。
  • ...中觀經濟學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為政府+有效市場
    第五十七次長安街大講堂:中觀經濟學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有效市場全民閱讀★★★★★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全過程,始終貫穿著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探索與實踐。11月27日晚19:30,長安街讀書會聯合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網主辦的題為「中觀經濟學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為政府+有效市場」之抗「疫」公開課第三十一講在長安街讀書會及其黨建、中直、京直、幹教、政法、企幹、援疆、健康、地方、媒體、出版、博士團、英才中心等分會微信群,並在新華網客戶端、央視頻、澎湃新聞、中國知網、百度百家號、騰訊新聞、微博直播、搜狐視頻、今日頭條以及「青年之聲」等平臺同時進行
  • 守正創新發新枝 流派傳承再謀篇——黃元御長安學術流派安康工作站...
    2020年12月13日,黃元御長安學術流派安康工作站在安康市中醫醫院揭牌成立。首屆全國名中醫楊震教授及黃元御長安學術流派工作室負責人郝建梅及成員王少波、任曉芳等參加了授牌儀式。王少波介紹了《黃元御長安學術流派的守正與創新》,對流派的建立、發展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梳理。黃元御長安學術流派的創始人是黃元御清代御醫,黃元御融會貫通醫理,精研博採,考授御醫,乾隆帝御賜「妙悟岐黃」匾額。醫德高尚,「良相之心為良醫」;醫術精湛,「所治危症有奇效」。創立了土樞四象,一氣周流學說,建立六氣樞軸辨證體系以辨氣機升降,根據六經分類以辨證溫病。
  • 社運之鑑:臺灣無政府主義「賽德克」
    本文認為,正因為無政府主義提供了社會主義思潮所獨有的政治視野,把人類社會整體的變革當成自己的任務,才使臺灣與各地的無政府主義者可以正當地介入各地的革命,並使各地的革命者可以正當地介入臺灣。社會主義才有的這種政治視野,是一九二○年代臺灣無政府主義活動留下的最重要遺產。
  • 盧凌宇: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盧凌宇: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2018年08月03日 06: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盧凌宇 胡怡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