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了4個「天才兒童」的上海媽媽:天賦兒童可以被培養...

2021-12-30 閱讀第一

但與此同時,他們的「二八」分流模式被國內家長們解讀為「殘酷的」、「不近人情的」。

證據為,從9歲開始的「資優兒童」選拔;六年級定終身的「小六分流」考試到20%的高中錄取率...當中任何一個環節放在國內,都足以讓人倍感焦慮和壓力。

但這真的是事實的全部真相嗎?

近期,閱讀第一採訪了GATE(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新加坡資優教育)創始人Mrs Claudia Chng。作為上海人,Claudia早年留學新加坡,後在新加坡生活30餘年,養育了五個孩子,其中,她的四個孩子曾被選入新加坡資優兒童項目(1%的入選率,類似於中科院少年班)。

關於新加坡教育和資優兒童教育,Claudia有著深入的觀察和體驗。

一個上午的對話後,既有的偏見和刻板記憶被掃除,讓我們對新加坡整個教育體系有了推倒性的理解和啟發。

Claudia說,新加坡作為一個人口稀少的國家,奠定了它精英教育、重視人才培養的底色,而「天才孩童」在某種程度上是脆弱的,他們需要被發現、被培養、被保護。

而這也許是新加坡在過去四十年裡,經濟騰飛的秘密。


(為方便閱讀,以下以第一人稱呈現)

「我曾帶小孩看心理醫生」

我是上海人,在高中的時候,我被保送至復旦大學。

在復旦大學讀了不到三個月的時候,我又被新加坡教育部的一個項目選中,從筆試到面試,最後來自4所大學的200名學生脫穎而出,被送到新加坡讀書。

我過去就讀的學校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我當時年紀小,對這些並不是特別了解,但想到不用交學費,每個月還會給你補貼生活費,我就去了。

我記得,當時和我去的那一波中國學生有不少是高考狀元,智商都很高,學習很厲害。

大學畢業後,我就留在了新加坡,轉眼間三十年過去,我成為了五個孩子的母親,最小的5歲,最大的20歲。

其實,在從事「資優兒童」教育行業以前,我一直在金融領域「摸爬滾打」,參與了不少公司兼併及上市項目管理,直到成為媽媽後,很多觀念都發生轉變。

我的長子看起來從小都是學霸,三年級被選入資優兒童項目(GEP),因為每屆的入選率只有1%,外界習慣稱這批孩子為「天才兒童」。高中畢業後,他被英國排名前三的大學(劍橋大學、 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但事實上,養育他的過程非常費心,在他七八歲的時候,我一度帶他去看過心理醫生。

因為第一次做父母,經驗缺乏,在我的認知裡,我覺得讀書考試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是老大好像天生就不愛讀書學習,學習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每次,老師發下來的試卷,他就在上面畫畫,幾乎每一張試卷都畫滿槍。功課也不願意做,他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揉成一團紙塞進書包裡。有一次,他們的老師還給我打電話,讓我把他的作業燙平,叮囑他去做。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這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有什麼毛病?於是,我就帶他去看醫生。在新加坡,這些醫生被稱為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兒童心理教育。

為了研究出孩子究竟有什麼問題,醫生首先會給他做智商測試,看智商是不是有問題。如果智商很高,但是書讀不下去,可能是思想專注有問題,又或者是思維方式不同於其他小孩。比如有些小孩,他不擅長於傳統的文字型思維,但他擅長圖像型思維,那麼我們就要根據他的思維方式去教他。

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小孩,他數學很差,但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笨,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按照老師講的解題方式一步步做,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還有的小朋友對那些很機械型的口算心算,生字默寫覺得很困難,因為他們不喜歡這類枯燥的東西,所以就不願意學。老大差不多就屬於後面這種情況。

遺憾的是,學校老師通常要面對很多學生,不可能有精力關注到所有孩子,導致有些孩子背負著「差生」的標籤,從小不被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甚至其他學科失去興趣。

智商測試結果出來後,我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結果顯示,老大智商有140多,這個分數是很高的;憂的是,我該怎麼教好老大,看到他依舊不愛讀書學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其實是挺焦慮的。

後來,我就開始自己去研究,去看書,去跟其他家長交流,包括後來去考資優教育文憑,我發現像老大這樣的孩子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屬於「非常規」類型的小孩。

我再舉個例子,我們身邊可能有很多這樣的同學或者同事,他們在學生時期讀書並不怎麼樣,但是長大後突然變得非常厲害,在自己的領域很成功,可能這些人就屬於「非常規」類型的,或者是「資優」類型的孩子。

但是學校的常規教學模式不適合他們,所以在學生時期他們自己獨有「天賦」就可能被埋沒,幸運一點的,長大後還是會脫穎而出,不幸運的,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封閉和自卑,最後碌碌無為。

如果這些孩子在早期沒有被發現和得到相應的支持,是非常可惜的。

成績平平的孩子

也有可能是「天才」

中國有中科院少年班,還有「八少八素」,美國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CTY天才少年中心,它們的邏輯都是選拔出一些有超長天賦的孩童,進行特殊教育。

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的孩子在三年級就會經歷「資優測試」,最後考試排名前1%的孩子會被送進新加坡最好的9所小學的資優班級,新加坡最好的小學都是公辦性質的。

大家都說猶太人的教育很厲害,出了很多諾貝尓獎得主和科學家,其實新加坡和以色列的教育有一脈相承之處,都很重視天才精英的培養。

在以色列,全國年滿8歲的兒童都要進行智力測試,最後選出7%最有天賦的學生,進入特殊學校的特殊班級,進行因材施教。

新加坡也是一直崇尚精英教育,因為新加坡人口真的很少,它不可以浪費人才,在找到人才之後,就要對他們有差異性地去培養。回溯新加坡資優教育的歷史,當時是請了一批以色列和美國的專家,打造出的一個課程。

老大雖然很幸運地通過了資優測試,進入了資優班級,但事實上,他的成績並不算拔尖,我操過不少心,直到他15歲,才突然開竅,開始走上正軌。

每年4萬個孩子,只有400個孩子才會被送進資優班級,很多人認為這些孩子肯定是文理兼備,天賦異稟,學習能力超強,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不同於中國的少年班,少年班裡的孩子可能數學都很厲害,但是在新加坡資優班級裡,有些小孩數學很差,甚至是倒數的,但是他們的語言非常的厲害,從小就可以看很厚的書籍,對字詞很敏感,這些小朋友因為有自己的天賦所在,也是可以通過測試的;

還有些小朋友,在班上一直成績平平,不被老師看見,但卻意外通過資優測試,讓人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下來,反倒是班上有些前一名前二名的小朋友可能未必能考進,因為這些小朋友可能很會死記硬背,擅長刷題,但是資優測試考的並不是計算能力,而是測試思維能力,這是新加坡資優教育很特別也很有意思的地方。

老大就是被這套系統一直保護著。進入資優班級後,他對考試還是不感冒,但是他有自己的興趣點和自己的小小世界。比方說,他五年級的時候,就瘋狂迷戀偵探小說,英文版的福爾摩斯全集他幾乎都看完了,看完後,他開始寫偵探小說;六年級的時候,他開始看人物傳記,然後寫自己的傳記。

他中學的時候成績一直一般,到了15歲後,他開始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開始努力學習,接著讀書就越來越順。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如果前期找對了方向,後面家長要學會「靜待花開」。

每年只有1%的孩子能進入資優班級,那麼剩下99%的孩子是否就不被重視了呢?其實不然。剩下的孩子,也會被分班,譬如有的小孩數學好,有的是文科類好,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學科高才班,這就讓有些偏科的孩子被保護起來,做到因材施教

我所接觸的那些「資優兒童」

創辦GATE後,很多人問我,資優兒童或者說天才兒童有哪些特點。接觸了成千上萬個真實案例後,我發現「天才」和「缺陷」往往是並存的,有的越「天才」的孩子,它的缺陷可能越大,譬如有的自閉症孩子其實智商很高。

我接觸過一個孩子,是自閉症兒童,小孩2歲多的時候,他的媽媽找到我們尋求幫助,我們就建議她帶小孩去看心理兒科醫生。她每個星期都去找醫生治療一下,到了九歲的時候,小孩就跑進天才班了,現在成績非常厲害,數學競賽第一名,完全看不出來小時候有自閉症。

還有一些「天才兒童」非常敏感,害怕失敗,一遇到失敗就會哭;還有的不喜歡別人觸碰他的身體,而且思想很固執,有自己的解題方式,他不希望自己的解題方式被幹擾和介入。所以,這些天才兒童要及時被發現、支持和治療。

我還接觸了另外一個孩子,在新加坡排第一的小學(新加坡南洋小學)讀書,很多總理和部長的孩子就在這所學校讀書。

這個孩子讓班上的老師很頭疼,因為他一直坐不住,上課的時候喜歡在教室裡走動,有時候突然在地上打滾。他的父母想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就找到我們。

我們給這個小孩做了一個測試,結果顯示這個小孩思維能力非常強,不管是語言思維能力還是圖像、三維空間思維能力都超越了普通孩子。於是,我們又給他介紹了臨床心理學醫生,結果顯示他智商非常高,有140多分。

問題出在他有輕微的社交障礙。比如,老師今天穿了件白色衣服,他上手有顏料,他會把白色衣服當成可以擦手的工具,就把手往老師衣服上蹭。老師以為他是在惡作劇,他其實只是缺乏人與人社交的常識概念。

與此同時,他很聰明,學習東西很快,老師上課的內容他都學會了,他覺得無聊了,就開始通過一些肢體動作來激發思考,一直坐著不動,他沒法思考。所以我們就跟學校老師交流,希望給這個孩子自主的空間,因為他已經學會了,沒有必要逼著他再去聽課,他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帶一本書去看,就不會感到無聊。

另外,我們和心理醫生分析,允許他在上課的時候帶一些小器材,譬如手上捏一個減壓球,讓他上課的時候動一動,不然他沒法思考。

現在,這個小孩已經16歲了,非常優秀,還跳過級,基本已經考完了美國的入學考試,他的父母打算提前把他送出去讀書。

部分「天才兒童」其實是很脆弱的,學校裡的大眾化教育沒法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如果這些兒童得不到支持和特殊教育,他們的思維能力反而會被限制,那這是非常惋惜的。

在很多國家,譬如美國、澳洲、紐西蘭,都會立案立法保護這樣一批有著獨特天賦的孩童。如果你去美國讀教育學,它們有個學科是Special Education(特別教育),裡面還有一批專門研究Gifted Education(資優教育)的研究人員。

很多研究報告都在顯示,這一部分孩子如果沒有及早給予支持的話,很多會輟學,自殺率也很高。他們當中很多人,不被人理解,就把自己封閉起來,還有一些孩子,覺得學習生活無聊乏味,天賦就這樣被浪費了。


新加坡數學強大的秘密

這裡想重點說說新加坡數學,因為很多家長都向我諮詢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新加坡的數學一直全球領先,我覺得它的優勢是它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學習方面,我其實很反感機械性的重複,一樣東西一直重複做,這個過程其實挺讓小孩子洩氣的。像奧數,如果要拿獎的話,需要很多枯燥乏味的訓練,不是每個小孩都會喜歡。

數學學習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高階思維能力。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數學很差,不是學數學的料,可能只是老師引導的思維方式不適合他。我們有很多文科的孩子,數學也學得很好,因為,我們是用語言的方式去引導他。

新加坡有很多經典的題目,這裡舉一個例子:一個博物館需要安裝攝像頭,出題人會給你在試卷上畫一個平面圖,然後問你在哪個方位安裝最少的攝像頭,可以直觀看到博物館所有人物的活動。這是一道數學題。

如果你的孩子將來要去考英美名校,或者去參加一些國際性的數學競賽,它們都會出類似的題型。不同於國內的孩子,考奧數可能去考「雞兔同籠」,新加坡會去考一些偏重思維方式的題目。

在數學解題方面,我們使用模型圖形方法去幫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孩子不會過早地限制於思維定勢裡。


因為如果你一直只用方程式去解題,你的思維就會被框定住。我們的數學題是用圖像、用模型的方式,把你的思維能力打開。

還有一點是,文科型孩子有文科型的培養方式,理科型有理科型的培養方式。

我們會根據最後的測試報告,來對孩子進行差異化地培養與教學。正如我前面所講,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大眾化教育沒法滿足所有孩子,就像每個人所需要的營養或者是飲食結構都是不一樣的。

「天才」可以被後天培養嗎?

還有很多人問我,天才兒童究竟是基因決定的,還是可以後天通過一定的方法論進行培養。

無法否認,基因是很重要,但不是絕對的。有些兒童由於天賦沒有被大人發現,就會被耽誤。

有的父母本身很重視小孩的教育,會看很多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他們會儘早帶孩子去做測試,通過科學的測試,發現孩子的愛好和富有天分的方向,然後去挖掘和給予支持。

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內核力和富有天分的方向,需要的是善於發現和培養,這也是我當初創辦GATE的原因之一。

來找我們尋求幫助的家庭,我們首先會對小朋友的成長環境進行深入了解,然後會給他們做相應的IQ測試,包括語言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能力等等。


比如,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的三維空間想像能力很強,而這個能力靠學校的傳統考試是檢測不出來的,這類學生就非常適合做建築設計師或者外科醫生。比方外科醫生需要有把掃描二維圖想像成三維圖的能力,然後去做手術。

針對這樣的小孩,我們會跟家長建議,你的小孩有這方面的潛能,家長可以有目的性地去引導孩子朝自己有天賦的方向去培養和發展。

所以,當你的小孩在學校讀書成績不好,不要以為他就是不行了,他的天賦可能還沒有被發現,或者是他的思維方式不一樣,那麼這就需要特殊教育和相應引導。


通過這套測試題,我們希望幫助那些不被看見的兒童,或者天賦還沒有被發掘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內核力。

「天才」需要被發現,也需要被呵護和培養。

在線IQ測試推薦

感謝Claudia不僅接受了我們責編的專訪,還授權閱讀第一獨家為家長們帶來GATE為資優兒童提供的在線IQ測試:考察孩子包括非語言推理能力(學齡前)、英文水平測試、數學水平測試(包含空間想像、邏輯推理、數學邏輯、空間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測試等等。(在線測試約60~90分鐘左右。)

 

GATE的測試採用的是來自美國最知名的兩套專業識別高才兒童的評估系統:NNAT測試(7歲以下)和SAGES 測試(7-14歲)

NNAT是由美國維吉尼亞心理學教授Jack Naglieri 創立, 由Pearson教育集團研發的在線測試(也有筆考模式)。這個測試在美國應用非常廣泛,旨在考查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推理能力。在美國被紐約市很多著名私校指定為高才兒童入學考試必測項目。

題型的設計大量運用抽象的圖形,從而減少母語,社會背景(比如種族),教育史和讀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非語言推理能力測試

      英文水平測試 

(包含詞彙, 閱讀理解和類比)

    數學水平測試

(包含空間想像、邏輯推理和數字測試)

  

SAGES(Screening Assessment for Gifted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是美國專為篩選中小學生中天才學生做的一個評估。也被美國很多私立學校作為針對高才兒童採用的抽象思維能力測試,而且這個測試更適用於對母語不是英文的孩子。

SAGES包括抽象(空間)思維能力、英文語言能力、數學水平測試:

     抽象(空間)思維能力測試 SAGES

 英文水平測試(包含詞彙,閱讀理解,填空,語言思維能力)

 數學水平測試(包含數字,應用題,數學邏輯,空間思維能力)

 

購買須知

 

GATE在線IQ測試(60-90分鐘)+結果答疑(30分鐘)的市場價是500元/次,給閱讀第一家長的優惠價格是400 元/次。    

名額:總共僅限100個名額有限,每個星期限10個測試名額,先到先得(需要提前預約噢)。

 

信息提供:需要提供孩子姓+名,出生年月日、郵箱和手機號碼(通知報告時用)。

 

IQ測試:測試語言為英文,根據孩子年齡分為NNAT或者SAGES測試,通過Zoom在線進行。時常為60~90分鐘,測試報告在1個星期左右出結果。

 

報告釋疑:測試完畢後,測試完畢後一周左右會預約有一個網上一對一的review session30分鐘左右。GATE 資優計劃負責人會針對孩子的測試結果跟家長分析他/她目前的學習狀況,包括學習潛力,學科優勢和不足。

 

如果你也想知道孩子還有哪些尚未發現的技能天賦,或者在哪個方向比較擅長,希望孩子參加這個IQ測試,請點以下小程序海報購買。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家庭教育能培養出天才兒童嗎?
    由此,總結出中國式家庭教育最失敗的5件事:1.萬能母親,透明父親2.用情感「束縛」子女!——這都是為了你好!3. 孩子很優秀,父母卻百般挑剔。4. 「哭窮」父母,只能養出「心窮」的孩子5.近日英國第四頻道推出的電視節目《天才兒童》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這位來自伯明罕的 11歲華裔少年葛軍成功晉級了全美11位天才兒童。
  • 天才兒童更需要情商培養教育
    天才兒童更需要情商培養教育15歲的美國中學生楊格,在10年級還沒有結束就已經自學完高中所有的數學與科學課程。他決定提前申請大學,而且是申請美國一流的大學。沒有想到的是,楊格竟然會連中三元,美國最頂尖的三所學校哈佛、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同時看中了他。不管天賦如何,15歲的楊格畢竟還是個孩子。
  • 真正的天才是什麼樣的,特點是什麼——培養天才兒童之一
    本系列講座手把手教你培養出天才的孩子問題來了: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天才的定義是什麼關於什麼是天才,各人的觀點不同,這裡介紹本文作者 海雲青飛 對天才的看法智商測試分數高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天才兒童的智商不可能很低,但是智商測試分數高的兒童未必是天才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這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天才兒童研究實驗,它整整持續了40多年。 你猜結果怎麼樣? ——比如,科學家父親培養出科學家女兒的概率,比其他職業的父親高出3.9倍。
  • 天才兒童有6個共同特徵
    將孩子培養成天才,是許多父母的夢想。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朱利安·斯坦利教授從1968年開始進行「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該項目對5000名智力超群兒童展開了為期45年的研究,總結出天才兒童的六大特徵。1.引領未來生活。
  • 美國對天賦兒童教育的啟示
    教育減負減少標準考試壓力是個正確的方向,只是在減負過程中增加了什麼?是否減去了機械的考試之後,增加了更多的思考、分析和創造的機會?美國對天賦兒童的教育內容,我們是否也可以借鑑一下?  美國對天賦兒童的教育問題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 撫養「天才兒童」代價高昂的不歸路
    尋找願意接受採訪的天才兒童十分困難,直到《VICE》找到柯蒂斯的媽媽海利。在他們位於北倫敦的家中,一進門就能看到走廊中掛著柯蒂斯模仿莫扎特扮相的照片,旁邊寫著「世界上最年輕的鋼琴學士」。穿著白絲綢西裝的柯蒂斯本人和媽媽一起坐在客廳中,等待記者來訪。各國的人們都對天才兒童興趣濃厚,圍繞這些孩子的研究卻不多。
  • 天才兒童的特點是什麼,誰說普通孩子不能培養成為天才
    本系列講座手把手教你培養出天才的孩子問題來了: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天才的定義是什麼關於什麼是天才,各人的觀點不同,這裡介紹本文作者 海雲青飛 對天才的看法智商測試分數高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天才兒童的智商不可能很低,但是智商測試分數高的兒童未必是天才
  • 「我是不是生了個天才?」——天才兒童的三大特徵
    如果我們小時候算是正常孩子的話,我們的孩子應該算得上天才了。 實際上,每個父母可能都曾有一刻,感覺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或者至少在某方面很有天賦。有時候,我們又覺得孩子蠢蠢的,傻得可愛。當家長用「聰明——愚笨」這一個維度來看待孩子的發展時,就免不了左右搖擺,有時為孩子感到很驕傲,有時又覺得孩子笨得氣人。
  • 樂言兒童成長天賦基因檢測走進大眾視野
    袁國慶主任介紹到,90%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他們的閃光點未能在最合適的時候被挖掘,與其盲目安排他們整天學鋼琴、跆拳道等各種項目,不如通過兒童易感基因檢測儘早發現孩子對哪一類更有天賦,從而專門培養,及早規範。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當然,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那些曾經備受矚目的天才兒童,後來怎麼樣了?
    在經典電影《天才少女》中,講述了這樣一位7歲小女孩瑪麗。在同齡孩子算出「2+2」的結果,爭先恐後地舉手回答時,老師發現瑪麗隨口就算出了「57x135」以及它的平方根等一系列高難度運算,瑪麗在數學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瑪麗7歲就可以理解各種高等方程,她的數學家外婆甚至希望她去解一道千禧年數學難題納維斯託克方程。
  • 一個天才兒童被「雞」廢了~天才的結局並不只有成功
    疫情期間,孩子暫停了之前的超量學習,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看想做的事情,朋友說,孩子看起來笑容多了很多,而且學習效率反而提高了。他的話讓我一下想起了兩個天才少年,他們成長軌跡迥然不同,結局也完全不一樣。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當時有名的數學家,他從斯坦福讀書回國後,楊振寧已經6歲了。楊武之很快就發現了楊振寧數學能力很強,而且學習上天賦異稟。
  • 「天才兒童」就是天賦異稟?後天能力培養好,你的孩子也是天才
    大概和各位形容一下這幅畫:標標準準的一個長方形,裡面套著四個一字排開的正方向,此是車窗。長方形下面兩個正規的圓形,是車輪子。沒有車燈,看不見擋風玻璃。除此之外,一片空白.問你,車往哪邊開,有何依據?看到了嗎,不是讓你蒙,是得推理、判斷。當時有不少孩子就被這種"無釐頭"的題打敗了。
  • 1.71秒算出15筆6位數加減《挑戰不可能》天才奧數兒童如何培養?
    1.71秒算出15筆6位數加減《挑戰不可能》天才奧數兒童如何培養?央視《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第五季,珠心算挑戰王,已經播完,裡面出現了不少兒童身影,最小的僅六歲。可以說是天才兒童也不為過,可是天才真的是天生的嗎?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破解天賦基因密碼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這樣說:「孩子生下來就是天才,但往往在孩子他們求知的歲月中,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了他們的天賦」。案例分享兒童XX - -女 -8歲 -大連 孩子家長:天賦檢測的結果顯示女兒樂感、聽力敏感、樂譜記憶力均為優秀,就給她報了鋼琴培訓班,孩子果然樂在其中!
  • 家有天才兒童,爸媽該如何培養?楊振寧的建議,值得你看一下
    其實我們身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水平相當的普通孩子,區別更多的在於孩子的勤勉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存在一些智商高於同齡人的孩子,我們經常把這部分孩子稱為「天才兒童」,他們可能在智力、創造力、學習成績、領導力或者其他特殊才能方面表現出超高的水平。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無可否認,很多天才都屬於自閉症譜系,尤其是被稱為「學者病」的阿斯伯格綜合症。他們會在某些特別領域如:數學、音樂、繪畫等具有特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天才都自閉,更不能證明所有自閉症孩子都會變成天才,畢竟自閉的孩子有很多,而天才卻寥寥無幾。而且,大多數自閉症患者不但沒有高超的天賦,智商還低於同齡人,大多還會存在認知理解、表達溝通等不同程度的障礙。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靠嗎?為什麼父母都給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檢測是近幾年興起的,通過口腔拭子來獲取孩子的基因,並分析出有哪方面的「特長」。一套兒童基因檢測套餐涉及到60餘個小項目,其中包括天賦潛能、過敏原、腫瘤等等大項的檢測,而天賦潛能又劃分為音樂天賦、數學天賦、交際能力、長跑能力、抗壓能力等10餘個小項目。
  • 怎樣培養天才寶寶?天才兒童的五大表現特徵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寶寶,其實天才寶寶除了先天性的之外,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哦。今天小編就要來介紹天才寶寶的特徵和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方法。  4、善於解決問題  他玩那些適於比他年長的孩子玩的遊戲嗎?他能自主解決遊戲中的困惑嗎?他是否對細節特別感興趣?  5、能夠全神貫注  如果他能長時間地關注一件事情,自始至終,比如完成拼圖遊戲的時候非常專心有耐心,說明他有成為天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