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開摩託,野外涮火鍋,白哈巴邊防連零下20℃巡邏使用新裝備

2020-12-17 軍防微觀察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

4日的央視放出了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官兵巡邏的畫面,由於一系列新裝備的加強,他們駕駛著雪地摩託能在4個小時內完成巡邏,可以在野外涮自熱火鍋,使得巡邏之路的難度大大減小。

新疆軍區白哈巴邊防連地處祖國版圖西北之端,阿爾泰山中段南麓,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兩國接壤,常年擔負著100多公裡戍邊守防任務,被譽為「西北第一哨」。其駐地多風多雪,冬季氣溫可達零下40℃,由於大雪封路整個冬天只有土豆、蘿蔔、白菜老三樣,即使溫室大棚也長不出新鮮葉類蔬菜,官兵生活非常艱苦。

在本次開始巡邏前,邊防官兵可以到自己的植物工廠採摘孔雀菜作為火鍋配菜。這個90平方米的植物工廠是在2019年10月份建成的,其實就是採用了無土栽培技術,該技術由陝西旭田光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新疆軍區在邊防連(哨所)試點建設,包括庫房式、貨櫃式、櫃式三種類型植物工廠,在鐵架上的泡沫盤裡種植蔬菜,內部充有植物所需的營養液,使用彩色LED燈提供光照,利用智能計算機和電子傳感系統自動監控調節蔬菜生長溫度、溼度、光照、氣流、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整個蔬菜的種植周期30天左右,而且可以不間斷循環生長,總產量是自然環境下的幾十倍,還沒有農藥等有害物質,節省時間、人力。目前邊防連植物工廠已經能夠種植菠菜、油麥菜、孔雀菜等10餘種水培葉菜,大大改善了官兵生活。

隨後邊防官兵穿上了新式防寒作訓服,跨上了新配發的摩託雪橇開始巡邏。要知道此時白哈巴邊防連已經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20℃,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有的巡邏點距連隊30多公裡,還要翻越10多道達坂、冰溝,道路十分艱險。以往,官兵需要騎著軍馬巡邏一天的時間,體力消耗大加上防寒裝備科技程度低,官兵時有手腳凍傷的現象。

2012年左右,軍區為白哈巴邊防連裝備了摩託雪橇,這種雪橇其實就是嘉陵JH600XQ型極地狼摩託雪橇,這也是國內第一款大排量的雪橇,極地狼雪地摩託車採用了雙驅動輪橡膠複合履帶履帶、雙雪橇板的鋁合金車架結構型式,尺寸為3150*1250*1250mm,整車整備質量325kg,發動機採用589.9排量28KW單缸水冷四衝程四氣門汽油發動機,安裝有CVT無級變速系統和機械式變速器、40L塑料油箱、直流電源接口,可以電起動和手拉起動,採用液壓盤式制動器。除駕駛人員外能搭載1人,最大載重量200kg,時速能達到每小時60公裡以上,過去長途巡邏需要一天的時間,現在乘摩託雪橇僅需要4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該車還了設置手把和加油器加熱功能,腳部能利用動力艙的熱能對駕駛員雙腳進行暖風加熱,有效保護駕駛員。官兵們還穿上了輕便保暖防水吸汗的新式星空迷彩邊防巡邏防寒作訓服,這樣就能有效防寒保暖了。

在即將巡邏到39度點位時,溝壑交錯,地形複雜,摩託雪橇也無法前進。官兵們掏出了2019年配發的大疆御mavic 2 pro無人機,Mavic 2 Pro起飛重量為907g,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72km/h,最高飛行海拔高度6000m,最高可抗5級風,搭載3850mAh容量的鋰聚合物電池,無風環境下,最長懸停時間29分鐘,最長飛行時間31分鐘。Mavic 2 Pro採用了搭載1英寸傳感器的2000萬像素哈蘇相機模塊,支持拍攝4K解析度視頻和10-bit HDR拍攝,能在8公裡內實現1080P圖傳,可飛500m高。官兵就可以依靠無人機,通過GPS衛星定位,準確到達指定區域上空,實時傳送拍攝畫面,形成了「空陸立體式」巡邏,有效避免了巡邏盲區。

在6個多小時巡邏後,官兵們掏出了準備好的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和新鮮孔雀菜,準備盡情享用。以前官兵們在邊防上巡邏,每天嚼饢餅、吃方便麵,現在就有了更好的裝備。這些自熱食品其實是民營企業生產的,我們也能夠買到,包括自嗨鍋雪菜扣肉自熱米飯、莫小仙素菜自熱火鍋、特種兵牛午餐肉罐頭,這樣一頓熱騰騰的飯菜對在野外環境且巡邏後身心俱疲的官兵們來說簡直是再好不過了!唯一可惜的是官兵們依然是風餐露宿,要是能夠配備一種極其輕質的快速展開帳篷,是不是能夠讓官兵們這頓飯吃得更加開心呢?

本次最末尾就出現了兩種監控設備,一種是光電球,另一種是方形設備。這兩種設備正面安裝有白光探測窗口和夜視紅外探測窗口,可360度巡視和錄像,能夠在冬天等免去士兵爬高之苦,還能夠更好的進行觀測錄像,發現可疑情況,進行錄像回放監控分析。

近年來,新疆軍區大力開展信息化邊防建設,邊防部隊戍邊條件今非昔比,衣食住行更新換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執勤手段更加多樣高效,無人機、雲臺監控等高科技的裝備應用到了防區各個地段。只要能夠讓這些可愛的祖國邊疆衛士吃好喝好住好,能夠更好履行任務,花再多的錢也都是值得的。我們只希望,他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讓他們少吃無謂的苦,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幸福!

相關焦點

  • 中國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據測試,這種雙層真空保溫結構的軍用水壺,裝滿60℃熱水,在零下5℃進行野外訓練,10小時後,採用紅外溫度測量儀檢測到的溫度為55℃,18小時後檢測到的水溫為50℃,極大地滿足了行軍作戰需求。官兵駕乘摩託雪橇巡邏在邊防線上  20餘種裝備齊上陣  針對寒區野外執勤作戰  實際上,這次新疆軍區可可託海邊防連官兵用上的,可不止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這一種
  • 零下40℃!他們巡邏在邊境線上 頂著暴風雪為邊防連送物資
    央視網消息:新疆軍區某陸航旅近日在接近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下,對中蒙、中俄邊境線進行空中巡邏。並飛赴阿爾泰山脈深處素有「雪海孤島」之稱的紅山嘴邊防連,將生活保障用品和各類緊缺物資送至哨所,連隊44名官兵搭乘直升機如期完成換防交接。
  • 邊防官兵用上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水壺-30℃下保溫一天
    在使用中,邊防官兵從早晨8時出發,在中午12點抵達一處休整點,官兵輕輕擰開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只見壺口仍然冒著熱氣…… 在中印邊境海拔4250米的班公湖,我軍使用的新型邊防巡邏艇上士陳從躍高興地說:「巡邏路上喝上一口熱水,既驅寒又提神!過去主要靠臨時燒水,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暴露目標。
  • 這裡是中國最北端的哨所,零下40度的嚴寒中邊防戰士巡邏邊境
    可以說,邊防戰士們是生活在國界線上的一群人,他們每日的訓練、站崗令身居內地的我們充滿了安全感。邊防戰士們時刻信奉一句話:「寧可流血、流汗,絕不守丟一寸領土!」  北極哨所位於漠河北極村裡面,是我國最北端的哨所。哨所後面就是黑龍江,而對岸有個紅頂黃地的屋子,就是俄羅斯的哨所了。在這裡無霜期僅有80天,漫長的冬季長達8個月,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8度。近日,漠河縣氣溫已低至-40℃。
  • 新年伊始,邊防軍人踏上巡邏路!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邊防軍人依舊堅守在祖國的邊關遠眺萬家燈火守護萬裡平安新的一年他們再次踏上巡邏路01河尾灘邊防連2021年元旦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的官兵們也阻擋不了官兵們前行的步伐新的一年他們步履堅定陽光、藍天、白雲、冰湖、士兵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作者:陳武斌 周煒 蘇豪 崔運紅 馬文達)03別迭裡邊防連2021年元旦當天新疆阿克蘇軍分區某邊防團別迭裡邊防連巡邏官兵迎著2021年第一縷陽光
  • 邊防官兵試穿試用10餘種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雙手都有凍瘡,執勤時連握槍都疼。」邢冰杭回憶那段日子感慨萬千,「連做夢都想有一副適合高原環境使用的防寒手套。」在被裝需求方面,有人關注雙手,有人擔心雙腿……官兵們的關注點各不相同。連隊上士薛文剛在某邊防連守防12年,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讓他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為了不影響巡邏任務,每次巡邏前,他都用保鮮膜裹住雙腿抵禦嚴寒。
  • 零下40度暖冬!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這溫度別說進行戶外巡邏,就是普通出門走一圈估計也要成為老冰棍,為保證邊防官兵們吃飽穿暖,近日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緊急研製一批新型防寒被裝。 邊關漫漫,長期以來戰士們都是在這種惡劣天氣下執勤,保衛著祖國大好河山。
  •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詳解:保養功能使用「全攻略」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孫興維 編輯:陳小菁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官兵穿著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在林間行進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我軍新型邊防巡邏被裝的研製過程。負責人:我軍邊防部隊新型巡邏被裝系列自2014年初啟動研製,軍需能源部門著眼邊防巡邏官兵面臨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等特殊環境,對照現行裝備的07式系列被裝難以適應勤務需要的問題實際,專門抽調相關設計人員,成立科研課題組,先後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邊防一線部隊現地調研。
  • 天文點邊防連翻譯歐陽文:這裡就是我的家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駐守「生命禁區」十餘載,新疆軍區天文點邊防連翻譯歐陽文,成功參與處置險情上百次。他常說「『天文點』就是我的家,戰友就是我的家人。」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駐守「生命禁區」十餘載,新疆軍區天文點邊防連翻譯歐陽文,成功參與處置險情上百次。
  • 零下40度也不怕!邊防配發新型一體化單兵睡袋帳篷,防風又保暖
    單兵一體化睡袋帳篷這次展示的所有保暖裝備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上圖的單兵一體化睡袋帳篷了,以往我軍都是分開配備單兵帳篷、睡袋和防潮墊等物資的,而這款新裝備則是將這些全部集成到了一起。而這種天鵝絨的保暖性也是非常的優秀,根據廠家介紹,單兵一體化睡袋帳篷可以在零下40度的低溫下使用,這個就比很多內陸部隊配發的溫帶地區使用的單兵睡袋強來了很多。
  • 在邊防巡邏的「死亡之路」上,他們鄭重地寫下了「中國」!
    組成了一座「行走的界碑」2009年之前這裡與外界的交通都是封閉的新戰士來這裡時都戲稱這裡是「無人區」那時,老班長楊紅負責開路有的路線往返一百多公裡要在野外宿營六七天有時突發泥石流將巡邏路掩埋官兵們只能趟過泥流
  • 零下40攝氏度的野外生存,是什麼體驗?
    正是這種生存本能,讓人類爆發出創造力,學會了使用工具,創造了全新的世界。城市與大工業可以消磨激情,卻不能消滅生存本能。為了重新喚醒體內的生存本能,編輯與雪佛蘭探界者一起,來到北國邊境小城黑河市,在Discovry野外生存大師的指導下,在零下40攝氏度的冰雪天雪地中共同凌風駕雪,挑戰身體極限挖掘潛能。
  • 【新春走軍營】在全軍海拔最高營體驗邊防巡邏
    【2017新春走軍營】送你一張春天的賀卡:安心過年——親歷西藏軍區崗巴營邊防三連官兵邊防巡邏
  • 他們將最後一次巡邏足跡鐫刻在邊防線上
    11月21日,帕米爾高原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奉命對7號界碑執行巡邏任務這是一次例行巡邏,但對於裴濤、丁文濤、楊亞超、周林平4名老兵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他們不久就要脫下軍裝退伍返鄉,這將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巡邏。請關注《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 網絡媒體國防行:邊關冷月照鋼槍,巡邏路上寫忠誠
    白哈巴,蒙語。因緊鄰界河阿克哈巴河,有「白水迭高」之意。白哈巴邊防連駐守在祖國西北,「雄雞」版圖尾端,有著「西北第一哨」的美譽。白哈巴邊防營營長劉勝偉說,中哈1號界碑位於沙剛沙拉山深處,沿途要翻越8座高山達坂、蹚過5條冰河激流,途中亂石嶙峋、山高林密,對官兵的體能和騎術有著極高要求。圖門巴夏季執勤哨所建立初期,駐哨官兵數次請示1號界碑巡邏,清山勘路,尋找界碑,但每次不是被雪山擋道就是被冰河阻路,從而無功而返。
  • 開著八驅全地形車,出發去巡邏!
    有人說,四輪驅動,越野超強悍,上山入地無所不能,以為四輪驅動的汽車可在任何地面上跑,去哪裡都不在話下,這個結論實際上是誇大了四驅動的能力,就算是悍馬,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在野外單獨行駛的,很多喜歡越野的同學都有感覺
  • 海拔4500多米,邊防官兵吃上了自熱火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了改善邊防官兵的生活,西藏軍區為官兵配備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讓官兵在野外巡邏時也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既暖胃,也暖心!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戰士範永東說:「因為現在冬天的話我們巡邏也特別的冷,然後吃了這個的話也特別的舒服,感覺比較暖和。」「好好吃!」看著邊防官兵大口吃飯的樣子,真的覺得很滿足。條件的改善,為邊防官兵創造了便利。除了吃上了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西藏軍區邊防哨所還有了這些改變。
  • 印度前線啃冰磚,我軍邊防官兵後勤保障如何?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
    最低零下50度的氣溫,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雙方的人員和後勤。如今,印度前線在啃冰磚,我軍邊防官兵的後勤保障又如何呢?在11月20日,我國官方在社交平臺的帳號「中國軍視網」,對外公開了一組照片並配上了相應的文字指出,為了改善前線官兵的生活,西部軍區專門為邊防官兵準備了新一批的後勤物資,這其中就包括了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
  • 我軍邊防官兵穿新式被裝巡邏
    此前報導 據《解放軍報》9月20日報導,近日,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會同有關專家赴邊防一線,就我軍新研列裝的邊防巡邏被裝實際穿用情況進行調研
  • 海拔4500多米,我軍在野外吃自熱火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了改善邊防官兵的生活,西藏軍區為官兵配備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讓官兵在野外巡邏時也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既暖胃,也暖心!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戰士範永東說:「因為現在冬天的話我們巡邏也特別冷,然後吃了這個的話也特別舒服,感覺比較暖和。」「好好吃!」看著邊防官兵大口吃飯的樣子,真的覺得很滿足。條件的改善,為邊防官兵創造了便利。除了吃上了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西藏軍區邊防哨所還有了這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