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蝠鱝潛航器在西安研製成功

2020-12-12 中國網漢..

Chinese researchers develope biomimetic robot in shape of manta ray


原理驗證樣機在西北工業大學的遊泳池內進行轉彎(8月3日攝)。日前,由西北工業大學牽頭研製的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在西安成功首航。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項目以蝠鱝為仿生原型,採用交替性滑翔與撲動的滑撲一體推進模式,將具備高推進效率、高機動性、高穩定性、低環境擾動、低噪音,以及大負載空間、大負載能力、海底軟著陸等特點。這款滑撲一體仿生柔體潛航器屬於原理驗證樣機,翼展0.8米,由鋰電池做動力,最高時速1節,能夠逼真模擬蝠鱝的各種運動姿態。同時,研究團隊正在開展三型工程樣機的研製,將具備1000米下潛深度,可持續工作1個月的能力。[新華社 邵瑞 攝]

A biomimetic robot swerves in a swimming pool in Xi'an, northwest China's Shaanxi Province, on Aug. 3, 2019. Chinese researchers i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have developed a biomimetic robot in the shape of a manta ray, or devilfish, that can flap its wings and slide underwater. As one of the nature's most efficient swimmers, manta rays possess a unique propulsion mechanism with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propulsion efficiency, high mobility and stability, low noise and large load capacity. The researchers created the bionic soft robot prototype modeled on the shape and motion of a manta ray. The prototype, with a wingspan of 80 cm, is powered by a lithium battery and can swim at a speed of up to 1.85 km per hour. The team will test the robot in lake conditions soon and in the open ocean next year. They also plan to load more sensors for visual and sound detection on the robot for further research. (Xinhua/Shao Rui)

相關焦點

  • 北大成功研製出仿生機器海豚
    北大成功研製出仿生機器海豚 記者從力學與工程學系獲悉,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跨學科科研攻關,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智能控制實驗室、北京大學系統與控制研究中心以長江學者王龍為首的課題組,成功研製出兩代仿生海豚樣機
  • 仿生鯊魚潛航器、炒菜機器人……多款「黑科技」亮相服貿會
    此外,還有仿生鯊魚深海潛航器、自動炒菜機器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等「黑科技」產品也一一亮相。霧化消毒機器人「小布」在展區內自動巡邏,模擬噴灑消毒液。多功能仿生機器人 可水下搜尋、科普知識在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區,一條約兩米長的深灰色「鯊魚」正在透明水缸中擺尾遊動,周邊不少遊客拿起手機拍照。在水缸不遠處,一名工作人員正搖動手柄無線操控「鯊魚」的遊動方向。
  • 歐盟科技人員成功研製出嗅覺靈敏的哺乳動物仿生鼻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全部資助,由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SAMITIER博士領導的,歐盟多個成員國有關物理化學、生物電子、生物醫學、材料工程學和動物仿生學科技人員參與的歐洲BOND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2020年服貿會將於9月初舉行,記者昨天(8月9日)獲悉,仿生鯊魚、水下機器人等多款海洋智能裝備已經「整裝待發」,它們將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大放異彩」,為觀眾帶來驚豔的展出效果。水下機器人可以用於防汛搜救。
  • 中國科大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 多項性能優於天然木材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其極限抗壓強度、抗壓硬度、抗衝擊性、阻燃性等多項性能均優於天然木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近日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學強度。這種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製備方式不僅使其在尺寸上將不受限制,還表現出優異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此外,新型人造木材還顯示出優異的斷裂韌性,極限抗壓強度、抗衝擊性、尺寸穩定性等均優於天然木材。
  • 仿生機器人分為哪幾類_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地面仿生機器人根據他行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跳躍式的機器人、輪式機器人、足式機器人以及爬行類機器人等。比如說有早稻田大學的「WABIAN」,Raibert和Zeglin共同研製的Uniroo以及Hyon研製的Kenken已經能夠成功跳躍,還有蛇形機器人或者是仿壁虎機器人等等。   在仿生機器人中人們相當重視的還有就是類人機器人的研究和發展。
  • 博雅「仿生」高亮點,水下百公斤級商業突圍
    立足自然界,國內水下「仿生」第一人目前博雅工道主要有兩款面向C端的消費級產品:智能仿生機器魚(BIKI)和手持式水下飛行器(SEAFLYER)。而在B端產品上,博雅工道主推大型重量級產品,旗下目前有專業級產品混合動力魚(ROBO—FISH)、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ROBO-ROV)及智能仿生鯊魚無人潛航器(ROBO-SHARK)等十餘款產品。
  • 俄羅斯有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中國有HSU001,能發現美軍潛艇
    現在無人潛航器已經慢慢演變成為了一種強力的軍事武器,被運用到了戰爭之中。比如說,俄羅斯就研製出了一種名叫「波塞冬」的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而這款武器就能夠在水下1000米處的地方,以高達200公裡的時速進行快速移動。
  • 對日本蝠鱝你了解多少?日本蝠鱝知識大全
    日本蝠鱝,學名為Mobula japonica (Müller et Henle,1841),別名飛魴仔、鷹魴、燕仔魟,英文名Spinetail mobula ,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軟骨魚綱、板鰓亞綱、鰩形目、蝠鱝科、Mobula japanica (M uuml;ller
  • 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可以極大地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將仿生結構設計理念運用於高性能生物基結構材料的研製,發展了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型材料製造方法,實現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圖一)。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大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 多項性能優於天然木材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其極限抗壓強度、抗壓硬度、抗衝擊性、阻燃性等多項性能均優於天然木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近日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學強度。這種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製備方式不僅使其在尺寸上將不受限制,還表現出優異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此外,新型人造木材還顯示出優異的斷裂韌性,極限抗壓強度、抗衝擊性、尺寸穩定性等均優於天然木材。
  • 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仿生材料 其本身可作為軟體機器人
    原標題: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作為軟體機器人   說起機器人
  • 密度低、強度高、韌性好 我科學家研製出仿生結構新材料
    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對工程結構材料性能的提升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研製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屬材料等傳統結構材料的新型輕質高強材料,對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和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應用領域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仿生結構材料的製造方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
  • 蝠鱝:我飛翔的理由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蝠鱝的名字乍一看會讓人想起夜間出沒的蝙蝠,事實上,它們生活在海底,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其中包含兩個屬,分別為前口蝠鱝屬和蝠鱝屬。
  • 佛羅裡達海灘發現大型蝠鱝
    攝影:BRYANT TURFFS, COURTESY MARINE MEGAFAUNA FOUNDATION一條蝠鱝游離度假勝地瑪格麗塔維爾。大多數被研究的蝠鱝都是在約2.75米深的水中拍攝到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認為,前口蝠鱝屬的兩種蝠鱝,雙吻前口蝠鱝(寬度可達9米)和阿氏前口蝠鱝,都很容易滅絕。2018年,美國根據《瀕危物種法案》將雙吻前口蝠鱝列為瀕危物種。  Pate補充說,即將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供了基因證據,表明佛羅裡達蝠鱝屬於第三種,一種新的前口蝠鱝。
  •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
    打開APP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2-23 10:01:55   而現在,也許只需要一種幾釐米長的柔軟材料,你就能獲得一個「好動」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 性情溫和的蝠鱝,為什麼被稱為魔鬼魚
    人們對於海洋那片神秘蔚藍的探索從未停歇,通過不斷的努力,讓我們認識了許許多多風姿各異的海洋生物,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蝠鱝。可能說蝠鱝,很多人不知道,但要說到魔鬼魚,可能連小朋友都能想到它的形象。為什麼性情溫和的蝠鱝,會被稱為魔鬼魚呢?
  • 西工大網紅仿生「魔鬼魚」從10kg長到100kg
    最新的IV型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不但動作靈活,還能帶人水中漫步。9月17日,記者從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的曹永輝老師和曹勇老師處了解到,項目組還將為「魔鬼魚」裝上「耳朵」和「眼睛」,讓它具備環境感知能力和地形地貌觀測能力。
  • 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作者:天柱少年今天我值班,想到孩子考研時的面試題目「仿生建築」,就來說說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