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公司印章管理中的這些法律知識~
來了!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獨有的印章,那麼多章到底什麼時候蓋哪個章,常在踩坑的邊緣反覆試探。
Q1.
公司印章有哪幾種?
各有什麼用處?
答:公司印章主要分為五種:
(一) 公章:用於公司對外事務處理,工商、稅務、銀行等外部事務處理需要加蓋。
(二)財務專用章:用於公司票據的出具,支票等在出具時需要加蓋,通常稱為銀行大印鑑。
(三)合同專用章:顧名思義,通常在公司籤訂合同時需要加蓋。
(四)法定代表人章:用於特定的用途,公司出具票據時也要加蓋此印章,通常稱為銀行小印鑑。
(五)發票專用章:在公司開具發票時需要加蓋。
在上述五種印章中,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章需要在工商登記部門備案。
Q2.
公司裡哪類印章站C位
使用範圍最廣?如何辨別真假?
籤:必然是「公章」。它是法人權利的象徵,是否蓋有法人公章是判斷民事活動是否成立和生效的重要標準。
如何辨別真假:
(一)看字體。根據前述規定,印章必須要用宋體字,如果對方加蓋的印章並非宋體字,應該就是假冒的印章了。
(二)看顏色。由於質材和力度的原因,真正加蓋的公章的顏色往往不均勻,而電腦製作的印章則顏色一致,而且也更加鮮明。
(三)看形狀。包括字的形狀和周圍圓圈的形狀,首先,無論是圓形還是橢圓形的印章,雖然字都不是橫平豎直的,但是每個字單獨看都是規規矩矩的長方形,不可能扭曲,或者上面胖下面瘦看起來呈梯形。其次,看印章周圍圓圈的形狀,這個圓圈是有一定寬度的,並且仔細看邊緣(包括印章上字的邊緣),不可能非常平滑,經常有一些小缺口、小稜角或者小空白,這也是由於沾油墨和蓋印的過程中油墨的密度和蓋印的力度不一致造成的。電腦直接製作的印章就沒有這些問題,完美得只能用假來形容了。
(四)看角度。雖然絕大多數人蓋章的時候都希望把章蓋得很正,但是總會出現一點點偏差,特別是圓形的印章更不好把握。但是電腦製作印章時默認情況下肯定100%是正的。
(五)看位置。看看公章是蓋在協議的空白處,還是蓋在文字上。一般而言,真印章都蓋在公司名稱上,而製作粗劣的假印章都喜歡蓋在空白處,因為假印章是電腦做的,如果蓋在文字上就會擋住後面的文字。但是製作水平高一些的假印章為了看起來更真,也會蓋在文字上,這個時候你需要仔細看一下,印章上的字和紙上印刷的字重合的地方,如果是真印章即使重合了,後面的文字還是可以透過油墨顯示出來;而電腦製作的假印章,就會完全擋住下面的文字。
Q3.
公司印章丟了怎麼辦?
答:印章丟失,對企業來說,簡直太太太太太太麻煩了!如果企業印章被盜(搶),則因該印章的使用而發生的糾紛,企業不承擔責任。
(一)丟失後第一步:應該由法人代表帶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複印件到丟失地點所屬派出所報案,領取報案證明。
(二)丟失後第二步:就是持報案證明原件及複印件、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複印件在市級以上每日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做登報聲明,聲明公章作廢。報紙會在第二天刊登。
(三)丟失後第三步:應該持以下文件到公安局治安科辦理新刻印章備案: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複印件2份、企業出具的刻章證明、法人委託授權書、所有股東身份證複印件各一份、股東證或者工商局列印的股東名冊、派出所報案回執及登報聲明的複印件。
(四)丟失後第四步:辦理好新刻印章登記後就可以在公安局治安科的指導下新刻印章了,新刻的印章需要與之前丟失的印章有所不同。
最後一步就是持以上材料到印章店刻一個新的印章。
Q4.
公章外借他人
他人私下簽訂的擔保合同有效嗎?
答:有效,且公司要承擔擔保責任。公司負責人或其他管理人員只是印章暫時的持有者和保管者,其行使公司印章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還是應由該公司來承擔責任。
Q5.
公司經營過程中
在印章管理上可能遇到哪些坑?
答:公司在印章方面常見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他人使用假冒的印章。
(二)他人使用掃描列印出來的印章。
(三)對方使用的是沒有備案、沒有資質的內設部門章。
(四)使用有數碼符號的印章。
由於上述風險高發,公司企業應該提高警惕,在交易時做好審查工作。
例如,可以通過要求對方提供公司的刻章許可或者委託律師調查對方的印章備案情況來檢查印章的真偽性,仔細審查是否有油印等公章正常使用時所具有的印跡,拒絕對方不符合規範地使用印章等。
Q6.
公司更改名稱後已使用新印章
蓋有原印章的合同對公司還有效力嗎?
答:有效。公司作為獨立的企業法人,公司印章是其對外進行活動的有形代表和法律憑證,公司負責人或其他管理人員,經過公司授權後,只是印章暫時的持有者和保管者,其行使公司印章所產生的權利義務,應由公司承擔責任,而不應由持有者或保管者承擔責任。公司自願將印章外借他人使用,應視為公司授權他人使用公司印章,該印章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應由該公司承擔。
因此,公章外借他人使用並私下簽訂的擔保合同有效,公司需要承擔擔保責任。
「轉發」「評論」和我們一探討更多的關於法律新知識!
圖片 網絡
監製 雲享法悟
來源 雲享法悟法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