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可以說沒有不知道三山五嶽的,但知道並不等於了解,更不等於對三山五嶽就徹底的清楚。有許多人甚至對三山五嶽分別在哪些地方都是不清楚的,如果你問他他肯定回答是知道的,其實本質上講他是不知道的。所以在此完全有必要科普一下。
三山一般是指黃山、廬山及雁蕩山,也有道教說法是指蓬萊、瀛洲及方丈三座仙山。其中黃山位於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因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及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共四絕三瀑奇景而聞名天下。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並為道教聖地其遺址遺蹟眾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嘆。可見黃山的天下第一併不只是虛名的。
江西九江市的匡廬山,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其中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 其是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裡,寬約10公裡,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並有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也就是說廬山是以多奇獨而甲天下的。而且這種多奇獨是很難讓人全部看清的,所以才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慨。
而擁有「靈峰、靈巖及大龍湫」三絕的浙江溫州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而得名。這可以說又是一獨一無二的風景,也難怪它會成為三大名山之一。至於「蓬萊、瀛洲及方丈」三座仙山,《三海經》中確有記載,但現實是僅蓬萊一地實存,地屬山東煙臺。 方丈沒有,至於瀛洲,普遍說法是指現在的日本。總之山東蓬萊有時確有夢幻般的仙境,其它的都沒有。三大名山的高度不要說我們凡人難以達到,可以說就是神仙都難。
再說五嶽,它是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及中嶽嵩山。其中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其氣勢非常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及「天下第一山」之稱。古人以「泰山北鬥」來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所以這個泰山的高度,也不是等閒之人能夠達到的。而西嶽華山又稱太華山,相傳它可是華夏及中華之源,它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自古華山一條路你一定聽說過吧?它說明我們華夏整個民族之路只能不斷向前向前。說白了華山的重點不在高度,而在只有一條不斷攀登向前的路,別無它路,你想棄都是不行的。
再說南嶽衡山位於湖南衡陽,衡山的命名,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說白了它就是天地之間的一桿秤,量天量地量人心,就只問你敢不敢。而位於山西大同的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及崞山等,其山以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說白了就是憑著天險永恆不變的存在,誰都奈何不了它。
最後來說位於河南登封的蒿山,其實蒿山本就是平地裡突起的一座高山之意,這確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就是這平地突起,它可是是個人都該有的夢想呀?當然歷朝歷代的帝王也不會例外,我們從它的另一個地名登封就可看出,歷史上可是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到時登封蒿山,以期望自己有平地突起之夢想。說白了這個登封蒿山的夢想,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聚集所在地,這個夢想我們人人都可以有,但最終能不能實現,真的就得看天意了。
其實說白了我們極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要什麼,這一點可以說極大多數人都是迷茫的。因為我們許多時候如果要錢就基本顧不上美好的生活。而如果要美好的生活的話,我們極大多數人多數時候就會沒有錢。而現實是沒有錢又哪來美的生活呢?總之現實是我們一直在兩難中決折,而決折就導致生活始終如一基本不前。更別談去翻越任何一座高山了,有時甚至自己面前的一道坎,你都可能過不去。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