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建水朝陽樓,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比北京天安門還要早修建28年

2020-12-14 阿昌環遊中國旅行記

建水古城是一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建水古稱臨安,在元代就推廣入學,歷來建水科舉人數佔雲南全省一半人數,因此建水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美譽。建水最早建城時期是在唐代,大理南召政權時期,開始修建了土城,到了明朝,明朝大軍平定滇南,為了穩定邊疆的安寧,將原來的土城廢棄,開始修築磚城,分別修了城牆、四道城門,後面到了清朝初年因為戰火三座城門被毀,只有東城門幸運保留下來,就是今天的建水朝陽樓,時至今日成了建水古城的一張文化名片。

朝陽樓古代叫迎暉門,又稱東門樓,始建於明朝洪武(1389年),比北京天安門還要早修建28年,時至今日已經6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西南邊睡古代的軍事重鎮的象徵,大明王朝建立後,在雲南的明軍平叛雲南後,軍隊駐進臨安,開始修建城樓,並修建四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各建三層樓閣,東門叫迎暉門(即朝陽樓),南門叫阜安門,西門叫清遠門,北門叫永貞門。到了清1647年,南門、西門、北門三座城門毀於戰火,唯有東門朝陽樓完好無損保存了下來。

朝陽樓佔地面積大約2312平方米,城牆從南至北長77米,從東至西寬26米。城門依地勢築於高岸,樓閣又起於兩丈多高用磚石鑲砌的城牆上,樓層高24米,為三層樓、重簷歇山頂。鬥拱飛簷、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屹立於建水古城東,傲視蒼穹。城樓四周簷角上掛有銅鈴,每當微風吹起,鈴聲就在清風中發出清脆悅耳鈴聲,讓人陶醉。

每逢春夏或者大雨來臨前,許多築巢於房簷下的燕子繞樓飛鳴,呢喃之聲不絕於耳,景致蔚為壯觀。城樓上木雕屏門鏤空精雕細琢、奇麗華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透雕三層,堪稱精品。據雍正《建水州地方志》記載:「東城門城樓(朝陽樓)高數百尺,直插雲霄,俯瞰臨安城,萬家燈火,風光無限,旭日東升,晨光輝映,遠眺城樓,如黃鶴樓,又似嶽陽樓,實為滇南中之冠。」有「雄鎮南疆八百裡,堪稱臨安府第一樓」的美譽。因此朝陽樓成了建水古城最標誌性建築物,因為朝陽樓位於古城東邊,建水當地人人習慣稱它為「東門城樓」。

如果你不親自到建水古城,很多人在網上看到建水朝陽樓的照片,經常會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是北京天安門城樓,朝陽樓與北京天安門的建築風格如出一轍,所以有「小天安門」之稱。這座歷經600餘年滄桑巨變的朝陽樓,在無數兵火戰亂,幾百年來的歲月經歷過大小地震50多次,有幾次大地震全城房舍夷為平地,據《建水縣誌》記載:最大的一次地震是清光緒十三年(1883年)冬月初二日的大地震,每次餘震時地動山搖,整個古城在地震中顛簸如載覆舟,只有東門樓卻安然無恙地挺過了這次大地震。

後面據專家考察原來東門城樓是用48根巨大木柱支撐,分成六列陣勢,每行各有8根,中間兩和那個的柱子最粗大,直通三樓;其外兩行柱子稍細,只通二樓;最外面兩行柱子範圍更小,僅支撐一樓房簷。這種建築結構具有強大的抗震性能,古有文人騷客寫詩讚頌《登東城門樓詩》:形勝據荒陬,翻身近鬥牛;東南幾屬國,今古一高樓。

東門城樓下方的城牆中央留有出入的的通道,在門洞上方題有(迎暉門)幾個字,「暉」即陽光,太陽從東方升起,東門迎暉,非常符合寓意。然而迎暉門城牆上的城樓,也就成為了朝陽樓。

城門樓的第三層房簷上,東面懸掛著白底黑字的「雄鎮東南」匾額。此四字端正凝重、遒勁有力、魅力四射,此匾額的題字出自清代書法家「塗晫」所書。朝陽樓的西面,同樣也懸掛一塊匾額,「飛霞流雲」四字,據地方志記載出自「草聖」的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的所書。城門樓的裡面,兩邊各有對稱的石臺階上樓。登上城樓,第一映像引起注意的是《重修朝陽樓碑記》和一口大銅鐘。是保存到今天不可多得的文物,碑刻詳細記載了朝陽樓的修建時間和至今的六次重修。

朝陽樓在近代也遭遇兵火,城門上的樓閣也遭到焚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一座光禿禿的城門,據建水本地人講,六十年代因為歷史原因準備拆出的,後面不知道怎樣又沒拆出,改革開放以後,建水古城在1994年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此建水古城迎來了旅遊的春天,由此建水古城修復了其他三座城門,加上東門朝陽樓的城樓。

今天的朝陽樓是每一個到建水的遊客必須打卡之地,現在城樓一層的內外均是茶座,裡面有歌舞花燈還有表演的茶藝。二、三層樓則是建水歷史和風物、近百年老照片展覽。如果要上二樓每個遊客必須購票登城樓,15元一張門票,從上午開放到晚上十點,如果你想要俯瞰建水古城的全景可以購票登臨朝陽樓,登上城樓,俯瞰這座千年古城,城樓下的建中路和東正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水馬龍,遙看鱗次櫛比的古城建築,會有一種「世人皆濁,唯我獨清」的感嘆。你到過建水古城旅遊過嗎,你喜歡朝陽樓嗎?歡迎你留言發表建議。

相關焦點

  • 走進雲南建水古城
    國家旅遊地理雲南建水7月29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建水,(古稱臨安)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該縣居住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94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建水古城有著古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古城內有著眾多的明清建築;百裡滇山,十裡壩子,三裡古城。
  • 雲南最特別千年古城:和古杭州同名,有座「天安門」,因美食出名
    建水,古稱「臨安」,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從元代開始這裡便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古蹟。 時隔兩年,我終於踏上了開往建水古城的火車。綠皮火車晃晃悠悠,似乎提前預演了這座古城的古老與漫長。在火車上我查找建水的相關信息,於是讀到了雲南作家于堅的《建水記》,文中他這樣寫道: 「雲南建水城,古稱臨安。臨安本是杭州,那個中國天堂的舊稱,雲南建水這個臨安是明代命名的。
  • 雲南最適合窮遊的古城,沒有人山人海,只有美食美景!來了不想走
    建水,位於雲南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座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建水的歷史很悠久,歷經千年,至今保留著許多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來建水,根本不用愁要玩什麼,因為這裡遍地都是文物古蹟。
  • 名勝古蹟:建水古城
    南詔國於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漢語為建水縣。在此之前,唐王朝與南詔國協同修築了北起成都,中經雲南,南至安南都護府交州(當時屬唐朝嶺南道)的戰略要道。這條要道經過步頭(今建水),叫「步頭路」。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徵服雲南後,設建水州。元代在這裡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所轄範圍包括滇東、滇南和滇西南一帶。從此,建水成為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 雲南旅遊只知道麗江?這座千年古鎮物美價廉,燒豆腐天下一絕
    建水擁有多種多樣的歷史文化遺蹟,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傳承,自然記錄以來,都是以南地區的文化和經濟為中心的,建水有各種各樣的歷史文化遺蹟,是很大的歷史博物館,原本建水有什麼看點?去建水的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叫做「小天安門」的城樓,這是建水的朝陽樓,朝陽樓位於建水的東南角,城樓裡只剩下一點點水,建設時間比天安門早上要花將近三十年,樓在三樓,比天安門多一層,是中國重要文物保護部門之一。
  • 地球人都知道雲南有個麗江,但更有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千年古城建水
    建水古城距離湛江1千公裡基本高速公路直達位於雲南昆明之南220公裡,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南詔政權於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漢語譯為建水。元時設建水州,屬臨安路(路治在通海),並在建水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統轄臨安、廣西(今瀘西縣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稱建水州,改路為府,臨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次年復稱建水縣。雲南建水的千古城,雖然沒有麗江古城那麼聲名在外,但是那古城特色、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非常光滑漂亮!恢宏的古城牆和門樓非常震撼!
  • 建水,走起!
    雲南的小夥伴們,悶了一個冬天,春回大地,清明雨上去哪浪?就近唄,建水,走起。比天安門還早28年的朝陽樓周邊的蒙自、個舊、元陽、紅河、綠春、開遠、彌勒、玉溪、昆明均有班車可到建水,可在公號《紅交集團》查詢訂票。
  • 雲南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有600多年的古建築,豆腐還上過電視
    很久以前我問過一個朋友,建水這個城市怎麼樣?他思考半天后給了我一個答覆:真心不建議你去雲南建水,除了常年很熱,還因為去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自從我前段時間去了一趟過來,現在每天躺在床上一閉眼就在想建水。
  • 雲南很親民的文化名城,好多景點不收門票,被譽為「民居博物館」
    雲南是一個被無數遊客熱衷的地方,因為這裡有一座座悠久的古城,比如建水古城,這座古城被譽為「民居博物館」。它的建築風格古典,保存完好,並且可以吃到很多傳統美食,是一個既能好玩又能吃好的地方。這裡距今有著1200多年的歷史,保留著大量的古建築,有始建於元代的文廟,至今700多年的歷史;有明代的朝陽樓,至今近600年歷史;還有被譽為「滇南大觀園」的朱家花園、號稱「亞洲第一洞」的燕子洞、明清兩代的學政考棚、雲南古橋中最大的雙龍橋、濃厚民國風的臨安小火車等等,無不體現出精美絕倫的古代建築,令人嘖嘖稱奇。
  • 雲南建水縣自駕旅遊攻略 景點路線地圖美食住宿等
    雲南建水縣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該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北岸,面積3789平方公裡,居住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2010年人口為53.15萬人。2012年建水縣實現生產總值(GDP)89.6億元。1988年建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 600年的風雨,那些天安門經歷的風霜和絢麗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上,有一座雄偉的建築,這就是天安門,天安門有600年歷史。始建於明永樂15年,也就是14 17年,建成時定名為承天門,清朝順治8年,也就是1651年重建後改名為天安門,從那時起天安門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門作為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地位十分顯赫,這座天生擁有皇家血統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瑰寶,是古都北京的標誌。
  • 全國第二大文廟在雲南這座小城,至今700餘年保留完好
    通常建有文廟的城市,都頗有歷史。雲南省南部的建水縣,雖然城市不大,但這裡卻有一座規模極大的文廟,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建水文廟位於建水縣城中心,也就是建水老城區。從建水古城東門朝陽樓進入古城,沿著臨安路一直向西,就能見到文廟以及其他一些古建築。
  • 雲南「最美」小縣城,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低調古樸風光絕美
    我們知道雲南四季如春,而且到處都有自己的特色,景色很美, 在這麼多縣中,建水縣的風景可以說很好, 被稱為雲南省最美的小縣, 一起看看吧。建水縣在明代被稱為臨安府,到了幹隆年才改名為建水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建水縣朱家花園是很值得我們去的地方,這裡的建築都有很好的欣賞價值,很漂亮,而且有楚南的「大觀園」美稱,朱家花園的建築真的很驚人,而且現在成了很好的旅遊勝地, 如果你來建水的話,可以說這裡是一定要來的景點。
  • 建水二日遊(5?結束篇)為「小建水 大旅遊」進言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8月28日,建水燕子洞――昆明,240公裡。為一個縣級城市寫了四篇遊記,在筆者退休後自駕的200餘篇遊記中,還是獨一份。筆者感覺足矣,再寫就管不住手,得罪人的文字會禿嚕出來。
  • 昆明周邊最合適自駕遊的地方丨撫仙湖-建水-彌勒,人少景美的秘境
    月亮灣白沙灘下午14點左右出發前往建水古城,遊建水古城。傍晚如果到建水比較早太陽還沒下山的話,推薦可以駕車去「十七孔橋」,距離建水古城3公裡,拍「夕照金橋」,夕陽照在橋上非常美。晚上的建水古城可以去朝陽門看看,燈光襯託下的朝陽樓很漂亮。
  • 雲南省資訊|雲南科舉之城,12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是土城
    雲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雲南科舉之城,12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是土城麗江大雁是一座商業現代建築,由於土生土長的遷徙,這一古城,昆明官渡古城失去了古老的魅力,但同一個商業步行街,建水位於雲南東南部,一千年古城,仍然浸泡在煙花中。
  • 拜謁雲南建水文廟
    對於「規制宏敞,金碧壯麗,甲於全滇」的雲南建水文廟,我在未去之前,就有了「固以在昆垣者為崇宏廣大,然壯麗上猶遜於建水」的模糊印象。初冬時節,彩雲之南還是花海鮮紅,滿目蔥鬱。置身於古樸的建水古城,去拜望文廟,我感受到清秀美麗的寥廓,更陶醉於深邃宏遠的思想中。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 秀雲南|歡迎來到舌尖上的建水古城
    這是生活在建水的民眾對建水最美的讚揚,建水古稱金臨安,是國務院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築。建水古城 圖/秀雲南如果大家準備來雲南遊玩的話,千萬不要錯過建水這一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成就了這裡獨特的民俗風情,更是鑄就了「建水美食」的千般滋味,來到建水古城就註定要在建水的美景與美食中
  • 雲南大理古城樓發生火災 600多年歷史古蹟全被燒毀
    600多年歷史古蹟全部燒毀1月3日凌晨2時49分,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拱辰樓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300平方米,600多年歷史古蹟全被燒毀。2010年2月18日,河北正定古城火災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為「北方三雄鎮」的千年古城正定在2010年2月18日夜發生火災,大火燒毀了作為古城歷史信物的南城門樓。正定有關方面透露,失火原因初步分析為燃放煙花爆竹或放孔明燈所致。正定古城已有上千年歷史。現存正定城牆是明代遺存,當時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到現代均受到嚴重破壞。
  • 建水一日:最接地氣的深遊,靜下心來品味民俗,看看什麼是最雲南
    而我認為最雲南的是它的物產的豐富,有上天最無私的給予和慷慨,可食用的東西太豐富、太多了。而所有的這些,在農貿市場上是最真實的體現,所以我到了雲南,最愛逛的就是菜市場,每次都有新的發現。建水這個臨時性的菜市場擠在一條街巷裡,總長有一兩百米,一大早裡面擠滿了人,賣家都是早早趕來,雖然有一些固定的攤位,但大部分是隨意擺放,應該是誰先來誰佔地方,後來的人只好委屈在邊邊角角的地方。這裡最大的特點,絕大部分是周圍農民來擺攤,而賣的菜都是自己種的或山上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