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蹟:建水古城

2020-12-20 走走說說

名城建水,盛名天下。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去建水古城看看。希望你們不要嫌棄小編話多。

建水歷史悠久,古稱步頭,又名巴甸,漢代屬益州郡毋掇縣地,西晉屬寧州古郡,唐代為南寧州總管府所轄東爨地。南詔國於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漢語為建水縣。在此之前,唐王朝與南詔國協同修築了北起成都,中經雲南,南至安南都護府交州(當時屬唐朝嶺南道)的戰略要道。這條要道經過步頭(今建水),叫「步頭路」。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徵服雲南後,設建水州。元代在這裡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所轄範圍包括滇東、滇南和滇西南一帶。從此,建水成為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明代改為臨安府和臨安衛,築城設防,駐兵屯墾。清代仍為臨安府。民國元年改為臨安縣,次年復稱建水縣。

近年來發掘的出土文物表明,建水是早期人類活動的區域之一。1982年在縣城北東山壩鄉發現的幹寨石斧,以及南部龍岔河谷挖出的銅鋤、銅劍、銅矛、陶碗、火葬罐和獸骨,初步鑑定為戰國至西漢時的古墓葬。1989年開發燕子洞時,從中出土砍砸器、刮削器、礪石、陶墜、陶彈丸等。這些文物可以證明,早在3500年前的古人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和繁行:有記載的歷史也表明建水開發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

建水是邊疆文化較發達的一個古城。唐代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都是受漢文化影響很深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明朝屯軍移民人滇,把雲南居民分為三種,即軍戶、民戶、夷戶。軍戶、314民戶都是外來的漢族。夷戶就是所有的土著少數民族。明代大批漢人人滇,不但政治上在建水地區加強了明王朝中央集權的作用,同時也進一步促使了中原文化影響的更加擴大,更加深人。所以建水的文風昌盛,聞名全省。特別是元初創建文廟為廟學,明初又相繼創建學政考棚、州學、縣學等書院義學以來,建水成為滇南的最高學府。

明代文學名士王奎、韓宜可,明嘉靖年間的著名文人、狀元楊升庵被貶謫在建水開館講學後,文鳳大振,名人輩出。自明正統七年(1442年)建水出現第一個進土起,明清兩代,建水共考中文武進土110人,文武舉人1273人,及第人數僅次於省城昆明。明代建水即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

建水經歷了7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歷史、文化的積澱,使建水這座「文獻名邦」古城,留下了極其豐富而寶貴的文物古蹟。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回新彝族納樓司署,是反映土司制度、保留完整的納樓彝族土司衙門。衙門高踞山上,佔地2800平方米,坐西朝東,築高牆兩道,四角還有炮臺。前有照壁、操場,納樓內是三進四合院,大小房舍70餘間,布局中軸對稱,氣象森嚴,八面威風。

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文廟、指林寺、雙龍橋、碗窯村古窯址、朱家花園;州級重點保護文物有:朝陽樓、天緣橋、天君廟;縣級保護單位有:文筆塔、福東寺等寺廟、亭閣、塔、橋、民宅47個,這三級重點保護文物,各有特色,至今大多數保存較完好。

現存的古建築相當一部分是元、明、清時期修建的。如建於元代的有:文廟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金碧輝煌,為全國第一大孔廟;仿照宋朝建築風格建造的木結構建築指林寺大殿。建於明代的有:造型雄偉、氣勢壯觀的朝陽樓以及頗有特點的燃燈寺。建於清代的有: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一一雙龍橋。還有古窯址遺蹟、崇正書院、煥文書院、學政考棚和玉皇閣、文筆塔、崇文塔、大興橋、天緣橋等。這些古建築、古橋梁、古遺址都是具有較高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或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蹟。有人把古城建水稱為「古建築博物館」。

建水曾是朱德同志在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期間工作過的地方。朱德同志的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建水城區和郊區的山寨與壩上的民居也頗有特色,如哈尼族的草頂房、竹頂房,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幹欄式房屋,以及漢族的平瓦房。最為典型的漢族民居是,張家花園、朱家花園和黃錦民宅等。除眾多的人文景觀外,風景名勝最著名的有堪與世界大型溶洞比美的燕子洞:還有令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慕名遊歷的顏洞,以及不少巖溶泉和溫泉;「滇南第一名山」雲龍山及真武宮也引人人勝。

1987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將建水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88年5月,又將建水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這裡是不是很不錯,小編可沒有騙你哦。

相關焦點

  • 名勝古蹟:建水文筆塔和建水文廟「洙泗淵源」坊
    你去過雲南建水嗎?你知道建水有什麼名勝古蹟嗎?作為一座歷史古城,建水保存良好的歷史遺蹟有很多,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兩個,一個是造型奇特的建水文筆塔,另一個是位於中國第二大文廟中的「洙泗淵源」坊,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 建水:古城「小客棧」學術「大課堂」
    在建水古城的關帝廟街,有一間小客棧。客棧內部空間緊湊、環境清雅,在一樓的書吧裡,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們正圍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客棧主人萬萬沒有想到,7月初入住的這些客人,竟讓他這間平凡的小客棧變成了高校的「大課堂」。
  • 秀雲南|歡迎來到舌尖上的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 圖/秀雲南如果大家準備來雲南遊玩的話,千萬不要錯過建水這一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成就了這裡獨特的民俗風情,更是鑄就了「建水美食」的千般滋味,來到建水古城就註定要在建水的美景與美食中建水古城 圖/秀雲南香滿樓建水古城有許多美食,刺激著遊客的味蕾。
  • 走進雲南建水古城
    國家旅遊地理雲南建水7月29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建水,(古稱臨安)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該縣居住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94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建水古城有著古建築博物館的美稱,古城內有著眾多的明清建築;百裡滇山,十裡壩子,三裡古城。
  • 生活氣息濃厚的雲南小鎮,千年古城的下午時光,難忘的建水烤豆腐
    紅河州腹地,藏著一座千年古城,這就是近幾年走進大眾視野的建水古城。建水古城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位於雲南省南部,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曾是通往絲綢之路的南麓要道。城內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築50餘座,堪稱一座「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 建水古城全城人在一口西門打板井取水做豆腐,做出上了舌尖的美食
    建水小豆腐,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雲南美食。到這裡漸漸地才感受到,在這座古城建水,燒豆腐是一種與古城相得益彰的生活方式,就像我看到的古城裡的男女老少圍坐在火爐邊,也許是一家人,也許是朋友間,悠悠然談笑間著,憑時光緩緩流走。
  • 名勝古蹟:全國著名文廟——建水文廟
    今天小編帶大家去參觀一下雲南的建水文廟,它的規模在全國都是排得上名號的。雲嶺古鎮,乃屬蠻夷僻壤之地,遠離省府的建水縣,更顯偏遠、閉塞。然而,在這不甚起眼的小地方,在元代建有一座頗具規模的孔廟,至今保存尚完整,訪勝觀光者絡繹不絕,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建水孔廟,其規模及建築水平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屬全國大型文廟之一。
  • 地球人都知道雲南有個麗江,但更有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千年古城建水
    建水古城距離湛江1千公裡基本高速公路直達位於雲南昆明之南220公裡,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南詔政權於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漢語譯為建水。元時設建水州,屬臨安路(路治在通海),並在建水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統轄臨安、廣西(今瀘西縣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稱建水州,改路為府,臨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次年復稱建水縣。雲南建水的千古城,雖然沒有麗江古城那麼聲名在外,但是那古城特色、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非常光滑漂亮!恢宏的古城牆和門樓非常震撼!
  • 建水本地人最愛的小吃:藏在古城老巷裡,每塊只賣5毛錢
    初入彩雲之南的建水古城,我是有些失落的。即便這裡坐落在紅河州大山的腹地,建水也難以逃脫早已被商業化的宿命,深入這座新舊交替也只有三平方公裡的小城,在街巷裡穿行,能感受到濃厚的烤豆腐氣息。建水的由來便是幾百年前明朝南下的移民本著「建城先建水」的原則,在這裡開鑿水井。
  • 雲南建水,吃貨界的靈魂天堂,教大家吃遍建水
    雲南建水,吃貨界的靈魂天堂,教大家吃遍建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大家好,我是愛旅遊、愛生活的小編。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樂趣就是找到好吃的地方,更大的樂趣就是將這個地方分享給小夥伴們。今天就讓酸酸帶大家走進一個又好玩又好吃的地方-雲南建水。在端午節前兩天,我和朋友們互相約好一起去遊玩,在匆忙做攻略之下看中了建水這個地方。來到這裡遊玩之後,才發現這裡真的是吃貨的天堂。我們從高鐵站打車過去建水古城,車費也很划算,十幾元。可能是因為節假日,來到古城,真的是人潮擁擠,特別多人,街上也是一片熱鬧的氣氛。
  • 名勝古蹟:建水燃燈寺和祥雲水目山寺
    佛教傳入雲南的時候,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相結合,產生了一些變化,建築風格也有所不同,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兩座寺廟,其中一座是建水燃燈寺,另一座是水目山寺。建水燃燈寺位於建水城東門外燃燈寺街是濱南著名的佛寺,創建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為建水佛教聖地之一。明代著名學者楊升庵有《臨安春社行》詩「臨安二月天氣空,滿城靚妝春服妍;花簇旗亭錦圍巷,佛遊人嬉車馬闐。
  • 建水,走起!
    大戶人家朱家花園滇南鄒魯、文獻名邦—建水可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城,石板路老建築小火車,處處透漏著他滄桑沉重的故事。藍天白雲下,當地人寧靜閒適的生活。繁忙的臨安路建水景點有哪些?tops!古城內:朝陽樓,朱家花園,學政考棚,文廟,指林禪寺。
  • 疫情時代的雲南尋味之旅 - 建水
    建水 古城,有種恢弘龐大的力量。自城門進入,腳下的道路陡然變成了長短相接的石板路。穿過接連不斷、氣勢十足的石制牌坊,走過高低簇擁著的店鋪招牌,一個路口的連接著許多個路口,一條小巷的盡頭是另一條小巷。這個古城,似乎很難走到盡頭。因此,迷路也就成了常事。然而,迷路卻並不乏味。
  • 雲南建水團山村,被譽為「雲南樓蘭古城」,坐著小火車去看古建築
    團山村被譽為「雲南樓蘭古城」,村中現存的古建築由傳統的漢族青磚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漢彝結合的瓦簷土掌房三類建築組成。民居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形制規整、布局緊湊、空間豐富。屋頂為青瓦,白灰粉飾外牆,青磚作牆裙,屏門、格扇、梁柱、走廊、屋簷等無一不是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整個村子的民居、廟堂、宗祠錯落有致,牆體斑駁陸離的一些老房子裡,至今仍住有居民。
  • 建水二日遊(5?結束篇)為「小建水 大旅遊」進言
    其他景區景點、包括僅僅路過的碗窯村,沒有親身體會,不敢草率置喙,筆者僅就親歷過的團山民居、雙龍橋、朝陽樓、臨安古城、紫陶街、碗窯村、朱家花園、燕子洞等幾個景區景點,談點我和老伴的看法建議。朱家花園堪稱一流,不足之處是宣傳沒跟上,大有生在邊陲無人知的委屈。
  • 非遺美食——建水西門豆腐
    建水西門外,有一口大板井,甘甜可口,用大板井水做出的豆腐稱之為西門豆腐,味道極其鮮美。 建水西門豆腐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有近630年的歷史,其製作技藝流傳至今,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 雲南建水朝陽樓,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比北京天安門還要早修建28年
    建水古城是一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建水古稱臨安,在元代就推廣入學,歷來建水科舉人數佔雲南全省一半人數,因此建水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美譽。據雍正《建水州地方志》記載:「東城門城樓(朝陽樓)高數百尺,直插雲霄,俯瞰臨安城,萬家燈火,風光無限,旭日東升,晨光輝映,遠眺城樓,如黃鶴樓,又似嶽陽樓,實為滇南中之冠。」有「雄鎮南疆八百裡,堪稱臨安府第一樓」的美譽。因此朝陽樓成了建水古城最標誌性建築物,因為朝陽樓位於古城東邊,建水當地人人習慣稱它為「東門城樓」。
  • 昆明周邊最合適自駕遊的地方丨撫仙湖-建水-彌勒,人少景美的秘境
    月亮灣白沙灘下午14點左右出發前往建水古城,遊建水古城。傍晚如果到建水比較早太陽還沒下山的話,推薦可以駕車去「十七孔橋」,距離建水古城3公裡,拍「夕照金橋」,夕陽照在橋上非常美。晚上的建水古城可以去朝陽門看看,燈光襯託下的朝陽樓很漂亮。
  • 雲南建水豆腐,用古井水製成的美食,居然發現打井水也要付錢
    來建水古城旅遊,就必須說一下建水的特色美食--建水豆腐,那今天就為大家說一下關於建水豆腐的故事。建水古稱臨安,所以建水豆腐也叫臨安豆腐,建水豆腐歷史悠久,早在清中期就享有盛名,特別是在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 》播出以後,更是風靡整個大江南北,名揚海外。成為了來建水旅遊觀光,必吃的一道美食。在建水的古老街巷裡,可以看到很多古井的身影,有大的、有小的,有單眼井,又有雙眼、三眼、四眼井,反正在這裡水井隨處可見。
  • 建水謝家大院——掀起你的蓋頭來
    不愛出門的我,也耐不住這春風的催促,急急地跨出門,往建水古城區走去。行至臨安路文廟正門上去一點的街口,一個不小心,「撲稜」一腳,又習慣性地踏進與建水文廟僅一牆之隔的武廟街。卻見這條久違的老街區裡,春筍般冒出了不少民宿。寬一些的街面上,停了不少外地車輛,有零散遊客在古巷裡遊逛,邊走邊欣賞巷道兩旁伸出院牆的青枝綠葉和各色鮮花。不覺又站到了武廟街17號謝家大院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