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青浦 聽江南|熔煉鄉村「新內涵」,厚植鄉村「新優勢」,東厙村繼承了文化的「魂」,創出了新時代的「味」

2021-02-26 青浦三農

【編者按】:《聽江南》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響應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目的是努力讓優秀的江南文化「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走進長三角。從3月14日起,聽江南節目推出《走青浦鄉村,聽江南之美》系列專題,共同感受江南生態村的生命力,每周六早上9: 00在FM90.9與您不見不散!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古韻江南造就綠色生態,亭臺樓閣積澱紅色文化。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江南小鎮練塘鎮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的家鄉,以「紅色、綠色、古色」為特色的「三色練塘」也是這個魚米之鄉的亮麗名片。

在小橋流水、樹木蔥蘢的練塘鎮,坐落著一個原生態的江南小村落,這裡翠竹繞村、曲徑通幽,「一橋一寺一遺址」的古蹟更彰顯其清晰而又深刻的歷史脈絡,百畝竹林惹人醉,富民精神煥生機。

今天的節目,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練塘鎮東厙村,聽聽這個在鄉村建設中屢創佳績的江南古村,究竟有著怎樣的富麗風光?

所謂「一橋一寺一遺址」,指的是東厙村裡的瑞龍橋、莊嚴寺和金山墳遺址。明朝的「瑞龍橋」歷史綿長,元朝的「莊嚴寺」古剎禪修,北宋的「金山墳」遺址尋根問祖,各有各的古韻,而合在一起,便聯結起了東厙村年代悠久的歷史文脈。

近年來,東厙村立足於古文化資源,為熔煉鄉村「新內涵」而令古色增香。上溯至殷商時期的「匍經」如今已被列為青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門民間醫術,匍經以中醫推拿穴位為病理基礎,通過全身推揉按摩達到舒筋活絡的效果。在地處長江三角洲,常年氣候溫暖溼潤的練塘鎮,這門推拿手藝對四、五歲以下的幼兒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東厙村開闢了匍經館,時不時還有大人帶著小孩前來做小兒推拿治療,因為匍經正面臨著後繼乏人的憂患,東厙村的匍經傳習所無疑讓這門傳統文化重放光彩。

在東厙村裡,建於明朝的瑞龍橋挺拔佇立,煥發著新的生命色彩;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山墳古文化遺址帶我們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麼多歷史文化脈絡,都罕見地集中在東厙這一個村的時間長廊中留下印記,並流傳至今。

不僅如此,竹韻館也是東厙村的一大文化寶庫。通過展示農耕工具喚起百姓心中的鄉愁,傳承竹編文化成了東厙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步重要足跡。

東厙村書記 錢麗:

 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當中呢,充分考慮到我們這個歷史遺蹟的一個特點,打造了一些特色的景點,包括我們的巾幗鄰裡苑,主要是依託我們的古文化來弄一些書法的體驗在裡面,一個書法的展示。

古色增香,志願增光,歷史文化在東厙村裡綿延不絕,文明之風更是傳遍東厙村的家家戶戶。東厙村推出「愛心助力」項目,組織開展「送粽子、送狀糕、送對聯、送福字」等系列活動,還積極參與「愛心編織」活動,通過親手編織羊毛衫、圍巾給貧困兒童送去溫暖,用一針一線和真情傳遞愛的力量。同時,以「巾幗先行」為主題,促使社區女性身份轉變,展現巾幗風採,推出「溫馨驛站」項目,組織社區婦女開展免費理髮、修車修傘等公益活動。

傳統文化繼承了江南古韻之魂,志願活動促成了現代文明之風,一首鄉村風尚變奏曲在東厙村內響起。

 深厚的歷史文化是東厙村古色古香的底蘊積澱,新時代的田園農耕文化也讓東厙村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菌菇種植、果園種植、花木培植,這些傳統農業在東厙村產生了怎樣的煥新改變?《走青浦鄉村 聽江南之美》正在為您講述東厙村的現代農耕建設之路。

為優化村內生態環境,厚植鄉村「新優勢」,東厙村在農、林、水、路、田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治理改造。通過土地流轉,農業生產設施日趨完善,現代化農業生產水平也正不斷提高。

東厙村書記 錢麗:

 我們東厙村呢,因為地理位置的一個優勢,我們毗鄰現代農業園區,然後我們村的農作物呢,主要是以水稻,果園,花卉,還有一個菌菇為主。

林下科普教育菌菇採摘體驗基地、水稻研發基地、野龍果業、花卉培育基地,豐富的農業資源為東厙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內涵。

錢麗:

 菌菇基地嘛,可以由小朋友過來採摘,在裡面體驗一下菌菇基本的生長過程,這樣的介紹讓小朋友既能夠聽到相關的科普知識,又能體驗到採摘的那個過程,豐富了我們美麗鄉村的一個內涵。那下階段呢,我們也在跟他們進一步對接,是不是可以把它融入到我們美麗鄉村,就是美麗鄉村遊加上採摘體驗這樣一個有機結合。

與東厙村合作的上海野龍果業盛產翠冠梨、秋月梨、日本甜柿,因為東厙村地處黃浦江上遊水源保護區,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對果園種植而言非常合適。在盛產農產品時節,東厙村還會舉辦採摘節,將農業與第三產業巧妙結合,同時依託技術,進行科學種植。

野龍果業種植戶謝金祥:

 我們種植的這些水果,還有技術都是通過改良,然後呢自己發酵的有機肥,種出來水果的話就跟人家都不一樣。我們以有機肥為主,以有機葉面肥為輔,在除菌酵素中加入牛奶、豆漿、雞蛋等自製的獨特有機生物肥料。你要有好的果子,必須果樹要健康。

農業特色不僅為東厙村帶來了優質的發展動能,更為村民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徑。

錢麗:

 因為林下菌菇基地和果園正好在村內,老百姓呢也比較方便,就是幫助老百姓呢,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也確實給老百姓增加了一部分的收入。因為以前減量化之後,老百姓就近的崗位相對比較少,所以菌菇和果園在這裡的話就為我們老百姓提供了就近的就業崗位,老百姓還是非常開心的,因為他們就在家裡附近,一方面對家裡面還是可以照顧得到,然後工作兩不誤。

 精心組織,精細引導,一張藍圖繪到底,曾獲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健康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等榮譽稱號的東厙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又孕育了怎樣的鄉村「新氣象」?《走青浦鄉村 聽江南之美》正在播出。

春風送暖入東厙,處處美景入畫來。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後,東厙村以「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黨建引領,按照「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的工作要求,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公共設施、補齊「三農短板」,為的就是讓創建成果惠及廣大村民。

東厙村書記 錢麗:

 鄉村建設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一個呢是項目建設,通過我們村莊改造的項目提升,對我們河道兩邊進行了石駁岸的修築,對村級道路進行了修繕和拓寬,對我們瑞龍橋周邊的節點進行了提升,做到路面硬化、路燈亮化、宅前屋後的綠化,通過基礎設施提升了我們鄉村的面貌。

在整治工作中,東厙村創建了「瑞龍同心」的黨建品牌,如今的瑞龍橋,不僅是東厙村的一塊歷史瑰寶,也成了村委幹部和村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錢麗:

 我們主要呢是通過發揮一個黨建引領的作用,開展了一個人居環境整治、公共安全整治和生態環境整治「三大整治」的一個工作,我們以五心工作法,所謂的五心呢,就是我們的組織關懷心、黨員先進心和群眾滿意心、黨群合作心、人人監督心這樣一個五心工作法來形成一個組織帶黨員,黨員帶群眾這樣一個良好的創建氛圍。在大家一起的努力下,我們也是第一批通過了區的一個三大整治的驗收工作。

為了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美麗鄉村,東厙村對未來的村莊建設發展也有著明確的目標。

錢麗:

 因為現在長三角一體化也非常地火,非常地熱,那我們呢,因為東厙村地處練塘的西南,正好旁邊呢也跟浙江交界,那我們後續呢也在想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我們也要融入到那種長三角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我們也過去取取經,看看黨建啊,還有這種社會治理,類似於這方面一起去取取經,尋求更好的一個發展。

繼承江南鄉村文化的「魂」,創出新時代田園鄉村的「味」,東厙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自然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塘 前 魚 蝦 跳

燕 繞 馬 頭 牆

波 連 烏 篷 船

笛 鳴 巨 輪 航

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下期節目讓我們繼續在水鄉稻田裡找尋江南聲音,感謝您的收聽,再見!

《聽江南》

FM90.9 

東廣新聞臺長三角之聲 

周六9:00播出

文:東方廣播電臺路平工作室

圖:區農業農村委辦公室 東厙村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相關焦點

  • 瓜州:厚植文明沃土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鄉風文明為農村發展厚植「精神沃土」,讓文明之花在廣袤土地上處處盛開。  營造鄉風文明濃厚氛圍  走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村內道路整潔平坦,村委會兩旁宣傳牌上的「村規民約」張貼在最醒目的位置,宣傳文化牆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圖文並茂,匯集成了亮麗的風景線。
  •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創出示範?管文新書記這10個字有深意
    縣委書記管文新在會上強調,鄉村振興是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要創新思路機制,只爭朝夕、超常運作,以片區帶全域、組團促互補,全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當天下午,相關部門、鄉鎮街道負責人及塔後、安科、張思片區和寒山田園綜合體涉及村黨組織負責人等與會同志,分兩組實地考察了平橋鎮下王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茅垟村的現代農業以及張思村的宗淵書院和古民居。
  • 乳山:突出發展特色 書寫鄉村文化振興新坐標
    編者按 近年來,乳山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威海市鄉村文化振興工作要求,用文化為鄉村振興強根鑄魂,全力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乳山特色。
  • 清遠:振興鄉村 留住「根」守住「魂」
    觀察人士指出,清遠要利用自然地理和生態優勢,發展具有清遠特色的文化生產力。   如果說留住青山綠水也就留住了鄉村的「根」,那麼傳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則是守住了鄉村的「魂」。鄉村振興,理應讓鄉村留住「根」、守住「魂」。   專家表示,要留住「根」、守住「魂」,首要任務是抓保護,建立一套長效的保障機制,推動古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今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廣大青年要牢記囑託,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 威海榮成:鄉村振興裡的「文明力量」
    這幾年,榮成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志願服務制度化和信用體系建設兩大特色優勢,創新探索出文明實踐的志願信用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優勢、行之有效的「榮成路徑」。鑄魂聚力、以文化人。用好文明實踐陣地,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應有之義。在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村的老百姓語錄館,志願者正帶領村民重溫這些昔日樸實的農家話語。
  • 【美村心得】對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二是城鄉融合優勢打造活力鄉村。義烏市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對外開發度較高,商貿流通發達,創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義烏市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秉持「中國眾創鄉村」主題定位,將「創新強美」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李祖村以創客文化為內核、以生態田園為底蘊,彰顯「國際創客、田園會客」的定位與特色,成為中國美麗鄉村走向國際化的先行者。
  • 青浦這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都是世外桃源
    這些年上海鄉村的變化,著實改變了人們對於農村的認知。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特色顯著、文化內涵深厚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為上海嶄新名片。日前,經過專家審定評估,青浦的澱峰村、南巷村、新陽村被列入2018年度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使得出遊青浦有了更加具體的造訪行程單。  古樹古寺伴漁景@澱峰村
  • 借生態優勢重興漁米文化 唱出嘉善美麗鄉村新風景
    成片的農田裡綠浪起伏,澄澈的魚塘波光粼粼,觀賞農家田園風景、體驗漁米文化樂趣……眼前的自然風光很難與曾經「低散弱」企業集聚的南宙村聯想起來。如今,告別了「低散弱」,重煥水綠岸青的南宙村借勢重塑漁米文化,發展鄉村旅遊,一條綠色致富大道越走越寬。
  • 唐山遵化:鄉村文化遊成為新熱點
    同樣的火爆場面,還出現在娘娘莊鄉金鳳湖畔、團瓢莊鄉山裡各莊、興旺寨鄉戀鄉小鎮……鄉村文化遊正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遵化,輻射周邊。遵化素以「幾東第一城」聞名全國,文化底蘊厚重、自然景觀豐富、交通網絡便捷。在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的大背景下,這市把鄉村旅遊作為戰略性產業來抓,舉全市之力發展,先後引進碧桂園戀鄉小鎮、金融街古溫泉旅遊度假區等一批大體量、高質量的旅遊項目,扶持發展一批特色農家院和農產品採摘園,初步形成「春賞花、夏戲水、秋摘果、冬滑雪」的鄉村旅遊格局;同時不斷改善旅遊環境,擺好綠色生態旅遊的「盛宴」笑迎八方來客。創新布局,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
  • 鄉村行(12)|良井鎮霞角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魂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即是鄉村的魂。近日,區新聞中心採訪組第12站來到「文化之鄉」良井鎮的「文化之村」——霞角村。
  • 文明實踐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他們是由黃塘村民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這是該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縮影。 實踐活動,解民憂;志願服務,暖民心;文化傳承,育新風。 鑄鄉魂,留鄉愁 在黃塘村,美麗鄉村散發出濃濃鄉愁。主村道的煙火客家、影像客家、吉祥客家3個客家文化篇章,體現當地的客家風情,寄託著鄉思。 順著村道再往前走,便來到了何氏祠堂。這裡記錄了何氏族人的變遷、歷史以及祖先留下的祖訓。 在何氏宗祠,記者看到,何氏祖先牌位居右,左邊則空著。「祖先牌位不是放在最中間嗎?」
  • 「央廣時評」鄉村振興不能丟了文化這個「魂」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最近幾年,全國各地湧現出不少美麗鄉村、生態鄉村、和諧鄉村、富裕鄉村,特別是在筆者長期工作的浙江地區,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嚮往農村生活。但不得不說,有些地方搞鄉村振興,路走的還是有點偏,「拍腦袋」、跟風的情況依然存在。從表面上看,村裡的路是寬了,庭院美了,農家樂、民宿也都搞起來了。但新鮮勁兒一過,又沒了人氣,沒了精氣神,年輕人來了又走。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衢州:「三衢味」香飄九州自從G20杭州峰會上一炮走紅,衢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三衢味」成了浙江省打造美麗大花園、振興鄉村產業的標誌品牌。柯城柑橘、江山獼猴桃、開化清水魚、常山胡柚……這些產業通過「三衢味」的聚合作用,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農產品溢價銷售。
  • 厚植「上海之根」歷史文化底蘊 打造「五穀豐登」全域旅遊體系
    央廣網上海9月1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堅定『上海之根』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打造綿厚歷史與新時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城。」在今天(15日)上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下一步,松江將深入推進人文松江建設,加快上海科技影都建設進程,進一步厚植全域旅遊特色亮點。
  • 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新時代,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明塘村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緊緊抓住鄉村文化振興為切入點,在凸顯「綠色」文化、 「鄉愁」文化和「鄉賢」文化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打造生態環境,凸顯「綠色」文化明塘村,位於徐聞縣新寮鎮圩2公裡處。村外,陽光鋪滿的田野上,遍布稻子、番薯。
  •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從「美麗鄉村」到「鄉村振興」的升級,鄉村建設開啟了新徵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新時代鄉村,既要有「好看外形」、更要有「內涵靈魂」。今年3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一篇《四輪驅動興蒼南》的文章引發了社會各界對鄉村振興「蒼南模式」的探討。蒼南把山的特色和海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走出了一條既塑「風景」也造「風情」獨特發展道路。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衢州:山水為憑串起詩畫鄉村風光帶2019年,衢州啟動「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建設,總面積1000平方公裡,形成3條風光帶、6大樣板區、18個特色點、18組美麗鄉村群的總體格局。這條從衢州全市層面規劃統籌的鄉村振興示範帶,挖掘沿線特色,形成整體優勢,實現統一規劃、整體推進。
  •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武寧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廣松  「江南山水窟,江西風月窩」,《湧翠亭記》中的詩句生動詮釋了江西武寧縣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和優美生態。
  • 探索文旅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任務部署,今天(22號),由江蘇省旅遊協會、鹽都區人民政府、鹽城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聯合舉辦的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鹽城市鹽都區舉行。 江蘇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燦爛豐富,「2020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活動圍繞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以「鄉村振興與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為主題,探索美麗鄉村、鄉村旅遊、文旅融合、休閒旅遊等創新發展的多樣化路徑,深入解讀美麗江蘇的應有之義,踐行建設美麗江蘇的行業使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江蘇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將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品,放大品牌價值,推動鄉村振興與生態旅遊建設融合發展,助力品牌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