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黑河—騰衝分割線」,又名「胡煥庸線」。
這條線北起黑龍江黑河一路向著西南延伸,直至雲南騰衝,將中國切分為兩大板塊:人口密集的東南部和人口稀疏的西北部。
▲地理學家胡煥庸(資料圖)
人口分布決定了經濟活躍程度,這條線不僅是一條地理和人口分隔線,更帶來了東西部地區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鴻溝。
如今,行動支付正在打破這個發展鴻溝。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8日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從2011年到2018年,行動支付正在打破傳統的「黑河—騰衝分割線」,東西部金融服務可得性差距縮小了15%。
這背後是中國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
2019年上半年,中國數字金融依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並尋求繼續保持這種優勢。
中國數字金融領先世界,一方面指數字金融發展規模大,另一方面指數字金融科技創新多。
黃益平指出,中國數字金融發展大大降低了企業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中國西部經濟落後,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少;而經濟發達地區獲得的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多。受益於數字金融發展,中國西部地區金融服務覆蓋率明顯增加。
數字金融不僅擴大了金融服務的廣度,還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深度。
隨著數字金融科技發展,金融服務得以持續下沉。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末,全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363萬戶,同比增長35.4%。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表示,數字金融發展使得很多中小微企業與銀行機構建立某種聯繫,並通過這種長期穩定的聯繫增進中小微企業信用。
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振華認為,中國數字金融領先還體現在行動支付較高的滲透率。目前,中國行動支付整體滲透率超過60%,而同期美國不到10%。
對中國用戶而言,行動支付已經無處不在。海外機場掃碼退稅、超市自助付款、地鐵掃碼購票等,掃一掃,揮一揮,行動支付正在改變和重構人們的消費習慣及生活方式。
國際機構畢馬威聯合澳大利亞金融科技風投機構H2Ventures此前發布《全球金融科技100強》報告顯示,排名前十中,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佔據了四席。
李振華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表示,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並不落後於國際,在區塊鏈、金融雲計算、大數據、AI等領域,中國金融科技基本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
中國數字金融在全球保持暫時領先的位置來之不易,下一步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繼續保持這種優勢和國際競爭力。
李振華認為,數字金融保持競爭力要做到「銳意創新,包容審慎」。
中國行動支付之所以領先全球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家政策包容審慎,支持創新;二是信息技術爆發式增長和金融服務相對滯後兩者交疊,為數字金融發展提供了很好機遇。因此,未來數字金融要不斷銳意創新,政府監管要包容審慎。
黃益平認為,中國要想保持在數字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就要平衡好創新與風險的關係。
第一,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業務模式還不夠成熟,要關注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問題。第二,中國金融科技普惠特徵明顯,國外對數字金融底層技術和基礎構架的研究值得中國學習。日前,臉書(Facebook)公布的Libra白皮書,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熱議。
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表示,保持中國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優勢,關鍵要靠業界。在企業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政策監管要跟上。政府的作用是,通過建立規則,為企業構建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數字金融產品。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指出,保持中國數字金融領先地位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它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如隱私保護、金融基礎設施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在這方面,中國應加強數字金融領域的國際協調與合作,要在國際平臺上發出中國聲音,這樣才能在國際規則制定、政策討論中,更好維護中國利益,推動中國數字金融發展。
來源:國是直通車(WednesdayNews)
監製:唐心怡
編輯:馬宇聰
校對:周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