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培訓機構韋博英語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的門店相繼停止運營,數千名學員學費和員工工資無處追討。「韋博英語萬名學員被貸款」話題更是被送上熱聞關鍵詞。
一個發展20年的老牌培訓機構為何突然「爆雷」?對此,該公司一股東回應稱「不了解、不清楚」。
沒英語學,學費卻要照樣交
韋博英語號稱在全國60多個城市設立150多家中心。根據網傳估計,此次事件涉及面頗大,合計涉及學員或超過5千人。僅從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來看,韋博英語的退費金額或高達近億元。
其中,部分韋博英語學員投訴,報名時被誘導籤署2-4萬元不等貸款協議,資金提供方包括交通銀行分期貸款、廣發銀行分期貸款、招聯消費金融、百度有錢花和京東白條等。
據中國基金報,學員王明(化名)跟媒體投訴,去年下半年在韋博英語報班,原本打算報2級別的課程,學費在3萬元左右,但招生老師遊說,級別越高優惠越大,最後其報了4級別、總價近3萬九千的課程。在拿銀行卡付費時,招生老師又說,現在韋博和貸款機構有合作,貸款不用利息,付了個首付,剩下的都可以分期貸款來付。於是他便辦理了一個34期的分期貸款,目前還剩6期未還。
還有學員回憶,報名時課程顧問告訴他要用京東白條付款,自己當時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就稀裡糊塗地按著課程顧問的說法來做了。據其所知,很多學員都辦了分期付款,「10個裡起碼有8個。大家在韋博英語課程顧問的引導下,分別在京東白條、招聯、有錢花等貸款平臺辦了貸款。目前,雖然已經知道韋博英語發生了一些問題,但擔心影響到徵信,學員們大多不敢不還。」
據相關人士了解,韋博英語的訂單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教育分期產品高度依賴,通常分期訂單數量佔比能達到6-7成,部分門店的分期訂單數量佔比甚至能達到8-9成。
多位網友提供的韋博英語學費記錄表顯示,其中成都一家門店的25位學員中,只有4位學員全款,12位選擇了百度的分期產品(後經學員證實此為度小滿的有錢花),分期訂單的數量佔比達到八成。
相關金融機構回應
上述金融機構中,10月10日,廣發銀行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時表示,關注到近日媒體對韋博英語的報導,目前已暫停了韋博英語的分期業務。
同日,由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合資設立的招聯消費金融回應稱,目前,招聯消費金融與韋博英語合作業務佔比較小,不影響公司正常業務。就近期網絡報導教育培訓機構韋博英語一事,該司與韋博英語進行多次溝通。
北京韋博英語已就此事發布了《關於學員安置預案的進展通告》,其中對客戶希望複課、希望退費等情形做了詳細說明。招聯將積極督促並協助韋博英語對與該司有關的學員進行妥善處理,全力協助客戶維護合法權益。另外,京東旗下的京東金融對此未予回應。
廣發銀行信用卡則表示,已第一時間跟韋博英語進行溝通,要求妥善處理,保障相關學員的合法權益。若韋博未能妥善處理,學員在向工商、市場監督等部門投訴商家過程中需要提供廣發銀行相關支付憑證,將全力配合。
百度旗下的度小滿金融客服回應稱,「有錢花」教育分期與學員是獨立的借貸關係。因是獨立借貸關係,為避免影響徵信,建議按時還款。京東金融客服也回應稱,需按京東白條帳期進行按時還款,避免個人徵信出現記錄。
對於客戶而言,貸款要「上徵信,學費是否能返還尚且不知,但貸款還是要償還的。
百度有錢花稱,按照協議約定,若要撤銷貸款需求,需要貸款人和培訓機構解除培訓協議,先辦理退課服務,後辦理退貸服務,教育機構同意退課申請後,並將剩餘培訓費用返還給百度有錢花,其收到款項後核銷借據。
另外一個途徑是,通過線下方式向培訓機構直接索要課程的剩餘培訓費用,拿到費用後在有錢花還款。
教育分期這一塊蛋糕,到底是蜜糖,還是毒藥?
若說蜜糖,今年赴美上市的美聯國際教育集團2018年營收為14.24億元,該公司主要從事雅思的線下英語培訓。美聯與度小滿金融合作,讓學生貸款分期6-24個月支付學費;2018年,美聯國際約43.5%的學生是使用分期貸款,分期貸款為其帶來42.2%的毛收入。
今年5月,獨立運營滿一年的度小滿金融發布數據,信貸可授信用戶達到3.3億,累計放貸總額超過3800億元,教育分期業務上,度小滿已經累計提供超過230億元的貸款,超200萬人。其中40%以上用戶來自農村,15%來自國家級貧困縣,超80萬用戶是大專以下學歷。2018年12月,度小滿金融還首次將教育分期資產單獨打包成資產支持專項計劃。
京東金融有三款消費信貸產品,除京東白條和金條,還有租房、教育等場景分期。其中,截至去年6月末,白條餘額320.94億。
去年,螞蟻金服宣布,螞蟻花唄設立5億元教育專項基金,在2019年為45歲以下成年用戶的職業培訓等需求提供貸款分期,可以獲得至少3期分期免息優惠,預計全年將為1000萬人次提供支持。
若說毒藥,實際上,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評選的「2018年十大消費侵權事件」中,包括預付式消費「套路貸」。
去年10月,多家英語培訓機構被指通過提供課程貸款服務,讓學員背上幾千到十幾萬不等的「培訓貸」。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被曝有學員背負17萬學費貸,學員走上了艱難的維權之路。
更廣泛的意義上,預付式消費從傳統的美容、美發、健身、餐飲等行業擴展到線上的用車、教育培訓、租房市場、娛樂、生活服務等領域。成為消費維權的新難題。去年5月起,「租金貸」、「裝修貸」問題,被頻頻曝出,一些長租公寓公司、網際網路裝修平臺發生資金鍊斷裂,經營者跑路,導致租戶無房可租,裝修合同無法履行,而消費者卻仍需償還貸款。
來源: 亞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