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近日,一家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灰姑娘舞蹈機構門店忽然關閉,一位家長表示,自己剛剛交了兩萬餘元學費。聯想起不久前韋博英語、星空鋼琴等教育機構連續倒閉,培訓行業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機構會頻頻「爆雷」?
教育培訓行業是個「慢行業」,沒有經年累月的經營,很難成就好的口碑,而一旦急功近利起來,品牌被毀就只在須臾之間。縱觀那些倒閉的培訓機構,從「爆雷」一詞就能看到發生了什麼。「爆雷」是典型的網際網路術語,一般用於形容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近年來,教育培訓市場需求旺盛,也玩起擴張遊戲,然而許多培訓機構沒有控制好資金鍊,很容易就攜款「跑路」。
「先預付、後消費」,是教育培訓機構跟網際網路行業學來的套路。例如,培訓機構會以返還、贈送課時等優惠,讓家長提前充值。還有的,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誘導消費者充值。這是筆巨大的沉澱資金,其性質就像共享單車收押金,健身房收學費,雖然是消費者的錢,但卻處於監管盲區。事實證明,機構不會將這筆錢乖乖放在銀行,它們更熱衷於高周轉、快擴張,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為了規範類似問題,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同時規定,預付資金只能用於教育培訓業務,不得用於其他投資。這些誘導家長充值、分期貸款的培訓機構,多數都已越過了邊界,是尤其需要重視的問題。相關部門不妨效仿一些新型監管辦法,要求開設專門帳戶,對資金實現託管,引導企業將重心放在業務而不是營銷上。
在許多領域,社會資本都促進了產業繁榮。但事實證明,教育培訓不是一門純粹的生意,網際網路的「燒錢擴張」模式並不適用。接下來,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教育培訓準入門檻,把那些不關心教育本身、只想利用「教育」大賺一筆的逐利者清除出去,以正風氣。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