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男孩像男孩那樣長大

2020-08-29 李魁華

01

請對我們的男孩使用「溫柔的嘴」

我曾經問過我的學生:

你們最受不了父母什麼?

其中一個男生整整控訴了他媽媽8條罪狀:

得理不饒人,只談學習,動不動就嘮叨、激將、否定、情緒失控、講大道理、窺探隱私。

他想看會漫畫,媽媽給他講升學形勢。

他想出去玩會兒,媽媽白眼伺候:「就你這樣的,什麼時候也比不過你同桌。」

他心情不好,對媽媽說話大聲了點,媽媽立馬火冒三丈:

「你哪來的資本這麼大脾氣,我哪虧待你了。」

他外語成績薄弱,媽媽恨不得一天八百遍提醒他:

英語學不好,好大學上不了,畢業找工作只有被「挑」的份兒。

《讓男孩像男孩那樣長大》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能為男孩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別人的觀點和看法。

我們要給予男孩的不是有邊有角的框架,將他拘囿於有限的空間,照我們的意願成長。

而是要給他們根和翅膀,給他們足夠的養分和空間,讓他們有自信開拓自己的領地。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的信任和鼓勵。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講過一個「心理免疫力」的概念。

也就是說,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只有解決了,我們下次再碰到類似的問題,才會有解決的信心。

男孩也一樣。

當我們的男孩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打壓他、貶低他、諷刺他,未必會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越打壓越強大。

但是如果我們用溫柔的鼓勵、誠懇的解答,給與他們足夠的尊重,讓他們知道他的努力、他的嘗試、他的改變,可以讓他們掌控自己的人生。

他們就會越努力越自信,越自信越努力。

因為「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尊重。」

02

請擁抱那個扎手的刺蝟

超級育兒師》裡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

他就像一頭充滿戒備的小獸,時刻準備著對抗逼近自己的媽媽。

媽媽叫他起床,他裝著聽不見。

媽媽強拽他起床,他蜷著身體死命抵抗。

媽媽輔導他寫作業,他衝著媽媽大喊「不……」

媽媽批評他,他拿著筆向媽媽身上惡狠狠地戳。

媽媽好聲好氣地詢問他:「再玩多長時間遊戲,你才會寫作業。」

他用冷冰冰地眼神看著媽媽說:「玩到你死。」

被激怒的媽媽開始用手推他,他瞬間豎起全身的刺,怒視著媽媽,嘴裡發出「嗯……」的吼叫聲,用盡全身的力氣向媽媽掄起了拳頭。

他們從電腦桌前打到客廳,又從客廳打到臥室。

媽媽越傷心越憤怒,兒子越委屈越攻擊。

母子二人就像不死不休的仇人。

媽媽沒了力氣,無奈地對兒子妥協:你想玩就去玩吧。

得逞的兒子並不滿意這樣的結果,他扭下床把手,向坐在床邊沮喪的媽媽狠狠砸去。

這是最讓我們觸目驚心的一幕,也是最讓這位媽媽絕望的一幕。

從反抗到主動攻擊到製造工具攻擊,這代表的是孩子不同的三種心理。

而最後一種,代表的是恨。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血溶於水的母子親情變得水火不容呢?

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說: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的下結論,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當育兒師攔下男孩時,男孩意外地沒有反抗。

他雖然還是一副「生者勿近」的攻擊狀態,但蜷著的手微微有些顫抖,倔強兇狠的眼神中藏著眼淚。

在育兒師的步步引導和探究中,我們才發現:

小男孩對媽媽不是抗拒,是渴望。

他豎起全身的刺,張牙舞爪,是想要媽媽不要把對爸爸的怨氣撒到他身上,好好的看看他,抱抱他。

他不聽話,他反抗,他攻擊,是因為感受不到愛,不知如何去愛,更不知如何排解自己心中的不滿、渴望、得不到。

《麥田的守望者》中有這樣一句話:

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

一個孩子只有自己感受過愛,才懂得付出愛。

如果你的男孩也是那隻扎手的刺蝟,先別急著敲打他,試著找到那顆最軟的刺,進入到孩子的內心,擁抱他。

讓他卸下全身的提防,教育才真的具有意義。

03

請允許你的男孩脆弱

對男孩最大的殘忍,就是不停地告訴男孩:

你是個男子漢,你不可以哭。

Youtube上曾上映了一部名為《Boys Don t Cry》的短片。

從男孩降生開始,媽媽就在告訴男孩:

「沒事,沒事,不哭,不哭。」

男孩漸漸長大,爸爸教育他:

「用你強壯的雙手把玩具拿起來。」

男孩有些內向,媽媽拍拍他的肩膀說:

「我希望你可以更勇敢些。」

男孩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玩耍,當他落寞地坐在一邊哭泣時,媽媽問道:

「你為什麼要哭,請做個大男孩好嗎?」

渴望得不到滿足,委屈等不到傾訴,傷心得不到安慰。

一次次失望的疊加,男孩終於學會了隱忍。

他把拳頭揮向自己的同學,因為他不能羸弱。

他看見喜歡的女孩不敢表白,因為男孩不可以太柔和。

他玩火,他叛逆,因為男孩不能太膽小,不能被侵犯。

父母想把他培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結果卻變得更羸弱,更沒有擔當。

其實,早就有研究證明:

男孩比女孩更敏感,男孩體內的「GW素」,在他4歲時開始激增,其表現就是情緒激動,因而,他們更容易用最容易和最極端的形式表達出來。

如果我們強行阻止男孩脆弱,堵住男孩的情緒出口,只會讓我們的男孩積鬱成疾。

因為,

  • 他們的情緒不被看見,他們的內心會更沒有安全感。
  • 他們的情感不被認同,他們更不會對別人有同理心。
  • 他們的需求不被滿足,他們也不會考慮滿足別人。

正如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

小時候,腦神經迴路在發展的關鍵期沒有受到適當的營養和照顧,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不會控制情緒的人。

男孩不是天生就該勇敢堅強。

所有隱忍的情緒,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爆發。

與其壓抑,用刻板印象要求,不如讓他們自由釋放。

一個內心被寵愛的男孩,才能成為一個情感充沛,真正有擔當的男子漢。

04

心理學家李雪曾講過:

給孩子最好的滋養,是確認孩子的感受。

我們想要男孩聽話,鬥狠沒有用。

「狠心」從來不是比誰「心狠」。

任何忽視了孩子內心感受的教育,都是徒勞無益的。

哲學家盧梭早就給了我們啟示:

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越遠。

如果我們還是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們將會剝奪他們的明天。

所以,為了我們男孩的明天,請對他們溫柔一些、耐心一些、寬容一些……

把陽光還給他們,他們才會更耀眼。

共勉!

相關焦點

  • 一胎女孩長得像男孩,二胎準生男孩?
    不懂你們那裡都有沒有這個說法,一胎長的像男孩,二胎準會生個男孩,我們這邊老人總喜歡這樣說,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還是有很多人相信的,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也多,有種生不到男孩不罷休的感覺,聽媽媽說我小時候就是長的像個小男孩,領居見了說你家以後生個二胎肯定是男的,爸媽總是笑笑不語。
  • 男孩不像男孩的樣子,父母要負很大責任
    大多數男孩都會把自己的父親視為崇拜和學習的偶像。 所以,三歲以後,媽媽要逐漸放手,有意識地讓爸爸多參與男孩的教育。爸爸以男性的方式與兒子增強交流,給男孩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這樣可以幫助男孩形成陽剛之氣,對於男孩的成長有益,也有利於男孩男子氣概的養成。 那有人會說,肯定是女性照顧男孩的時間多啊,怎麼辦呢?
  • 洗腳男孩長大了,旺仔男孩長大了,點讀機女孩長大了,唯獨他……
    在如今這個會員免廣告的特殊時代,對於大多數10後或者00後很少體驗看廣告的樂趣了,相反大多數90後都是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廣告長大的,廣告中的小演員們陪伴了大家一整個青春,現在就讓小花喵給大家盤點一下廣告中的小演員長大後的樣子吧!
  • 女子生下寶寶醫生說「可能是男孩」 到3歲才確認性別
    「可能是男孩」是蕭蕭(化名)出生到這個世界後醫生對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在來到杭州之前,這個遠在甘肅生活的孩子究竟是男是女一直是個謎。「眼看著就要到上幼兒園的階段了,再弄不清楚性別,我真不敢想孩子以後該怎麼融入社會。」
  • 將來有出息的男孩,小時候會有這2個「缺點」,家長別管太嚴
    有些人說,一定要生女孩,因為女孩乖巧懂事,不像男孩那麼淘氣。的確,大多數的男孩都要比女孩調皮,如果家長管不好,孩子就會出現很多缺點,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但男孩身上的某些缺點,反而是他的優點,意味著孩子正在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對孩子的未來有著重要的意義。
  • 完美男孩養成攻略:相較於女孩,為什麼男孩更容易「玻璃心」?
    相信不少寶媽會羨慕養女兒的家庭,女孩乖巧安靜,不像男孩成天撒潑打滾由於男孩比較調皮淘氣,家長一般都是對他進行教育批評,所以作為男孩的家長,給孩子的溫情就會相對少。同時男孩也由於性別的緣故,長大後擁抱的機會變少了。
  • 優秀教學設計《男孩女孩》
    活動目標:能根據外部特徵區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嘗試通過故事及標誌了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之處活動重點:能根據外部特徵區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活動難點:嘗試通過故事及標誌了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之處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活動內容:一、導入活動
  • 家有男孩這麼教,長大後肯定了不起
    男孩最不怕什麼?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脅迫,"越打越犟"是他們的長項。和男孩做朋友,其實很簡單:給男孩更多自我選擇的權利;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尊重你的男孩,並放棄「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觀念;時刻讓男孩感受到你不溫不火的關愛
  • 教育男孩4個原則,長大一定了不起!
    男孩跌倒了,告訴他:自己爬起來;男孩膽怯了,告訴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錯誤了,告訴他:好漢做事好漢當;男孩不聽話了,告訴他:不給父母添麻煩,是男子漢的一種榮耀。男孩最不怕什麼?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脅迫,「越打越犟」是他們的長項。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記這樣一個教子箴言:如果你現在不和你的孩子成為朋友,那麼青春期之後,他就會把你當作「敵人」!
  • 澳洲16歲跨性別男孩勇敢化妝穿裙子,即將成為全校唯一一位女生
    醫生解釋說,穿裙子這一步這對她來說邁地太大了,因為長久以來她一直按照男孩模式生活.....這對她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步。」儘管學校有嚴格的校服政策,但是漢娜說她的學校也幫助她過渡,允許她改名,並為她設立不同的廁所。
  • 養育男孩,父母在這幾方面越「優待」,男孩長大成才機率才越高
    往常人們總是說男孩子調皮,為了防止他們長大變成敗家子,小的時候就要多讓他們經歷一些苦難和坎坷,讓他們多吃點苦受點罪,這樣長大了才會有出息。其實,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不知道,養育男孩的時候,在這幾方面越「優待」他們,他們長大了有出息的可能性才更大。很多案例更是印證了,事實就是如此。
  • 馮提莫像男孩,蔡蘿莉很接地氣
    馮提莫像男孩,蔡蘿莉很接地氣遊戲給人們平時無聊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樂趣,有很多的遊戲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像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王者榮耀、刺激戰場等遊戲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爆了,相信大家都應有聽說過吧。馮提莫像男孩,蔡蘿莉很接地氣,你知道了嗎?
  • 顏玉宏:「倒立男孩」長大了
    「倒立男孩」成了奧運火炬手——這幾天,四川宜賓男孩顏玉宏又一次引發關注。多年前,下半身癱瘓的他,為了上學每天倒立行走3個小時,經媒體報導,這個自強的男孩令許多人動容。如今,昔日男孩已經長成少年,經過治療和康復訓練,顏玉宏已經可以藉助拐杖站起來了。在志願者的幫助下,顏玉宏擎著火炬緩緩前進,沿途的民眾把掌聲獻給了這名中國少年。「很多叔叔阿姨豎著大拇指,一直在為我歡呼。」
  • 你願意陪一個男孩長大嗎?
    我願意和他一起成長,不知道這算不算陪一個男孩長大,我是覺得兩個人要一起成長,兩個人相互尊重齊頭並進地感覺真好!等他什麼時候長大娶你哦,估計這輩子都不可能吧。 by|蘭生 05 到2021年1月1日正好十年整。這十年,他從男孩變成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我也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
  • 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長大後往往更優秀,父母請別過多幹涉
    執筆:喬蘇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女孩就應該溫柔,男孩就應該陽剛勇敢,所以教育方式自然就不能採取一樣的準則。在這種刻板印象裡,許多女孩的一些行為方式被認為是「缺點」,殊不知越中規中矩的女孩不一定會受歡迎,而女孩有某些「缺點」,長大後會更優秀。
  • 完美男孩養成攻略: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男孩,長大後超越90%的人
    近日,一名12歲的男孩戴口罩回國登上了熱搜。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位小男孩全程聽從父母的叮囑,獨自乘坐飛機從馬德裡回國,始終戴好口罩、帽子,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20小時的飛機過程中,持續克制著甚至成年人都難以抗拒的吃飯、喝水欲望。最後,在男孩到達機場被工作人員檢測時,才發現自己輕度脫水了。
  • 記住:"A boy of a girl" 千萬不要翻譯成「女孩的男孩」
    我們有的時候見到一個小男孩長得眉清目秀的我們會說這個小男孩長得和小女孩一樣同樣,對小女孩我們也會說這小女孩和男生一樣那麼這些話用英文怎麼表達呢?可不是「the girl likes the boy」哦!
  • 搞清楚男孩與女孩的本質差別,幫助父母更好地養育孩子
    ;男孩更擅長抽象的邏輯思維,而女孩更擅長文史類的形象思維;男孩對機械類的很感興趣,而女孩對繪畫色彩更敏銳;男孩犯錯找客觀原因居多,而女孩找自身原因居多。。。。。。我們更多的是從感官上去感受男孩與女孩的差別,很少從本質思考。《讓男孩像男孩那樣成長》,作者從三個方面解答了男孩和女孩的差別表現:(1) Y染色體。大量科學研究表明:Y染色體上面包含了增加身高的生長基因,所以通常男孩子比女孩子要高。
  • 北大校長:人一生要交「兩個朋友」,男孩怎樣交好「兩個朋友」?
    《讓男孩像男孩那樣長大》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能為男孩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要給他們根和翅膀,給他們足夠的養分和空間,讓他們有自信開拓自己的領地。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給予了足夠的愛和關注,讓他精神上擁有豐富的養分,就是給他的根,那麼,父母給予孩子的翅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