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記錄個人收支,周末統計家人開銷,月底仔細總覽覆核……自從被選中成為北京市記帳戶之一,賈德健全家的生活便與「帳本」形影不離。
從紙張到電腦再到手機,不同的載體,同樣的細緻。小小帳目折射著記帳家庭的普通日常,更勾勒著數據中的國計民生。
帳本故事
選戶▶ 幾輪排序與抽籤 層層選出記帳戶
「月底了,大家這兩天再檢查看看有沒有漏記的帳啊!」點開自己和另外39家記帳戶所在的微信群,賈德健收到了來自調查員小許的「例行提醒」。
接下來,總計1萬家如賈德健般的記帳戶提交的帳本,經統計調查部門一系列科學操作,將化為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這兩個極為重要的數字。
居民家中的「小帳本」怎麼就成了能反映市民經濟狀況的「大帳本」?事實上,「記帳」的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統計調查工作者和記帳戶持久的付出。從最開始記帳戶的確定,就頗費一番周折。
據介紹,北京市先根據綜合狀況將1萬戶分配至各區。每區再將所轄村、居委會依經濟狀況排序,抽出一定數量的單位,每個單位需「產生」10家記帳戶。
具體到這10戶,又得經過幾輪的排序與抽籤:某個居委會若被抽中,便要將其轄區所有住宅都標上號,隨機抽出100戶,按家庭經濟狀況排序。然後從中抽出兩組各10戶,他們便是未來五年的記帳家庭。第一組記3年,第二組接著再記兩年。
記帳是「追宅不追人」,是不是京籍、是不是房主都不影響,只要抽到這所房子,便由裡面的住戶來記。所以「好不容易」選出了目標戶,還得讓住在裡面的人願意記帳才行。
「一開始確實有顧慮,覺得自己的家庭情況都暴露了。」雖說平時接觸過小區其他記帳的「球友」,但得知被選中作為記帳戶,賈德健笑言還真是猶豫了一番。「後來調查員一次次登門拜訪,解釋承諾,感覺挺認真負責的。也知道記帳是為國家統計調查事業做貢獻,想想那就試試吧。」
據了解,經過層層排序+隨機抽選的記帳戶,其年齡、收入、行業分布等基本符合市民的整體情況。而北京的1萬家記帳戶,超過了國家統計局「5000戶」的要求,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記帳▶ 「醬豬蹄」不能記成豬肉 有車沒寫加油費也得問
經過科學方法選出的記帳戶為數據採集提供了基礎,最終的可信度更與記帳質量息息相關。
「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詳細詳細再詳細」,賈德健邊說邊打開手機上一款名為「記帳寶」的軟體。在「記帳」主頁面上,「收入及社保支出」、「支出」、「能源及就餐」等五個大項依次排列,每項點開都會繼續顯示更細緻的小項。
對於賈德健這種城鎮上班族而言,最常用的就是「收入及社保支出」和「支出」這兩項了。一般發了工資,他會及時按明細輸到第一項裡。「條目非常全,除了個稅和五險一金,還有安家費、股票期權等,林林總總將近20條。」
在「支出」裡,賈德健需要手動輸入具體內容。「比如買了蘋果,就打『蘋果』兩個字,然後在彈出來的頁面中寫上斤數和總價。」他展示著操作方法,突然忍不住笑著指向頁面。「軟體還能『個人定製』,某樣東西輸的多了,就可以直接選。你看我經常買饅頭、買彩票,它倆已經成了單獨的條目,不用自己打字了。」
雖說對記帳的「細」有過思想準備,可現場翻看賈德健的帳本,還是讓人為「每筆都記」的程度而驚嘆——去超市買了吃的,得寫成「冰糖33.8,生抽22.9,腐乳6.45」。出去吃頓飯,要記在「常住人口在外用餐」的條目下;家裡來親戚了,那就是「非常住人口在家用餐」……
記帳戶努力細化帳本,調查員更多對「準頭」負責。每個月底,賈德健和其他39家記帳戶的帳本會提交給調查員小許,他需要在四五天內給每戶近200筆,總計七八千筆帳目進行標準化編碼。同時,小許還有一項任務是檢查。「把醬豬蹄當成豬肉來記就是錯的,熟食可比生肉貴多了!有車的話一個月沒寫加油費,也得問問是不是漏記了。現在科技進步,我們能隨時提醒,準確率就更高了。」
變化▶ 工資漲了 住房公積金也跟著漲
記帳3年,從一開始的兢兢業業「生怕哪裡漏了」,到熟悉後略顯疲態,「遇到工作忙還被催著記帳難免有點小情緒」,再到主動自然地去記,賈德健笑言如今記帳已經成了全家人的生活習慣。「每周六,愛人給我報帳,老人平時會記在本上,我一起拿過來輸到記帳軟體裡。」
能夠時刻掌握收入支出,在賈德健看來很有助於家庭規劃。賈家想在今年上半年做一個簡單的裝修,於是從去年起每個月便預留出5000元專款。「擱以前可能吃飯多了,買東西多了,錢就莫名其妙地花掉了。現在隨時看著結餘,錢就攢下來了,算是個記帳福利吧。」
另外,每個月的日常消費在軟體中會被歸為食品、交通、醫療等8個類別,並自動生成餅圖,賈德健經常在不記帳的時候也會打開軟體回顧一下。「想知道家庭支出哪方面佔的比重比較大。去年『雙11』的時候,我就逗我媳婦,看看你花了多少錢,都不用我再說了吧?」
而自己提交的帳本與其他記帳戶一起,化為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這兩個重要數字,也令賈德健覺得「挺奇妙的」,記帳以來他對各種統計調查數字更加關心了。「坦白地講,以前看到發布的統計調查數據,覺得都是虛的。輪到自己去做了,一筆筆記得那麼細,調查員那麼負責,能感覺到統計調查工作確實是客觀真實的。」
翻看這幾年的帳本,賈德健最高興的是工資漲了,「住房公積金就跟著漲了呀,這個對我們太有用了!」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566元,增速達到9.1%。
開銷方面,自稱「人到中年」的賈德健在個人運動方面的投入也有增加。這與調查員小許印象中的情況比較吻合,「人們用於提升生活質量的消費多了,比如健身。再就是教育費用,早教班,中小學的英語、數學培訓班等。」
帳本評說
帳本變遷切實反映百姓生活變化
鄔春仙(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新聞發言人):去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遠超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的背後,是全市1000個調查小區,1萬戶記帳居民每月記帳的數據結晶,凝聚著廣大記帳戶的辛勤勞動,它的變遷切實反映了咱老百姓的生活變化。
賈先生們為國記帳,作為共和國的記帳人,工作很繁瑣,但是在家庭理財、合理支出上還真是很有幫助,「心中有數」了。一筆一筆的數據匯集最終真實反映出本市居民的生活情況,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社會各界分析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據。
本報記者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