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禮佛必備品信杯餅:燒香必備 伴著香火味的回憶

2020-12-22 閩南網

  說起信杯餅,很多孩子會茫然地問:「那是什麼?」但對大多數老泉州而言,信杯餅是出行乾糧、美味零嘴,也是不少虔誠之人禮佛時的必備品。

  素稱「泉南佛國」的泉州,飲食文化也深受宗教影響,幾乎每個宗教節日都孕育出獨有的泉州小吃,也有不少與宗教有關的食品。因外形與從太極陰陽演化而來的求佛信杯相似,「信杯餅」由此得名。

  【燒香必備】 記憶深處的古早味

  信杯餅是一種廣泛流傳於閩南地區的麵食小吃。中間略微凹陷,呈現愛心的形狀。在泉州,虔誠禮佛的人們覺得它更像是廟裡「卜杯」用的信杯,因而起名「信杯餅」或「杯餅」。

  信杯餅是早些時候燒香必備的供品,每逢初一、十五,大人挑著擔子去廟裡拜佛,小孩蹦蹦跳跳地跟在後面,回來的路上,孩子們人手一塊信杯餅,吃得香甜。

  泉州西街賣供品的老人笑著說,小時候她媽媽就常帶著信杯餅去燒香,看久了、長大了,她也學會了。老人家現在每逢燒香拜佛都還會帶上一小包信杯餅,可惜現在孫兒們都不喜歡吃了。

  【古老工藝】 發酵最少五小時

  培養酵母、多次發酵、人工和面、手動塑形,信杯餅的製作工藝是幾代人摸索得出的經驗之談。「小時候就看著我祖父做了。」泉州翁記信杯餅是很多老泉州人心中信杯餅的代表,翁先生從父親那裡學會了糕餅製作,說起自家的信杯餅,臉上的笑紋怎麼也藏不住。

  信杯餅以麵粉、蔗糖為原料,一般從培養酵母到發酵結束需要三天時間,單次發酵就要用掉五六個小時,冬天更長,有時候需要十幾個小時。但是這樣做出來的信杯餅口感最為鬆軟,翁先生從不嫌麻煩。

  隨著科技的進步、工藝的發展,翁先生在古老手工藝的基礎上引進了一些新技術,包括旋轉爐、殺菌線、自動化流水包裝等,改進了烘烤等後續步驟,使信杯餅保質期更長、包裝更美。但前期的發酵,翁先生仍堅持使用古老工藝,保證信杯餅的風味。

  【市場縮小】 老手藝期待傳承人

  「現在沒人願意做了。」翁先生很感嘆,信杯餅工藝複雜、市場又小,很多老企業都不再從事信杯餅生產,自己家的信杯餅也常因為招不到工人或沒有訂單而產量驟減。

  用大拇指將扁平的麵粉條從中間一夾,兩個手掌託著兩邊穩穩地放在盤子裡送入烤箱,過程看得人大氣不敢出,一結束就長舒一口氣。翁先生告訴記者,信杯餅形狀要好、口感要鬆軟就只能靠人工這樣一個一個去做。「現在很難招到人了,一個工人培訓3到5個月才能熟練,常常是還沒熟練就不想做了。」

  「希望年輕人多念著老手藝的好處。」翁先生說,中秋就快到了,大家見親朋好友,或者燒香拜佛,不妨都帶上一包信杯餅,重溫古早味道。(記者 郭曉冰)

責任編輯:任少傑

相關焦點

  • 燒香禮佛時,真正需要我們注意的事項和禮佛的含義!
    禮佛、燒香也是很多香客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國現在信奉佛教的為大多數人,所以各個地方的寺廟香火都很旺。寺廟莊嚴肅穆,聖神的分量在香客心裡是沒法取代的,就算是不信奉佛教的人看到寺廟也會想要去拜拜,這也是一種敬仰、尊重。特別是日常遇到大事、人生選擇時,平時不專研佛學、關注燒香禮佛禮儀的年輕人,也喜歡去寺廟裡拜拜,心理上得到菩薩的能量。
  • 臺灣四大佛山均不提倡燒香禮佛 鼓勵「借花獻佛」
    事實上,臺灣不燒香的廟不止行天宮一家,島內四大佛教名山——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多年前即不鼓勵信眾進香禮佛;但對於數量更為龐大的民間信仰宮廟而言,大多還無法接受拜拜不燒香的轉變,為減輕當地環保壓力,有的宮廟已鼓勵信眾減少上香數量,用低碳的方式祈求神靈庇佑。
  • 古代初一十五都去寺廟燒香禮佛,有什麼注意的地方?
    初一十五燒香禮佛是來自佛教的一個習俗,當然,燒香禮佛是沒有固定日子的,心中有佛,隨時隨地都可以禮佛。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哪一個日子或者地點。也不一定非要在這一天燒香供佛祭拜。但是由於佛教的反全民化,普通信佛者為了向佛祖展示虔誠的心,一個月選了兩天來拜佛,這兩天和天下僧尼都一樣的清規戒律,不吃葷,沐浴齋戒,前往寺廟燒香禮佛,誦經祈求保佑自己平安。選的日子是月初和月中,從初一到十五,以示禮佛之初心到月圓都不變。也可以把這兩天看作是佛教信徒的禮拜日,或者古時候的休假日,耕勞半月抽出一點時間休息一下,順便禮佛禱告。
  • 泉州信杯餅:記憶深處的古早味 老手藝期待傳承人
    但對大多數老泉州而言,信杯餅是出行乾糧、美味零嘴,也是不少虔誠之人禮佛時的必備品。素稱「泉南佛國」的泉州,飲食文化也深受宗教影響,幾乎每個宗教節日都孕育出獨有的泉州小吃,也有不少與宗教有關的食品。因外形與從太極陰陽演化而來的求佛信杯相似,「信杯餅」由此得名。
  • 敦煌莫高窟浴佛節:燒香禮佛 「鑽觀」祈福
    敦煌莫高窟浴佛節:燒香禮佛 「鑽觀」祈福 2018-05-22 19責任編輯:劉湃   中新社蘭州5月22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5月22日,中國農曆四月初八,甘肅敦煌民眾傳承歷史習俗,早早前往莫高窟燒香禮佛
  • 朱元璋當年改弦更張,朱熹助推,關帝廟終成泉州香火最旺的寺廟
    #全民熱遺# #畢業旅行啦# #我要上頭條# 香火旺,是泉州關嶽廟的特色香火最旺的關帝廟「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作為宋元時期,世界第一大港的泉州為現代人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其中就包括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上的關嶽廟。
  • 這些燒香禮佛的規矩和禮儀是一定要知道的
    文/龍吟師傅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了,因為仰佛法可以使人心境平和,道德回升,積福向善,所以很多人會在一些特定的日子裡到寺院中燒香禮佛,為自己或親人祈福消災。不過,大多數人雖有一顆虔誠的禮佛之心,但是對於一些相關的規矩和禮儀卻知之甚少。因此,龍吟師傅在本文將這方面的知識介紹給大家,以供參考。
  • 北高峰財神殿財神爺「請假」 市民遊客轉道靈隱寺文明禮佛
    常熟李女士一家準備轉道去靈隱寺禮佛北高峰「財神爺」「請假」 多名外省遊客轉道靈隱寺文明禮佛每年初五,杭城最火爆的去處就是北高峰的財神殿,但是今年這位財神爺「請假」了,不少遊客選擇了轉道靈隱寺禮佛。因為修繕尚未完成,今年正月初五,杭州靈順寺(財神殿)暫不對外開放。由於媒體事先宣傳,杭州本地市民基本都已得知這一信息,但外省香客就有很多人撲空了。
  • 雲南這個寺廟裡頭的和尚,個個都是富翁,幾麻袋香火錢撿到手軟!
    雲南這個寺廟裡頭的和尚,個個都是富翁,幾麻袋香火錢撿到手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經濟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最明顯的就是現在很多小夥伴們在空閒的時間裡都會出外遊玩,去別的地方散散心,但是現在去旅遊的人越老越多,很多以前不收費的景點現在也開始收取門票,比如一些天然的山水景點和一些寺廟。
  • 燒香禮佛要注意什麼?香灰怎樣處理?聽聽老禪師怎麼說
    燒香禮佛要注意什麼?香灰怎樣處理?聽聽老禪師怎麼說在中國佛裡教術,這些都是有比較淵源的歷史了,很多人都喜歡去寺廟裡面燒香禮佛,拜一拜佛,然後祈求一個好運,有人是為了求姻緣,有人是為了求事業,有人是為了求安康等等。
  • 燒香禮佛,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很多學佛的在家人,經常會去寺院裡燒香禮佛,來祈求家人平安,生活順心如意。但在燒香禮佛時,除了人們寄託的美好願景外,你明白燒香禮佛的真正含義嗎?如果我們想要從佛法中獲得實際利益,就一定要明白「燒香禮佛」的真正含義。燒香的含義燒香禮佛是信佛修行中的一些儀軌,這些儀軌其背後也是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的。燒香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恭敬之情。同時在事相上,佛菩薩和諸多善神也都非常喜歡聞香。
  • 拜神燒香, 被香火燙了有何寓意
    點擊播放 GIF 0.0M燒香拜神, 被香火燙了有何寓意?拜神燒香時被燙寓意,共分好壞兩大類,具體十項事宜,如下:一、惡因現前攔路這點是說,燒香人自身有很繁瑣的惡因關口攔路現前,單憑燒香是無法化解的,建議燒香人不光要發心懺悔改正,還要儘快去找信得過的道長,詳細查看化解為佳。不能再拖延推遲,已經到了必須面對解決的時候,到了取捨的時候。
  • 寺廟燒香的基礎知識:燒香的規矩,正確上香的注意事項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特將燒香祈福應該注意的事項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下面聽我細細道來,為你講解燒香拜佛的規矩。一、進門禮數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
  • 燒香的意義,你知道燒香的正確方式嗎
    存在即合理,上香肯定會有它自身存在的意義,上香的意義就是發心修行戒慧定,燒香供佛就是代表了自己願意發願:勤修戒慧定,熄滅貪嗔痴。因此,上香不應該超過三支,三支還可以說是代表是貪嗔痴念,其實上香一炷香就可以了。上香主要就是和佛祖溝通,向諸佛菩薩問好,另外就是要用香薰的氣味去掉自身所帶的世俗惡味。燒香還代表了燃燒自己,利益他人的無上精神。
  • 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時候這樣做,福報緊緊跟著你!
    但不能只把它當成禮佛形式,而忽略掉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在這一天上香,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懷著一顆虔誠恭敬的心。香也叫信香,意思就是我們通過香作為信息的載體向佛菩薩表達自己的發心。而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 去寺廟燒香禮佛,為何只燒單數香,而不燒雙數?今天總算知道了
    而如今,這些千年古剎也成為熱門景點之一,每逢節假期間就有大量的遊客湧進寺廟參觀,有些人還會燒香祈福。說到寺廟燒香這個細節,大部分人都只知道燒香要單數,卻不知道為何要燒單數的香。說到細節的問題,有些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有些虔誠的遊客燒香方面也是很講究的,比如進入寺廟不允許穿超短裙和超短褲,就連進入大雄寶殿,也講究從側門而進。
  • 過年過節去寺廟燒香禮佛,有這4點禁忌需注意,你都了解嗎?
    正值春節和元宵節當中這十來天的時光,很多人都想著出門燒香禮佛,一是可以在佛前許下自己的願望,二是可以在寺廟當中觀看美麗的景色,所以說這個時間段去燒香拜佛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每一個人都熟知燒香拜佛的禁忌嗎?事情顯然不是這樣的,其實在燒香禮佛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禁忌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幾點禁忌,只有了解了,我們才能夠更加虔誠的去燒香祈福。
  • 終於知道為什麼是初一、十五去寺廟燒香禮佛了!
    每逢初一或十五,信佛教的人就會去寺廟燒香拜佛,那為什麼是初一和十五這兩天呢?《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 每月望朔,慈禧都在此燒香禮佛,「佛香」來源於對佛的歌頌
    每月望朔,慈禧都在此燒香禮佛,"佛香"來源於對佛的歌頌文圖丨二指禪掌門京城美景中,頤和園絕對是能進前十名的,它和圓明園一起,都在海澱區,也是朝陽區、東城區和西城區的遊客去香山的必經之路。"佛香"二字來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內供接引佛;據說每月望朔,慈禧都在此燒香禮佛。科普一下:望,是農曆每月的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或十七日);朔,是農曆每月初一。開始,乾隆皇帝是想建一座九層延壽塔的,但建到八層,卻停建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就改建成了佛香閣。後來被八國聯軍燒壞。
  • 燒香有哪些講究?燒香三根、六根、九根、十三根分別代表什麼?
    燒香拜佛是很多中國人都會做的事情,特別是到了過節,人們會去寺廟燒香祈福。燒香這項特殊的儀式盛行於東方國家,曾經西方國家也有,但是早就失去了這個傳統。在我國,燒香的風俗已經延續了上千年,小時候我們就知道燒香一定要三根,那麼大家了解這代表什麼嗎?在古代,人們無論是打仗還是求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燒香拜佛,而且上香時有許多說法,上香的三根香,第一根是敬天,因為古代人主要依靠天和地吃飯,希望來年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