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最奇怪的城市,沿海不靠海,還發掘了新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

2020-12-24 老靳行色

山東膠東半島上的城市群,因為靠海的緣故吧,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地方,當然了半島上也不是都有海岸線,各個城市發展的也不均衡。不過膠東半島上卻有個奇怪的現象,從濰坊向東,無論有沒有沿海港口,還是以農業或工業為主,所有的城市相對發展都是不錯的,或許這就是地緣經濟吧。

山東的青島和煙臺的發展是不用說了,一個是山東第一的世界級都市,一個是剛剛被濟南超越的第三的城市。而在膠東一個連接青島和煙臺的縣級市卻是很奇怪,它明明也是一個沿海城市,有著自己的海岸線,卻以水果而聞名於世,明明是新中國第一個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卻鮮有人知道?

這個城市就是省管縣級市萊陽市(煙臺代管),那麼萊陽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呢?

萊陽

萊陽,古為「昌陽」、「長廣」,又有「梨城」、「龍城」的稱號。萊陽位於膠東半島腹地,北鄰煙臺,南接青島,自古以來就是「膠東腹地」。萊陽之名其實和萊西是相對應的,「日月出東萊之陽」所以為萊陽,而萊西當然在萊陽以西了。萊陽是一座千年古縣,商朝時期的萊國、西周時的萊侯國皆是指的萊陽,只是後來改為了昌陽,到了唐朝時期因為忌諱而該萊陽。

萊陽市的總面積1734平方公裡,人口約88萬人,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縣級市,在縣域經濟中曾有一個山東的排名,萊陽在山東83個縣域中排41位,可謂是不上不下。萊陽是連接膠東半島各地的交通樞紐,連接青島、煙臺和濟南的高鐵以及高速公路在這裡縱橫交錯,是一處風景秀麗的城市,也是膠東地區的革命老區。

萊陽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雖然它也靠海,但是卻是黃海的丁字灣內,海岸線僅有27.5公裡,因此靠海吃飯那是很難了。但是人家萊陽不能靠海,卻有聞名世界的水果啊,當然還有另一個你不知道的中國第一。那麼這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中國梨鄉——萊陽

萊陽被稱為「中國梨鄉」,是因為這裡有聞名全國的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萊陽梨,肉質細膩,汁水豐富,口感清脆香甜,正宗萊陽梨,又名香水梨,清脆多汁,如若不慎掉落,落地既迸裂如水散,食之解渴消暑,不盡清涼。

萊陽梨主要產地在五龍河流域(萊陽境內有五條大河,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蜆河和白龍河),這裡是淤積的廣闊油沙地。萊陽這一片的土壤和陽光特別適合梨樹生長和梨果糖分的積累,也因此萊陽梨含糖量能達到了14%左右。

因為萊陽梨的聞名,而且萊陽種植梨樹的歷史已經有了幾百年,在這裡三四百年樹齡的梨樹都有好幾百棵,所以這裡也形成了眾多的和梨相關的梨文化,梨花節、梨產品等,梨園旅遊這在裡是非常有趣的,不僅賞花,而且漲知識,同時還能吃到正宗的萊陽梨。

偷偷告訴大家一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其實僅萊陽五龍河兩岸若干畝產正宗萊陽梨,其它地方的梨雖然也是萊陽梨,但是品質和口感和這個還是有差異的。

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咱們中國人號稱龍的傳人,可是誰又見過真正的龍呢?不過恐龍作為一個已經消失的物種,卻是被證明是真實存在過的,而且各地也發現了很多恐龍化石,大家知道萊陽梨,但是萊陽和恐龍的故事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的。

在萊陽有一個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是一處以白堊紀地層、古生物化石為鮮明特色,同時涵蓋地貌景觀、水體景觀等多種地質遺蹟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分為金崗口和鳳凰山兩個園區。而在這個公園裡就是發現了恐龍化石的地方,新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棘鼻青島龍,並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恐龍化石與恐龍蛋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是中國少數幾個「龍蛋共生」的地方。

恐龍化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是譚錫疇首先報導了萊陽白堊系地層中發現的恐龍、魚類、昆蟲和植物等化石,同時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昆蟲和魚類化石,周贊衡研究了其中的植物化石,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了其中的恐龍化石,將其歸於鴨嘴龍類,命名為中國譚氏龍(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時間到了1951年,專家們又在萊陽進行了較大規模考察與發掘,在金崗口村西溝發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並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具頭飾的鴨嘴龍類——棘鼻青島龍。

萊陽梨和萊陽恐龍化石介紹完了,大家對於萊陽是不是有些看不明白啊,沿海不靠海這個不用說了,但是沒想到萊陽除了梨聞名,還有恐龍化石這麼多,當然萊陽還有其他聞名呢,比如什麼全真教的發源地之一、書法之鄉,非物質文化遺產螳螂拳的發祥地等等,而這些卻很少有人知道。

看來一個城市的發展,底蘊很重要啊,萊陽實際上是一個丘陵地帶,資源是很少的,但是卻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位於山東縣域城市中遊,如果沒有這些底蘊,也是很難的。

相關焦點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說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侏羅紀,但其實,白堊紀也與恐龍息息相關,恐龍的種類在這一時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白堊紀之後,恐龍便遭到大規模滅絕。這是恐龍時代最後的繁榮,而山東萊陽,這座位於膠東半島的小城,便有一座神秘的「白堊紀公園」,忠實的印刻了這份遠古的記憶。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一、四川省自貢市四川省自貢市出土的恐龍化石雖然和其它重要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比,不算是出土最多的地方,但是中國大部分最出名的恐龍幾乎都是在四川自貢市境內發現的,數量不多,但是精品。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在與鵡川町立穂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進行討論之後,認為在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應該還埋藏著更多的化石,於是決定在2013年9月份進行了聯合發掘。古生物學家果然發現了更多的化石,而且是一群恐龍的化石。到2017年,發現的化石數量已經超過了1600塊,其中有近200塊來自於同一隻恐龍個體,化石編號:HMG-1219。經過細緻的研究和拼合,古生物學家最終得到了一具長達8米的鴨嘴龍完整化石,這也是目前日本發現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 【煙臺故事】「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目前已被研究命名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分別有十餘種之多,昆蟲化石更是多達千餘種。    根據資料記載,早在1923年,著名地質學家譚錫疇就在萊陽的將軍頂一帶發現了比較完整的譚氏龍。1950年春天,著名古生物專家周明鎮博土和山東大學地礦系的學生又在將軍頂與金崗口附近意外地發掘到了恐龍骨骼與蛋化石,引起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學會楊鍾健教授的高度重視,後者帶領地質學者來此整整勘察了一年。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貢人靠恐龍?
    能夠養育出這樣三位「奇人」的自貢,不僅人傑地靈,地下深層還埋藏著海量的恐龍骨化石。巧合的是,這三人都是80後,而自貢的恐龍博物館,也是80年代開館的。這讓人們不禁心生疑問:「近代人口和經濟都不出眾的自貢,為何能在同一個時代產出這樣三位奇人?難道是因為這三人都在自貢恐龍博物館開館後,前去接受過來自恐龍的遠古智慧,進而一飛沖天的?」
  • 世界最霸氣的博物館,裡面全是珍貴的恐龍化石和遺址,就在中國
    恐龍在死亡以後,軟組織會腐爛消失,但是骨骼這些硬組織則會保留下來,被泥沙包圍隔絕了氧氣,在經過億萬年的沉積作用,這些硬組織就會礦物化,形成化石等待著人類發現它。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形成化石的,它需要比較特殊的環境,因此世界上發現大量化石的地方並不多,而被人類發現的化石也只是部分。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恐龍股骨可能性大,已啟動發掘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山東靠海的城市有哪些 有的城市靠海發展旅遊業
    山東這兩年的發展可謂是越來越好,各個城市也都做了不小的建設。而我們也都知道的是,山東的17個城市中有許多城市是靠海的。這些靠海的城市也憑藉著海發展旅遊業,並取得優秀的成績。但是,山東到底有哪些城市靠海呢?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在黑龍江邊,伊春市嘉蔭縣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被譽為恐龍的故鄉。這裡有座很矮的小山,不!還是叫土丘比較合適,叫龍骨山,這裡便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岀土地。如今這裡已建成以恐龍為主題,以恐龍化石為基礎,結合恐龍科普知識,發掘現場和聲光電控制的原始場景為一體的恐龍主題公園,並升級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1902年由原住民提供線索,俄國人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遺骸,並進行了發掘。用挖出來的恐龍遺骨化石,組裝成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黑龍江滿州龍骨架。
  • 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發掘於洛陽 身長僅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2012年,在中國常州舉辦了首屆國際恐龍節。在這次恐龍節上,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公布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小盜龍就將為大家介紹這十種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第一種介紹青島龍。
  • 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發掘確定系蜥腳類恐龍股骨,估計...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抵達發現地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恐龍股骨可能性大,已啟動發掘)。
  • 中國被稱為恐龍大國,果然名不虛傳
    黑龍江滿洲龍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黑龍江滿洲龍是鳥腳亞目、鴨嘴龍科,滿洲龍屬的一個種。植食性,體長約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化石發現於中國東北地區,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黑龍江滿洲龍與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走進煙臺煙臺市博物館新館,在代表著煙臺古代史的「山海古韻」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在萊陽將軍頂發掘出土的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展臺的背後是將軍頂遺址的全貌。看著紅紅的圖層,很多人不知道,古老的膠東大地孕育著地球最原始的生命———這裡是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 恐龍化石獵人的大漠探險
    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古生物學化石發掘的野外,尤其是發掘無脊椎化石為主,一般都是就近住在化石點附近的城市或者鄉鎮,駕車機動發掘考察,而不會選擇野外紮營。畢竟野外紮營費用高昂,生活不便,危險係數也跟高。但恐龍化石的發掘工作有它獨特的需要,使得紮營野外成了主流。首先,很多重要的中生代化石點都距離城市非常遙遠,每日往返通勤時間過長,會大大影響工作效率。
  • 盤點20個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奇怪化石
    化石是在數百萬年的巨大壓力下形成的,它向我們講述了我們失散已久的祖先,和居住在他們世界裡奇怪生物的故事。隨著我們開發出新的挖掘技術,奇怪化石的發現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些化石也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我們對這些化石重要性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現有標本陳列在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及重慶博物館中,這具標本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完整劍龍骨架。5、巨型山東龍巨型山東龍屬於恐龍類中的鳥臀目恐龍,是1964年8月在山東諸城呂標鄉的龍骨澗發現,從頭到尾有15m長,站起來有8m高,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體形最高大的鴨嘴龍。特點是嘴寬而扁,很象鴨喙。
  • 內蒙古成功完成區內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工作
    12月7日,記者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委宣傳部獲悉,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遺蹟保護研究室相關專家圓滿完成野外調查及搶救性發掘工作。本次挖掘開啟了野外打包工作,共計打包77件「皮勞克」。經過發掘初步判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發現的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不僅保存完整,還包含了該類型蜥腳類同一個體大部分前肢、後肢、腰節部位化石,少部分背脊、尾椎化石,不同個體化石之間還可以相互補充,對此研究基本查明含化石地層的基本信是難得的蜥腳類恐龍化石科研材料,是極具科普展出價值的化石材料。近日,起運呼和浩特進行修復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