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分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
主動注意是自覺的、有目的的注意,需一定的努力;而被動注意是自發的,不需要任何的努力。譬如,教孩子看書、認字,這就需要主動注意,而突然室外有鞭炮聲,孩子的注意被吸引去看放鞭炮,這就是被動注意。
主動注意的水平與兒童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密切相關,嬰幼兒的大腦皮質的發育還不成熟,其注意以被動注意為主。
注意力的發展
1歲兒童注意看一個玩具的時間僅能維持兩秒鐘。
2歲兒童能注意集中地玩一玩具的時間可持續8秒以上。
3-5歲兒童能專注地從頭到尾看完他們能理解的節目。
4-6歲幼兒對電視節目中的重要信息很敏感,看完節目後能回憶起重要的情節內容,對不重要的部分往往記不起來。
5-6歲兒童在自由活動中的注意穩定性能維持注意於一個單獨活動的平均時間大約是7分鐘。
6歲以下的兒童往往專注於視覺形象,6歲以後的兒童不僅對視覺形象感興趣,同時能注意接受聽覺方面的刺激信息。
學前期末的兒童計劃自己注意目標的能力剛剛發展,但還不太會運用注意的策略指導自己的觀察活動
如何訓練孩子注意力
(1)提供安靜的環境在安靜的環境中,使心靈逐漸沉靜,發掘學習的興趣,以增進專心度。此外,在孩子專注於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應在告一段落時,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大人可在旁陪伴、協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3)用靜態的遊戲延續注意力像玩拼圖、穿珠子等靜態遊戲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訓練短時間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遊戲的難度和延長遊戲的時間,以延長孩子的耐力,增進專心度。
(4)從1分鐘開始孩子只要保持1分鐘的專注力,就予以稱讚,再逐漸延長到一次5分鐘、10分鐘。讚賞、鼓勵是學習的重要因素。
(5)從孩子有興趣的事著手。
(6)建立秩序感為孩子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從學習物歸原處、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中,逐漸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規律,生活規範要建立。在執行過程中,家長要嚴格而不嚴厲。
(7)加強孩子意志鍛鍊,培養其形成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習慣。
幼兒時期孩子的記憶力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佔主導地位。記憶力的一個特點是容易遺忘,因此一般人記不住3歲以前的事情,心理學稱之為「人類幼年健忘」。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緒反應,重複多次後使孩子能夠不費力的記住。
記憶力的發展
2歲兒童已開始會認自己的家門,認自己的房間,知道在房間裡的什麼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再大一點的兒童開始學會認路。
3-4歲兒童知道出了家門如何走到附近的幼兒園,但要幼兒將自己熟悉的從家到幼兒園的路線畫出來則十分困難,甚至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4歲的幼兒能使用一些最簡單的記憶策略。
4歲兒童會利用「位置」來幫助記憶,如:幼兒會將藏有巧克力的盒子統統放在桌子的一邊,而將藏有別針的盒子統統放在桌子的另一邊。
整個幼年的記憶特點是形象性,孩子識記形象直觀的材料,要比識記抽象的原理和詞彙容易得多。
而在識記詞彙的過程中,生動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容易讓孩子接受。不過,在5-6歲的孩子中,詞語記憶的發展已經大於形象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