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入美國「實體清單」78天 美系供應商日子也不太好過

2020-12-14 觀察者網

距離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已經過去了78天,緊張的情緒仍未得到緩解,對於華為以及供應鏈上的夥伴而言,嚴酷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這裡面也包括美國的本土公司。

在華為近日發布的最近半年報中,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表示,上年華為依然取得了成長,但面臨的困難依然很大,正如那架「爛飛機」,華為還需要繼續「補洞」。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0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2%,淨利潤率8.7%。

而在華為進入「實體清單」後,對美系公司的影響也開始顯現。

根據華為曾經披露的供應商名單,去年核心供應商名單共有92家,美國供應商佔最多,達33家,佔比約36%。其次為中國,有24家,比例為27%。按產品類別劃分,華為對美國的集成電路、軟體、光通訊等廠商依賴度頗高。比如美國光纖通信零件製造商NeoPhotonics接近一半的收入來自於華為,在另一家美國光學元件供應商Lumentum Holdings中,華為是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客戶。

總體來看,從華為獲得營收最多的前十大美國廠商分別是:偉創力(Flex)、博通、高通、希捷、美光、Qorvo、Intel、Skyworks、康寧、ADI。

偉創力淨利潤暴跌61%

偉創力曾經在華為的手機供應鏈體系佔據著絕對的份額。

但在7月26日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偉創力執行長RevathiAdvaithi表示,「第一季度,美國政府廣為宣傳的行動以及重大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到我們的客戶華為,這些行動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也減少了我們在中國為其組裝的產品業務,因此我們將縮減與華為在中國的業務合作。」

今年5月19日,在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後的第三天,偉創力在全球的所有工廠停止了與華為的一切合作,包括停止生產和拒絕發貨。目前,華為已將偉創力徹底從其供應鏈體系中剔除。

財報顯示,偉創力該季度實現營收約62億美元,同比下降3%;淨利潤約45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1.16億美元相比大幅減少61.2%。對下一個季度的業績指引中,偉創力將營收區間調整為61億至65億美元,在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虧損區間為1500萬至1.1億美元。

此外,另外一家美國公司高通也感受到了上述事件的壓力。「由於出口禁令,華為將重點轉向在中國市場建立市場份額,出口禁令的結果是,華為將重點轉向了在中國國內市場建立市場份額,而在中國,我們看不到產品或許可收入方面的相應好處。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華為的競爭對手正儘可能快地推出5G手機,甚至準備取消原計劃推出的4G機型。

8月1日,美國高通公司在盤後公開的第三財季銷售額不及預期,股價跌幅一度接近6%。作為全球最大無線晶片廠商,高通表示,受華為公司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市佔率強勁增長的影響,其季度營收和利潤預期低於華爾街預期,從而導致其股價下跌。

美企供應鏈的選擇

「目前關鍵的元器件並沒有恢復供應,安卓作業系統和生態到現在也沒有恢復。海外手機業務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如果,美國允許我們使用安卓操作生態,我們將會繼續選擇,如果不允許,華為也有能力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和生態。」梁華對記者說。

在華為公布的ICT基礎設施生產發貨情況中可以看到,4G、光傳輸、數據通信、IT等生產發貨量都在增長,但智能計算業務下滑達到24%,有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這是因為X86受到了影響,英特爾方面受到清單的管制。此外,華為稱,下半年將重點在消費者業務「補洞」。

這意味著除了發展ARM架構為主的鯤鵬生態外,華為也會加速對鴻蒙生態體系的投入以解決關鍵元器件無法供應的問題,這將直接影響到美系供應商。

目前,包括物聯網體系在內的華為元器件「缺口」中,不乏美系廠商的身影,包括高通、博通以及蜂窩數據組件和軟體業務廠商。包括Lumentum、科沃(Qorvo)、思佳訊解決方案(Skyworks)、賽靈思(Xilinx)和NeoPhotonics等,目前來看,部分廠商的股價均未走出此前低迷態勢。

8月01日,Neophotonics股票出現波動,股價急速下跌5.46%,目前股價停留在4.49美元,在5月16日之前相比,市值蒸發5000萬美元。

NeoPhotonics是一家光纖通信零件製造商,主要從事具備通訊網絡傳輸、接收,和切換高速數字光訊號的混合光子整合型光電產品的開發、製造、銷售,以提供給下遊的通信網路客戶,在2016到2018財年內,NeoPhotonics分別有50%、40%和46%的收入來自華為。在該公司的年報中,在風險因素中曾提到,「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華為及其子公司海思半導體(HiSilicon Technologies Co.),任何時期華為訂單的缺失或大幅減少都可能對我們的收入和運營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家華為的光學元件供應商Lumentum股價繼續震蕩,該公司提供基於光學、光電子的解決方案,包括消費類電子產品的3-D傳感和適用於各種消費和工業應用的二極體光源。5月份,Lumentum股價為63.94美元,但由於美方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隨後觸及40.28美元,目前停留在55.88美元。

科沃(Qorvo)則是一家擁有移動,基礎設施和國防和航空航天核心技術和射頻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該公司曾在5月22日表示,預計首季收入因實體清單名單影響減少5000萬美元。在華為被列入管制清單5天之後,公司隨即將一季度營收預測從7.8億至8億美元,調整至7.3億至7.5億美元。

而華為美系供應商的最新一季財報將集中於八九月發布。

來自於機構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美國方面的做法無疑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於ICT產業帶來的影響僅僅是一個開始。」

在7月31日的一場內部會議中,華為運營商BG正式將「伊爾2飛機戰旗」交給了消費者BG。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極端困難的外部條件,會把我們逼向世界第一。」

相關焦點

  • 聲援華為!中國或3招:實體清單、不買波音飛機、限制蘋果等美企!
    王爺說財經導讀:周五(15日),美國再次對華為「出手」,宣布2個大動作!一方面,應美國企業要求,美國延期對華為實施制裁,即:再度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90天;另一方面,美國又對華為「卡脖子」,即:修改「外國直接產品」再出口規則,意圖限制臺積電等重要供應商繼續向華為供應晶片!
  • Facebook等幾大美國科技企業正「越過」實體清單,參與華為項目?
    越過實體清單?國外科技媒體GadgetMatch報導,餘承東說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幾個美國最受歡迎的社交APP,將在華為的應用市場APP Gallary登錄。App Gallary是華為未來一年重點推廣的項目,在2月24日的終端產品和戰略發布會上,華為曾宣布實施一個10億美元的「星耀計劃」,幫助應用開發者在App Gallary上進行應用推廣和創新。如果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美國APP,進入了App Gallary,供用戶下載,實際上就等於直接參與華為項目了。
  • 「實體清單」詳解:白紙黑字的美國陷阱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中美貿易戰之際,華為成為了美國遏制中國科技企業舉措的首要目標,美國商務部先後於今年5月、8月將華為及其116家關聯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此後的華為,不得不選擇走上國產替代之路,「實體清單」也因此成為了美國除關稅壁壘之外,又一暴力直接的貿易手段。
  • 任正非接受加媒採訪:美國實體清單對華為沒有死亡威脅
    在閉幕後的記者會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稱,美國企業可以繼續向華為出售零部件。不過他稍後表示,並未將華為從「實體清單」上撤下。 也是在當天下午,華為「心聲社區」刊發了該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兩天前(27日)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紀要。 在任正非看來,美國的實體清單對華為沒有死亡威脅。他表示,目前的根本問題,是美國要取消實體清單,而不是延緩。
  • 美國對華為新禁令立即生效!38個分支機構新增至實體清單
    雷鋒網消息,美國政府擴大限制,現在禁止華為購買外國製造商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新的禁令還將華為全球21個國家的38個分支機構添加到了實體清單中,包括華為雲新加坡和華為雲法國。從 2019 年 5 月以來,美國已經將高達 152 家的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美國「實體清單」再添11家,有供應華為被列入,中國該出手反制了
    華為最新的P40系列攝像頭模組主要就是由歐菲光、舜宇光學以及立訊精密等國內知名的從事光學鏡頭模組的公司所提供。業界也猜測,歐菲光此次被制裁,可能與其是華為手機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有很大關係。2019 年5月,美國將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其所謂的「實體清單」。
  • 278家機構被美列入「實體清單」,有何影響?
    從最新公布的實體清單來看,美國商務部將全球1292家機構(不包含附屬機構)及個人列入「實體清單」,涵蓋73個國家和地區,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可見,中國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實體數量僅次於俄羅斯。  進入「實體清單」會遭遇哪些管制?  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以外的實體與清單實體在限制領域內進行交易,如果該交易產品中的某些零部件和軟體在原則上包含10%或25%以上美國產品,有的甚至只要有美國產品成分,不管多少,都會成為被管制對象,禁止美國企業向其供貨。
  • 美國再給華為90天時間,華為霸氣回應:沒改變現實,影響有限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商務部19日決定將一項「臨時通用許可」延長90天(即截止日期為11月19日),再次推遲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現有在美產品和服務所實施的交易禁令,以避免禁令對美國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原來,美國商務部在延長「臨時通用許可」的同時,將另外46家華為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有觀點指出,華為對「善變」的美國政府沒有抱太多幻想。正如3個月前,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的那樣:「美國的90天臨時執照沒有多大意義,華為已經做好了準備。」
  • ...5G技術暫時領先 實體清單對華為影響有限 實體清單是什麼意思?
    「實體清單」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而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在未得到許可證前,美國各出口商不得幫助這些名單上的企業獲取受本條例管轄的任何物項。簡單地說,「實體清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進入此榜單實際上是剝奪了相關企業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 中芯國際回應被美列入「實體清單」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莊怡)一直強調自己合規運營的中芯國際,還是未能躲過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的打壓。12月2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周五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 任正非:遏制華為美國內部統一,已做好實體清單長期不撤準備
    談及實體清單,任正非表示,現在不擔心美國實體清單對華為公司的生存構成威脅,但對於華為在三至五年後是否還是先進公司,有一定擔憂。「我是擔心我們公司渡過生存危機之後,所有人以為華為就能繼續好下去,這不可能。因此,我堅決支持一定要走全球化的道路,不推動自我封閉。」
  • 美國再下狠手!11家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含蘋果三星供應商
    針對中國企業,美國商務部再次使出了封殺大招。7 月 20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因為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將 11 家中國企業列入到實體清單(Entity List);被列入之後,這 11 家公司將無法購買美國原創產品,包括商品和技術。
  • 大疆終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原因是什麼?(附最新實體清單名單)
    EDN/EETC曾多次分析報導大疆以前為什麼沒有被美國制裁的原因,如:《大疆無人機沒有被美國禁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裡面提到,美國並不是不會制裁大疆,也不是大疆的核心技術令美國欲罷不能,而今美國正式把大疆也列入了「實體清單」,預示著大疆的晶片等供應鏈將會非常麻煩。請看詳情。
  • 任正非:華為已做好實體清單長期不撤銷的準備!但卻有這個擔憂
    談實體清單:打壓不能遏制努力,保持奮鬥活力在兩次採訪中,任正非再次談及備受關注的「實體清單」問題。任正非表示,聽說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並不感到意外,有領導成員都不意外,因為以前就有心理準備。如果美國說,再過幾年會做出比我們更好的設備,這點我完全相信是可能的。「我是擔心我們公司渡過生存危機之後,所有人以為華為就能繼續好下去,這不可能。因此,我堅決支持一定要走全球化的道路,不推動自我封閉。」
  • 美國最新消息又放華為一馬,華為:你高興就好,我已習以為常了!
    當地時間11月1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華為的臨時許可證再次延長90天,以此令美國企業能繼續和華為進行業務往來。消息傳來,按說川普又放華為一馬,華為公司上下應該歡天喜地、普天同慶、鑼鼓喧天、彈冠相慶才對,但是華為這個在美國眼裡似乎不知道感恩,也不怎麼識趣的公司,竟然擺出的態度是:你高興就好,我已經習以為常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哈工大、哈工程,雙雙擠進美國「實體清單」,網友:這才是好大學
    繼之前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政府又於北京時間5月23日凌晨,宣布將包括奇虎360、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在內的33家中國公司及高校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除非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任何美國公司和個人,都禁止向「黑名單」中的中國公司和機構銷售美國技術和產品,甚至包括零配件。
  • 任正非最新發聲:華為已做好實體清單長期不撤銷的準備!但...
    任正非最新發聲:華為已做好實體清單長期不撤銷的準備!但卻有這個擔憂)任正非觀點摘要:· 關於實體清單的影響:我們比今年的計劃下降可能不超過100億美金,隨著時間進程,我們充滿了信心。談實體清單:打壓不能遏制努力,保持奮鬥活力在兩次採訪中,任正非再次談及備受關注的「實體清單」問題。任正非表示,聽說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並不感到意外,有領導成員都不意外,因為以前就有心理準備。
  • 從實體清單裡的中國機構看美國對中國的打擊方向
    這裡面的再出口就是通過第三國進行轉運,比如中芯國際上了實體清單,那先從美國公司出口到越南,再從越南出口到中芯國際也是不可以的。還有就是國內的轉運也不可以,也就是說如果美國設備公司在中國設廠,然後從其中國工廠把設備運送到中芯國際也是不可以的。還有就是「許可豁免」,也就是出口不需要申請許可的情形,對實體清單上的實體大多數也不適用,總之就是限制很嚴厲了。
  • 請記住這197家企業及高校,既在美國實體清單中,也是國之棟梁
    這是一份事實上的「黑名單」,一旦上了黑名單,意味著這家實體與美國供應鏈的隔絕,會遭到從學術、銷售、技術、產品、供應鏈的全面隔絕,基本不可能從美國獲得《出口管理條例》所列物項和技術。復旦大學副教授朱傑進這些企業及部門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政府即可根據《出口管理條例》限制對這些機構出口、進口或轉口,這意味著進入名單的企業無法與美國有著任何商業交易。
  • 繼華為後,美國又將360網易考拉等33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將奇虎360、網易考拉、哈爾濱工業大學、雲從科技等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單位列入「實體清單」。「實體清單」其實就是美國的黑名單也是「封殺名單」。華為就是第一個被列入實體清單的,美國的「封殺清單」,越來越長,從華為到機構大學,從5G領域到消毒軟體領域,從雲計算到海淘電商。美國到底想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