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今天給大家總結十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句句在理,充滿智慧。
1.志行萬裡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非懷細以害大。
這句話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決心走萬裡路的人,不會半途就停止不前;志在四海的人,不會因為計較小事而耽誤了大事業。能成大事的人,必然心胸開闊,不會計較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2.智者棄其所短而採其所長,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猶是也。物有所宜,不廢其材,況於人乎?
這句話出自《潛夫論》。聰明的人自動放棄自己的短處,而充分運用自己的長處,從而使事業獲得成功,聖明的君主任用下官也就像這樣。 各種物品都有它的優點,均可發揮作用,更何況是人呢?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取長補短。
3.智者禹湯,不如嘗更。
這句生僻的話出自《齊民要術·序》。即使智慧有如夏禹和商湯一樣高明,也不如親身實踐為好。實踐的重要性,世人皆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
這句話出自《西疇老人常言》。一生做好事也不嫌夠,一時做點壞事也嫌太多了。我們為人處事,不能做任何壞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不善之事,都不該做。
5.自高無卑,無卑則危;自大無眾,無眾則孤。
這句話出自《空同子·論學下篇》。自以為崇高,就不會把低者放在眼裡,這就很危險了;自以為偉大,就不會把眾人放在眼裡,這樣就會使自己孤立。做人應該時常保持謙虛謹慎,切忌不能自以為是。
6.自後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
這句話出自《法言·寡見》。自己認為自己落後的人,別人會把他看作先進;自己認為自己低下的人,別人會把他看得高尚。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謙虛低調的人,一定是不斷完善的,也會獲得他人的尊重。
7.自滿者敗,自矜者愚。
這句名言出自《省心錄》。自我滿足的人一定要失敗,自我誇耀的人一定很糊塗。如果過份的狂妄自大,必將會失敗,為人必須時刻的保持一顆上進心。
8.自知者英,自勝者雄。
這句話出自《中說·周公篇》。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必然是英明的人,能戰勝自己錯誤的人是傑出的人。為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並且有戰勝自己的勇氣。
9.作事必須腳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這句話出自《警世通言》。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去幹,為人處世千萬不要追求虛假的名聲。
10.知人易,自知難。
這句話出自《吳越春秋·勾踐外傳》。了解別人是比較容易的,而要客觀如實地了解自己卻是很困難的。人最難的便是自知之明,理性的承認自己的不足。
11.知無不言,言無不行
這句話出自《策略第三》。既然是知道的就一定要說出來,凡是說了的就一定要付出行動。蘇軾用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應該說到做到,有了目標,就應該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