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人群的十大特質: 移情、自我意識、好奇心、分析能力等

2020-12-27 36氪

編者按:哪些性格能夠給自己加分,而哪些性格又令自己減分?本文作者Christopher D. Connors在「The 10 Qualities of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Person」一文中列出了高情商之人所具備的十大特質。

人類的智慧千千萬,我們需要了解它們進而了解如何才能將這些智慧運用於我們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智力是可測量的。大多數人都了解IQ(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其與人的記憶有關,為人們提供調取記憶和邏輯推理檢索物品的能力。

最近又有一個新商數出現,CQ,人們稱其為好奇商數(curiosity quotient)。CQ代表一個人就學習某一內容而言所擁有的強有力動機。我的研究領域就圍繞這兩個方面,其中重點研究情商(EQ,emotional intelligence)部分。

情商(由彼得·薩拉沃伊和約翰·梅爾首先提出,卻由丹尼爾·戈爾曼在其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中得到普及)是指一種能力:

「認識、理解與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及認識、理解與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

在現實中,這種情緒能夠驅動人的行為並對其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其能夠使人們學會如何管理這些情緒——包括我們的與他人的——尤其當我們處於壓力之中。」

我們是經常基於自己情緒給出反應並做出決定的情緒化生物。因此,擁有高情商能夠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做決定的方式與把握機會的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可以說,情商非常重要。因此,我從自己的研究出發,確定了10大高情商特質。

我希望你能有所收穫,理解影響自己及他人思想的方式,日復一日,盡你所能。

1. 移情

我贊同這則關於移情的定義:

「移情是一種站在他人坐標系中理解或感受他人處境的能力,是一種能夠設身處地的能力。」

移情能力可以分為兩類,這篇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至善科學中心的文章描寫得很恰當:

「『情感共鳴』指的是我們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其包括能鏡像感受他人感受,以及在他人產生恐懼或焦慮時感到壓力。『認知共情』,有時也被稱為『換位思考』,指的是我們識別並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移情能力可以基於經驗習得與學習。將那些你所感受到的情緒儲存在記憶中,把這些想法理清楚,進行分析,以你想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他人。

2.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關於自我的藝術,通過認識到自己面前的刺激物然後採取積極主動抑或是被動的方式管理自己。自我意識是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看待我們的能力,而後一種能力通常最難掌握。

塔莎·歐立希博士認為:

「那些致力於建立起內部與外部自我意識的領導者們,會從有愛的批評家那裡尋找誠實的反饋,那些只問是什麼不問為什麼的人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待自己,從而進一步提高自我意識。」

對於個人而言,吾日三省吾身,充滿好奇並渴望知識。對於他人而言,從他們那裡獲得真實有愛的反饋。

3. 好奇心

「我沒有什麼特別才能。我只是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只要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願意學習並提升自己,就必然會取得成功。當你心懷好奇之心,那就會充滿激情。當你充滿激情,就能驅使自己成為最好的人。你的成功取決於你所喜歡的東西、以及想要成長與學習之心。這種學習心態會對你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Tomas Chamorro-Premusic寫道:

「首先,CQ較高的個體通常更能容忍模稜兩可的狀態。而這種微妙的、複雜的、精細的思維方式則點明了複雜性的本質特徵。其次,CQ能夠提高獲取知識的回報率,尤其是在科學、藝術等教育領域。」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4. 分析能力

高情商且意志堅定之人當屬深度思考者,他們能夠分析並處理所有新信息。他們也會通過分析舊信息、自己的習慣和做事方法用以尋找提高自己的方法。從此意義上講,人人都是「分析家」,我們都能夠下意識的分析那些新出現的信息。

悟性高的高情商者是問題解決者和日常哲學家,他們會思考自己存在的「原因」,自己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並且熱切追求那種善良的生活方式。擁有善於分析的能力是一種不斷提升自我的健康欲望,這種心態有助於人們不斷提高自我,並以開放之心擁抱新想法。

5. 信仰

實現情緒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都會用信仰(Belief)之力相信自己,無論是有關當下,還是有關未來。它讓你覺得生活中出現的人與發生的事都事出有因,並且所有的事情都會迎來一個好結局。

只有信念(Faith)可不行。當然,信念當然也有用。但是如果人們將信念之力與努力工作、永不放棄以及積極的態度這些強大價值觀結合在一起,就為為自己的成功奠定根基。無論是現實中,還是情感與精神上,每一位偉大的領導者與思想者都能善用信念之力。

花些時間去冥想。想想你以怎樣的方式信任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於自己未來想成為之人有更加堅定的信心。相信並且一直堅信生命中的順境逆境都將幫助自己過上勇敢且快樂的生活。

6. 需要與想要

高情商之人能夠分清楚自己所需要(Needs)的東西,以及那些「很好到令其想要」(Wants)的東西,並將其切當歸類。我們將「需要」放至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下討論,其是指維持生命並存活等基本需求。一旦這些需求得到了滿足,我們就可以上升至其他需求,也就是想要之物。

「想要」之物可能是一座大房子、一輛好車,或者一部全新的iPhone。我們不能依靠這些東西生存,但是卻仍然希望擁有它們,因為其是從我們的個人慾望產生,或者從我們想要對社會產生影響而產生。

了解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去實現的目標,想要讓自己和所愛的人做什麼。明確界定需要之物與想要之物。

高情商之人能夠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並且總能在追求「想要」之前實現「需要」的滿足。

馬斯洛需求層次圖

7. 熱情

人們對於所做之事的熱愛源自於其對於某一人某一物的熱愛。高情商之人能夠調動自己的激情與目標點燃行動引擎。這種熱情具有極大感染力,能夠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具有傳染性,將熱情之心傳遞給他人。

人們很難描述激情,但是當你感覺到它,或者是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它時,你就會知道。激情是一種對於某一人或者某一事自然而生的欲望、本能、動力、野心的激情之愛。它令我們充滿積極動力,督促我們,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毫無疑問,那些充滿激情的高智商之人也樂意于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8. 樂觀

如果你想把握住更多機會,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思路清晰地思考,那麼就需要擁有積極態度。在所有我們需要加以控制並施加影響的事情中,態度最先需要我們注意。讓我們用積極之心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

「當我們擁有快樂,心態積極之時,我們就能夠更加聰明、更有動力,因此也更能成功。幸福是一切的中心,成功則圍繞其產生。」——Shawn Achor

9. 適應能力

「適應性與模仿不同。它帶來抵抗與同化之力。」——聖雄甘地

高情商之人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繼續下去,而什麼時候則應該做出改變。這種能夠辨別信息以及快速做出決定的能力被稱為適應性。人們必須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堅持到底,而什麼時候則應該朝另一個方向前進。

無論是關於如何對待自己,還是如何對待他人,乃至生活方方面面,我們都需要用開放的心態接受並適應那些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想法與行為的新方式。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其需要知道是這條路或是選擇那條路能為自己帶來快樂與成功。要知道每個人不必是一成不變的,並且可以從頭再來。雖然這些選擇可能不是最謹慎也不是最明智的決定,但是只要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即可。從作出選擇開始。

10.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最後,高情商之人渴望集體獲得成功。他們不僅希望自己成功,而且還希望自己的同伴也能成功。擁有領導力,滿懷激情,再加上樂觀心態能夠使一個人連通他人一起成功。

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自我陶醉,我們只關心「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或者是「這與我有什麼關係?」。我們必須學會關心他人,我們必須這麼做,不容置疑。就像我們對於自己的利益滿懷期望與努力之心一樣,我們也應該期待並幫助他人取得成功。

這不僅能使我們免受嫉妒與貪婪的折磨,而且令我們充滿激情,實現又一個目標。一旦我們擁有了盟友,並與其建立了親密的關係,有朝一日總能收到回報。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personal-growth/the-10-qualities-of-an-emotionally-intelligent-person-f595440af4fb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高智商與高情商人群的特點
    有的人智商高,具有很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人際關係也很融洽,能夠審時度勢,虛心待人。情商(EQ)情商這個概念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被正式提出,在這之前,一直有學者研究人對自身情緒的控制和人與人之間關係這類課題。現在重視情商的人越來越多。那麼什麼是情商呢?
  • 具有拷問自我心靈的意識和能力,了解自己的心靈特質,你就能成功
    今天大雷和大家一起聊聊每個人的心理特質,一個人的行為、情緒、表情乃至眼神,都是受多種心理特質共同作用和影響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質,而只有積極的心理特質綜合起來後,才可以發揮正面作用。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行為除了受大腦支配外,還會受心理影響,甚至被你的心理特質所驅使。如果你具有一種拷問自我心靈的意識和能力,並且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質,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 情商是一種內在精神能力,一種自我管理能力,低情商者必看!
    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自己及表達自己的能力。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心理學家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情商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這五種特徵組成。情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學上。
  • 乖寶寶≠情商高,3大維度提高兒童自我意識,是培養高情商的關鍵
    如今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希望孩子能夠有高智商,更希望孩子能夠有高情商。相比之下,高情商似乎更重要,因為只有孩子具有高情商,才能夠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更好的融入社會,從而讓孩子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自然也就離成功越來越近。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呢?
  • 具有高移情能力的孩子,往往人際關係非常好,家長可以留意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孩子,都會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因此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表現和特徵進行判斷。  1)孩子情緒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強  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孩子,往往能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良好的控制。  因為具有移情能力的孩子,通常可以更好的體會到別人的想法,以及感受到別人的情緒。
  • 因為缺乏相對應的移情能力
    所謂的移情能力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多麼大的影響,移情能力缺失又會有怎麼樣的影響?1.無法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孩子才能夠在與別人的交往中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因此他的人際交往才會發展良好。在幼兒園裡,經常會出現孩子們因為某個玩具互相爭奪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皮亞傑提出了自我中心化的理論。
  • 心理學讀書摘錄:移情作用及反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及反移情作用 正因為移情作用活躍於每個重要關係之中,我們可以確定,移情作用的元素早在醫病雙方初次相遇時便已存在。的確,移情作用甚至可以在初次接觸前便已展開。 為了避免把病人所有對醫師的反應都標籤成「移情作用」,心理醫師必須謹記在心:醫病關係總是移情作用與真實關係的混合體。醫師望向時鐘這件事,反應了病人移情恐懼的真正核心——她害怕另一個男人也會對她失去興趣。執行精神動力式評估時,需要在診斷過程裡持續不斷地進行自我監測。
  • 家長學會這3招,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困擾,其實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移情能力」。2、抑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移情能力發展分不同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萌芽。移情能力越高的好友往往能夠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逐漸開始理解別人的感受。
  • 成功領導人的十大特質
    如果你是一個渴望成功的領導,你想讓你的員工他聽從於你,你希望自己的決策順利得到實施,不妨來學習成功領導人的十大特質,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提供,祝你好運!  設定人生目標是不必擔心目標是否定得太高,因為要盡善盡美地達成人生目標其實並不容易,但你總要試試。  寫下你的明確目標會為你帶來的種種好處,運用潛意識成功法,時刻在腦海中記著這些好處,這可使你借著自我暗示的力量創造出成功意識。
  • 主要是因為孩子「移情,觀點採擇」能力缺失
    學會「移情」很重要「移情」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轉移感情,而是能夠將別人的感情轉移到自己身上來感受。所謂將心比心,就是「移情能力」的一種體現方式。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思考,能夠體會別人的感情,能夠用別人樂意接受的方法去幫助別人。
  • 移情與反移情的毒害及精神分析倫理的作用
    但是倫理準則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精神分析師的一套行為規範或者是一套法律準則,團體可以依此來懲罰違反者——儘管確實會起到這樣的作用。如果倫理委員會和團體永遠都不需要這樣做當然就最好。更重要的一點是:精神分析準則和精神分析技術幾乎是密不可分的。糟糕的技術往往是不合倫理的,不合倫理的行為也總是因技術上的拙劣和理論上的無知造成的。
  • 孩子打人不一定是脾氣暴躁,可能是缺乏「移情」能力,三步可化解
    孩子打人不一定是脾氣不好,可能是缺乏「移情」能力。1、移情能力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來往移情能力是孩子融入團體的第一步,「移情」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否可以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孩子是否能夠和小朋友們和平相處,直接能夠體現出,他是否具備移情的能力,可以換位思考,否則,自然會做出衝動的行為,發洩負面情緒等。2、情緒處理的方式問題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可見,對於內心的負面情緒,他無法正確處理,只能對著誰就做什麼,難以兼顧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對方會不會介意。
  • 如何培養「情商」能力?這幾點方法很實用
    ②情緒穩定,自我意識強的人能坦率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情緒對工作的影響;自我意識弱的人表達情緒時可能會出現激動或後悔式的告白。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強調的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掌控能力。即使是有很強自我情緒控制力的人,一樣會有衝動或負面情緒的時候,區別在於他們有辦法控制情緒,甚至加以利用。當衝動來臨的時候他們能夠控制衝動,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他們能夠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的能量。為什麼自我管理對領導者如此重要?極強自我管理能力帶來的是理性冷靜,一個理性的領導者能夠分析問題的原因,並提出周密的解決方案,這大大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 自我調控系統VS自我意識
    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質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地認知自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等現象。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 移情與反移情:一個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可即便如此,在分析的當下,也還是有越來越多「移情的利箭」穿牆而過。我想,大約「體驗」到什麼深度,對於概念的理解,才能夠進入到什麼樣的深度吧!最近在讀美國精神分析師託馬斯∙H∙奧格登的著作,已經結束的《精神分析藝術》和正在進行中的《心靈的母體》。
  • 中國畫:抽象抑或移情?
    這種連續的知覺活動和複雜多樣的關聯,使移情活動具有了時間性。此時審美對象並不是孤立地以其自身的材料特性呈現出來,它的材料特性淹沒在時間感知的洪流中了。理所當然地,移情的特徵具體表現在繪畫上就是具象繪畫——西方古典繪畫以其無與倫比的寫實技巧,緊緊抓住了它所描繪的對象的確定性。  不論是對抽象衝動而言,還是對移情衝動而言,都存在著一股擺脫自我的衝動。
  • 精神分析的幾個概念
    在一個動態的二元中,病人和分析師的參與對過程至關重要,並負責精神分析治療的治療進展。分析過程的第二種非正式用法是:當病人在進行分析時,即有意義地參與到治療中;這種用法意味著對分析師、病人或兩者能力的評估。
  • 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
    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思維及行為活動的內容、過程及結果的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意識是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意識的水平制約著個人對自己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進行調節的能力。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
  • 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學齡初期的個體對自己的描述或認識已開始從外部活動轉向自身內部一一心理特徵、個性特質等更加抽象的一面,而且自我的概念也由簡單變得細化而複雜。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發生突變的時期,產生這種突變的原因有四個方面。生理上的原因。青少年時期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高峰的青春期,身高體重劇增,性成主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發生突變的時期,產生這種突變的原因有四個方面。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