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於中國,它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從春秋後期開始被人們作為菜食來食用,而作為普通飲品普及於民間,則是在西晉以後。最早的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出現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這樣說來,茶葉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中國人愛種茶、愛喝茶,這個獨有的茶文化,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除了後來傳到日本的茶道以及歐洲的紅茶,算是外國人對我們茶文化的借鑑和傳承。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飲茶而解之,這在歷史傳說中也有記載。經常喝茶有益身心健康,關於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是裡面也有一些容易被誤解的地方。茶是好飲品,但是關於飲茶的基礎知識,一定要了解,值得收藏!
其實我們平日裡如果經常喝茶,養成喝茶的習慣,確實有益於身體的健康,大家可以看那些注重養生的人或者是年長而身體健康的老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平時都有喝茶的習慣。但是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即使是同一樣東西,放在不同的環境中,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茶在這裡也是同理,喝茶也是有講究的。對於飲茶上的一些常見的誤解,我們具體來說一下。
茶能解胃酸,多喝茶對腸胃有好處?
茶能通腸胃,這是茶最大的特點,並且綠茶通腸胃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很多腸胃不通暢的人,喝杯熱綠茶,腸胃就會通暢很多。腸胃不好的人,有很多都會出現胃酸過多的現象,胃裡那個酸痛的感覺確實難受,而喝茶確實有助於分解胃酸,原理就是茶本身就是鹼性的,能和胃裡的胃酸起到一個中和的作用。但是這也要看人的體質以及茶的品種,首先,胃寒的人,還是要適量飲茶,不然可能會加重腸胃的寒性。當然,主要還是看喝什麼茶,胃寒的人適量喝點紅茶或者黑茶,因為他們能起到暖胃的作用,而綠茶就不太合適了,喝了之後會適得其反。
因為綠茶裡含有比較多的L-茶氨酸,多喝綠茶能緩解焦慮?
這種說法確實很多,當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就是因為綠茶裡含有比較多的L-茶氨酸,而這個L-茶氨酸能夠促進大腦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能夠讓人放鬆的物質,能適當地緩解人的焦慮情緒。但是L-茶氨酸的含量畢竟是有限的,通過浸泡的方式稀釋出來的L-茶氨酸,含量很有限,畢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其實懂茶道的人都知道,幾個知心好友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本身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在這種狀態下,人的整個身體會放鬆下來,肯定有助於緩解人的焦慮狀態,至於是綠茶、紅茶還是黑茶,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時的心情。
白茶裡的胺基酸含量最多,黑茶的最少,胺基酸含量越多越是好茶?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有一組關於茶裡胺基酸含量的數據,其中白茶最多,黑茶最少,白茶裡各種胺基酸的總含量甚至是黑茶的幾十倍,白茶真比黑茶好很多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現在的人,很多時候喜歡拿出各種食材裡的營養成分來作比較,當然有一定的依據,但是在很多時候,各種微量元素、胺基酸之類的數據,並不能代表食材的真實屬性。就比如說黑茶,川藏地區的黑茶,還有湖南的安化黑茶,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珍品,那可是當地人祖祖輩輩喝的茶,比如說安化黑茶裡的金花,它對人體的益處,可不是其他的胺基酸所能代替的,這個茶小編也曾經喝過一段時間,養胃和安神效果就很好。湖南的安化黑茶,自帶金花,見下圖。
茶一定要用開水浸泡,並且要趁熱喝?
有這種喝茶習慣的人還真不少,那就是茶葉一定要用滾燙的開水泡,而且一定要把茶葉泡透了,並且要趁熱喝下去,這種做法確實是對茶的知識了解太少了。浸泡茶葉的水,當然是越純淨越好,但並不是溫度越高越好,這要看茶葉的鮮嫩程度。如果是那種渥堆發酵的黑磚茶,本身就是發酵過的茶葉,葉片緊實而粗壯,可以用開水泡,甚至可以煮著喝,而對於葉片脆嫩的各種綠茶來說,比如說新鮮的明前龍井,水溫80°-90°是最好的,並且不宜久泡。另外就是茶水的溫度了,稍微浸泡後,最好用過濾網過濾一下,分到公道杯裡適當降溫,不要說茶了,即使是白開水,如果是溫度太高的時候喝下去,對食道和腸胃也是不好的。另外,喝茶最忌諱用那種不鏽鋼的保溫杯,然而很多人就是喜歡用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上面介紹的關於對茶的一些最為基礎的知識,往往會被很多人誤解,所以需要特別指出來。但是歸根結底,綠茶通腸胃,紅茶、黑茶養胃,這是毋庸置疑的,喝茶的好處還是很多的,這個無需多說。如果有時間,大家可以多多學習一下中國優秀的傳統茶文化,最起碼能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朋友相聚,慢慢煮一壺茶,倒入杯中細細品味,人生全在這一杯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