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中國不應刻意追求和國際接軌,而要思考如何與未來結合

2020-12-16 中國新聞周刊網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本刊記者/賀斌

 

  10月24日上午,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發言中提到了創新和監管的關係,他認為,當前的創新已經走在了監管的前面,中國應該努力打造新的金融體系,即使要付出代價和犧牲,因為這是歷史的機遇,也是歷史的責任。

 

  在評價前一天剛剛確定上市定價的螞蟻金服時馬雲說:「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生在美國市場以外的最大的規模融資定價。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

 

  「《巴塞爾協議》更像是一個老年人俱樂部。」馬雲表示,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以後,《巴塞爾協議》逐漸成為風險控制的操作標準。但目前的趨勢是全世界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很少去想年輕人和發展中國家的機會在哪裡,這也成為今天世界很多問題的根源。在馬雲看來,《巴塞爾協議》已經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限制,比如在數字金融方面。

 

  「《巴塞爾協議》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但是中國在金融業還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態系統,沒有完全流動起來。」馬雲打了個比方,大銀行就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動脈,但是今天中國更需要湖泊水塘、小溪小河,缺少了這些生態系統,才會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馬雲認為,今天的中國不應該刻意追求和國際接軌,或追求適應某個國家的標準,填補某一個空白,而是要思考如何與未來結合,如何適應未來的標準,如何去彌補未來的空白。「如果永遠重複別人的語言,討論別人設計的主題,我們不但會迷失現在,更會錯失未來。」

 

  「我們有責任和使命,去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未來、屬於年輕人和下一代、屬於這個時代的金融體系。」馬雲在演講中呼籲,今天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不然,不僅僅是失去機會的問題,而是讓全世界可能陷入更多的困難。

 

  馬雲表示,今天世界的很多問題都只能用創新去解決,創新一定會犯錯誤,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把風險控制為0才是最大的風險。當前,創新主要來自於市場、來自於基層、來自於年輕人,這對監管的挑戰越來越大。但好的創新不怕監管,而是怕以昨天的方式去監管。他說,「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方法去管理飛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馬雲認為,監和管是兩回事,監是關注發展,只有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才去管。

 

  「可現在的問題是,管的能力越來越強,監的能力明顯不足。」馬雲說,短短幾年,中國就出現了數千家P2P公司,這是值得反思的,但不應該就此否定網際網路技術,否定網際網路金融。「未來的比賽是創新的比賽,不是監管技能的比賽。監管其實不難,難的是監管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在馬雲看來,未來的金融必須改掉以抵押和擔保為主的當鋪思想,而應依靠信用體系發展。金融當鋪思想已經對一些企業發展造成了影響,因此必須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信用體系不是建立在傳統IT基礎上,不是建立在熟人關係的社會基礎上,而是必須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如此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

 

  「今天的世界期待一個真正為未來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體系,要從過去人找錢,錢找錢,轉型為錢找人,錢找企業,錢找好企業。評價這個體系的唯一的標準是普惠、包容、綠色、可持續,背後則是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今天能夠擔當起巨大的責任。

 

  「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當創新遠遠的走在監管前面的時候,當創新的豐富度和深度遠遠超過監管的想像的時候,社會和世界就會陷入混亂。」馬雲說。

 

  外灘金融峰會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峰會堅持「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定位,以開放的姿態廣邀全球財經政要、機構高管與智庫領袖,通過高水平的思想碰撞與觀點交鋒,分享真知灼見,以對話推動共識,以共識推動合作,為建設開放性世界經濟提供高質量的治理支持,為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馬雲:相比與國際接軌,更該思考如何與未來接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黃鑫宇 程維妙)10月24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以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身份發表演講稱,一直以來我們有一些思維上的慣性,比如總覺得要為了跟國際接軌,必須要做歐美發達國家有,而我們沒有的所謂空白
  • 馬雲外灘金融峰會發言:相比與國際接軌,更該思考如何與未來接軌
    都市快報訊 10月24日,馬雲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外灘金融峰會。在演講中,他反覆談及「面向未來」:「我們常說要和國際接軌,今天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怎麼和未來接軌。世界期待一個真正為未來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體系,這種真正的創新一定會付出代價,我們這代人必須為未來擔當!」
  • 馬雲外灘金融峰會演講: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
    馬雲介紹稱,自已算是退休了,將分享非專業人士的專業看法。在演講過程中,馬雲對全球的金融監管現狀發出挑戰。馬雲稱其主要提出三個觀點。從演講內容來看,觀點主旨包括應該拋開與國際接軌的思維慣性,而應該考慮和未來接軌;全球監管過於強調風險控制對於金融創新的抑制;讓基於大數據的信用體系取代當前金融行業的當鋪思想。
  • 一文速覽:馬雲外灘金融峰會演講十大金句
    馬雲  1.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 因為沒有系統  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我們的金融還是「青春少年」,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他指出,缺少健康金融系統,旱的旱死,澇的撈死。創新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為未來擔當,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 國際快訊!行業洗牌到來!馬雲最新發聲:中國銀行業的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 !
    1、馬雲稱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我們的金融還是「青春少年」,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                                     2、創新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我們這一代人要有所擔當。     「沒有沒有風險的創新,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今天需要「政策專家」,而不是處長式的「文件專家」。
  • 馬雲:雲谷的使命不是追求成功,而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8月30日,馬雲走進雲谷學校,和家長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探討。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馬雲對為什麼創辦雲谷學校、怎麼辦雲谷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看法。
  • 前幾天外灘金融峰會,馬雲的演講給金融界帶來深度思考
    下面分享其中的三點,以及其中蘊含的啟示第1個觀點,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些思維上的慣性,比如總覺得為了要跟國際接軌,必須要做歐美發達國家有,而我們沒有的所謂空白國內空白把空白當著我的目標。不是因為歐美的,就是先進的就是我們去填補,其實我們今天不應該刻意的或者一味地去追求和哪個東西接軌,適應哪個國家的標準,填補哪一個空白,今天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和未來接軌,如何適應未來的標準,怎麼樣去彌補未來的空白。
  • 馬雲開學第一課:要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
    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8月30日,馬雲走進雲谷學校,和家長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探討。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馬雲對為什麼創辦雲谷學校、怎麼辦雲谷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看法。
  • 雲谷開學第一課,馬雲和家長探討孩子教育
    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8月30日,馬雲走進雲谷學校,和家長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探討。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馬雲對為什麼創辦雲谷學校、怎麼辦雲谷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看法。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有些方面,我們要與外部世界接軌;有些方面,不要接軌;有些方面,是外部世界要與中國接軌。」 「在精神領域,似乎也有很多人主張要『與國際接軌』,我則認為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封鎖時,我們要如何實現有效地接軌呢?」
  • 修法研討會|劉慧:採購法修改應考慮與國際接軌
    作者:張建芳「做法律修訂工作應該特別慎重、瞻『前』顧『後』,在考慮國情的同時充分了解國際大趨勢和動態,因為我們處在一個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我國政府採購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應該與國際接軌。」在《政府採購信息》報社舉辦的「《政府採購法》修訂及『兩法』融合研討會」上,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劉慧建議,我國《政府採購法》和《招標投標法》的修訂應與國際接軌,跟上國際大趨勢。
  • 馬雲第二帝國來襲!中國教育不改變我們就來改變教育
    他表示學校應該是動物園,每個動物都可以生機勃勃,不應該是養雞場,全部都是標準化的流水線。他甚至還說,會玩的孩子才有未來。當然,其實,他所要表示的就是現在的孩子不能只注重於智商的提高,還應是智慧的提升,是道德的修養,興趣的培養,是個性的開發。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全面的發展。智商決定是孩子走得有多快,性格卻是決定將來孩子走多遠。
  • 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發言:中國需要健康金融體系
    【CNMO新聞】10月24日,馬雲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外灘金融峰會。在演講中,他反覆談及「面向未來」。馬雲談到:「我們常說要和國際接軌,今天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怎麼和未來接軌。世界期待一個真正為未來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體系,這種真正的創新一定會付出代價,我們這代人必須為未來擔當1馬雲認為,中國的金融業和其他剛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還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態體系,沒有完完全全的流動起來。大銀行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動脈,但還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
  • 馬雲給中國家長,上了一課
    創建之初,雲谷學校校長馬雲表示:「希望為中國的教育發展和改革做一點努力和嘗試。」2020年新學期開學第一天,馬雲就為什麼要創辦雲谷學校、怎麼辦雲谷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四個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看法。
  • 馬雲在「2020外灘峰會」的經典獨樹一幟,社會是機制還是創新?
    前瞻概要「馬雲關於社會經濟是文件還是機制的而展開討論和質疑,從墨守成規的一成不變中發現社會的問題,再依據如何解決問題抒發了風險創新的價值,進一步了肯定了風險創新對個人對社會目標實現的積極作用。」比如,大家發展的目標就是為了與世界國際接軌,所以社會就會如出一轍的做歐美發達國家擁有而我們國家沒有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國內空白」。問題出現了,於是把填補國內空白當作了追求目標!在今天這種形勢下,「填補空白」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不是因為歐美的就是先進,那個也不是我們必須去填補的,其實我們今天不應該去刻意和模仿的填補空白來與世界接軌,或者適應其他國家的標準,因為這會使我們方向變得麻木。
  • 馬雲:很多家長逼老虎爬樹
    「今天全世界有很多好學校,但那是基於過去的思考的好學校;今天全世界還沒有一所為未來準備的好學校。雲谷要做的是這樣一件事,面向未來辦一所不一樣的學校。」同樣的,雲谷也不是國際學校,雲谷建立的體系是跟世界、跟未來接軌,但不等於是為出國留學做準備,而是從第一天就要培養孩子的全球化理念和視野。
  • 雲谷開學第一課 馬雲:讓孩子找到一生的熱愛
    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8月30日,馬雲走進雲谷學校,和家長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探討。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馬雲對為什麼創辦雲谷學校、怎麼辦雲谷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看法。面向未來辦一所不一樣的學校談到為何創辦雲谷,馬雲表示,建雲谷是希望解決教育的焦慮。
  • 《這就是中國》:與國際接軌?有些領域應該反過來
    「在精神領域,似乎也有很多人主張要『與國際接軌』,我則認為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封鎖時,我們要如何實現有效地接軌呢?」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
  • 馬雲對話馬斯克:教育要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和創新思考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和特斯拉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馬雲和埃隆·馬斯克皆是富有開創精神的知名企業家,同時,二者也都極為關注教育,馬斯克創辦了Ad Astra School,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和創新思考的能力;馬雲則創辦了雲谷學院,希望將孩子內在的學習和探究熱情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