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鉤新月天如水,筆下皆是人間情,漫畫亦可治癒人心

2020-12-20 姜教授語錄

當你傷心難過的時候,一首溫暖的老歌能帶你走出悲傷的情緒,一桌香氣噴噴的飯菜能夠撫慰你的腸胃,豐子愷的漫畫也可以治癒你的心。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豐子愷的作品恰恰描繪的皆是人間風情。

豐子愷的畫畫之路

豐子愷小的時候就愛好畫畫。當時國內繪畫作品多是工筆畫和水墨畫等,畫家都是靠著臨摹古人的作品作畫,來領會古人的繪畫技巧與繪畫境界。豐子愷師從李叔同、夏丏尊兩位大家。他的繪畫風格受到了兩位大師的影響。

晚清時期慈禧取消科舉制,文人們不能再依靠科舉獲得學歷和官職。當時出國留學是一種潮流。在國外留學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同樣取得學歷之後在國內更好找工作。

留學日本的時候他學的是西洋畫,他常常對著兒童人體模特素描。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思考,難道西洋畫是畫家的唯一出路嗎?在當時中國傳統文化收到了全盤抵制,西洋文化被全盤肯定。豐子愷想要尋求東西方文化的一種融合。偶爾間他看到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作品,他最終確定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日本畫家竹久夢二

畫中有人間情,藏有詩意

竹久夢二是日本的一個野路子畫家,自學成才。他的繪畫作品構圖是西洋的但其中的繪畫內容卻是東洋的,中西結合非常有趣 。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注重描繪人們日常的生活場景,他以簡練的畫風和親民的繪畫題材引起日本民眾的情感共鳴,受到人麼的熱捧。

竹久夢二作品《蚯蚓》

當時的豐子愷看到了他的作品非常震撼,自此他將竹久夢二奉為自己的榜樣,學習他用簡單的線條勾勒人物場景,以最貼近生活的場景作為繪畫內容,這種簡單樸素的畫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左豐子愷作品,右竹久夢二作品

竹久夢二曾說過希望自己的繪畫能夠代替文字替他寫詩。豐子愷領悟了竹久夢二所說的畫中需要有詩意。因此他將中國的文人畫與西洋畫結合,作品中既有西洋畫的線條感,又有中國文人山水畫中那似有若無的意境。詩情與畫意相結合,畫出他心中的人情冷暖。

豐子愷《水光山色》

他的畫「不要臉」

這裡的「不要臉」並非罵人的話豐子愷漫畫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偶爾不會畫眼睛或人臉。他用簡單的線條來達到人物傳神的效果,這樣的表達手法也是借鑑了竹久夢二的繪畫手法。

在上面的這個作品中,雖然沒有畫孩子們的表情,但是看他們都張著嘴在唱歌,我們就能感受到孩子們上音樂課有多麼投入。

在這幅畫中雖然沒有畫人的正臉,但是通過他們拍手的動作和專心志志看國慶表演的行為可以體會到人們的喜悅。

為什麼豐子愷的畫作這麼受歡迎?

豐子愷的漫畫充滿了人間煙火氣,他的漫畫中有理髮店、餛飩攤等街邊小店也有學堂、家等常見場所。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畫作講述的是人們的喜怒哀樂,更易引起讀者共鳴。

豐子愷保留著自己的童真童趣,他的很多漫畫大多以兒童作為題材。漫畫中的孩子天真無邪看到豐子愷畫中的小孩子你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他們會在大樹下乘涼、會子啊草叢裡抓蝴蝶,還會騎著大牛玩耍,非常有趣。小孩子自然也有難過的時候,比如被母親責備,比如摔壞自己的玩具等。

豐子愷的漫畫能撫慰當代人浮躁的心,亦可治癒受傷的靈魂。也許現在的我們不快樂正是因為失去了童心。閒暇時光,陪孩子一起看一看豐子愷的漫畫,重溫一下童年的快樂,未嘗不是一件樂事。

點擊下面小卡片,購買這本書,快快來到豐子愷的兒童世界吧。

相關焦點

  •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2019-01-18  成名作在上海發表,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此次展出的豐子愷作品大多創作於1946年至1949年之間,為其藝術生涯中的精品,其中不少為首次公開亮相。比如,位於展廳入口處的,是豐子愷公開發表的第一幅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的重新創作版。據史料記載,豐子愷漫畫創作始於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
  • 科學網—一鉤新月天如水
    葉淺予說中國漫畫史上有三位大師,20世紀初的沈泊塵,20年代的黃文農,30年代的華君武。沈泊塵先是臨摹《點石齋畫報》,20歲拜海上畫派大畫家錢慧安、潘雅聲為師,筆下《新新百美圖》和戲曲人物名噪一時,也畫《紅樓夢圖詠》,體弱肺病,1920年辭世,才32歲。 沈泊塵的仕女畫湯國梨和張丹斧題詩最多。湯國梨是才女,善詩詞,工書法,中國現代婦女解放運動先驅。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茶漫畫
    1924年7月朱自清、俞平伯合編的《我們的七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公開出版,其中發表了豐子愷的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這幅漫畫印刷精美,引起了鄭振鐸的注意。翌年,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開闢專欄刊登豐子愷的漫畫,專欄的標題為「子愷漫畫」,這是我國出版物第一次正式使用「漫畫」這個名稱,命名者是鄭振鐸。
  • 一鉤新月天如水?
    一、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但他有一幅畫,有知識性的錯誤。
  • YU 茶事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在院子的日常說到熱愛,讓我想到豐子愷;他一生的熱愛都沉浸在他的漫畫裡,有歡喜、有寂寥、有人情、也有溫暖!窗外新月如鉤,室內茶杯幾隻,人的一生,遇上過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夜?君子之交淡如水,今夕人散後,夜涼如水,請珍重加衣!* Y U藝術 僅提供分享平臺!內容文字,僅代表原作觀點。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一天傍晚,我在花園漫步,偶然抬頭看到了西北方向青色的天空掛著一彎月牙。我仰頭痴痴的看著,豐子愷的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立刻浮現眼前。有歌詞道,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看著看著就淡了。成長的過程也是個不斷告別的過程。
  • 一鉤新月天如水
    看了很多畫,西洋的、中國的、古典的、現代的,林林總總,豐子愷的那一幅小品尤為觸動我心:珠簾輕卷,窗外,新月一鉤;窗內,釅茶一壺。題字: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看豐子愷的畫是離不開他的文的。他可以用最平白的文字,說最日常的事情,卻是寧靜通脫,讓人擷得生活中所蓄的詩意和藝術感。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漫畫藝術的特點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放大,常用寥寥數筆勾勒,卻有飽滿的畫面和豐厚的內容。豐子愷不是漫畫的創立者,但他的子愷漫畫是對這門藝術的強力推動,他的文人品質為後人褒揚。兒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畫品即人品」—藝術家之人格、性情、思想,無一不展現在作品中—之美學觀。其次「抒情」是中國文化美學主流,豐氏作品以此為主要表現方式。
  • 【名家新作】吳仲堯:一鉤新月天如水——訪豐子愷故居小楊柳屋
    一鉤新月天如水 ——訪豐子愷故居小楊柳屋 吳仲堯 作者簡介:吳仲堯,現為中國散文家協會、浙江省散文學會、紹興市作家協會會員
  • 《陳情令》之魏無羨: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先生的一幅畫,配句「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真美。《陳情令》魏無羨的遭遇,亦是「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但,蒼涼。魏無羨帶領溫氏一族寄身亂葬崗,師姐產子,蘭陵金氏大宴天下。藍忘機提出:「既然金凌滿月禮邀請所有長輩,那麼魏嬰,也是他的長輩。」
  • 人文|永遠的春暉中學: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如果學校太「重視學業,忽略了做人」,學校就成了「學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遠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遠一樣。教育者須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對於教育,須有堅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凡是喜歡豐子愷漫畫的人,都會記得這幅作品——疏朗簡潔之極的筆觸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廊上是卷上的竹廉,廊下有木桌茶具,畫面大片留白,一彎淺淺的月芽高掛,題款是:「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 豐子愷的人間情味,讀懂已不再少年
    豐子愷的漫畫,特別是以詩詞入畫的精品,固然都是戛戛獨造,匠心獨運,但無一不富有「造型之美」與「詩的意味」,真正達到了「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境地。夢二與子愷都是詩人畫家,兩人都有一個詩化人生。豐子愷與竹久夢二的邂逅不能不說是中日繪畫史上的一件世紀性的美事。
  • 一鉤新月待秋涼
    夜裡在外納涼的鄉親也漸漸少了,我躺在竹床上,常是獨自望天,看天上星星繁密,看一彎淡月和月下的樹影,想著自己的心事。隔著不遠處的鄉親們也聊著,但話語稀落了,他們手上蒲扇的搖動也慢了下來,連聊天的內容、語速和腔調也緩和了下來。我感覺到了一絲微涼,伸手在竹床上的空處一摸,露水早就下來了。天,真的就涼了。清晨,月落處,露水已經濃重,露珠覆蓋了草葉和塵土,鄉村就有了晶瑩的詩意。
  • 劉雯英|一鉤新月天如水
    你看,專注,沉浸,集中注意力,不被打擾多麼重要,尤其是一些從事創意創作的人員,思路只要一被打斷,再好的靈感都將不復存在。天色漸暗,這裡是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晚上也比其他的北方城市更顯得熱鬧,趨向於向南方看齊。屈指可數的幾顆星星在捉迷藏,見首不見尾,沒有南方夜晚的熱鬧,卻也自有一種曠達和天地我之間的蕭疏。
  •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 畫的都是啥「月」?
    有問必答提個醒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畫的都是啥「月」? 答: 請根據豐子愷的漫畫來判斷農曆的大致日期和時間。漫畫中月相的畫法是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 小林漫畫的人間治癒術
    首發:9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袁全、賈釗小林漫畫:映照心病的鏡子,治癒人心的藥方 為排解煩惱,有人會大快朵頤,有人會通宵玩電遊,還有人會選擇看「小林漫畫」。漫畫的作者是林帝浣。他由此創作了一幅漫畫,「平和的你,才最美麗」,以此勸慰大家收起戾氣,寬以待人。他道出了大多數人抑鬱的「病因」——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他也用「漫畫」的方式告訴了你「藥方」:用萌化解苦惱。
  • 《人間詞話》裡的女孩名 一切景語皆情語 處處都是好風光
    一切景語皆情語,自然界的春花秋月、陰晴雨雪、山川草木、飛禽走獸,無一 不觸動著詩人的感情,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些靜默著的樹木,隨風舞動的小草,都是這個世界裡無聲歌唱的音樂家,充滿著靈氣和生機,借著這份美麗的畫面,我們在人間詞話中找尋適合寶寶起名的名字,點綴人生,裝扮自己,只希望在前輩的筆下,順著正確的方向,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 童心與詩心:讀豐子愷的漫畫
    子愷先生上世紀20年代留學東瀛,見日本竹久夢二之漫畫,乃有觸發。如一幼女正看照片,題曰「亡母」,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甚大。又如,車站一角,一女子,手扶椅背,頭部側倚,題曰「美麗的疲倦」,諸如此類。子愷先生回國作單幅漫畫,今見有數幅之立意頗受夢二影響。由於子愷先生有更深厚的哲學和中國古典文學修養,在藝術和思想境界上拓展、提高了層次,更多作品遠勝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