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子愷:漫畫是溝通繪畫與文學的畫種
唯一的區別就是,畫上題的是古詩詞句,而畫的都是現代人物,所以稱「古詩新畫」。而把古詩譯成畫,需要畫家了解詩詞旨意,還要用簡潔的筆墨恰如其分地勾畫出詩詞的意境,看似容易,其實需要很深厚的文學修養和熟練的繪畫技巧。所以,豐子愷十分重視文學對繪畫的影響,他認為「漫畫是溝通繪畫與文學的畫種。」這一點,完全體現在他的漫畫中。
-
豐子愷畫集《阿咪》將面世 收錄超4000幅漫畫
■本報記者 傅盛裕 從1925年的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到1971年「今生畫緣盡於此矣」的《敝帚自珍》,豐子愷的漫畫裡常有貓的身影。明年1月,新經典文化的新書《阿咪》行將面世。 這本書的策劃,源自「新經典文庫·豐子愷作品」系列責編楊宇聲的一個念頭:豐子愷寫貓、畫貓、養貓,留下好幾幅有貓相伴的照片,關於貓的書卻從未出版過。
-
原來豐子愷是中國漫畫之父 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3月1日下午,滬上眾多文人雅士齊聚克勒門文化沙龍,以「一鉤新月分外明——海上『豐』採豐子愷」為主題,回憶、探討他們記憶中的豐子愷。而「一鉤新月」幾字正是取自豐子愷的一幅重要畫作,這幅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漫畫」的誕生。邂逅日本畫家竹久夢二豐子愷與漫畫的邂逅,歸因於日本畫家竹久夢二。
-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這是1981年后豐子愷作品在上海首次大規模集中展示,匯集了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的珍貴藏品以及豐子愷家人私藏,共呈現豐子愷書畫作品200餘件(套)、裝幀設計書籍封面168幅 ■本報記者 李婷 在中國近現代海派畫家中,豐子愷無疑是最具煙火氣的一位。他用中西融合的獨特「豐氏」畫技,真切反映百姓生活的甜酸苦辣和人心的善惡美醜,其作品雖經近百年滄桑卻魅力不減。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茶漫畫
20世紀30年代,中國漫畫刊物如雨後春等,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漫畫家和漫畫作品。我國一些著名的漫畫家都有關於茶事的作品,如陳師曾的《牆有耳)(北京風俗人物譜之一)葉淺予的《茶樓侍者)、方成的《陸羽夜寫茶經圖》和《功夫茶》、丁聰的《茶館畫舊》(組畫之一)等。這類茶漫畫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確實值得一書。子愷漫畫誕生在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
-
豐子愷的畫掩蓋了音樂教育家散文家和翻譯家的光芒
豐子愷是一位真心喜歡孩子的父親,從《爸爸不在家》《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等畫中就可以看出來,那種愛不僅是慈愛,而且是無比的欣賞。豐子愷自稱他是兒童的崇拜者,他說這句話絕不是矯情,而是針對社會上爾虞我詐,成人大都已經失去本性的現象,只有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豐子愷期待的「真正的人」。豐子愷非常喜歡貓,喜歡花草樹木。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漫畫藝術的特點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放大,常用寥寥數筆勾勒,卻有飽滿的畫面和豐厚的內容。豐子愷不是漫畫的創立者,但他的子愷漫畫是對這門藝術的強力推動,他的文人品質為後人褒揚。兒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畫品即人品」—藝術家之人格、性情、思想,無一不展現在作品中—之美學觀。其次「抒情」是中國文化美學主流,豐氏作品以此為主要表現方式。
-
以詩作畫,豐子愷的古詩漫畫啟蒙無數小學生
豐子愷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豐子愷的漫畫,一類以兒童為題材,盡顯童趣;另一類以古典詩詞為題材,託古喻今,頗具創意。下面就和小編一起欣賞豐子愷先生的古詩漫畫吧!
-
8歲女生用豐子愷式漫畫小品「寫日記」
原標題:8歲女生用豐子愷式漫畫小品「寫日記」 …這是著名的豐子愷漫畫小品的特色。 王書涵的作品中,國畫佔了大多數,也有少部分水彩畫和鉛筆素描。作品的構圖、線條和色彩並不複雜,畫風都比較「萌」。這些作品有的寫實、有的充滿想像力,但幾乎看到每一幅畫,王書涵都能講一個小故事,或說一段自己的感悟和奇思妙想。
-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很多人愛看豐子愷的漫畫。愛他筆下看似隨隨便便,但卻妙趣橫生,常常蘊含著大大哲理的漫畫。一輪新月,一棵垂柳,三兩孩童,往往就是一副明媚的作品。我們喜歡豐子愷,是因為不管是寫散文還是畫漫畫,他都能看到平淡生活中最溫柔,最深遠的部分。
-
高中英語老師畫漫畫批改作業,學生默寫全對要啥畫啥
下面,請隨小夢一起來看下杜老師的漫畫吧!原來,杜老師給學生們畫的漫畫,並不是單純的只有漫畫,還有她對學生們的評語。而且,杜老師的漫畫,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杜老師曾畫過敖丙、哪吒和毒液等等。而且,這些漫畫中的人物,還會隨著學生成績的好壞而改變心情,所以學生們也比較喜歡。
-
「雖然豐子愷舊居現在不能開放,但大家還是想念日月樓」
日月樓中日月長,與後一照片對應的漫畫宋雪君:這幅畫——《1956年與幼女一吟在日月樓》,是我外公、小阿姨和小舅舅三個人當年在日月樓上工作的情況,他畫了這幅漫畫,把自己也畫下來,題為: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先生畫的畫和寫的詩、對聯,都是兩重意思,一重意思就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月同升,日月星光。
-
重溫豐子愷多才多藝的一生,竟發現他與魯迅相識的一段往事……
中國音樂的領路人 復旦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重新唱響了由豐子愷作曲的復旦校歌,很多復旦的學子都回來了,聽到這首歌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歲月。 音樂家陳鋼介紹,很多中國音樂人都是讀了豐子愷在1926年出版的《音樂入門》才跨入音樂之門的,其中甚至包括音樂家聶耳、作曲家朱踐耳等。這本書曾在半個世紀裡再版了35次。
-
往事|豐子愷初見曾「疑為自己所作」的次愷漫畫
雖然他的作品曾風靡一時,連豐子愷初見時都曾「疑為自己所作」,但目前除了個別豐子愷研究專家的筆下略有提及外,早已不為人所知。澎湃新聞刊發的此文對此鉤沉頗見力氣。二〇一八年恰逢豐子愷、朱自清、鄭振鐸三名家均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但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豐子愷了,香港、杭州、北京、桐鄉、溫州等地相繼舉辦不同主題的紀念畫展,觀者甚眾。這與豐子愷作品的傳播程度及其雅俗共賞的特色不無關係。
-
豐子愷10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
他長相清秀,畫的畫童真童趣,文章也是寫的極其清雅質樸,句句至理。他的心地,如他的漫畫一樣,善良、溫潤、有趣。其實他的作品我們都看過,在兒時課本上,在老雜誌報刊上……只是我們並不知這些生動的畫,出自於「國漫之祖」豐子愷之手。
-
豐子愷的春天、童心與詩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豐子愷《遊春人在畫中行》壹 豐子愷漫畫中的詩意豐先生這些有關春天的漫畫,並不像別的那些具有諷刺、挖苦,甚至控訴、怒罵一類的漫畫,可是它們為什麼能夠打動人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其一是在於畫中的詩意;其二是他用旁觀者的視角記錄自己的普通生活;其三是他有一顆童心,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
科學網—兩幅「新月」畫
但後來又出現了另一種不同的聲音:華中師範大學黃濟華教授認為豐子愷畫中的月正是「新月」無疑。而一月之中,只有初三、初四、初五之月才是新月;新月只有傍晚時才能看到它斜掛在西天,不一會兒就下山了。此畫畫的是下午人們在茶館喝茶,傍晚時散去,正好看到一彎新月斜掛在西天。
-
河南高中英語老師在學生們聽寫本上畫漫畫,學生默寫全對要啥畫啥
在河南省許昌宇華實驗學校高一年級裡,就有這樣一位好英語老師,每次孩子們默寫單詞,她批改完後就會給學生們畫一幅漫畫,在作業本上,她畫過敖丙、哪吒、毒液……敬業程度確實讓人欽佩。在孩子們的聽寫本上每畫完一幅畫,杜老師就會在上面寫上想對這個學生說的心裡話。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在孩子們的聽寫本上畫完畫,孩子們看到後興奮不已。很多學生看到杜老師給他們畫的畫和寫的評語都很感到,都告訴老師一定要努力地默好單詞。看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杜老師漫畫畫得這麼好,是不是以前學過呀?
-
...是這樣的人:他是中國「漫畫之父」,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他的漫畫、翻譯,還是美育理念乃至音樂思想,都對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3月1日下午,滬上眾多文人雅士齊聚克勒門文化沙龍,以「一鉤新月分外明——海上『豐』採豐子愷」為主題,回憶、探討他們記憶中的豐子愷。而「一鉤新月」幾字正是取自豐子愷的一幅重要畫作,這幅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漫畫」的誕生。
-
豐子愷:長大後再也無心吃個螃蟹,就兩碗米飯
其中文學小說第一名是美國新晉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第二名是劉慈欣的《三體》,第三的豐子愷先生的《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豐子愷先生被譽為「中國漫畫鼻祖」「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是20世紀中國藝壇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