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豐子愷多才多藝的一生,竟發現他與魯迅相識的一段往事……

2020-12-13 騰訊網

「文心江南系列展之海上丰采——豐子愷藝術特展」熱展一月,雖已在上海海派藝術館落幕,但「豐子愷熱」未曾消退。應社會各界和藝術愛好者的要求,豐子愷藝術特展部分展品今天開始到3月30日移師上海市文聯文藝會堂繼續展覽。

圖說:豐子愷 資料圖

日前,豐氏家族後裔、豐氏好友與滬上文藝美術界人士為豐子愷特展舉辦了一次回顧活動,重溫大師的多面人生。

中國音樂的領路人

復旦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重新唱響了由豐子愷作曲的復旦校歌,很多復旦的學子都回來了,聽到這首歌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歲月。

音樂家陳鋼介紹,很多中國音樂人都是讀了豐子愷在1926年出版的《音樂入門》才跨入音樂之門的,其中甚至包括音樂家聶耳、作曲家朱踐耳等。這本書曾在半個世紀裡再版了35次。

圖說:音樂家陳鋼介紹豐子愷往事 官方圖

豐子愷還寫過30多部音樂方面的著作,他把美術放到音樂裡面,把古文糅到外國曲子裡面,融會貫通,成為新的東西。豐子愷有句詩叫「獨攬梅花掃臘雪」,仔細想想,這不就是do、re、mi、fa、sol、la、si嗎?陳鋼說,畫中有音、音中有畫,這位通才用美術家的眼光來解讀音樂。

小說翻譯的先行者

豐子愷精通英語、日語、俄語三國語言。外孫宋雪君介紹,有一次豐子愷正在翻譯《苦悶的象徵》,剛開始並不知道魯迅先生也在翻譯這本書,巧的是幫魯迅那本書做封面的人正是豐子愷的學生,豐子愷才得知與魯迅「撞車」了。豐子愷當時鼓起勇氣去見了魯迅。魯迅接待他們時說,在日本同一本書很多人翻譯是很正常的,你翻你的,我翻我的,各自出版。

後來魯迅還專門跟北新書局的人打招呼:我這本慢點出版,讓豐子愷的先出。豐子愷為此非常感動,一直想為魯迅做點什麼。1937年,他為魯迅的《阿Q正傳》畫了54幅插圖,印刷時被日軍飛機炸成火海。後來他又重新畫了一遍才最終問世。翻譯「撞車」事件後,豐子愷與魯迅一直保持著友誼,這段文人相「親」不相輕的交往,被文藝界視為美談。

圖說:豐子愷把自己由畫家陶元慶陪同拜訪魯迅畫面畫了出來 資料圖

中國漫畫的開篇人

1924年7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我們的七月》上所發表的豐子愷作品《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得到了《文學周報》主編鄭振鐸的賞識,他評價這幅畫是「詩意的仙境」。1925年5月,《文學周報》開始刊登豐子愷漫畫,並在畫旁寫上了四個字「子愷漫畫」——以前中國是沒有漫畫的。由此,「子愷漫畫」在公開刊物上的發表開始了,豐子愷也成為了中國漫畫出版的第一人。

圖說:豐子愷作品《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官方圖

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認為,豐老明顯區別於其他人,他的畫看上去很生活化、很平常,但經得起慢慢琢磨,看豐子愷的畫,像吃檀香橄欖,當時很平淡,但是越品味道越足。

續展展廳位於上海文聯(延安西路200號3號樓),開放時間是為每天9時到16時。(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相關焦點

  • 魯迅與豐子愷「撞車」翻譯《苦悶的象徵》
    當時,人們很是好奇,魯迅和豐子愷的兩個中譯本在翻譯質量上,哪一本更好?豐子愷說:「他(指魯迅)的理解和譯筆遠勝於我。」這當然是謙詞。讀者季小波(豐子愷的學生,與魯迅也有交往)認為,豐子愷的譯本「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採」,魯迅的文章是大家手筆,但譯文中有些句子長達百來字,佶屈聱牙。
  • 原來豐子愷是中國漫畫之父 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在日本,豐子愷參觀圖書館、博物館,聽音樂會、歌劇,淘舊書店,用他的話來講,是「在10個月內充分呼吸東京的藝術空氣」。一日,他在地攤上買到竹久夢二早期作品集《春之卷》,從此對藝術有了新的理解。「他曾說,竹久夢二的作品,形體是西洋畫,筆法是東洋畫,最主要是裡面有詩意,感動了他的眼、他的心。」豐子愷外孫宋雪君如是介紹。
  • 魯迅如果不當作家,還能幹什麼?今天分享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
    點擊關注哦魯迅如果不當作家,還能幹什麼?今天分享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先生在文學以外的領域,也是多有涉獵,曾經有人說魯迅一生僅僅稿費的收入就足夠他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在稿費以外,魯迅先生還有哪些具體的才能,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
  • 被刪掉的語文課文,魯迅一生中最遺憾的往事:比恨更悲哀的是遺忘
    1919年,31歲的周建人在哥哥魯迅的介紹下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成為一名大齡「旁聽生」。也是在這一年,魯迅寫下了短文《我的兄弟》,回憶起自己與弟弟的一段童年往事。父親的早逝、落魄的家庭讓周建人連擁有一隻風箏都成為了奢望,他深知兄長不喜歡這些玩意,便連喜愛都不敢表現出來。有一天,魯迅在堆積雜物的小屋裡偶然發現瘦弱不堪的弟弟正在用撿來的枯枝做風箏,他想都沒想,便伸手摺斷了風箏的骨架,即使如此還覺得不解氣,他更是將用作蝴蝶風箏眼睛的風輪扔在地下,踏扁了。
  • 豐子愷10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
    當時,人們很是好奇,魯迅和豐子愷的兩個中譯本在翻譯質量上,哪一本更好? 豐子愷說:「他(指魯迅)的理解和譯筆遠勝於我。」這當然是謙詞。 讀者季小波(豐子愷的學生,與魯迅也有交往)則認為,豐子愷的譯本「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採」,魯迅的文章是大家手筆,但譯文中有些句子長達百來字,佶屈聱牙。
  • 豐子愷的人性與佛心:變幻無常中,始終保持自由自在的精神
    1912年清政府滅亡,學校廣納賢士,很多社會名流投身教育,那時在這所師範任教的,就包括後來成為中國文學史上重要人物的周樹人(魯迅)、著名作家夏丏尊、教育家陳望道,以及年輕作家朱自清、葉聖陶、俞平伯,還有對豐子愷一生影響極深的李叔同。 豐子愷的一生,就從這所星光燦爛的師範起步。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配圖來自設計師友人蔡仕偉民國文人故事,豐子愷與魯迅1925年,魯迅和豐子愷差不多同時翻譯完並準備出版日本學者廚川白村(1880—1923)《苦悶的象徵》的譯作。當時豐子愷在文壇還名不見經傳,而魯迅已經名揚天下,魯迅擔心自己的譯本一旦上市會影響豐子愷譯本的銷售,便向出版社提出緩期發行。豐子愷看到魯迅的譯本上市後,頗有些難為情,於1927年11月27日經學生介紹前往魯迅住所拜訪。豐子愷不無歉意地說:「早知道您在譯,我就不會譯了。」
  • ...是這樣的人:他是中國「漫畫之父」,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一日,他在地攤上買到竹久夢二早期作品集《春之卷》,從此對藝術有了新的理解。「他曾說,竹久夢二的作品,形體是西洋畫,筆法是東洋畫,最主要是裡面有詩意,感動了他的眼、他的心。」豐子愷外孫宋雪君如是介紹。自此以後,豐子愷決定放棄學習西洋畫,轉而利用毛筆,用這種全新的繪畫形式表現中國的文人意境。 歸國後,豐子愷受邀來到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執教。
  • 紀念|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西子湖畔重溫「人間情味」
    2018年是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他一生在教育、繪畫、書法、散文、翻譯等領域都成果斐然,他的繪畫往往於細微處探究人生,反映世態人情,作品被贊為「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17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石門的縣立第三高等小學後,到杭州投考,考前母親為他準備好糕和粽子(「高中」的諧音,意味著要他以高分考中),終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現為杭州高級中學),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結識了影響其一生的師友,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觀和人生觀,開始了六十載與杭州的不解之緣。
  • 往事|豐子愷初見曾「疑為自己所作」的次愷漫畫
    豐子愷在《漫畫概說》中曾說:「吾國今日盛行漫畫,亦皆西洋之漫畫,惟趙望雲有中國風,次愷學吾筆意頗得真似。能充實是內容,則不難養成『中國』漫畫家也。」豐子愷讚賞的次愷是誰、其漫畫最早何時發表、他與豐子愷有何往來、漫畫之外,他又緣何被稱為「怪人」?
  • 與洋程村的一段往事有關
    現居廣州的蔡成忠先生,是杭州建德人,他整理了一篇姜丹書先生在抗戰期間避難建德的一段往事。姜丹書為什麼選擇避難建德市梅城鎮洋程村?蔡成忠根據史料找到了當年的烽火往事。(以下為蔡成忠先生先生原文)秋霜肅葉丹楓絢 冬雪蕭梅暗鬱香——記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姜丹書避難建德的一段往事□蔡成忠近日收到建德市梅城鎮洋程村黨支部書記盧紅星發給我的一篇文章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魯迅看不慣郭沫若的婚姻生活,郭沫若也譏諷魯迅,有回就朱安和許廣平一事寫了四字「衣冠禽獸」罵魯迅。 魯迅看後,陣陣發笑,便加1字,回了5個字:才子加流氓。不可否認,郭沫若的文學造詣是很深的,魯迅也很認可,但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卻是一言難盡。
  • 文化:重溫魯迅的傳奇之路,讀與不讀的區別,讀書的意義
    魯迅,雖說沒有像毛澤東那樣的一代偉人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這位發誓要改變國家命運的人,棄醫從文,從此以墨為刀、以筆為刃,在那個紛擾繁雜的年代裡,說盡一句句別人不敢說的話,寫盡一本本別人不敢寫的書,刺穿一個個企圖對中國圖謀不軌的敵人的心臟。
  • 「往事重溫」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展在暨南大學舉行
    「往事重溫」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展在暨南大學舉行 2014-06-25 14: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往事重溫」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展覽
  • 豐子愷的畫掩蓋了音樂教育家散文家和翻譯家的光芒
    豐子愷自稱他是兒童的崇拜者,他說這句話絕不是矯情,而是針對社會上爾虞我詐,成人大都已經失去本性的現象,只有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豐子愷期待的「真正的人」。豐子愷非常喜歡貓,喜歡花草樹木。我曾看過一張老照片:豐子愷作畫時,肩膀上都坐著一隻小貓。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1898年出生的豐子愷,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他一生致力於漫畫藝術研究,看他的那些漫畫是很有趣的,各種題材,詩畫結合,幽默風趣。豐子愷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繪畫,1921年,豐子愷留學日本,在那裡遇到了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並被他的漫畫深深吸引,在他的漫畫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繪畫的方向。
  • 此人是魯迅的最大論敵,魯迅去世後,他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
    梁實秋和魯迅一生中只是在無意間匆匆見過一面,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經常見面,但是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文字上的短兵相見。梁實秋是魯迅最大論敵,他們論辯了十年,唇槍舌戰,硝煙瀰漫,雙方辯論的文章有100多篇。不管是從交鋒的時間上還是數量上都是現代文學史甚至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梁實秋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和魯迅見了一面。
  • 楊振寧受他啟發,豐子愷一直看到眼睛疼
    隨後他又留學法國,一直致力於數學的研究。他雖然是一位普通的數學老師,但是他不同的一點在於他對數學教學的理解有點「異於常人」。也正在於他專注數學教育工作,1950年,劉燻宇調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擔任副總編輯,負責全國中學數理科統編教材工作,以至於後來,教育部規定的全國統一數學教材第一套、第二套都是劉燻宇編寫的。
  •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與上海有著深厚的緣分,這座城市是其一生中工作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其創業、成名的福地。該手卷歷時三年創作,收錄了豐子愷喜愛的詩詞204首。據透露,這部長卷本來是寫給女兒豐一吟的。一日友人拜訪,對《文人珠玉》長卷愛不釋手,豐子愷題寫了上款,慷慨相贈。友人完全打開後在卷尾發現了「一吟寶藏」的字樣,趕忙將此卷送回,後在重裱時將題款挖去。因此,長卷的開頭有一小塊的挖補痕跡。
  • 雋永的往事書話
    《歲月遺痕》由學苑出版社出版,共414頁,分為「往事」和「書話」兩部分。該書沒有自序,以簡短的《後記》說明將一些寫於不同年代的文章結集成書的緣由,從中可以看出金濤對這兩部分的態度,雖然「書話」的篇幅較「往事」略長,但在金濤心目中的地位,顯然沒有「往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