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12月10日,民宿短租巨頭Airbnb(ABNB)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報收144.71美元/股,較68美元的發行價大漲112.8%,總市值達865億美元,不僅一躍成為今年美股最大IPO,也超過了在線預訂平臺老大Booking、老牌酒店巨頭萬豪與希爾頓的市值。
受疫情影響,全球住宿業遭到重創,訂單量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Airbnb 上市計劃從年初推遲至年尾,市場對其估值從310億美元一度腰斬至180億美元。但三季度,Airbnb又實現了扭虧為盈,估值重新回升。
從估值腰斬到股價一路高歌,Airbnb的成功上市引發各方議論。困境中的Airbnb如何扭虧為盈?資本市場為何看好這個幾乎年年虧損的企業?Airbnb上市背後,短租行業的前景如何?
危機與自救
隨著疫情3月開始在全球蔓延,Airbnb的核心業務受到衝擊。公開信息顯示,疫情爆發初期的三四月份,Airbnb的預定量大幅下滑近7成,取消或更改的訂單總量超過3250萬單,創下了最高丟單記錄。此外,Airbnb不僅要返還旅客的房租,還得補貼房東損失,為此專門撥款 2.5億美元補貼訂單被取消的房東。
據了解,Airbnb的收入主要來自從房主及租客訂單中抽取的佣金,包括向租客收取6%-12%的服務費,向房東收取3%的服務費。支出遠大於收入的情況下,Airbnb持續虧損。招股書顯示,第二季度Airbnb營收3.35億美元,環比下降60%,同比下降72%。淨虧損5.7億美元,環比擴大69%,而上年同期淨虧損數額近3億美元。
流動性危機也開始醞釀。招股書顯示,截止2020年9月30日,Airbnb用於經營活動的現金淨額為4.906億美元,同比減少9.097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負5.2億美元,同比減少了8.399億美元。
重創之下,這家住宿巨頭開始了自救之路。
像大多數企業一樣,Airbnb的自救從節省成本開始。3月,Airbnb暫停了招聘與營銷活動;5月,Airbnb宣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900人(約佔員工總數的25%),同時減少與民宿業務非直接相關的業務投資,收縮酒店和豪華民居項目,暫停交通和娛樂業務。
此外,4月,Airbnb從Silver Lake和Sixth Street Partners等投資機構處籌集10億美元的債務和股權融資,隨後又發布聲明稱獲得10億美元貸款。經過一系列舉措,Airbnb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疫情之下,Airbnb迅速調整賽道,業務重心從國際旅遊轉回境內、短途旅行。招股書顯示,2020年三季度Airbnb實現利潤2.19億美元,成功扭虧為盈,且業績與二季度虧損5.76億美元相比大為改善。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9%,其競爭對手Booking與Expedia則分別下滑了48%和58%。
在招股書中,Airbnb將復甦歸因於短途旅遊、國內旅行和長期住宿等業務的彈性。
Airbnb指出,即使在4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短途住宿(距離居民住宅50英裡以內)也很頻繁。根據其披露的數據,今年7月8日,該平臺全球短租預訂量超過100萬,其中,三分之二的用戶都偏向於短途境內旅行,目的地距離在800公裡以內。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國內預定量佔總預定量比例從1月的52%上升至9月的77%。
此外,長期住宿是Airbnb在2019年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疫情期間,遠程辦公需求讓這一業務進一步增長。數據顯示,4月份的1到27晚(短期住宿)同比下降81%,但長期住宿僅同比下降13%,5月到9月更實現了同比增長。
2020年第二季度,Airbnb公司的「住宿和預訂體驗」數量為2800萬份。到2020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已經回暖至6180萬份。同時,Airbnb的反彈快於酒店行業,根據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測算前三個季度國際遊客人次同比下降70%,而Airbnb前三個季度只下降了32%。即使和預訂平臺相比,也優於Expedia的54和Booking的53%。
業績復甦之際,Airbnb的估值也一路走高。據了解,Airbnb路演開始時的初始價格區間是44-50美元,中途提升到56-60美元,最終發行價定在68美元,估值將約為470億美元。上市當天,Airbnb股價一度飆升到146美金/股,市值超過千億美金。截至發稿,Airbnb股價有所回落,但仍遠超早前市場預期。
儘管股價高企,外界爭議仍不絕於耳。
14日,分析機構Gordon Haskett宣布將Airbnb從「買入」大幅下調至「跑輸大市」評級,稱公司的估值已經失控。Gordon Haskett警告稱:「相對於其它在線旅行社,絕大多數投資者都無法證明Airbnb當前的估值溢價是合理的,只表現出對公司實現快速增長的前景充滿興趣。」
但也有不少專業人士對此持正面態度。途家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李珍妮、木鳥民宿CEO黃越分別在不同場合指出這意味著資本對民宿行業和Airbnb模式的看好。
伊巢網董事長、伊間民宿創始人胡炯日前在接受執惠採訪時表示,與貝殼找房相似,投資人看中的是Airbnb的發展預期而非當下的盈利。作為短租民宿的交易平臺,Airbnb專注於存量地產交易服務,與酒店、公寓等重資產相比,民宿進入門檻更低,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短租市場的春天?
比起Airbnb在國外市場一家獨大,國內短租市場仍處於跑馬圈地階段,途家、小豬、愛彼迎、美團榛果等品牌是其中的佼佼者。
疫情陰影下,民宿行業巨頭多處於收縮狀態。年初Airbnb在華業務同比下滑近80%;途家於今年3月關閉了直營業務,同時被曝裁員比例達40%,被外界看作「斷臂求生」。背靠大樹的小豬短租和美團榛果儘管沒有發布相關數據,今年以來其擴張步伐相較往年明顯放緩。
不過也有例外,前述伊間民宿創始人胡炯就認為疫情後民宿行業處在谷底期,但同時也是城市民宿發展的最佳時期。通過打造民宿聯盟,伊間民宿旗下房源在疫情期間快速增長,市場份額逆勢走高。
Airbnb的成功上市無疑給疫情下的全球短租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效果在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的中國市場尤甚。有業內人士透露,疫情之後,市面上的優質項目更為稀少,Airbnb成功上市後,不少投資人開始重新關注短租民宿市場,投資欲望強烈,「他們錯過了Airbnb,不想再錯過中國的Airbnb。」
中國的短租業務具有天然優勢。胡炯告訴執惠,中國有約7000萬套存量住房,其中有1000萬套處於城市優質地段,這些房源都是民宿經營的「潛力股」。隨著國內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返鄉青年成為潮流,大城市長租需求將呈下降趨勢,而被暫時壓抑的商旅、休閒等短租需求在疫情之後將呈現出爆發性增長。
Airbnb的數據證明了中國市場的潛力。4月上旬,該平臺上中國民宿預訂數量較3月同期增長超200%。數據顯示,截至8月,Airbnb中國的新增房客數量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9月之後,中國成為其最大的訂單市場。
性價比是市場長期看好短租民宿市場的原因。胡炯認為,與傳統酒店相比,短租民宿能以更低的成本佔據城市核心位置,價格也更為實惠。「上海南京西路一套一室一廳的房源,月租6000塊,改成精品民宿出租後售價600元/晚,而附近的高星酒店均價在1500元以上。」
儘管前景被市場看好,但短租民宿行業在中國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這其中有兩個背離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從房源端來說,景區民宿往往投入最大,硬體質量較高,但出租率卻常年在40%以下,陷入盈利難瓶頸,成了聊以自慰的「情懷民宿」。而城市民宿投入和硬體等遠不如景區民宿,但由於佔據了城市核心商圈,盈利反而不是難題,欠缺的是持續挖掘高溢價的能力。
第二個背離現象來自民宿OTA平臺,萬億級的旅遊市場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蓬勃發展,民宿房源數量也年年增高,但依靠傳統佣金收費的輕模式在當下卻遠遠不能覆蓋平臺支出。在這個賽道上依靠簡單復刻過去10年酒店預訂平臺的打法是否可行?這能否成為中國民宿平臺未來的必由之路?這個問題值得反覆探討。
總而言之,中國市場無論從旅遊人次規模,存量房體量來說都是美國數倍之多,在這片土壤上沒有理由不能孵化出一家乃至數家巨無霸的企業或平臺。
從當下來看,國內民宿市場個性化有餘,但標準化和規範化不足,尤其是涉及底層住宿的安全和乾淨等服務仍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障礙。
對此,胡炯認為,誰在這個賽道上率先實現低成本的標準化和數位化改造,誰就將手握風雲,笑至終局。
橘生淮南為枳,過去二十年的網際網路進化史讓我們看到了易趣在中國演變成了淘寶,亞馬遜演變成了京東,Facebook演變成了微博微信。中國擁有孵化民宿產業最豐厚肥沃的土壤,但未必完全映射Airbnb上市的必經之路,有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民宿市場滲透率(市場上現有需求和潛在市場需求的比率)僅為3%,而歐美國家則在35%以上,後續增長潛力巨大。Airbnb成功上市後,資本和市場眼光將更加聚焦這一賽道,風口之下,中國短租市場的明天將如何?各路種子選手又將走向何方?這一幕大戲正在慢慢揭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