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年代,高等教育基本是實現階層躍遷唯一途徑

2020-07-30 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casanova(孔網店鋪:casanova的書攤)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這是一本看得我後背發涼的書。忽略標題,它實際講的是傳授知識的大學之外的另一種大學——這種大學主要傳遞社會權力。嚇人的部分在於實證主義用了66-88年的家庭資源數據,來說明社會上層家庭的權力再生產條件。

在和平年代,高等教育基本是實現階層躍遷唯一途徑

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為何高考冒名頂替者和名牌大學畢業生偷盒飯會引發如此大規模的社會討論:如紅樓夢開篇講應運/劫而生,和平年代的社會結構是趨於固化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實現階層躍遷的唯一捷徑。但這種機會其實也並不向所有人同等展開。無論是偷竊還是說謊、作弊等行為所表現出的低自尊人格會讓一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提前止步。與其尋找捷徑,不如誠實守信。但判斷是非容易,難的是抵抗誘惑,堅持走正確的路。北師大劉嘉老師對不同經濟資源家庭高/低自尊人格學生做的實證研究表明:自尊可能比家庭資源更重要(張東升和朱朝陽都是人力資本高而自尊低的例子)。

在和平年代,高等教育基本是實現階層躍遷唯一途徑

這大概是決定論,不是宿命論。其中的可怕之處在於,如果這些要素可以被量化度量,那麼完全可以以某種測試(比如類希特勒的DNA測試,或者劉嘉的海馬體掃描)來進行教育資源分配(比如重點校學位排位),這難道還不夠嚇人嗎?所謂的公平,就是還有通過正當途徑翻盤的可能性。若沒有,翻盤就只能通過革命了。社會治理的本質就是儘可能留一線希望。呵呵

相關焦點

  • 實現階層躍遷的根本途徑
    階層固化和階層提升是許多人焦慮的話題,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家長逼著孩子玩命進行學業競賽,也不會那麼多公號販賣焦慮並大獲成功。
  • 階層躍遷,你知道的越多越好
    到了哪個層級,才能擁有一個基本的抗黑天鵝風險的能力呢?我們都想有,但誰也說不準你現在的情況,是否已經具備。因為,障礙太多。看似從農村跨越到了城市,殊不知城市並不是那麼歡迎想要進入城市的人們;並且,買了房就實現自己階層的躍遷了嗎?買房那只能勉強叫立足,離階層躍遷成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 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作者 | 俞聞如果說有哪一個詞,能夠最輕易地觸及全民的敏感神經,那就是「階層」了。階層流動、階層躍遷、階層跌落,階層固化,圍繞著「階層」的種種討論,背後是人們為生存和子女教育展開的激烈競爭,也承載著全社會的悲歡和焦慮。在中國,階層是否已經真正固化?
  • 如何打破束縛,實現階層躍遷呢
    比如,一些暴發戶讓孩子養尊處優,好吃懶做,最後敗光了家產,他們的階層並未改變。而有些學者,即使清貧,也能培養出各方面很好的孩子,因為他們家庭有那個階層的學識和認知。 父母的階層、生活環境、個人經歷會對孩子的人格、思維方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教育是突破階層的最好途徑,家庭教育佔比重越來越重
    教育是突破階層的最好途徑,家庭教育佔比重越來越重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越是身處鄉鎮、縣城,就越希望子女能夠走出去。毫無疑問,在當下中國,教育依然是實現階層躍遷最好的途徑,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3個方法,用好任何一個都可實現階層跨越
    在這個高競爭的時代,普通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跨越階層,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很多人可能相信「努力就可以改變命運」這句雞湯,但這個社會從來就不缺少努力的人,而真正能夠實現階層跨越的只是極少數。為什麼呢?因為努力從來都只是改變命運的前置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不信看看整天忙碌在流水線上的工人就知道了,他們已經夠努力了,但他們的命運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 餘秀蘭:教育已成為中國社會階層的隱秘再生產途徑
    中產階級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繼續接力,向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躍遷,為此他們不惜重金,讓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學習各種才藝和禮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會轉而擁抱階層固化,希望孩子至少可以繼承自己的中產階級身份,為此他們不惜擱置自己的價值觀,他們會堅定地反對異地高考,將招收農民工子女的學校貶稱為「菜場小學」,避之不及。
  • 顛覆物理學基本認知:量子躍遷可以被預測了
    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量子躍遷的過程可以被預測,且開始後可以被阻斷。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的量子躍遷觀念。預測量子躍遷研究人員在耶魯大學實施了這項實驗,他們通過一種幹擾度最小的裝置來監測量子躍遷進程。每一次躍遷都發生在一個超導量子比特(superconducting qubit,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位)的兩個能態之間,這個小循環可用於模擬原子中離散量子能態的超導微環路。
  • 學習顛覆式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淵詩  2019-01-30 00:00:00   投稿 實現顛覆式成長的7個變量:做勇敢的拓荒者、正確匹配自身優勢與潛在機遇當今社會,經濟低迷、智能發展、國際社會衝突不斷,當前的工作和生活很鬱悶,將來的歲月和道路如何走;這邊個稅調整,那邊裁員降薪,或說階層已然固化,又雲努力或可躍遷,紛繁複雜,讓我們都陷入無窮的焦慮和彷徨中。讀了惠特尼•詹森的《顛覆式成長》一書,對未來社會發展和自我成長的焦慮有所減輕,從書中學到一些具體的實操方法,讀到一些具體案例,對如何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如何......
  • 高考or考研能不能實現階層流動?
    一方面,是進入高等教育的途徑多樣化。超過25%的00後受訪者認為除了參加高考外,還有自主招生、藝考、體育生、出國等途徑來上大學。  現代中國一共出現過三次「讀書無用論」,分別是文革時期、改革開放初(80年代)、21世紀初。而這三次讀書無用論,都和「短期的、功利化的價值」有關。人們認識到了學校教育的局限,而對高校教育失去了信心。  被學者分析最多的、認為支持「讀書無用論」的群體是誰?——是農民。  為什麼會這樣?  法國學者布迪厄提出「場域」的概念。
  • 學習的本質是尋找階層躍遷的有效槓桿
    你要關注的是如何找到準確的槓桿,解決階層躍遷問題。"這是著名新聞人安替的觀點。另類思維,犀利語句,充滿奇異的現實透視感。多一些非常規的聲音,在做判斷時,我們或許可以看見不同的選擇。本文授權轉載自:開智學堂(openmindclub),作者安替。天才和庸才的區別,原因僅僅在於你有沒有激發自己的小宇宙。
  • 高校擴招20年④高等教育如何影響階層流動:拉平還是篩選
    此後幾十年,人們都認為,高等教育在美國夢的實現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經濟成功的催化劑,也是社會流動的關鍵引擎,無數寒門學子通過高等教育實現了階級的躍升。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D.
  • 陳曉平:從疍民到慈善家——晚清珠三角階層躍遷的一些個案
    新會潮連鄉陳昭常家族,從疍民、買辦、進士以至一省最高長官,只用了三代人時間,這個個案似乎有些特殊,但近代珠三角底層(主要是被視作賤民的「疍民」)實現階層躍遷的案例並非鮮見,而是具有一定量的分布。筆者前已發現,民族英雄鄧世昌的祖父是珠江口的引水員,而當時的引水員多是疍民出身。
  • 當代普通人如何才能奮鬥突破階層?
    目前網上有一種主流言論,叫「社會階層固化」、「階級上升通道逐漸關閉」。普羅大眾,芸芸眾生,生活在我們這個神奇的國度裡,感覺到階層日益固化。普通人通過個人的努力實現階層躍遷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當他的命運也只能到這裡了,沒有關係並且讀書之路也被堵死了,失去了突破這個階層的可能性。02一個朋友總結說,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膽大的人通過遊走在灰色地帶,還是富裕了很大一批人的。現在的社會比那時候會好一些,但是通過個人的奮鬥想突破階層更加艱難了。
  • 30歲李子柒逆襲:階層固化不可怕,怕的是思維固化
    最近在看的《階層躍遷》一書,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按照《階層躍遷》一書中的觀點,不存在階層固化,階層是動態變化的,下滑的通道永遠敞開。如果我們奔跑,就有階層躍遷的可能。書中還提供了多種階層躍遷的方法,能為焦慮的年輕人帶來方向。《階層躍遷》的作者是閆肖鋒,專欄作家、資深傳媒人。
  • 旅美朝僑婦女致信川普:外交是解決半島危機的唯一途徑
    據朝中社17日報導,旅美朝僑婦女安恩姬4月26日致信美國總統川普,敦促保障朝鮮半島的和平。信中指出,只有外交才是解決朝鮮半島面臨的核危機和戰爭威脅的唯一途徑,「朝鮮作為二戰的遺物被分成兩半,是唯一到現在尚未實現統一的國家。」
  • 周新旺博士:未來15年我們的躍遷機遇和發展之路
    2020年12月6日,中國科學院博士、清控至道教育(清華控股旗下在線高等教育品牌)創始人周新旺在上海世界貿易大廈作了題為《未來15年我們的躍遷機遇和發展之路》的主題分享,並將自己的研判結果和盤託出。談及未來15年的機遇與躍遷之路,周新旺博士首先拋出了2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在哪?」、「下一個15年,中國的機會在哪?」。周新旺博士表示,未來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就在於數位化浪潮,中國只有抓住數位化浪潮的機遇才能實現十九屆五中全審議通過的2035年遠景目標。
  • 發揮高校四大基本職能,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也逐步實現了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伴隨著高校連續幾年的擴招,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引起了國家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注。
  • 階層焦慮的女人們
    不管他老人家當時是怎麼想的,在現代生活裡,我們似乎確有足夠的理由證明:女性實現階層躍遷的衝動更強烈,相應的,其階層焦慮也就更嚴重。從消費主義潮流下的「精緻窮」,到「順義媽媽」打造精英乃至貴族下一代的決心,以及無處不在的鄙視鏈。壞處自然可以列出不少:愛慕虛榮啦、製造焦慮啦、不腳踏實地啦。但好處也顯而易見:付出更多努力,不斷驅動向前。成則雞犬升天,敗也拉動內需。
  • 中國教育公平面臨4大挑戰 高等教育出現階層分化
    報告顯示,中國的教育公平存在著地區發展很不均衡、教育質量良莠不齊、高等教育階層分化、繼續教育供給短缺等四大問題。    其一,各省、地區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除京津滬優勢明顯外,原本教育基礎較好的中部地區發展形勢堪憂,其教育投入已與西部地區相差無幾,某些方面甚至落後於西部地區。    其二,入學機會與教育質量形成「剪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