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稅流程能不能再便捷一點?稅收負擔能不能再降一點?政策輔導能不能再細一點……大調研開局三個月來,上海市稅務部門的「稅務大調研問題管理系統」中記錄了不少諸如此類的納稅人呼聲。面對這些「考題」,上海市稅務部門調研人員圍繞納稅人的痛點、堵點,結合當前經濟發展、改革創新等社會熱點、焦點,推出了相應舉措。
將稅收政策「送貨上門」
「不少企業或由於核算制度不完善,或由於稅收政策掌握不及時、不準確,導致相關優惠未能應享盡享。」這是松江區稅務局在調研「G60科創走廊」時發現的初創期科技企業共性問題。為此,調研人員主動上門「開藥方」,開設專場輔導會,鼓勵企業根據政策導向優化財務核算,並制定《科創企業稅收服務工作方案》,通過定點聯繫人制度,點對點精準服務企業涉稅需求。
「我公司既是高新技術企業,又剛通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定,科技和稅務部門能不能聯合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政府服務,讓企業能更方便地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這原本只是上海南華機電有限公司負責人在調研活動中的建議,最終得到了嘉定區稅務局的回應。
4月8日,嘉定區科委和稅務部門對接,聯手共建服務平臺「嘉稅寶科創基地」正式揭牌。基地整合了科委的主管部門優勢和稅務的專業服務優勢,通過每季度舉辦一場科技和稅收專題政策宣講,以及不定期按需提供小班式、個性化專家服務,為企業打通科創發展的「關鍵一公裡」,實現了科創企業按需「點單」,科委稅務合作「上菜」的新型輔導模式。
除了走訪科技園區,上海市稅務部門還通過與高校、實訓基地共同搭建平臺,為青年創新創業者提供稅收支持。
上海中醫藥大學位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研教育區內,日前,上海市稅務稽查四局調研了解到,學校的創新創業氛圍濃厚,但學生卻對企業實際開辦和運營過程中的涉稅問題,特別是優惠政策知之甚少,尋求輔導的意願強烈。雙方為此協商確立了服務學生「雙創」的長效機制:由四局定期舉辦「雙創」稅收優惠專題講座,學校則將講座設為選修課,選修學分計入學生成績冊,藉此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楊浦區稅務局在調研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時,與其初步達成共識,由稅務部門專家團隊進駐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掛牌組建 「稅立方服務站」,通過建立多方合作機制,將稅收政策、納稅服務送到創業者身邊,營造優質的稅收創業環境。
一對一詳解企業降稅負難題
近年來,新興製造業、高端製造業崛起,成為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上海市稅務部門在大調研中也採集了不少製造企業的需求呼聲,他們普遍渴望在投資和發展過程中能「輕裝上陣」,獲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大陸泰密克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國大陸集團在中國境內投資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嘉定區稅務局在走訪企業,交流未來發展規劃時,發現母公司計劃年內追加投資,擴大再生產。調研組立即會同業務部門進行政策商討,認定其增資方式和投資計劃符合總局近期下發的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提前給境外投資者持續投資擴張吃了一顆定心丸。
「根據集團前期董事會決議,母公司年內將增資1500萬歐元,投資規模相應增加4500萬歐元,單項次預計就可減少預提所得稅1100餘萬元人民幣。」企業副總裁福睿旭對此表示讚賞。他認為,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治理能力是吸引大陸集團不斷追加投資的重要原因,集團2017年在滬投資規模達到5億元人民幣,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元人民幣,公司有信心在未來5年內成為大陸集團全球最大全資子公司。
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日前就在開拓海外市場時,由於創新業態,遇到了不小的稅收難題:企業自去年開始將出口業務作為重要戰略,逐步進軍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等44個國家和地區。雖然企業產品系自主研發,但由於當地僅設試製車間,生產製造均由非獨立核算的無錫分公司負責,若不能按照生產企業自產產品辦理出口退稅,將直接影響企業當前的資金運轉。
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和困惑,楊浦區稅務局「稅立方」專家團隊及上海市稅務局相關處室人員親赴現場調研,在實地了解、分析企業經營模式後,最終商討認定其情況符合視同自產貨物申報適用增值稅以及消費稅退(免)稅政策,目前企業的退稅審批流程已加速完成,首批退稅金額合計5120萬元,預計接下來總退稅額將達到近1億元。
設立三農「專窗專車」
「銷售自產農產品是否徵稅,農民個人怎樣開具發票?如何將更多創新要素引入農村,打出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品牌,從而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增收?」這是上海市稅務部門收集到的關乎「三農」的代表性問題。
針對農戶個人代開發票、專項政策諮詢需求等稅情民意,上海市稅務局在奉賢分局試點建立「專窗專車+專項輔導+碼上知道」機制,為農村、農戶打造綜合性服務方案。
「專窗專車」是在辦稅服務廳設立「專窗」,為農民提供一對一、預約、延時等個性化服務;開通農忙季節「專車」,每周設「固定下鄉日」服務進村,為農民辦理代開發票和其他涉稅事宜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打通服務農民「最後一公裡」;「專項輔導」是將納稅人學堂開進農民的院子,進行農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宣傳,不斷提升農戶市場競爭力;「碼上知道」是根據農戶們的政策需求定製「二維碼」,在調研開展中逐戶發放,讓農戶掃碼就可快速準確獲取最新優惠政策信息。
截止四月中旬,「專窗專車」、「專項輔導」已輔導農民近兩百戶。
57項事項全程網上辦理 實現納稅人「零次跑」
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手段為納稅人便捷辦稅按下「加速鍵」?這不僅是大調研中收集最多的納稅人呼聲訴求之一,也是上海市稅務部門接下來「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
「『單一窗口』出口退稅申報對我們公司也算新鮮事物,財務對系統操作不太熟悉,經常為了核銷進料加工手冊加班加點。」上海板橋時裝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向青浦區稅務局調研組抱怨。
上海是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的首個試點城市,而出口退稅申報是首批上線項目。通過走訪調研,調研組廣泛收集出口企業在「單一窗口」上線初期的共性問題,由點及面,連續組織區內千餘戶出口企業先後開展了24場「單一窗口」定向培訓。至3月份申報截止日,參與首期試點的268戶企業已順利通過單一窗口完成申報工作,申報成功率達99.3%。
「企業申請扶持資金,員工個人辦理出國籤證,這些事項都需要提供稅收完稅證明,但我們只能到自己的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有時為了這一個完稅證明,還要專門跑一趟,費時又費力。」 這也是調研中經常能聽到的「吐槽」。
為此,上海市稅務部門於4月1日推出了《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網上辦,讓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稅收完稅證明。半個月來,通過網上列印的憑證已達到了17000餘份。
日前,上海市稅務局還召開發布會,正式推行「最多跑一次」清單,符合條件的納稅人辦理清單內的5大類101個涉稅事項,最多只需要到稅務機關跑一次,其中,57項事項已全程網上辦理,實現了納稅人的辦稅「零次跑」。
上海市稅務局表示,接下來,上海市稅務部門將繼續以大調研為助力,進一步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把該管的管好,更把該放的放掉」,推動納稅服務品質「更優」。同時,進一步發揮好稅收的經濟槓桿作用,加大力度培育優質稅源,推動稅收營商環境「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