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細節告訴你,日本的幼兒教育為什麼排世界前列
國家的強大離不開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少年強則國家強,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世界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國家間的競爭已經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科學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我國教育事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落後,特別是幼兒園的發展相差較大。本文借鑑日本幼兒園教育的細節,共同分享。
一、引導孩子自己整理包,培養孩子條理性
在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要求孩子的媽媽準備大小不一的包。有書包,有裝毛毯的包,有裝餐具的包,有裝衣服的包等等,孩子的媽媽被要求自己縫製包給孩子,並規定包的大小。
然後引導孩子們把自己的包分類地整理好放在統一的地方,久而久之培養了孩子的,條理性。
在日本,人們對垃圾分類極為嚴格,人人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這與他們從小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二、接送小孩,家長讓小孩自己拿包
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家長手裡一律空著,孩子的各種包由小孩子拿著。在日本家長的意識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進而讓孩子具有責任感及吃苦能力。即使日本皇室小公主上幼兒園,也不例外,即使下雨天孩子也得自己拿包。
四、鍛鍊獨立生活能力
在日本,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根據季節換裝,孩子到了幼兒園,孩子需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把玩耍時的罩衣和鞋子脫下來,把白色的芭蕾鞋換上。
日本的孩子每天早上,需要要重複一套換衣程序,媽媽們站在一旁看著,不會幫忙。
通過這樣的穿衣換衣,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在校換衣服和放聯繫手冊,自己帖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良好習慣。
三、讓孩子學會「感謝」和「微笑」
在日本幼兒園沒有課本,只會每月給一冊繪本。在幼兒園階段學校教學計劃中,不設數學、假名,繪畫以及音樂等項目。他們把重點放在了教孩子們學會微笑和向別人說「謝謝」
教學中主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創新和禮貌,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能使孩子在音樂,美術和閱讀等方面明顯的優勢。
四、重視「食育」
在中國,幼兒園的老師會鼓勵孩子吃飯動作快一點。日本更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咽。
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來。
快樂又充滿想像力的童年,從充滿愛的便當開始,吃了還想吃,也不願意浪費。吃飯之前日本人都會說一句「我開動了」,吃完飯之後,會說「謝謝款待」。這樣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
五、了解生命的由來
在孩子生日前,日本幼兒園老師預先與他們父母聯繫,了解孩子名字的由來,並向父母借來孩子自出生後的照片展覽給別的孩子看,同時還並請孩子的母親寫信告知孩子出生時的狀況,然後把信在班裡讀給孩子們聽。
我們的家長孩子生日會大吃大喝買該當禮物,而日本一系列生日活動就是為了孩子了解生命的由來,了解出生和成長的艱辛與喜悅並感恩父母。
日本人意識裡堅信,讓孩子從小知道尊重生命,長大後就做出極端的行為。
六、讓0歲寶寶參加運動會
日本的0歲的寶寶就要參加幼兒園的活動,如運動會和演出,發表會等。從小培養孩子參與集體生活中,培養孩子集體榮譽感,培養孩子堅韌的精神。
七、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講究秩序
日本小孩從小就懂得遵守交通規則,在放學時,日本的學生並無老師帶隊,自行列隊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教育孩子遇到紅燈停、綠燈行。
所以日本人過馬路很少能看到闖紅燈的情況。當有人過馬路時,駕駛員也會自覺停車,嚴格遵守秩序。
八、戶外遊戲多
日本幼兒園戶外活動都是由幼兒自己自主選擇的,孩子想玩什麼,想怎麼玩,他們自己去做。同時教師參與孩子們一起玩。這樣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挖沙地做泥餑餑等,師生共同遊戲,共同享受遊戲帶來的歡樂。
九、培養孩子學會感恩
在日本寺院比較多,幼兒園周圍一般都有寺院,有的寺院主持還兼任幼兒園的園長,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幼兒園每個月都會到寺廟裡進行教誨,拜佛成為了幼兒園的節日,每當佛誕日和涅磐日都按品牌有活動。日本人認為,通過佛教思想的滲透能夠培養孩子的感恩。
十、尊重老師
日本幼兒園的一個班,通常10-30人,而老師都只配有一位。全班孩子的所有活動,技能和知識都由一個老師去做。還包括全班孩子的生日,作品發表會,運動會這些都是這一位老師安排。在日本人們對教師非常尊重與認可,沒有家長會因孩子在幼兒園運動受傷去責備老師,反而是給老師道歉……
總之,教育由於所處的環境,和資源等問題,我們不複製但是可以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