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過七夕,除了乞巧求子,還給這種動物過生日

2020-12-20 史海雜談2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閱世編》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七夕是我國傳統的情人節,早在三四千年前,古人就開始過情人節,那麼在古代,古人是如何過情人節的呢?

1,穿針乞巧

乞巧大致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那時候的女子都以女紅為傲,而織女又是天上心靈手巧的仙女,七夕那天,女子會在庭院裡擺上瓜果,然後拿出針線,在月光底下穿針做活,來乞巧天上的織女能夠賜福自己,後面還衍生出了投針驗巧和喜蛛乞巧,雖然形式不同,但意思相同。

2.種生求子

在七夕節那天,人們會在木板上鋪上小麥或者粟米的種子,然後待其長出芽後,在鋪在小木屋上,花木上面,以此來裝點村落,初次之外,還會將紅豆的種子放在碗中,澆水使其發芽,然後將芽採下,用紅繩穿起來,扎在一起,放在花盆中,稱之為生花盆。

這些形式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求子,古人認為,植物發芽象徵著生機勃勃,傳宗接代,在這天將這些植物的芽苗放在屋子中,會給新人帶來好運,能夠懷孕生子,這也是古人的一種生育信仰,後來這種方式在清朝時漸漸被放棄,到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3.為牛慶生

牛郎織女能夠相遇,全靠著牛郎那頭牛的功勞,於是古人們就將今天作為了牛的生日,給牛慶生,當天的時候,古人會將野花採摘下來,掛在牛角上,來為牛慶祝生日,在古代,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戰國時期時,只有天子才可以吃牛肉,以重大的節令為牛慶生,表達古人對牲畜的敬重。

4.曬書

這個風俗最早起源於司馬懿,為了能夠躲避魏武帝的搜查,司馬懿在七夕這天裝瘋賣傻,躺在地上曬太陽,時人問他幹什麼呢,他說自己在曬書,慢慢的在七夕這天曬書,成了古人的賣弄文學的表現,大戶人家會將屋子裡的書全部搬出來,放在太陽底下直曬,以此來展現家中藏書的豐厚。

5.拜魁星

七月七日這天,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宰文運,在科舉考試中,如果取得第一名,就叫奪魁,所以在想取得功名的讀書人心中,魁星就是他們的保護神,在七夕這天,許多學子會祭拜魁星,來乞求自己能夠考運亨通,高中狀元,以此來進京做官,光宗耀祖。

相關焦點

  • 發掘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翁垟舉辦首屆七夕乞巧文化節
    整個文化節分學生乞巧讀、七夕文化介紹、巧餅製作、傳統遊戲等諸多環節,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體驗傳統節日的魅力。千餘巧餅送眾人8月17日一大早,翁垟街道河西文化禮堂已熱火朝天。河西村的「當家媳婦」們當天清晨5時許,便紛紛趕到禮堂著手為大家製作可口的巧餅。
  • 從《延禧攻略》看古人怎麼過七夕
    從《延禧攻略》看古人怎麼過七夕 蔡木蘭 2018-08-17 10:25 來源:澎湃新聞
  • 古人過七夕,這些玩法浪漫又清新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古人如何過七夕?
  • 原來古人這樣過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 名跡文物裡的七夕乞巧與「拜雙星」
    現藏於兩岸故宮的書畫文物中,也凝刻著古人七夕時節的生活與風俗,如故宮博物院藏李嵩《漢宮乞巧圖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七夕乞巧圖》以及名跡文物裡的「拜雙星」等無不表現出古代女子乞求心靈手巧以及對甜美愛情的嚮往。
  • 原來傳統七夕節可以求美、求子,和愛情沒有太大關係!
    傳統七夕節俗之乞巧中,我們跟大家介紹了傳統七夕中的乞巧習俗,實際上除了乞巧,傳統的七夕中,女性們還會向織女姐姐祈求很多東西,像好姻緣啊,好容貌啊,甚至是大胖娃娃。而男性在七夕這天也不是完全缺席,也有適合他們的祈願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七夕的來歷,什麼時候古人將七月初七定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便是七夕節,這個節日往往是虐單身狗的一天,滿大街的情侶,手捧玫瑰的女生,各種花式秀恩愛,很有人會選擇在七夕的時候求婚或者表白,可能是想藉助七夕這個好日子有個好的兆頭吧。但是有個問題,七夕是什麼時候來的,什麼時候七夕成為情侶們的節日。
  • 今日是七夕節,農村過七夕節都有什麼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今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等。現如今,七夕節被人們看做是情人節,而最早的起源則是來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而後才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變成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⑲|名跡文物裡的七夕乞巧與「拜雙星」
    今日七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古時女性在這一天有「乞巧」的風俗,故又稱「乞巧節」。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被屢屢提及,唐詩中則有「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等名句。現藏於兩岸故宮的書畫文物中,也凝刻著古人七夕時節的生活與風俗。
  • 全國各地人們,如何花式過七夕
    不知不覺,七夕已經悄然而至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七夕節除了情人過,還有啥人要過?考生們莫要錯過這一天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又被稱之為「乞巧節」,因為七夕節的主要活動正是「乞巧」。七月初七的夜晚,婦女們通常會在庭院之中仰望星空向天空的織女星乞求靈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七夕節可以說是「許願節」。不過實際上,七夕還有著另外一個被人遺忘百年的願望,大家可能很少了解,那就是「乞智」。
  • 周末來這裡過「女兒節」!國風漢服、乞巧祈願……體驗兩岸傳統...
    「乞巧」七夕節與「愛情」七夕節並不是相背而馳乞巧中本就包含著對姻緣美滿的願望「中式情人節」的出現是給「七夕節」增添了一筆浪漫色彩並無傷大雅!臺海君小說:我們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傳統習俗更不應被拋之腦後Part2 臺灣如何過七夕節?那麼,對於一海之隔的臺灣小夥伴們他們眼中的七夕是怎樣的呢?
  • 原來日本人和韓國人也過七夕節!
    02古人們都是如何過七夕的呢在古人的眼裡,七夕除了是男女約見相會的日子,它也是女子們「鬥巧」的日子。所謂「鬥巧」,就是一種判定女子們手巧不巧的一種方法,是每到七夕這一天便會進行的一種民間習俗。2.投針驗巧投針驗巧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盛行的七夕節俗。
  • 古人也過「婦女節」:這一天她們都幹什麼?
    如今,在眾多商家的營銷發酵下,婦女節搖身一變有了「女王節」「女神節」等稱呼,3月7日也成為了「女生節」,在享受著假日特權和節日帶來的歡樂的同時,可能有很多人想不到,古人其實也過「婦女節」。後來祈求的範圍縮小,變成主要是向織女祈求女工編織的智巧,稱為「乞巧」。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敘:七夕婦女結採縷,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一種蜘蛛)網於瓜上,則以為得。穿七孔針時,如果一穿便進,這是手藝會大進的好兆頭。而「結採縷」,則是顯示和比賽各人的巧活,看誰能獨出心裁編出最新最美的花樣。
  • 和古人相比,你過的「七夕」只能叫搓一頓!
    古時候的此日,女子乞巧,娘家接閨女,文人曬書,所以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曬書節」。 跟著小編一起看 沒有巧克力和玫瑰花 古人這樣過七夕 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開元天寶遺事》中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
  • 沒有巧克力和玫瑰花,古人怎樣過七夕?
    古時候的此日,女子乞巧,娘家接閨女,文人曬書,所以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曬書節」。身著漢服的年輕人在參加乞巧活動中的「穿針引線」遊戲。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開元天寶遺事》中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在七夕節到來之際,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 回到古代過七夕,吃的玩的都不少,就是沒有好兒郎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現代人把這天熱捧成中國「情人節」,想必與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關。但你穿越回古代,古人的七夕節完全不是這個過法。古人把這個日子作為女子乞巧,娘家接閨女,文人曬書,所以又稱為「乞巧節」、「女兒節」、「曬書節」。
  • 七夕習俗:古人不但悽美浪漫,還曬書曬褲,甚至曬肚!
    七月七,本來就是古人認為「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祭祀日期,而當值夏日,牽牛星和織女星容易用肉眼觀測得到,因而古人便認為兩個星辰「一年一聚」,於是七夕之日,牽牛織女隔著迢迢星漢,登鵲橋相會,便演繹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傳說。
  • 回到古代過七夕!去感受那些被你遺忘的傳統習俗!
    又是一年七月七,七夕將近,作為「中國的情人節」,七夕還是比較受青年人們的喜愛的。但說實話現在國內七夕節還是沒有情人節受歡迎。可要是回到古代,情況就不一樣了。古代過七夕的習俗是多種多樣的。在漢代甚至更早,就有了在七夕節乞巧的習俗,七夕節這天晚上,因為古代就是男耕女織嘛,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雙針織技術嫻熟的雙手,而織女是織布能手,正好是這些女孩子的崇拜對象,所以這天晚上,少女們就在夜空下的方桌上,擺上水果,朝天祭拜,一來祈求自己針線活兒越做越好,二來也祈求自己的婚姻順利,遇到美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