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譯」行者:用語言的力量去戰「疫」

2020-12-11 央視網新聞

志願者在新國展為外籍人士提供翻譯服務(受訪者供圖)

央視網消息:疫情來襲,普通人能做些什麼?在大多數同齡人都宅在家中的時候,有一群平均年齡21歲的大學生走上了戰「疫」前線。

隨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北京入境人員不斷增多,北京市於3月10日啟用新國展作為入境旅客的轉運集散地。3月30日,新國展集散點圓滿完成階段性轉運任務,暫停運行。

入境人員中外籍人士頗多。3月9日晚,在上級有關部門的號召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團委向在校學生志願者發出緊急招募令,僅用2小時,首批覆蓋英語、日語、韓語的多語種志願者團隊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火線馳援

「3月9日晚上接到通知,3月10 日中午12點我們就到新國展投入工作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團委副書記劉睿基回憶接到任務後的「火速」集結。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家住北京通州的同學,在上午十點半接到增補志願者的通知後,11點50分就出現在了位於順義的駐地酒店。

志願者團隊集結(受訪者供圖)

作為第一支奔赴新國展的語言翻譯志願團隊的帶隊教師,劉睿基和全體志願者同學們一起連續工作了13天,直到3月22日和下一批志願者交接工作後才離開。在這期間,30名學生志願者穿上防護服,為外籍入境人員分流登記,擔任翻譯。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是95後,甚至還有00後,但是到了新國展,他們就成為了守衛國門的戰士。

作為帶隊教師,劉睿基的工作包含了方方面面,既要負責學生志願者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護,也要做好學生的後勤保障,包括用餐、用車等,還需要根據入境航班和旅客的數量,安排不同語種的志願者班次。

劉睿基在參與志願服務(受訪者供圖)

這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從早上6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都能看見志願者同學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新國展的各個角落。志願服務第一周,入境旅客較多和翻譯志願者人數較少的「供需矛盾」突出,工作強度較大,同學們每天平均在崗時間超過12小時,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在崗時間還會更長。

劉睿基記得有一次,一位2001年出生的男同學因為替同組身體不適的女生上夜班,連續在崗18小時,晚班快結束時坐在板凳上就睡著了。第二天調班後他睡到下午5點,累到忘了飢餓,讓人十分心疼。

戰勝逆境

志願者翻譯工作的內容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字轉換。經過機場漫長等待轉運至新國展的旅客,情緒比較容易激動,語言溝通的障礙、不熟悉辦事流程的困惑,讓本已焦躁不安的他們很容易被「點著」。因此,在具體服務過程中,大家不僅僅是「翻譯官」,同時也是「心理疏導員」。

有的旅客丟失行李、護照後情緒比較激動,志願者多方溝通,幫忙找回失物。有的旅客不會英語,也沒有國內的朋友幫忙溝通,志願者想盡辦法幫其填寫表格。甚至還有喝醉酒情緒失控的旅客,儘管志願者「害怕被打」,還是硬著頭皮耐心勸說,耗時兩個小時直到旅客情緒平復才幫其順利辦完手續。

工作中的學生志願者(受訪者供圖)

「集散點的工作人員工作量也很大,有些時候情緒難免有些急躁,志願者夾在旅客和工作人員中間,有時兩頭都會受點氣。」有一次,一名女同學被工作人員說哭了,劉睿基和幾名同學上前安慰她,但她卻說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工作人員的辛苦,並且及時調整了情緒,很快就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

談及志願工作中最擔心的部分,劉睿基坦言「是安全問題」。「到了國展,會發現停了很多救護車和警車,進進出出都是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那個氛圍不僅讓同學們很緊張,連我們老師看了心裡都會有點害怕。」

劉睿基每天都會關注發布會上公布的確診病例信息,身處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場景裡,如臨大敵的陣勢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學生安全的擔心也貫穿了劉睿基這次志願工作的全過程。同學們絲毫不敢大意地進行全面消殺、嚴格按照工作流程做好防護,被他人需要的使命感最終戰勝了內心對病毒的恐懼感。

青春印記

劉睿基生活照片(受訪者供圖)

各種突發狀況時刻考驗著志願者,但是當問題最終解決,旅客們微笑著說一句「謝謝」或者豎起大拇指說一句「我愛中國」的時候,同學們內心的自豪感是無與倫比的。

當劉睿基從順義結束工作去昌平進行集中隔離休整的時候,他感到「如釋重負」,同時也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覺得我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在13天的戰「疫」中,劉睿基見證了新國展從一個空場地變成了有序運轉的集散地的過程,也切身體會到參與志願服務的同學們的成長。「無論外界給95後、00後貼上什麼標籤,但是他們在這種時候能夠勇敢站出來,這種擔當精神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志願者合影(受訪者供圖)

一個人很渺小,小到無法抵禦疫情;一個人也很強大,可以主動承擔起保衛國家的重擔。「這次志願服務讓我明白,我們也在履行一個公民保衛國家的義務。除了宅在家裡,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特長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劉睿基說。

相關焦點

  • 以「譯」戰「疫」,石大人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
    我校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張永寧,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俄語專業帶頭人孫大滿教授,外國語學院教師、國內首部醫學口譯教材《醫學口譯》主編朱珊副教授作了題為「以『譯』戰『疫』,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戰疫故事分享。
  • 沈丘戰「疫」志願者海雅欣:「95後」最美逆行者
    海雅欣,今年23歲,沈丘眼科醫院的一名護士,是標準的「95後」。她畢業於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個人通過微塵志願者協會自願報名參加到武漢進行醫護志願者服務。「我是護士,現在武漢正是最需要醫護人員的時候,我要去武漢盡一份力。」
  • 戰「疫」中的環保人(80)丨感受廣西南寧的戰「疫」環保力量
    他們堅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堅守詮釋著初心和使命,盡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鐵軍風採。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戰「疫」中的環保人。眾志成城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越是困難時刻,越能見證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
  • 深化感恩教育 凝聚戰「疫」力量
    突然其來的戰「疫」是一場深刻的生命教育課,也讓大學生們體悟了父母的恩情。疫情宅家,他們為父母做一頓飯、完成一個心願、甚至是一段深情的告白,無不傳遞了青年學子濃濃的恩情。戰「疫」中無數最美「逆行者」的身影深深地感動著無數的會計學子,他們心懷感恩之心、投身志願服務,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貢獻,凸顯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這段特殊時期的志願經歷,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給予我無盡的溫暖與感動。一個人的付出很渺小,但全社會匯集起來的的力量卻很強大。
  • 我用行動來戰「疫」|責任擔當,南開大學90後抗疫翻譯志願者故事
    青年有擔當,抗「疫」有力量。 疫情當前,「90後」們早已扛起抗疫大旗,為抗疫工作注入新生力量。而在南開大學抗擊疫情翻譯志願者突擊隊中,就有這樣一群「90後」,他們發揮外語專長,踏實努力,甘於奉獻,參與到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工作中,彰顯青春價值。
  • 人民的力量——《星空朗讀》致敬最美戰疫人
    歌戰疫之英勇,誦平凡之偉大。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出品、浙江之聲、電視錢江都市頻道聯合製作的「人民的力量—《星空朗讀》致敬最美戰疫人」於3月31日21點50分登陸浙江衛視,浙江之聲、浙江新聞廣播、中國藍融媒同步播出。4月1日19:00,浙江電視臺錢江都市頻道精彩重溫。
  • 凝聚青春力量 共築戰「疫」長城——第二初中防控疫情宣傳優秀作品...
    凝聚青春力量 共築戰「疫」長城——第二初中防控疫情宣傳優秀作品展示(一) 2020-02-25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外最美「譯」行者 用語言構建大愛之橋
    天津北方網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外國語大學選派精幹力量組建「天外志願翻譯突擊隊」, 投身京津冀聯防聯控聯動,穿梭在京津兩地,他們分散在機場、海關、隔離點和社區, 24小時隨時待命,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用精準高效的語言服務,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 擬科創板上市企業傳神語聯:用語言的力量為抗「疫」保駕護航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讓人類溝通沒有語言障礙」是傳神語聯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使命。傳神語聯(Transn傳神)被稱為語言服務界的「滴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傳神語聯正用高速運轉的多語信息處理能力為抗擊疫情保駕護航。
  • 太原:紀錄片《同心戰「疫」》感動醫科大學子
    9月1日,是山西醫科大學秋季入學報到的日子,首批返校的學生們,開學第一課就是集中收看央視正在播出的大型記錄片《同心戰「疫」》。在重溫那段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的抗疫歷程中,這些未來的「白衣天使」們也有了新的收穫與感動。
  • 以文藝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在戰「疫」第一線系列報導之六
    用有溫度的作品給疫區人民一份力量  一位患者被隔離收治,後經醫護人員的細心觀察護理解除隔離,主人公在出院之際,動情地書寫了一封感謝信給醫院及醫生,並把一束向日葵鮮花獻給了白衣天使。盧吉儒說,希望用「非遺」的文藝作品為抗「疫」戰士們加油助威,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為阻擊疫情凝聚力量發揮積極作用,增強大家的抗「疫」信心。  「眾志成城渡難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堅定信念心向黨,驅散烏雲見太陽;期盼英雄凱歌旋,舉杯慶祝萬民歡!」
  • 3000餘部影像作品展現中國戰「疫」力量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孫蕾)全國高校萬眾一心戰「疫」短視頻影像展映30日在線上正式啟動,3000餘部影像作品以獨特的光影視覺藝術展現中國戰「疫」力量。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國際影視文化交流專業委員會、平頂山學院等單位聯合舉辦,近萬名全國各地高校學生和青年影像愛好者參加作品徵集創作。
  • 95後警校生扛起「戰旗」赴「疫」線 拳拳初心說給你聽
    交匯點訊 庚子鼠年的起點,疫情肆虐中國大地,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其中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是年輕的「95後」,身著警服,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守護生命的責任。  他們是剛剛至蘇州市吳江區盛澤派出所參加實習的10名江蘇警官學院17級治安一區隊學生。初來派出所,本以為是跟著師父師兄們朝九晚五地開展工作。
  • 志願天外 | 天外應急語言服務持續發力,為國門戰「疫」再立新功
    日前,在團市委的牽線搭橋下,兩支隊伍再度牽手共啟新篇,天外翻譯突擊隊承接了為天津海關一線工作人員進行應急語言培訓導學的任務。12月,當得知海關工作人員對日、朝、法、西小語種學習的迫切要求,我校第一時間承接了小語種培訓志願服務項目。
  • 將抗疫力量轉化為育人力量!復旦大學思政工作順勢「升級」
    如何讓95後、00後在校大學生讀懂在這場戰「疫」中,中國人民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如何讓一代新人在戰「疫」中成長、成熟?在復旦大學,破題如是——依託一根網線,把發生在中國大地上、學校師生身邊的真實抗疫故事,做成最鮮活的思政教材、最具感召力的育人樣本,源源不斷地引入課堂,將抗疫力量轉化為育人力量。
  • 遷安返鄉大學生戰「疫」中綻放青春力量
    遷安返鄉大學生戰「疫」中綻放青春力量。遷安市委網信辦供圖長城網訊(記者李麗鈞 通訊員李瑛 王藝霖)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遷安市返鄉大學生志願者用實際行動對家鄉做出最深情的表白,為築牢疫情防控防線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 他用愛心與擔當凝聚抗疫力量——長沙理工大學教師黃戡的戰「疫...
    " 火神山醫院建設這一中國奇蹟的背後,是億萬中國人的並肩作戰;是各行各業的不講條件,不計代價;是同舟共濟、堅不可摧的中國力量 ……"2 月 29 日,在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打造的空中思政課堂第一輯《火神山背後的土木力量》中,學院副教授黃戡老師聲情並茂地向學生們講述著在抗擊疫情戰場上土木人的戰 " 疫 " 案例。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她們用勇氣、智慧和擔當撐起了疫情防控「半邊天」。今天,我們翻開牡丹江中院行裝辦幹警佟盛磊的戰「疫」日記,來看看她和她的戰「疫」姐妹們的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寧靜,擾亂了節日的祥和。面對這場疫情,我們法院人沒有害怕、更沒有退縮。我與中院機關30名姐妹們第一時間投入到林機社區戰「疫」一線,齊心協力,共同抗「疫」。
  • 北二外教師翻譯服務助力戰「疫」
    來源標題:翻譯服務助力戰「疫」 「我相信——消退的一定是黑暗中的邪惡,永遠消失的將是陰影中的病魔。經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師張惠芹、韓小也翻譯後,為國人所知,「永不屈服、永不退縮的中國精神」,鼓舞著同心協力戰「疫」的人們。疫情襲來,在二外,有一群教師組成的「多語種抗疫語言服務團隊」,發揮專業特長,用20個語種,值守熱線,翻譯戰「疫」,普及防疫知識,為各國合作戰「疫」架設橋梁。
  • 福建省女子監獄中的戰「疫」「她」力量
    她們不提困難,因為她們深知,她們只是全國無數抗疫鬥士中的一員;她們不提奉獻,因為她們深知,自己就是矗立在危險前沿的堅盾;她們更不提艱苦,因為她們早已習慣,在細碎的時光中堅守,用愛指引新生路。她們是福建省女子監獄中的戰「疫」「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