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養娃模式,可能會有礙孩子的成長,比起放養孩子還嚴重

2020-08-27 白老師講課堂

這4種養娃模式,可能會有礙孩子的成長,比起放養孩子還嚴重

每個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最終這張白紙上面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畫面,還是要家長來執筆描寫。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只有家長教育的好,孩子才可以成長的更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不能採取放養的方式,這樣對於孩子的性格等各個方面都不是很好,但是也不能使用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好。比如下面的這四種教育模式,比起放養的教育方還要不好,家長一定要要重視起來。


一、「責罵式」養娃

大人都非常不喜歡別人對自己大聲斥責,孩子也是一樣,有的時候責罵比打孩子還要可怕,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家長的經常性責罵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會罵孩子,孩子沒考好會罵,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東西也會被罵,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會受到很大傷害,甚至對父母還會有些疏離感,影響親子關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要和孩子講道理的,不是要教給孩子這種消極的態度。

二、「著急式」養娃

相信大家都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著急式」養娃就是在拔苗助長。很多家長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有的時候就會操之過急,給孩子很大的學習工作量,給孩子報很多的輔導班,恨不得孩子馬上就變成一個天才。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阻礙了孩子的成長,還會讓孩子有恐懼感。家長的拔苗助長並不能讓孩子馬上變成自己期望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方式,成長是要一步步來的,沒有誰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為什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容易犯糊塗呢?

三、「操心式」養娃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個孩子,一家老小都會圍著孩子轉,平時不管孩子的大事小事家長都要操心。不僅事事包辦,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左右孩子的想法。家長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自我意識,孩子也需要獨立。家長的過於操心,會讓孩子慢慢的變得沒有主見,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太好,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依賴父母,覺得父母對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長大以後孩子很有可能變成啃老族。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叛逆的,在家長的這種事事包辦的情況下,會產生逆反心理,很有可能會爆發家庭矛盾。

四、「哭窮式」養娃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家中條件都算不錯,但是有的家長就想著讓孩子養成一個吃苦的習慣,就會使用「哭窮式」養娃的這種方式,覺得孩子以後就會懂得節儉。但是家長的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孩子看到別的小孩生活條件比較好,自己卻非常貧窮,慢慢的就會越來越自卑,甚至還會經常抱怨。「哭窮式」養娃的方式會讓孩子的金錢觀念發生很大的改變,即使孩子長大了以後有錢了還是不敢花錢,或者是迷失金錢中。所以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消費觀來教育引導孩子,不要用哭窮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好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相關焦點

  • 「放養式教育」並不適用所有孩子,注意這3點,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這種「放養式教育」,忽視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監督和引導作用,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這會導致孩子在「放養」的過程中,漫無目的地成長,前路茫茫,他卻沒有方向。因為經常出差,所以開啟了對小宇的放養模式。在這些天裡,他們很少過問孩子在學校裡表現,更不太關注孩子的生活情況。只要給足孩子每月的零花錢和生活費,父母很少會插手小宇的選擇,只會偶爾讓小宇的爺爺奶奶過來幫忙做飯。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放養式教育常常被稱為西式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圈養式教育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需要集中管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國外的教育更注重孩子本身,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想做什麼就可以放心地去做,行為和思想上更加自由,孩子的獨立性就會好一些,相反,放養的孩子規則意識會相對弱一點。
  • 親子關係過分親密,可能會讓孩子沒出息,請遠離這3個養娃誤區
    孩子的獨立性差,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王姐的影響。王姐是一名全職媽媽,對於孩子的照顧周到細緻,這使得孩子身上的自理能力非常欠缺,甚至連早上穿衣服孩子都還需要王姐幫忙。其實,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差,主要就是因為媽媽管的太多了。
  • 把孩子「放養」在農村,有這4個好處,城市孩子比不了
    同時因為便捷的交通,城市的汙染比較嚴重,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來說也是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的。但是在農村,人們的生活狀態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家長把孩子「放養」在農村的話,有幾個好處卻是不得不提的。1、自然環境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在城市裡車水馬龍,空氣汙染非常嚴重,甚至有些城市的霧霾指數非常高。這就引起了一些家長對孩子健康的擔心,因此有些家長就會帶著孩子回農村生活一段時間。
  • 放養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真的嗎?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放養教育的幾點建議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 家教最大的騙局:放養,釋放孩子的「天性」,快樂成長
    前文中一尺先生說過,中國傳統教育裡面有一個少兒成長規則: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那按年齡段來分的話,就是0~5歲主要是養性;5~10歲主要是養正,10~15歲主要是養志。學校裡老師主要負責孩子文化課的學習,而孩子個性和人品上的教養,得靠家教了。
  • 撒貝寧吐槽妻子讓孩子啃拖鞋,少對孩子說不,孩子放養更聰明
    婚姻中不僅有愛情,還有柴米油鹽,生活瑣事。婚後兩個人經常因為觀念不同發生爭執,尤其是在育兒方面。前不久,撒貝寧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就吐槽起了妻子的養育方式。撒貝寧說,妻子李白養育孩子的方式屬於放養,孩子摔一下就摔一下,孩子想在地上爬就在地上爬,即使孩子趴在地上舔地板也不會去阻止。
  • 放養孩子和引導孩子並不矛盾:注意孩子成長規律,萬不可拔苗助長
    文丨易小星很多家長說不知道該怎麼管理孩子,似乎陷入了某個怪圈裡,我們在現階段看孩子成長,兩種聲音都很有市場:放養和圈養。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會自我管理。圈養孩子,這種意見強調的是孩子的教養規矩的養成,要孩子從小就明白有些規矩是必須遵守的,要在某一個範圍內遵守規則,才是有教養的人需要做的事情。
  • 孩子「放養」並不等於放縱
    還有人說:「在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之前,願我們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可以說,從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就踏上了一條既有鮮花,也充滿了荊棘的徵程,培育一個孩子長大成人的責任,絕非「重大」兩個字就可以簡單概括。家庭的成長環境,乃至父母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讓為人父母者如履薄冰。
  •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知乎上有一個討論特別激烈的問題,就是有關孩子該不該上培訓班,有人說孩子小的時候就該放養,讓他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有人說所謂的「快樂教育」最終會毀了孩子一生。那麼究竟哪種觀點是對的呢?樂觀佰愛兒童養育專家認為,這兩個觀點都有些極端,一個是徹底放手不管,任其自身自滅,一個是從頭管到尾的「雞娃」養育模式,讓孩子沒有喘息的空間。那麼孩子究竟該不該上培訓班?什麼時候開始最佳?
  • 放養≠放縱,正確「放養」才能解放孩子天性,培養真正的興趣
    否則長期下來會導致孩子因為沒有被教育過,而缺乏一定的自知,到時候家長想要教育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艱難,孩子也不會聽從父母的教育。2、成長難以預計長期的放養但缺乏必要的教育,那樣孩子不僅不會解放天性,還會沾染許多不良習慣。
  • 魚缸法則:孩子能去大海,就別把他鎖在一方池塘,要正確放養孩子
    如果父母給予孩子更加開明的內心環境,孩子的心理會更陽光、更健康。④放養的孩子,性格更加鮮明&34;的孩子像是流水線上的成品人偶,差異有,卻不大,&34;的孩子會擁有更加鮮明的個性。社會是有多面性的,多聽多看多接觸的孩子,更能認清自己,也更加適應這個社會。
  • 收下這枚錦囊!讓放養也有邊界,孩子才能受益!
    最近,在網絡上有一則討論,引起了網友們,家長們,教育界人士的強烈反響。這則討論的內容是:孩子究竟要不要放養,什麼才是對孩子有益處的放養,如何讓放養成為養育孩子的最佳方式。一位教育專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放養不是不管不教,而是有邊界的放養,這樣的放養才能讓孩子受益。這位教育專家的觀點受到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讚。今天,我們就在這裡談談放養的問題。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出生起,孩子就已然跨入人生的賽道,放養會讓孩子駐足玩耍,甚至走偏;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放養會讓孩子隨波逐流,最後不知道會被卡在哪個角落;因為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艱苦知識的挑戰!放養教育,明明就是自己懶,不願意花心思花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卻拿放養教育做擋箭牌。
  • 「半夜撞開兒子的臥室門,我泣不成聲」: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
    為了不讓父母發現,兒子在門縫四周還擋了東西,從外面看以為屋裡黑著燈。閨蜜泣不成聲,都說對孩子要靜待花開,我和他爸給他充分的自由,結果換來的不是自覺學習,而是墮落。「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看來這句流行雞湯真是害人不少孩子啊!其實話本沒有錯,只不過家長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 「放養式」教育有好處,但不適合所有孩子,這幾點需要家長了解
    慢慢的,桃桃就在外面結識了一幫社會青年,竟然還和這群人打架鬥毆。最後受傷學生的家長找到家裡,桃桃媽給學生道完歉之後,嚴厲的教訓了桃桃一番,現在母女兩人的關係比之前更加糟糕。選擇嚴厲還是「放養式」教育,實際上都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來對症下藥,再做決定。
  • 孩子「放養」很好,但方法要正確
    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被有效放養的孩子,而且過得相當幸福。還批評爸爸一邊吃飯一邊打遊戲。,可能有助於減少小朋友過敏性疾病的發生。4、自我成長想一想,如果孩子長大後,有一個時時刻刻強調我為你付出了多少,我為你犧牲了全部的媽媽。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 對孩子的放養教育要搞懂,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1.放養並不等於放縱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放養教育的話,那麼放養就等於放縱,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真的應該被父母放縱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果放縱孩子的行為,只會讓孩子養成各種各樣的壞習慣,無法成為一個對生活有積極影響的人。所以真正的放養教育可不是一味的放縱孩子的行為,而是在某些方面也會加以合理的管束。
  • 家長越懶孩子越棒,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但這樣只會把我們自己弄筋疲力竭,心裡也變得更加焦慮。其實這樣「勤快」,不但我們自己受累,孩子也並沒有從中受益。這樣「費力不討好了」的帶娃要不得,教你4種偷懶的辦法,家長越懶孩子越優秀。
  • 「矮個子」孩子有這4種表現,證明是「晚長」體質,家長不用著急
    矮個子」孩子有這4種表現,證明是「晚長」體質矮個子的家長先不用著急,如果你家孩子有這4種表現,證明他們不是長不高,而是「發育晚」。☆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青春期後都會出現「變聲」,只不過男生會更明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