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課堂 Vol.01 | 探索科學學科的未來

2021-02-14 MAH廣州梅沙

進入新學年,MAH鼓勵教師進班聽課,各科教師積極交流,以公開課常態化,促優質課常態化。

優質課堂常態化 | 本學期首輪公開課圓滿展開

12月,書院迎來了本學期第二輪公開課。本期,小編將從課堂展示以及學科未來升學的方向兩個維度,帶領大家走進我們的科學學科組。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對小和尚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這可不是小學語文課堂,而是MAH的AP計算機課堂,Rock老師用耳熟能詳的故事引入了本節課的主題——遞歸,用Java語言實現遞歸運算。

引入的故事精彩,課堂更是引人入勝。Rock老師現場還設置了一個遊戲,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都參與進來,感受「遞歸」這個運算概念。

Rock老師讓學生掌握了遞歸算法的原理及設計遞歸算法的關鍵點:Stop condition & Recursive call。

學以致用,通過數學中階乘的概念,讓學生實際練習編寫代碼,並引入著名的斐波納契數列,俗稱兔子數列,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練習,實際體驗算法的簡潔與邏輯設計的巧妙,同時,通過掌握遞歸算法,更能加速競賽中繁瑣難題的解答。

 

整節課下來,大家紛紛表示編程原來這麼簡單,高薪程式設計師工作指日可待啦!

看完計算機課堂,我們轉場到King sir的生物課室。這是一節關於有絲分裂的A Level生物課。

老師首先通過「Cycle」的涵義,引入本節課主題——Cell Cycle(細胞周期)。為了更好地理解細胞周期發生的各個階段,King老師帶著學生利用圓形蛋糕盤「畫」出Cell Cycle;並用顯微鏡觀察「看到」了各個細胞分裂階段裡染色體的變化;通過卡片的Machining遊戲,學生「記」住了每個階段染色體變化的「事件」。

最後,通過King老師改編的網紅漫畫《友誼的小船》,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細胞分裂。

 

Factors that Affect Reaction Rate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生化本一家」。我們一起看看Sharon的化學課在研究什麼呢?

原來再探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課題一開始學生們還腹誹一下」這還不簡單,無非是溫度、催化劑、表面積、濃度而已嘛。。。」

」可為什麼這幾個因素會影響反應速率呢?「

我看到,我聽到,我忘了,我做了,我思考了,最後,我理解啦。

最後我們來到Vance的課堂,講臺的鐵架臺,鐵架臺的小鏡子,還有雷射筆,是要上光學課嗎?Vance在雷射反射到白板的位置做了一個記號,然後讓一個學生站到了講臺上,這時候打到白板的雷射點偏離了原來的位置,「這是為什麼呢?」

好問題,總能產生熱鬧的討論。

「因為Jason撞到了筆?」

「他沒有……」

那是為什麼呢?原來是Jason踩到桌面的時候,桌面產生了微小形變,這種形變眼睛看不出,常常讓人覺得不存在。但微小形變導致鏡子反射面有微小偏轉,於是打到白板上光點就產生了變化。這是科學上常採用的「放大」法,以研究微小事物。

 

接下來,課堂過渡到彈性和非彈性形變的探究,學生兩人一組,興趣盎然地完成了此番探究。

主要專業包括:

綜合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子工程、天文學等

 

主要專業包括:

生物、化學、物理、環境科學、心理學等

相關焦點

  • 走向科學教育的新課堂——上饒縣第一小學開展科學學科培訓
    走向科學教育的新課堂——上饒縣第一小學開展科學學科培訓  徐燕強調科學教育已成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有效途徑,教師必須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才能勝任科學課程教學只有教會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才會讓每一位學生自身潛能得到最大發揮,課程實施才會更有實效,讓學生真正走進科學教育的新課堂。  新教材以新課標理念為導向。此次培訓由我校科學骨幹教師陳誠太做講座。他從課程標準、教材編排體系、實施建議三個方面剖析科學課程理念,闡述教學過程,指導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從課程標準的修訂、新教材的變化、教學流程等方面做了詳細講解。
  • 讓腦科學走進課堂,讓創新教育引領未來
    曹琦局長指出要實現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教育目標,必須尊重教育科學,充分利用腦科學成果促進教育創新。本次會議順應數智時代基礎教育改革創新需求和未來學校實驗區建設目標,將促使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更好的轉化為教育教學推動力,更好地為一線教師和學生服務。閆利娟校長介紹了教育腦科學課程在曲江二小教育集團的應用實踐。
  • 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研究者,高中生如何選擇自己選課的學科
    生命科學,作為一個學科,成為科學探索獎獎勵的一個領域,給廣大高中生學科選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從高中開設的課程來開,發現自己能否喜歡這個領域,只能從高中開設的課程中找到對口的銜接。二、高中要學好哪些課程,可以為選擇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研究繼續探索事關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探索,中學時代的學科基礎就可以清清楚楚。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高中的生物,是大學生命科學領域探索獎的基礎。
  • 走進寧波科學探索中心 插上追逐科學夢的翅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寧波科探中心常年開設科學主題課程,讓孩子們在有趣的課堂上找到科學的神奇之處。
  • 小精靈幼兒科學是神奇的,是對當下事物的探索,但又是指向未來的
    幼兒的科學是神奇的,不是平實的;是生活本身又超越於生活;是對當下事物的探索,但又是指向未來的;是想像的,詩意的,似乎荒唐的,但又有幼兒自己邏輯的……。科學是神奇的是對當下事物的探索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 普樂課堂:探索創造力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此次交流會暨工作坊的主題,是探索創造力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這個話題是國家創新發展新形勢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大熱點。來自北京、青島、南京、廣東四個地區參與北師大普樂研發項目的一線學校,以示範課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發成果,並且交流了「學科+創造力」的探索經驗與深度思考。
  • 職業生涯規划走進深圳市小學課堂
    原標題:試點啟動 生涯規划走進我市小學課堂 這是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一節生涯教育課上老師的提問,生涯規劃教育已走進我市小學的課堂。   繼生涯教育在深圳高中全面鋪開後,日前,深圳小學階段的生涯教育試點工作也已正式啟動。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確定了25所小學作為小學職業生涯教育項目的首批試點學校,從課程設置、職場體驗活動等方面幫助小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職業。
  • 青橙科學思維營啟動,探索科學思維之旅
    為培養青少年具備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提升青少年的創新實踐能力,青橙創客教育聯合頂尖高校創新實驗室開展「青橙科學思維營」項目,該項目將為青少年帶來分學科主題創新課程與科研活動,讓青少年從調研入手,開拓思維,去了解科研實踐的完整過程,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找到個人興趣。
  • 種植實踐出真知,盛基小學探索學科融合新途徑
    這種來自於實踐的體會更能讓他們延伸到關於語文、數學、英語、勞技、經濟統計、植物科學等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和思考。(盛基小學老師指導學生種植實踐)如何切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深化學科知識,培養孩子們全面發展,東莞市大嶺山盛基小學創新開設勞動教育課,通過種植實踐,啟發學生多種學科的綜合思維,為培養具有創造力的未來公民探索出一條融合教育的創新之路。
  • 小精靈科學課堂—水主題科學小實驗探索中……
    幼兒科學領域活動的開展,主要是指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對科學領域的事物和現象進行觀察和探索。教師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內容,包括幼兒身邊的動植物、自然現象等科學內容,並通過合適的教育策略來激發幼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科學領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 「走進科技農業,體驗未來生活」——延慶三小二年級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紀實
    ,開展以「走進科技農業,體驗未來生活」為主題的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在「走進科技農業,體驗未來生活」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參與了未來農業科技大講堂、新型菜農體驗、探秘番茄王國、探秘黃瓜小精靈、花卉秘境尋蹤、園藝創意DIY等系列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緊密聯繫各學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 推動課堂變革 「科學+」引領打造教育新生態
    作為深圳市第一家由政府與國立科研機構合作辦學的公立學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和平臺優勢,積極探索高端資源科普化的有效路徑。學校注重課程創新,推動課堂教學變革,開展浸潤式「科學+」課程體系,引領推動課堂變革,打造了課堂教學新生態。
  • 優鴻人工智慧課堂,探索教學新模式
    學在當下,接軌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慧已經逐步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技術逐漸普及,人工智慧也悄然走進課堂,使孩子在人工智慧的影響下具備應對未來的能力,優鴻人工智慧導學系統在AI教育模式下應運而生。
  • 學科研討丨研究探索與共享成長 ——玉小承辦第四屆全國「新基礎教育」英語學科共生體學校研討會
    「教師團隊共研模式的探索」報告和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進行說課,既向與會專家、老師們介紹了玉小英語學科教研團隊在「新基礎教育」理念下進行英語學科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情況,也為接下來的兩節課堂觀摩活動做了鋪墊。
  • 小學科學課怎麼教更科學?讓不一樣的科學課走進課堂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檢測中心2018年7月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小學生在科學學業能力方面,科學理解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能力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別為80.2%、75.7%、74.9%。與科學理解能力相比,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有待提高。
  • 【安姐姐課堂】| 走進「科學家教」課堂:榜樣的力量~
    【安姐姐課堂】| 走進「科學家教」課堂:榜樣的力量~ 2020-07-03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和未來實驗室,是國內高校探索學科交叉...
    清華大學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和未來實驗室,是國內高校探索學科交叉的縮影學科越交融 科學越開闊來源:《人民日報》2017-12-20 趙婀娜打破學科界面、推動學科交叉、促進科研創新,在國內,像清華大學這樣的探索不在少數。
  • 【未來學校】唐曉勇:探索未來課程新設計
    結合我的思考以及我在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的實踐,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探索未來課程新設計,創新課程,變革學習的話題。解讀好這些關鍵詞,才能真正的走進未來教育。關於未來,未來需要怎樣的人才?需要具備怎樣的素養?關於設計,我們為誰而設計未來課程?學習者的核心需求是什麼?關於課程,當下的課程存在什麼問題?未來課程形態是怎樣的?
  • 燃夢未來,激發潛能,海信科學探索一日活動
    燃夢未來,激發潛能,這個寒假就去這兒。。。成功源於好奇心,一起去探索發現!
  • 「家」門口玩轉科學,科學家「走進」學生社區
    「家」門口玩轉科學,科學家「走進」學生社區 發布時間:2020-12-01 13:08:00 來源: 東方網 橋面上整齊排列的科學家事跡展板,各攤位精心設計的科技生活互動體驗,本屆社區文化節受到閔行區科普項目資助,以「科技報國,追光未來」為主題,將科學精神融入學生社區,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師大學子科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