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 英語學習的心得

2021-02-19 文媛媽媽

北美學習、生活的幾年,既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因中西方文化衝突,長了不少教訓。此刻貢獻出來,與國內的朋友們分享。期望各位今後在和外國人(英語是母語)交往中更富有 成效;也使那些為學好英語而苦惱的朋友少走一些彎路,更快、更好的學好、用好英語。
  中國人在學習英語上花的時光最長,效果也最差。這和學習和應用英語方面存在重大誤區有關,一是長期的「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認為學英語是為了考試,其英語實際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誤認為英語可是是由「發音、語法、句子和詞彙」組成的。認為只要學習 「發音、語法、句子和詞彙」就能學好英語。事實上,如果以到達有效交流為目的,比英語的發音、語法、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但被國內學習和使用英語的人忽略的是:表達語言所應 用的、貼合英語文化和習俗的正確方式、方法和資料。
  首先,讓我們一同探討目的問題。沒有目標的船隻永遠在海上漂流。學習英語的目的多種多樣,但學口語的目的,僅有一個:為了能與Native English speakers進行「有效的交流」 ,即工作中能與Native speakers 建立、持續和發展良好的工作關係;或生活中結交幾個na tive speaker 的朋友,能夠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勵和幫忙。而不是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為了能和「老外」說上幾句諸如:How are you? I am fine,thanks。My English is poor。Bye-bye。等幼兒園英語而轉身離去,搞的「老外」一頭露水,找不著北。(國內很多學英語的朋友,就好像一個苦苦練了10年武功的大俠,「十年磨一劍,雙刃未曾試」,最終有一天有機會應對敵人時,唯一想到的招式就是:逃命!)更不是為了「為了說英語」而浪費時光的、沒話找話的和老外閒聊---分手幾分鐘後,別人就 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也根本記不住你是何方神聖了。
  在中國,可憐的老外們,大多飽經那些被問了上千遍雷同的、無聊的、毫無創意的、有時Ch inglish 式的問題的摧殘和蹂躪,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類的。我發現,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說:我英語口語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幾句天兒。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英語學到這程度,那由中國式的、複雜的句子結構、嚴謹的語法和龐大的詞彙構成的英 語潛力,只可是是「聾子的耳朵,擺設而已」 ,因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這麼 多時光學習英語口語。
  新加坡的一個人,前一段時光出了本書,叫「亞洲會思考嗎」,說亞洲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在內,除了會模仿,不具有創新(Innovation)的潛力,很難真正好處上和歐美競爭 。但願不要被他不幸言中了。
  我在去美國留學前,自認為英文水平還能夠:畢竟學了那麼多年,自我也下了許多功夫,且上了不少培訓班---從普通的到最高檔次的,裡裡外外花費了上萬元。應付各種考試包括留學考試,也算是一飄過關斬將。可是,到了美國後,刻骨銘心地學到了一個詞「Chinglis h」 ---中國式的英語」:用英語和自我同胞交流時還能夠應付,可是和"英語是母語"的同學、教授和其他人士進行交流時,一涉及到實質問題,雙方誰也聽不懂誰!至少有半年的時光痛苦異常!霎時光自我失去了交流的潛力,多年建立起來的信心和信念,像是一下要被摧 毀了。
  他們What’s up?What’s new?的說法到能應付,談談天氣什麼的也沒問題。可是,就是覺得很難和他們去溝通,哪怕只是認認真真地談談。在國內,我很容易和大多數人成為朋友,自我也一向引以自豪,因為你誠心地對待別人,別人通常也已會真心的待你,否則你下次對他「敬而遠之」就是了。可在美國開始的時候,怎樣就那麼費勁?!誠心不起作用了?
  是自我的語音、語調問題嗎?不是!如果你有機會領教一下印度人的英語,你或許還會 為中國人的發音多少感到自豪呢。我有個印度同學叫Abe,直到畢業我才聽懂他大部分話的意 思!可是,印度人「可怕的」發音,絲毫不影響他們和美國人流利、有效的交流!
  是語法和句子的原因嗎?也不是!我有幸在美國的大學裡,結識了一位來自中國的、才華橫溢的美國籍教授,年近40歲時因為傑出的數學才能,移民到了的美國。發音就別提了,他講英文時,你還能輕而易舉地挑出很多語法和句子錯誤,但這絲毫也沒阻礙他在美國生活 近二十年,用英語給美國人上數學和工商管理課,並且取得成功。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在國外生活幾年以後,我才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以到達「有效交流」為目的,英語的發音、語法、句子絕對沒有國內的各種人士強調的那麼重要,而被國內學英語的人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達語言所應用的、貼合英語文 化和習俗的正確方式、方法和資料。
  語言是其文化和習俗的載體、沉澱,雖然人類的各種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可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有著與中華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例如,她崇尚「用心進取 」positive or ambition的態度,和中國人「謙虛、藝術」的處事、說話原則,經常發生「衝突」,構成對有效交流的妨礙。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衝突、差異」。
  所以,那種用本國文化和習俗去套用英文的學習方法和應用方法,加之學了太多得「沒用的、很多講母語的人都不曾用的甚至、不曾聽說過的詞,和過時的詞、句,聽不懂真正的 英語和不能和「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交流就毫不奇怪了!
  所有學習英語的策略和技巧大致能夠分為二類。一類是需要你自我安下心來,花費時光去反覆記憶 ---記憶那些自我和別人總結、歸納的知識。這部分工作,沒有人能替代你,無論是怎樣的天才!(因為吃魚有利於智力和記憶力,有人求教馬克×吐溫,問吃多少管用。馬克×吐溫答道:看來您至少要吃兩頭鯨魚!)可是,如果只是埋頭苦學,就能學好英語的話,那中國人的英語水平,理論上應當是頂尖的了,事實卻正好相反。(在國外學習,深深感到:大概是因為長期訓練的結果,記憶和背誦潛力,尤其是記憶、背誦那些不理解的東西,是咱們中國人的強項;但實際應用和創新潛力,總體來講是我們的弱項。)
  所以,另一類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有效的運用英語以到達交流目的」的經驗和技巧。中國人勇於理論而遜於實踐(為讀書而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尊」)。因為應用技巧很強,這部分技能被國內學英語的人士長期忽略。或是因為接觸 Native speakers有限,難以得到「真經」,或是因為學英語追求「高、大、全式」英語的嗜好和國人好面子的心理, 使大多數人樂於採用傳統的、也是最安全的的學習方法:對句子、語法和詞彙的執著偏愛,甚於使用英語和Native speakers交流。其實,語言只是一種工具,除非你以此作為職業,否則它本身沒有任何好處,也沒有任何用處,如果它不能為「交流目的」而服務的話。
  讀書和自學對提高英語有幫忙。但書的缺點,和自學一樣,沒有反饋,沒有雙向的交流。理論上明白的事,實際做起來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語言,遵循「用進廢退」的原理。掌握這部分的最有效方法是:創造條件和機會,同英語為母語或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學習和交流。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研究證明,人在交談時,80%的信息來自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語音(intonation)and 語調(tone)。此外,對交流有效性的影響,還包括雙方交流的意向、談話的資料、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有效運用等諸多因素,而絕不僅僅僅僅是句子、語法和詞彙。
  所以,常常能見到這樣一個搞笑的現象:一個僅有五、六千詞彙的秘書、助理,能用英語同「老外」流利的交流,而一些有號稱三、五萬詞彙量的、手持六級英語證書的碩士、博士,學了十年、二十幾年的英語,應對英語為母語的人,除了最簡單的幾句不痛不癢的所謂的對話,有多少人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呢?更不用說用English而非Chinglish表達自我的思想了。
  Chinglish則是指: 用漢語文化、思維和習慣等去套用「英語文化」,其結果是所學到的、所謂的「流利的英語」僅限於和同胞交流,和「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交流時,雙方因「文化差異」在語言表達上的體現,無法相互理解和溝通!
  不去了解和學習英語國家文化在交流、溝通運用上的體現,而只是套用本國的文化和習俗,往往是造成交流障礙的原因。其後果和損害,遠遠大於因為發音、語法和句子的缺陷而造成的損害。因為發音、語法和句子暫時不好,每個人都會表示理解,因為畢竟英語不是你的母語,能夠慢慢提高。但因為「文化衝突」 造成的人格、品行上的誤解,甚至有可能起到和你要到達的目的相反的結果,毀掉了寶貴的發展機會!在一個人有限的生命裡,如果思考到年齡、職業發展軌跡、客觀環境和條件等因素,人生真正的屬於你的機會僅有二、三次而已!
  舉個例子來說明文化衝突:西方人在交談中講究「eye contact」,交談的雙方要注視對方的雙眼,中國人對於「自我的兩眼直視對方的兩眼」的看法多半是:這樣"直勾勾地"盯著別人不太禮貌。但西方人士卻認為:說話的一方「兩眼直視」表示自我的誠意和坦白的胸懷,聽話的一方「兩眼直視」表示了自我對話題的興趣和對於對方的尊重。所以,西方人在見面時,配合著「eye contact」的,是自信的微笑(無論內心中怎樣想)、 有力的握手(禮節性的碰碰手,英語中稱為「死魚」 shaking a dead fish)和正面思考型 (positive thinking)的談話,會使人產生和你繼續交往的意願。相反,如果是躲躲閃閃的目光(有的人更是因為想英文詞句,而抓耳撓腮、呲牙咧嘴或上翻白眼)、木然的表情(稱:喜怒不行於色)和消極的談話資料,無論你的語法、發音和句子多麼純正和優秀也讓別人"敬而遠之"。察己知人,你願意和一個同你根本就格格不入的人交往嗎?!
  再舉個例子,同樣是「追求財富」,中西方的流行做法和觀念截然不一樣。西方人,尤其是北美人,推崇企業家精神: 那些靠自我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裙帶關係和屈服於權貴白手起 家的人。他們拋棄自我本可能的安逸生活,去冒險、創業、拼搏(比如我Henry,哈!),並充分運用現代商務運作手段:市場調查、產品研發、廣告和營銷、質量控制、售後服務等,使自我的產品、服務為社會所理解和喜歡,最終雙贏。企業家,是西方民眾心目中無可置疑的英雄!能夠說,對企業家精神的推崇和追求,是美國能夠在開國僅200多年就傲視群雄,硬是把當年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宗主國大英帝國,變成了這天的跟班小夥計。
  中國很多人則不然,心裡愛財,又羨慕企業家的財富和影響,嘴上卻稱錢為「銅臭」、稱所有的企業家都為奸商---無商不奸,對正當的商業行為,比如合理的廣告,都逆反到嗤之 以鼻、做不屑一顧狀。豈不知民族的興旺和企業家精神息息相關?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好的產品不做廣告,就好像你只是躲在黑暗裡,向你喜歡的異性眨眼一樣。
  在西方,企業家精神還是一道「自由社會」的屏障。美國以清教主義(Puritanism)立國。1620年,距李自成先生的百萬農民大軍,大肆劫掠北京尚有24年,一批清教徒為免遭宗教迫害,尋求自由,從英國的Southampton乘坐 The Mayflower 號,抵達美國東海岸,被稱 為Pilgrim Father。清教徒認為:貧窮(Poverty)和懶惰(Laziness)同樣是一種罪惡。人就應、也能夠透過自我奮鬥,取得成功,包括財務上的自由。
  老美說:「取得自由的唯一手段是辛勤的工作,或者有一個有錢的爸爸。」哈,哈。對不起,後半句是Henry我自我加上的!明智的人,是不會把太多的錢留給子孫的:如果子孫們 有本事,自我會掙到的足夠的錢的;沒本事,留下多少錢也不夠揮霍的,反而害了他們。而中國人明知「富可是三代」的道理,還是情願把所有的財產和事業,留給子孫,Sigh!
  西方人認為,一個有教養的紳士,有職責和義務,以自我的財富和本領,回饋社會,而不是貪得無厭、無止境地索取。國外有些社區不太歡迎中國人,不是因為種族歧視,而是因為很多國人缺乏這種「回饋社會」的精神。美國的院校,每年能收到超多的公司和私人捐款。我所在的美國商學院的教學主樓,是一對老夫婦1998年捐獻500萬美元建成的。
  由此想到,曾幾何時,國內視個人主義如洪水猛獸。把Individualism翻譯成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作為一個貶義詞或禁忌詞,一向沿用到此刻。事實上,在西方Individualism是個褒義詞,而自私自利英文用:selfish一詞。在雙贏(win-win)理念風靡的西方社會,為追 求企業和個人利益的最大化(Maximum value,人們認為:自私自利的人都是短視的人,最 終傷害的是自我的最大利益。大名鼎鼎的恩龍(Enron),美國企業的一面旗幟,因造假舞弊而失信於公眾,導致副總裁自殺,高層主管們被刑訴。龐大帝國,霎時灰飛煙滅,成為天下笑柄!有朋友說,中國也已經從"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時代,進入到"黑鼠、白鼠,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老鼠〃的時代!但願這不是事實,我的祖國!「大廈千頃,眠七尺之軀;珍饈百味,可是一飽」。Henry我認為:人生區區百年,如匆匆過客。一方面要珍惜時光,奮力向前,儘可能感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和冷暖,不枉活此生;另一方面,認清財富的本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作金錢的主人而非奴隸,善用財富 ,利人利己!
  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她特有文化的載體和沉澱,也是她傳統的積累。而傳統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本民族的文化的影響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於到我(hez2@alum。rpi。edu)到美國兩年以後,在和老外聊天時,常常幾乎忍不住還要問一些早已明白不該問的「禁忌問題」。
  比如,How old are you? 在國內多麼平常的問題,尤其是熟悉了以後,問問年齡,彼此 稱兄道弟,或姐妹相稱,再自然可是了;喊句「老張、老李」什麼的,儘管不老,被喊者心 裡也高興。
  中華文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懷舊情結,沉迷於過去---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太出色、 太優秀了的緣故吧。「歷史悠久、百年老店」之類的,都是吸引人的亮點。我們崇尚「老」 ,老,似乎是大智大慧、權威的代名詞。
  但在北美,卻有著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截然相反的理念。新的、年輕的才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徵(symbol),人們崇尚年輕(worship youth);老的、舊的是死亡、落伍的象徵。所以,年齡在北美是個十分忌諱(taboo)的問題,即使是朋友之間。如果你想讓「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厭惡你,尤其是女士厭惡的,請大膽地問她年齡好了(They say: You are a pain in the neck。)。北美的很多人,個性怕過40歲生日。似乎過了40歲,就到了將要被社會拋 棄的年齡。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She is no spring chicken 是北美 常用俚語。
  所以,在和「老外」交往中,千萬別暗示她/他的年齡,即使你不留意明白了。西方人有句幽默,稱「永葆青春的唯一秘訣是:謊報年齡!」(老外提倡幽默,稱為Positive thinking、positive attitude ,我在其它文章中有論述。但用英語和老外開玩笑,必須要留意,畢竟來自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可是,我自我有一個真實的、美國人的玩笑:美國人的確很自信,我曾被美國乞丐在大街上理直氣壯地攔住要錢:One dollar for pizza!聲音圓潤而洪亮。猛然一聽,我還真以為我欠他錢呢!等搬到紐約市後,又有很多次被乞丐攔住問:Do y ou have five dollars?誰讓紐約市的生活費那麼昂貴呢?) 。
  其實,平心而論,年齡又有什麼關係呢?很多人,號稱活了幾十年,可是是庸庸碌碌、苟延殘喘、活了一天而重複了幾萬次而已。君不聞:有的人20歲就死了,可到了70歲才 被埋藏!年齡真的那麼重要嗎 在北美,無論加拿大還是美國,根據其勞動法(Labor Law)規定:僱主在招聘中,不允許問及應聘者的年齡、婚姻狀況、性別、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上述原因也不得成為不予僱用的理由,否則就構成違法。輕則失去來自政府的採購合同,重則訴諸法律。
  國內的招聘廣告上常見:「要求25歲以下,未婚」。諸位恕我愚鈍,但我就是弄不明白:除了招聘尼姑、和尚及老道,什麼工作和「婚否」有關?又有什麼工作非要25、30歲以下不可!
  西方的那些真正的好東西,咱們怎樣就學不到呢?!很多理念,包括她對個體的尊重、 對自由、財富和幸福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確實值得我們思考。你也會發現,這些理念,都 會在英語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我們的培訓自然也會涉及到這些。
  所以,想提高英語的朋友,除了多聽原版、多看現代原著,能找個老外練練口語最好(還能交流思想。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它本身沒有任何好處。)否則,上一個好一點的培訓班也不錯。交流的需要,產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只顧一味的自我埋頭學,或是永遠「苦海無邊」,或是學到的只是啞巴英語和Chinglish。多和Native speakers,或在國外學習生活過的人士交流,對提高英語,尤其是口語幫忙很大。否則,你費時、費力和費錢所學到的「 屠龍之術」,只是限於用於和同胞進行「中國式英語」交流。很多中國人學習英語,所付 出的冤枉代價和所走的冤枉路,你必須要去重複嗎?

                                 更多英語學習,關注以下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英語學習心得體會,看看別人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學習路上每個人對英語都有著不同的認知以及感悟,也都掌握著不同的學習方法。2.外教一對一體驗課3.52節外教公開課4.海量獨家教材今天我整理出來了一篇英語學習心得體會,我把這些對英語學習的心得體會分為9條,供那些真心想學習英語的人進行參考,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 我的英語學習心得
    真正喜歡上學英語,是進入大學以後的事情了,後來到全英文環境下工作,才真正開始喜歡上英語。這一路走來,對英語學習還是有一些心得的。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和對現在英語教學的反思吧,我覺得應該會對學習英語的小夥伴有所啟發。中學時期的英語學習完全是以應試為目的,初中為了中考,高中為了高考。以整體而言,應試教育可能是在我國稀缺的教育資源和大量學生矛盾下最公平的解決方案。
  • 路上的風景---我的英語學習心得
    一定有很多朋友在學習欄裡寫下了學英語這一項,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英語學習心得吧,希望能找到對你有用的信息。你還有其他的願望嗎,想要和小夥伴們一起來頭腦風暴嗎?這周日張馨文禮儀課堂!2014最後一期,圓滿第十期!
  • 關於從頭學英語——入門篇學習心得
    在公眾號裡發布英語學習筆記,是偶然的突發奇想,希望用這種方式來督促自己學習英語。總之,對我來說這是不錯的學習方法。關於英語學習英語學習最重要的不是記了多少單詞,學會了多少語法知識,而是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能夠自學,並可以學以致用。現在開始從頭學英語,就我自身而言覺得還太不晚,我還有信心把他學好,更何況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只要有興趣,英語之路一定不會煎熬難行…如何提升英語學習興趣呢?
  • 掌握三要素,英語學習事半功倍,專業英語出身的媽媽分享心得
    學習英語的困擾我是Johnny媽媽,我家Johnny10歲,我的大兒子15歲,我們在英語學習上走了很多彎路,錯過了很多,即使像我這樣專業英語出身的媽媽,我也這麼糾結和彷徨過,2020年遇到MyEnglish,感覺就像遇到尋找多年的寶藏。
  • 掌握三要素,英語學習事半功倍,專業英語出身的媽媽分享心得
    因此我們學習英語的深遠意義就在於:了解世界風情,開闊視野,拓展國際思維,站得更高更遠。這就需要大量的閱讀,涉獵科普社會風土人情。基於以上三點,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Johnny選擇了MyEnglish,深度使用以後,我發現MyEnglish完全符合我對英語學習的要求,作為用戶,我想分享一下Johnny在使用過程中,我記錄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
  • 英語學習心得
    英語學習離不開持之以恆      關於英語學習,我更看重毅力、持之以恆。例如,每當我在閱讀英語原著想偷懶時,我會問自己:「難道我連讀完一句英語、一段英語、一頁英語的毅力都沒有嗎?既然可以讀完一句英語,完全就可以讀完一段話的英語.一個章節的英語,進而可以讀完整本書。」
  • 少兒英語學習:小學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英語教學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英語發音,具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它猶如一根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極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個途徑: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使用英語的環境。
  • 學習英語太痛苦?分享一點點心得體會
    一提到英語學習,很多人就會頭疼。記單詞讓人頭疼,聽聽力讓人頭疼,做閱讀讓人頭疼,就連翻譯寫作文也令人頭疼。當然我也是這些頭疼大軍中的一員,但是自己還是要咬牙堅持將英語學習下去。說到學習英語的動機,其實就是幻想自己能夠走出國門去看一看;看外國影視作品不需要等待太多時間;希望自己也能講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那樣感覺自己實在是太cool 了關於單詞記憶很多人其實也在抱怨學英語實在是太難了,看著單詞就跟畫鬼符似的。單詞記不住,即使記住了,過幾天也就忘了。
  • 英語學習心得
    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英語不好的主要問題是詞彙量不夠,跟隨梁老師學習後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有框架、有含義」,她編寫的《英語閱讀長難句句法》首創的「1+8」框架式閱讀,讓你能迅速抓出長難句的主幹,其他修飾、限定、補充成分也清清楚楚,即使有些生詞不認識,也能讓你比較準確地把握句子主旨。對於成年學習者來說,很難用「習得」的方法把英語學好,尤其是書面語。
  • 十位著名語言學家、教授分享英語學習心得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下各位大師的學習心得,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林語堂: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要強迫自己寫,寫日記、寫讀書心得、寫短文。我的口號是:眼快手勤,翻爛一本詞典,磨出手指老繭。到了更高的層次,比如說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要加強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工作的要求,明確自己在專業上的主攻方向。要擴大知識面,做到博學多聞、博覽群書、博中有專。從寫學士論文開始,就要選好題,日積月累,逐漸使自己成為某一領域裡的「行家裡手」。這時也就可以說學有所成了。
  • 學習瑞典語的心得-中新網
    學習瑞典語的心得   看到很多初學瑞典語的人比較迷茫,這是我當初學習瑞典語的一點心得,僅供大家參考:  聽:初級練習:多聽收音機,每天早上一起來就把廚房裡的收音機打開。
  • 「超現實」成韋氏詞典2016年度詞彙
    《韋氏詞典》日前宣布,2016年年度詞彙是「超現實」(surreal)。《韋氏詞典》根據一個詞彙每一年的搜索增加總量以及增加的環比,來確定詞彙的受歡迎程度。2016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然而《韋氏詞典》表示,11月唐納·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之後,「超現實」一詞的搜索量為有史以來最高。
  • 賴世雄美語音標學習心得——項箐
    《賴世雄美語音標》學習心得  經過兩個月的認真學習,很高興終於學完《賴世雄美語音標》了,這是我第一本完整從頭學到最後的英語教材
  • 記英語單詞的心得
    冬天裡,魚病少,天天寫魚病,看的人都很少了,今天來寫一個與養魚無關的內容,那就是記英語單詞,因為養殖戶家裡都有學生,要輔導作業,說不定還正在為這個英語學習範愁呢。最近我去參加了2020年的研究生考試,當考完後,就有好多考生反饋,今年的英語好難哦,特別是好多單詞都不認識,包括許多應屆本科生,我的感覺還好吧,反正不會的就選B,必勝決嘛。開個玩笑,其實記單詞,從去年自學到現在,還真有一點心得,可以分享給我們的養殖戶,必要時說不定要輔導孩子作業時還有用。
  • 「全能選手」暢說學習心得:超前自學
    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和生物5門功課,分別獲得省級以上競賽大獎。前天,這位「全能選手」做客本報編輯部,為同齡人介紹學習心得。    讀小學時超前學數學,初中超前學物理,高中又自學高等數學……昨天的熱線中,劉佑達坦言:超前自學讓他嘗到不少「甜頭」。    首先,有了超前的基礎,可輕鬆跟上學校課程,培養學科優勢,省出更多時間追趕劣勢學科。其次,超前學習能開拓視野、培養興趣。視野變廣博了,解題思路也更開闊,容易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 英語怎麼學才最快提高?學霸分享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心得!
    曾經我也是一個英語渣渣,甚至連四級也過不了,直到現在可以在全英文的環境下生活,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做項目。回頭想想這些年學習英語的路,竟有點辛酸。我是怎麼學好英語的?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我的故事,分享一點和學習英語的方法和見解,也許對和我曾經一樣正在為英語頭疼的朋友有一點幫助吧!
  • 學霸媽媽經驗談:英語聽說讀寫的四個學習心得
    經過數次試課後選定一位歐美外教進行學習,用一學期的時間學習了加州英語3年級的一半課程,老師上課生動有趣,Mickey學得開心愉悅。這期間我堅持陪Mickey每天讀半小時的原版書,聽半小時的音頻,2017年12月份Mickey順利通過了3E英語三級筆試。目前,我還正尋找一位固定的口語老師,幫助Mickey提高英語的輸出能力。
  • 外語學習心得分享
    外語學習心得分享
  • 如何提高職場英語口語?說說我這些年的學習心得!
    英語在職場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我所知的一些廣告行業而言,同一個崗位,英語好和英語差的薪資可以差好幾千。如果再往上走,差幾萬也是正常的事。因此練好職場英語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情。分享下這些職場英語學習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