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將成「主課」謹防落入應試窠臼

2020-12-20 大河網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12月14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發布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都已經普遍推進了體育中考,儘管中考體育的分值差別還是比較大,但是這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也就是所有地方中考都要考體育,分值從30分到100分不等。從近期各地報來的情況來看,從2021年起,絕大多數的省份中考體育分值都會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較大。

    網友跟帖

    ☆需保證體育課時充足

    @徐胖小:還會不會出現「你們體育老師有事,請假了……」

    @晴嵫201205:平時多排些體育課,不要被主課佔課就好了

    @溫故1972cxy:體育老師、體育課時、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和體育分值匹配嗎?別把學生逼進市場培訓班。

    ☆需兼顧學生身體特點

    @雅勳:支持增強體育,但是不能一刀切,每個孩子的身體特點是不一樣的,有的爆發力好有的耐力好,有的體能好有的技術好,有高有低有胖有瘦,尋找一項適合自己的項目並且能順利展示就是好的。

    @楊叛在2019:要注意那些身體先天病弱或殘疾的孩子,給予特殊照顧。

    @泉水:學生體育鍛鍊可以引入按活動項目、次數、時長、達標等的積分制,可能有鼓勵作用,也較科學、合理。

    ☆希望能減少「小胖墩」「小眼鏡」@昀昀子929:初衷是好的,但不要讓它變相加重孩子的負擔。

    @鄭州市一個好市民:體育成為主課是必須、必要的!學生體育素質教育不可缺少!

    @下二是:支持,大力支持,現在孩子們身體素質需要加強,學校裡的「小胖墩」「小眼鏡」太多了。

相關焦點

  • 體育將成「主課」!
    體育將成「主課」!王登峰介紹,這兩個文件明確提出,要把學校體育和美育工作列入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要鼓勵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學校體育美育的事業,要把學校體育美育辦學水平,學生的體質健康,運動技能的狀況和學生的人文與審美素養方面的狀況作為評價教育發展的水平,作為評價當地政府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這是從評價跟學生相關的群體和單位、個人角度來講。
  • 教育新觀察|雲南將體育與語數英並列為「第四大學科」 上海中考...
    資料圖我國青少年長年學業負擔過重,導致體質下降、近視率高發已成事實。如何讓孩子、家長、學校都來重視青少年的體育鍛鍊?新年伊始,雲南省傳出重磅消息,中考體育分值將上升至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的100分,成為第四大學科。此舉一出,社會反響熱烈。
  • 小學體育課應該和語文數學一樣成為主課
    那如何鍛鍊呢,在小學裡體育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在小學裡,語文和數學是主課,現在英語也快成為主課了。而音樂、美術、體育只是小學科。主課和小學科之間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主課學校都比較重視,每學期一般都要大考一次,但小學科相比較來說就不是太重要了。從平時的上課就能看出來。在一些小學裡,一個班的體育課一般是每周兩到三節,從數量上看還是偏少的。
  • 體育課向主課看齊,家長:希望孩子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鍛鍊
    近期國家接連發布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相關文件,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也先後作出了體育要留家庭作業、體育中考分值要與語數外等主課看齊的表態。
  • 多地中考體育將大幅提分,高考強基計劃考體育,你還敢小看體育嗎
    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進行介紹,單就體育教育來說:會議強調我國95%的學校能夠保障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鍊,且為了保障體育教育的順利進行,我國平均每年增加體育專職教師2萬人,2021年,多地中考將大幅度增加體育分數,而且「體育進高考」也在推行中—
  • 「應試體育」與「興趣體育」並不殊途
    隨著教育部門對上好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嚴,當前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但如何才算上好體育課成了悖論:如果體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為應試課程。體育到底應該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很多人認為應試易扼殺興趣,會使體育變得枯燥。實際上,將體育列入考試,與培養體育興趣並不絕緣。
  • 吐槽中考體育負擔重,可為啥課間跳「鬼步舞」時孩子們那麼快樂?
    要謹防體育課「升格」以後淪為應試教育,學校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而最觸動家長和孩子的,是其中關於體育在中考中分值要逐年增加的內容。 《意見》出臺後,雲南已經成為全國首個「吃螃蟹」的省份,將體育中考從50分提升到100分,分值將與語數外平起平坐。全國其他各地雖然尚無明確動作,但也表態在研究之中。
  • 謹防騙局 跟著「女友」炒外匯 男子落入「殺豬盤」
    名稱:謹防騙局 跟著「女友」炒外匯 男子落入「殺豬盤」 發布:2020-07-23 16:02
  • 體育課「扶正」:校園足球體能賽或將成探路工程 網友:足球有望
    體育課「扶正」:校園足球體能賽或將成探路工程 網友:足球有望教育部表示,中小學體育或將出現重大改革,消息一出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如今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只要能加分,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增長,各種補習班,各種方式方法都要試一試,但是很少家長關心自己孩子的體育成績,甚至不曾在意孩子身體素質!教育部表示,語數外有家庭作業,而體育課同樣要有課外家庭作業。而且還需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健康常識以及學會基本的運動技能。並且將體育成績納入升學和評優標準。
  • 部首臼的漢字、偏旁部首為臼的漢字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2、臼(jiù),6畫,單一結構,部首:臼組詞:脫臼(tuō jiù) | 窠臼(kē jiù) | 杵臼(chǔ jiù) | 井臼親操(jǐng jiù qīn cāo) | 身操井臼(shēn cāo jǐng jiù) | 臼頭深目(jiù tóu shēn mù) | 3、舄(xì),12畫,上下結構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臼」的古文字字形
    「臼」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主要描摹了「臼」個客觀事物的外在輪廓。「臼」是古人在實際生活中舂米用的器具,上部開口、中部向下凹陷,中部空出來的空間可以容納穀物或者糧食。金文字形,中部多了兩點表示「臼」這個器具中裝有的穀物。
  • 為了忘卻的紀念---臼、油灰和木匠
    今天羅列三種人、物,分別是:臼、油灰、木匠。      這三者從平面上看是各不相干的,不在一個檔次上,怎麼能串在一起講呢?看了我的敘說,你才會明白,這裡玩的是「接龍遊戲」,一段話的未句,引出另一段句子的話頭。      臼:      臼的型狀是凹式,高約50公分,圓口直徑約25一30公分。八零後的人也許沒見過,見了也許不知道派什麼用途。
  • 當體育和語數外一樣重要 興趣班的老師們樂開了花
    D女士的孩子今年9月份進入一所公立小學讀書,因為報名人數很多,「一年級一共18個班,班主任都不夠用,我們班的居然是個體育老師。」 按照以往的經驗,體育課不算是正兒八經的主課,也是臨到考試時經常被隨便拿來佔用的課程,理由往往是「XX課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需要加課複習。」就好像到了期末,只有主課需要考試,體育課根本不需要一樣。
  • 體育老師太卑微?雲南中考將體育與語數外並列100分
    前不久,一位體育老師曬出了他與其他任課教師的聊天記錄。與搶課同事的口吻相比,被搶課的體育老師倒顯得有些客氣。一時間,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場「體育老師有多卑微」的熱議。體育課式微,學生、家長早已習以為常。不過,12月30日一項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刷爆了雲南家長的朋友圈——體育與語數外並列100分!事實上,全國多地已經將體育納入中考。
  • 用應試教育的熱情投入素質教育 正將「五育」推向極端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年底的教育部2020「收官」系列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全國已普遍實施體育中考,分值在30分到100分之間,2021年起多數省份體育中考分值會增加。另外,已有9個省份開始試點美育中考,藝術考核在中考中的分值一般在10分到30分之間。
  • 體育教育會不會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
    伴隨著體育中考分值的逐步提升、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人們對體育的關注陡然升溫。  體育加碼,一些家長慌了。在焦慮的同時,把目光投向校外培訓機構,期望在中考測試中拿到滿分或者相對高的分數。為了取得好成績,學生需要到校外機構進行培訓嗎?體育鍛鍊時間從哪裡來?如何平衡學科學習和體育鍛鍊?
  • 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中小學體育教育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效果?一名體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說,當初設計中考體育主要想以考試的方法來強迫學校重視體育,從而提高學生體質。現在看來,雖起到一定作用,但弊端也明顯:淪為應試教育的體育課,不僅扼殺了部分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對學生體質提升也「只能管用一陣子,不能管用一輩子」。
  • 半月談|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半月談記者 王菲菲 劉揚濤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於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於「放羊」,學業水平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 半月談丨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半月談記者 王菲菲 劉揚濤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於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於「放羊」,學業水平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