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臼」的古文字字形

2020-12-25 穀梁春秋教育

「臼」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主要描摹了「臼」個客觀事物的外在輪廓。「臼」是古人在實際生活中舂米用的器具,上部開口、中部向下凹陷,中部空出來的空間可以容納穀物或者糧食。金文字形,中部多了兩點表示「臼」這個器具中裝有的穀物。「臼」字的小篆字形與金文相比,結構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臼」中間的穀物更多了一些。文字從小篆到隸書發生了隸變,文字字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楷書寫作「臼」。

「臼」字的本義為舂米用的石臼,從其形狀來看像八卦裡的兌卦的畫卦符號之像,「兌上缺」,也就是這個石器上部有缺口。由石臼之義引申泛指舂搗的器具,比如用來舂米的石杵,古人稱之為「杵臼」,古者醫者用於粘磨草藥的器具稱之為「藥臼」。後來凡是像「臼」形狀的東西,比如骨關節脫落,稱之為「脫臼」。

「臼」是一種石頭材質的器具,由專門從事治石的石匠打磨而成。古代漢有現代發達的科技工藝,採取的都是比較原始的方法。先選擇一塊石料,然後高溫煅燒,再用冷水激。先做出一個大致的形狀,最後精心打磨成特定的形狀。所以「臼」的形狀是特定的、臼裡面的東西不容易從裡面跳出來。由此又引申出固定不變的格調,古人稱之為「臼科」。

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當中的記載「臼者,舂也。古者掘地為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屬皆從臼。」從以上文字當中可以讀出。「臼」這種石器的用途、來源和形狀。「臼」是古人用來舂米的石質器具,這就是「臼」的用途。「古者掘地為臼,然後穿木石」是說古人把原本是平坦土地挖成「臼」的形狀,「穿木石」主要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率,如果舂米用的石臼全部採用石頭,徒增人的勞動量而且還不出活。舂米用的石杵採用木與石相結合的結構,也就是木柄、石制的石錘。「象形」是說「臼」這個文字是一個象形文字,屬於「六書理論」中的描摹客觀事物的個在輪廓,也就是說「臼」字是一個圖畫文字。「中,米也。」是說「臼」這中的東西是米,也間接說明了「臼」是一種加工「稻米」『的器具,其主要作用就是脫去「稻穀」的皮兒。

相關焦點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西」字的古文字字形
    今天咱們一起學習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本次的課題是象形字「西」字的古文字字形。在這裡先說「西」字的現代用法,再探討「西」字的古文字字形,再從已有的文字材料中分析「西」這個文字發展的脈絡。「西」這個字在現代漢語當中用作「方位名詞」,表示「西方、或者西部」與「東方」相對。在古人的意識中:東方屬於青龍,於五行之中屬於「木」,其色為「青」。
  • 諸良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指事字「寸」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寸」字的古文字字形來看,是一個指事字,表示手字的「又」字下面添加一點或者一橫,表示醫學上「寸口」所在的位置。因為「寸口」所在的位置是一定的,所以用「尺寸」代表長短。後來「寸」字成為一個意符表示用一定的方法進行精確測量。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寶」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寶」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上來看是一個會意字。其外部是一個「宀」字旁表示與人居住的房屋有關,屋裡面不僅有表示錢財的「玉」,也有表示貨幣的「貝殼」之「貝」,同時我有表示盛裝糧食的瓦器「缶」。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不僅有房還有錢,除此之外還有物質生活保障。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井」字的古文字字形
    「井」是一個象形文字,從其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就像一個方口的水井的樣子。金文井字的字形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礎上在「井」字的中心添加了一個圓點,提示井中有水之意。在我國古代實行「井田制」,也就是把一個區域劃分為九塊,其中位於中間的的一田為公田,外面的八塊為私田。
  • 篆書愛好者福利來啦,教你篆書的基本部首寫法
    「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我們先民造字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就是從認識自己開始,我們人的身體,五官和各種器官,先民們都賦之以準確、形象而生動的字形和字義,這些都成了象形字,大部分也都成了部首。
  • 有趣的象形字
    教學本來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充電,自己很快就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課堂上,從結果看,教學成效還不錯。在課堂上,我首先從漢字的起源講起,讓孩子了解漢字源遠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以後漸漸演變成為漢字。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舂」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舂」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舂」字的上部是雙手持一個石杵,下部是一凹下去的石臼。什麼是石杵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石頭材質的器械,也不完全都是石頭。從「舂」字的整體字形結構來看,它是一個會意字,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動態畫面感的勞動場景。一個人雙手持木柄的石杵擊打石臼裡的稻穀,從而使稻穀外面的皮兒脫掉便於人們食用。後來古人發現利用人工的方法比較費時費力,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並節約人力成本採用水力風車。古人利用水流給風車提供動力,使風車的木製扇葉轉動。水從高處往低處流動可以產生一種重力勢能,使水力風車轉動。
  • 篆書的基本部首的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子,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
  • 走進古文字,帶你走進書法的童年時代
    漢字的象形性給漢字的字形結體發展,帶來了廣闊的造型和想像空間。例如,齒象人口之形。車,第一個形體像極了車的俯拍,第二個字形便是對車子特徵的突出概括,象形意味依舊很濃。有的字甚至隨意增減,異體繁多。包括一些偏旁的置換有的順序無關緊要,有的卻十分嚴謹,如今我們可以從中來獲得靈感,在書法作品中提高對漢字的造型能力。2.豐富性按照字體來分,縱觀整個漢字系統大致有甲骨文,金文,篆書,分書,草書,行書,楷書這七種字體。橫向來看,不同的字體在同一時期也有不同的寫法。或對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造出不同字形的字。
  • 《漢字書法》_古篆書法集字春聯
    古篆集字春聯漢字字體發展大致歷史:    甲骨文(殷商)——金文(周)——篆書(秦)                         ——隸書(漢)——楷書(魏晉)——草書、行書    甲骨文、金文、篆書,屬於「古文字」。隸書、楷書、行書,屬於「今文字」。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形聲字「所」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所」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所」字的左邊是一個「戶」字,在這裡充當「所」字的聲符。「所」字的右邊是一個「斤」字,在這裡充當「所」字的義符。「所」字是一個形聲字,其本意為:伐木聲。從「斤」、「戶」聲。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通用規範漢字篆書書法字典》於2018上海書展首發
    由軍旅書法家王訊謨歷時5年編撰、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通用規範漢字篆書書法字典》,於8月20日在2018上海書展首發。首發式現場,王訊謨將軍將在世紀館舉行讀者見面會,近距離為篆書愛好者解疑答惑。 這部篆書字典有以下4個特點:一是將國務院2013年所發布的8105個通用規範漢字寫成篆書,逐個對應完成;二是反覆查閱海內外各種資料後,從多種寫法中選取相對具代表性的字為標準;三是設置有對應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編號、拼音和簡繁異體字註解,方便書法、篆刻學習者查閱使用;四是每個字都用小篆寫成而非印刷體。能方便讀者清晰辨別筆劃的順序及構成,便於迅速掌握篆字字形、結構和書寫技巧。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用」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用」字的古文字字形來看就是一個烏龜的龜板在高溫下灼燒時卜裂的紋路。所以「用」字不僅記錄古代佔卜的過程,也記載了古人的風俗習慣。
  • 漢字教學會意字「教」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教」字的古文字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教」字的左邊上部是一個「爻」字,下部是一個「子」的古文字字形。「教」字的右邊是一個「攴」字,現在我們稱之為「反文旁」。對於「爻」字,我們從字形上來看是兩組相互交叉的符號。
  • 書法教授用篆書線條寫隸書,自創了書法藝術性
    人們經常說,「篆隸一家」,意思是說,篆書和隸書都是同一種筆法,只不過字形是不相同的。而如今,人們在學習書法時,往往卻認為,篆書是篆書,隸書是隸書,兩種書體寫起來字形與筆法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知道,篆書,尤其是小篆,在線條上來說,它基本是等線體,儘管線質上很具古意,卻在藝術性上的表現稍弱一些,而隸書雖有小篆的筆法,但也增加了提按及絞轉用筆,又使得其具有雄渾之意。倪文東教授則採用篆書的寫法,直接把小篆的線條融入到隸書書法的字形當中,取得了隸書書法的另一種藝術性。
  • 書法知識正式進入中高考,這些漢字知識乾貨,趕緊給孩子收藏
    甲骨文漢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書(大篆、小篆),都是古文字階段,這一階段漢字的象形特徵明顯。當漢字從篆書發展到隸書、楷書時,就進入到今文字階段。這一階段,漢字基本擺脫古文字象形的特徵,筆劃逐漸趨於符號化、抽象化。
  •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送」字的古文字字形與意義
    從「送」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結構型的會意字。「送」字的左邊是一個由「彳」和「止」組成的「辵」字旁,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走之旁「辶」。「彳」字是由表示十字路口的「行」字省略右半部而成,「行」字的古文字字形表示縱橫的交通樞紐站,省略右半部表示與行走動作有關係。下面的「止」是腳趾的象形,本義為腳趾。後來「止」字被假借為大山靜止不動「止」,表示靜止之義。
  • 孫立權教學實錄:漢字造字法(上)
    再看漢字的「男人」。(板書展示)同學們看,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幾種文字。我們觀察前三種文字,如果你不認識它們,只看字形,你能不能看出它們是男人?(生笑)看不出來,那麼再看看漢字的「男人」,它的字形和所表達的意思有沒有聯繫?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