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馬老師。今天咱們一起學習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本次的課題是象形字「西」字的古文字字形。在這裡先說「西」字的現代用法,再探討「西」字的古文字字形,再從已有的文字材料中分析「西」這個文字發展的脈絡。
「西」這個字在現代漢語當中用作「方位名詞」,表示「西方、或者西部」與「東方」相對。在古人的意識中:東方屬於青龍,於五行之中屬於「木」,其色為「青」。西方屬於白虎,於五行之中屬於「金」,其色為「白」。南方屬於朱雀,於五行之中屬於「火」,其色為「赤」。北方屬於玄武,於五行之中屬於「水」,其色為「玄」。大致中央的部分屬於勾陳,於五行之中屬於「土」,其色為「黃」。
「西」這個漢字是一個象形文字,最早見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其字形在甲骨文像一個鳥巢的形狀。太陽東升西落,日落西山之時也是鳥兒歸巢之時。所以古人看到鳥兒歸巢這種自然現象,於是創造出了「棲」字,表示忙碌了一天的鳥兒回巢休息。「西」字的金文與甲骨文字形比較相似,小篆的上部增加了一條象鳥的曲線,表示天氣晚了鳥兒在窩裡棲息。後來文字從篆書到隸書發展,稱之為隸變,文字的字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西」字是由隸書楷化而來的。「西」字的本義是「棲」。古時用西方之「西」表示棲息之「棲「。
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當中的記載:《說文·西部》,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而鳥棲,後來用作東西之西。凡西之屬皆從西。滷,古文西。古人坐北朝南,以「右」為尊,也就是人坐在西面,面朝東方。在舉行宴席時,主人將賓客安排在西面的座位上,面向東方,以示尊敬。比如在《史記》當中最著名的一篇《鴻門宴》「項王、項伯東向坐」這裡的東向坐就是人坐在西面,面朝東方。「亞父南向坐」這裡的「亞父」就是項羽的長輩,也是他的謀士範增,所以按照輩分,範增得以坐北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