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西」字的古文字字形

2020-12-13 諸良篆書書法教育

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馬老師。今天咱們一起學習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本次的課題是象形字「西」字的古文字字形。在這裡先說「西」字的現代用法,再探討「西」字的古文字字形,再從已有的文字材料中分析「西」這個文字發展的脈絡。

「西」這個字在現代漢語當中用作「方位名詞」,表示「西方、或者西部」與「東方」相對。在古人的意識中:東方屬於青龍,於五行之中屬於「木」,其色為「青」。西方屬於白虎,於五行之中屬於「金」,其色為「白」。南方屬於朱雀,於五行之中屬於「火」,其色為「赤」。北方屬於玄武,於五行之中屬於「水」,其色為「玄」。大致中央的部分屬於勾陳,於五行之中屬於「土」,其色為「黃」。

「西」這個漢字是一個象形文字,最早見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其字形在甲骨文像一個鳥巢的形狀。太陽東升西落,日落西山之時也是鳥兒歸巢之時。所以古人看到鳥兒歸巢這種自然現象,於是創造出了「棲」字,表示忙碌了一天的鳥兒回巢休息。「西」字的金文與甲骨文字形比較相似,小篆的上部增加了一條象鳥的曲線,表示天氣晚了鳥兒在窩裡棲息。後來文字從篆書到隸書發展,稱之為隸變,文字的字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西」字是由隸書楷化而來的。「西」字的本義是「棲」。古時用西方之「西」表示棲息之「棲「。

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當中的記載:《說文·西部》,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而鳥棲,後來用作東西之西。凡西之屬皆從西。滷,古文西。古人坐北朝南,以「右」為尊,也就是人坐在西面,面朝東方。在舉行宴席時,主人將賓客安排在西面的座位上,面向東方,以示尊敬。比如在《史記》當中最著名的一篇《鴻門宴》「項王、項伯東向坐」這裡的東向坐就是人坐在西面,面朝東方。「亞父南向坐」這裡的「亞父」就是項羽的長輩,也是他的謀士範增,所以按照輩分,範增得以坐北朝南。

相關焦點

  • 諸良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指事字「寸」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寸」字的古文字字形來看,是一個指事字,表示手字的「又」字下面添加一點或者一橫,表示醫學上「寸口」所在的位置。因為「寸口」所在的位置是一定的,所以用「尺寸」代表長短。後來「寸」字成為一個意符表示用一定的方法進行精確測量。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臼」的古文字字形
    「臼」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主要描摹了「臼」個客觀事物的外在輪廓。「臼」是古人在實際生活中舂米用的器具,上部開口、中部向下凹陷,中部空出來的空間可以容納穀物或者糧食。金文字形,中部多了兩點表示「臼」這個器具中裝有的穀物。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寶」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寶」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上來看是一個會意字。其外部是一個「宀」字旁表示與人居住的房屋有關,屋裡面不僅有表示錢財的「玉」,也有表示貨幣的「貝殼」之「貝」,同時我有表示盛裝糧食的瓦器「缶」。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不僅有房還有錢,除此之外還有物質生活保障。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象形字「井」字的古文字字形
    「井」是一個象形文字,從其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就像一個方口的水井的樣子。金文井字的字形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礎上在「井」字的中心添加了一個圓點,提示井中有水之意。在我國古代實行「井田制」,也就是把一個區域劃分為九塊,其中位於中間的的一田為公田,外面的八塊為私田。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舂」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舂」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舂」字的上部是雙手持一個石杵,下部是一凹下去的石臼。什麼是石杵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石頭材質的器械,也不完全都是石頭。「舂」字的下半部是一個石臼,又被稱之為兌。因為在《周易》八卦當中,兌卦的符號是「上缺」之形,所以石臼的形狀與「兌卦」的畫卦符號有相同之處。民間多稱石臼為「兌」,河南某地也成石臼為「兌窯子」,「兌」是說上缺之形,「窯子」是說向下凹起,並且具有一定的容積用來盛物。
  • 篆書愛好者福利來啦,教你篆書的基本部首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我們先民造字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就是從認識自己開始,我們人的身體,五官和各種器官,先民們都賦之以準確、形象而生動的字形和字義,這些都成了象形字,大部分也都成了部首。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形聲字「所」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所」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所」字的左邊是一個「戶」字,在這裡充當「所」字的聲符。「所」字的右邊是一個「斤」字,在這裡充當「所」字的義符。「所」字是一個形聲字,其本意為:伐木聲。從「斤」、「戶」聲。
  • 有趣的象形字
    教學本來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充電,自己很快就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課堂上,從結果看,教學成效還不錯。在課堂上,我首先從漢字的起源講起,讓孩子了解漢字源遠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以後漸漸演變成為漢字。
  • 篆書的基本部首的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子,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
  • 走進古文字,帶你走進書法的童年時代
    包括一些偏旁的置換有的順序無關緊要,有的卻十分嚴謹,如今我們可以從中來獲得靈感,在書法作品中提高對漢字的造型能力。2.豐富性按照字體來分,縱觀整個漢字系統大致有甲骨文,金文,篆書,分書,草書,行書,楷書這七種字體。橫向來看,不同的字體在同一時期也有不同的寫法。或對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造出不同字形的字。
  • 《漢字書法》_古篆書法集字春聯
    古篆集字春聯漢字字體發展大致歷史:    甲骨文(殷商)——金文(周)——篆書(秦)                         ——隸書(漢)——楷書(魏晉)——草書、行書    甲骨文、金文、篆書,屬於「古文字」。隸書、楷書、行書,屬於「今文字」。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用」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用」字的古文字字形來看就是一個烏龜的龜板在高溫下灼燒時卜裂的紋路。所以「用」字不僅記錄古代佔卜的過程,也記載了古人的風俗習慣。
  • 漢字教學會意字「教」字的古文字字形
    從「教」字的古文字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教」字的左邊上部是一個「爻」字,下部是一個「子」的古文字字形。「教」字的右邊是一個「攴」字,現在我們稱之為「反文旁」。對於「爻」字,我們從字形上來看是兩組相互交叉的符號。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
  • 與「屍」字形相近之字
    對先秦文獻和古文字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先秦文獻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為同一個字或一句話因為不同的手抄版本、漫長的流傳過程及歷朝歷代的避諱改字等原因,流傳到今天會出現一些偏差;而古文字,尤其是象形字,由於最初造字非一時一人,不同的人造字會在不同的角度取象。
  • 《通用規範漢字篆書書法字典》於2018上海書展首發
    由軍旅書法家王訊謨歷時5年編撰、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通用規範漢字篆書書法字典》,於8月20日在2018上海書展首發。首發式現場,王訊謨將軍將在世紀館舉行讀者見面會,近距離為篆書愛好者解疑答惑。 這部篆書字典有以下4個特點:一是將國務院2013年所發布的8105個通用規範漢字寫成篆書,逐個對應完成;二是反覆查閱海內外各種資料後,從多種寫法中選取相對具代表性的字為標準;三是設置有對應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編號、拼音和簡繁異體字註解,方便書法、篆刻學習者查閱使用;四是每個字都用小篆寫成而非印刷體。能方便讀者清晰辨別筆劃的順序及構成,便於迅速掌握篆字字形、結構和書寫技巧。
  •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送」字的古文字字形與意義
    從「送」字的古文字字形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結構型的會意字。「送」字的左邊是一個由「彳」和「止」組成的「辵」字旁,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走之旁「辶」。「彳」字是由表示十字路口的「行」字省略右半部而成,「行」字的古文字字形表示縱橫的交通樞紐站,省略右半部表示與行走動作有關係。下面的「止」是腳趾的象形,本義為腳趾。後來「止」字被假借為大山靜止不動「止」,表示靜止之義。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臭」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臭」字的古文字字形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結構型的漢字。「臭」字的上部是一個「自」字,「自」字是一個象形文字,也是一個圖畫文字,主要描摹了鼻子的一個外在輪廓。所以「自」字的本義為鼻子。「臭」字的下部是一個「犬」字,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狗」之意,從形態上來看,這個「犬」是一個站立之形。因為狗的嗅覺非常靈敏,所以古人就用「犬」字的鼻子會意來表示聞氣味。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當中的記載:臭者,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從犬、從自。
  • 認識漢字結構——象形字和指事字
    漢字是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一個漢字一般也就是一個單音詞,後來大量繁衍的雙音詞和多音詞又以單音詞為詞素,再加上漢字具有表意的特點。所以,了解漢字的結構,了解漢字字形和字義的關係,對於掌握古代漢語的詞義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