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體育」與「興趣體育」並不殊途

2020-09-16 南方網評

隨著教育部門對上好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嚴,當前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但如何才算上好體育課成了悖論:如果體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為應試課程。體育到底應該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

很多人認為應試易扼殺興趣,會使體育變得枯燥。實際上,將體育列入考試,與培養體育興趣並不絕緣。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體育鍛鍊多了,興趣自然而然就來了。

在應試教育發展的當下,若不想體育課被其他課程擠佔,就需要用考試固化其地位。只要不脫離「強身健體」的基礎,即便有應試化傾向,也有利於中小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掌握全面、良好、正確的體育鍛鍊知識,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將體育列入考試,能確保中小學生養成基本的體育素養,這點無容置疑。

培養體育興趣也可以建立在考試之上。誠然,中小學生對感興趣的體育內容學得快、練得多,可體育課畢竟不是「過家家」,不是把學生聚在一起玩遊戲、出出汗就結束了。有實效的體育課程才能激發中小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通過應試化的體育課程有助於學生鍛鍊出良好的基礎體能,能作用在籃球、足球等易培養興趣的體育項目上,促使中小學生更好地「遊戲」。

運動健康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根據《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統計,93%的公眾認為身體健康是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2020年中國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將達4.35億。運動健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主動運動、愛好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體育項目涉及的學習內容豐富多樣,實際學習難度並不低。與其擔心列入考試後,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不如擔心學生對現今的考試課目為什麼沒有興趣。說到底,「如何讓學生對體育感興趣」與「如何讓學生對語數外感興趣」是等價的,將體育列入考試後,進一步培養學生興趣才是最值得思考問題。

體育課程既不該跟著考試走,也不該跟著興趣走,應該跟著「強身健體」走。通過複雜多樣的考試內容,在均一化的條件下,確保學生在自己興趣愛好的範圍內參加體育考試,並取得公平的成績。讓中小學生在體育鍛鍊應試化與興趣化的共同作用下,鍛造出良好的體魄。(南方網嚴奇)

相關焦點

  • 體育特長生再見 體育特長難說再見:老師 培養興趣要常態化
    「取消特長生加分和特長生招生並不等於不要特長,這項政策有利於放棄功利化導向,引導家長和老師培養孩子興趣常態化。」對於教育部有關2020年前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各類特長生招生,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中考加分項目的通知,山東省某高中教務處處長、語文老師代可玲說,新政策會讓升學環境更公平,同時也有助於讓體育運動和藝術學習回歸素質教育的初心。特長生是指在某些方面(如音樂、體育、繪畫等)優於普通人的學生。
  • 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中小學體育教育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效果?儘管體質在提升,但她的運動興趣不斷消減:「太枯燥了,等中考體育測試結束,我再也不運動了。」 中部某省一所中學的初中體育老師告訴半月談記者,在初一初二時,學校還會開展一些別的體育項目,但到了初三,就完全進入中考體育項目的訓練日程,一些家長還利用寒暑假給孩子報體育課外補習班。 「中考體育是剛需,沒有興趣可言。」
  • 體育教育會不會走上應試教育的老路
    伴隨著體育中考分值的逐步提升、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人們對體育的關注陡然升溫。  體育加碼,一些家長慌了。在焦慮的同時,把目光投向校外培訓機構,期望在中考測試中拿到滿分或者相對高的分數。為了取得好成績,學生需要到校外機構進行培訓嗎?體育鍛鍊時間從哪裡來?如何平衡學科學習和體育鍛鍊?
  • 半月談|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半月談記者 王菲菲 劉揚濤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於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於「放羊」,學業水平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 半月談丨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體育課變形: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半月談記者 王菲菲 劉揚濤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於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於「放羊」,學業水平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
  • 讓「興趣+學分」為科學化體育課助跑
    (9月26日《中國青年報》) 《指導意見》將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對於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有積極意義,但在如何真正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培養運動習慣方面,學校體育仍面臨諸多挑戰。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讓「興趣+學分」為科學化的體育課助跑。 首先,在體育課觀念上要與時俱進。
  • 體育老師又生病了?應試教育增加的是學生壓力,消亡的是孩子青春
    —高爾基 不知何時開始,負責帶領學生們體育運動,教授學生身體健康常識的體育老師成為了校園裡身體素質」最弱」的一份子。體育老師成為林妹妹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我國教育環境的最大悲哀。
  • 半月談:體育到底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
    記者多地採訪發現,隨著教育部門對上好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嚴,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但如何才算上好體育課成了悖論:如果體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為應試課程。體育到底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體育課「兩極分化」?
  • 體育到底跟著考試走 還是跟著興趣走
    半月談記者多地採訪發現,隨著教育部門對上好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嚴,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但如何才算上好體育課成了悖論:如果體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為應試課程。體育到底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
  • 培訓班規模9年翻了四十倍 體育鍛鍊始終難逃應試教育
    就省內來看,目前山東各地中考體育分值雖未提升,但家長對此的重視程度卻絲毫未減,中考體育培訓在濟南是否火爆,家長如何看待「體育越來越重要」這一信號,體育老師認可學生「為拿滿分報體育班」嗎?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當體育和語數外一樣重要 興趣班的老師們樂開了花
    D女士的孩子今年9月份進入一所公立小學讀書,因為報名人數很多,「一年級一共18個班,班主任都不夠用,我們班的居然是個體育老師。」 按照以往的經驗,體育課不算是正兒八經的主課,也是臨到考試時經常被隨便拿來佔用的課程,理由往往是「XX課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需要加課複習。」就好像到了期末,只有主課需要考試,體育課根本不需要一樣。
  • 鄉村體育老師自製百餘種體育器材,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和熱情
    鄉村體育老師自製百餘種體育器材,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和熱情。在鄉村學校,體育器材缺乏,但畢老師沒有被眼前的條件局限,而是想辦法製作出多種器材,讓孩子們感受到體育課更多的樂趣,喜歡運動,愛上體育。主持人白巖松的一句話:「以體育人,更重要的是到崗的體育老師都能真正用心去上好體育課。」把教師作為了自己的事業,熱愛事業就會投入事業,就會有所創作,令人敬佩。而不是一份拿錢幹活的工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同時也需要一個懂得正確引導他的好老師。
  • 《市場星報》:體育中考「提分數」 教學也要「補短板」
    (12月15日《南方都市報》)從考試招生制度入手,直接將中考體育與語數外分數並列,讓其具有主科的地位,對於學生真正重視體育鍛鍊並動起來,刺激將會立竿見影。然而,在中考的刺激下,重視體育的目的,很可能不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運動技能,而是為提高體育分數,應試體育的怪圈。
  • 每日精點 | 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 1、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體育課日益受到社會重視。上個月底,雲南省舉行聽證會,提議將初中生的體育成績滿分由50分提高到100分;廣東省日前也決定從2021年起提高中考體育科目分值。隨之而來的是,課外體能培訓班火了。據媒體報導,北京一家少兒體能培訓俱樂部開設「中考體育」課程,平均200多元一節課。
  • 121體育解讀體育成中考主科,能否有效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
    《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目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鍊。這意味著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共同成為中考必考科目,體育成績也將納入錄取計分總分數。出臺《指導意見》的目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讓體育也能獲得應試教育的「保護」,引導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以及全社會更加重視體育,積極參與體育鍛鍊。
  • 回歸育人初心方能上好體育課
    據媒體報導,有調查發現,隨著教育部門對上好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嚴,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但如何才算上好體育課成了難題:如果體育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為應試課程。體育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兩者似乎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體育課的價值取向,其實不能人為地把考試和興趣對立起來。
  • 體育課,要不要進高考?中小學體育課「變形」惡果正在顯現
    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由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首先把體育課作為中小學必修課程以來,大部分國家在中小學都上體育課。在中國,體育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由體育教師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按照班級授課制的方式,以實踐課為主,採取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學。它是中小學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
  • 體育課要不要進高考?
    ,但如何才算上好體育課成了悖論:如果體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為應試課程。體育到底跟著考試走,還是跟著興趣走?體育課「兩極分化」?東部省份某基層教育局副局長坦言,只要加入考試,體育課教學內容一定會變,一定會有應試層面的內容,即使是基礎性體能訓練,也會往這個方向靠攏,這是沒有辦法、不可避免的。瀋陽某中學體育老師透露,學校明確要求在初二、初三要適度帶領學生練習中考項目。
  • 從一堂高質量體育課開始(體壇觀瀾)
    原標題:從一堂高質量體育課開始(體壇觀瀾)   在體育課中,要尊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在真實的運動情境中全身心投入。這樣的思路,有別於傳統的「應試體育課」,更有助於讓運動真正融入孩子們的成長之中,受益終身   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不喜歡體育課。
  • 學生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體育課?
    文丨圳論評論員 姚龍華有媒體調查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於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於「放羊」,學業水平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中小學體育課「變形」導致的惡果正在顯現。 體育和教育,背後都一個「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