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吃,很多吃貨腦袋裡的饞蟲就開始活躍了起來,有的告訴我該吃麻辣燙了,有的說該吃小龍蝦了,有的說該吃炒米飯了,有的說我該吃涮火鍋了,咦?這個靠譜!涮火鍋還真是有意思!
說起涮火鍋,一個人涮肯定沒什麼意思,菜點多了吃不了,點少了又不過癮。還是要一大頓人一起,洋洋灑灑做一大桌人有說有笑,上了菜爭先恐後的涮著吃才有味道。其實要是說起涮火鍋的話,十個人能有八個人聯想到四川重慶的火鍋,又辣又香,夠味兒!但是大家不知道的事,真正的涮鍋鼻祖是北京銀兒~50年前的老北京人就已經開始涮火鍋了,而且方式和現在還不太一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是涮羊肉,那就必須要用清湯去涮,為什麼呢?你想想羊肉味多香啊!如果用油鍋或者是辣鍋來涮的話,吃起來就只有辣味而沒有羊肉的香味了。50年前的人們沒有電磁爐,涮火鍋都是用最老式的一種火鍋,碳木銅鍋。這種鍋就是在桌子中間放一個大鍋,然後插入煙囪,火鍋底部用來放炭火來加熱鍋底,飄出來的煙從煙囪裡飄走。加湯是在鍋的四周圍加的,後來根據這種鍋改良成了煤氣罐,又用了一段時間後,才演變成了現在的電磁爐。而且現在甚至也不局限於一桌人圍著一個鍋吃了,而可以每個人一個小鍋,這樣更加方便,也更加衛生。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火鍋調料,現在的火鍋店有各種各樣的調料,有的甚至我連名字都叫不出來。而50年前的火鍋料就很簡單了,只有7種:芝麻醬,醬油,黃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蝦醬。雖然很簡單,但是都是由專業的師傅調配好的。而且那時候的涮羊肉還不是自助調料模式,調料都是和菜一起由服務員調好端上來的。
最讓人流口水的還是羊肉,50年前涮羊肉用的肉都是師傅們手工切的羊肉片,薄厚適中,用來做涮鍋剛剛好。切肉片的廚師們刀功都很精湛,不會切的太薄或者是太厚。而現在的涮羊肉都是用機器刨出來的肉,一卷一卷的,要想吃手切的羊肉得多花錢。最後要說的是鍋底,50年前人們涮羊肉一律都是用清湯鍋底,羊肉味別提有多足了,比現在的火鍋好吃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