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底、小料、涮品,古人怎麼吃火鍋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古代火鍋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那時候人們在一個鼎的下面裝個金屬盤用來盛放炭,這就是古代火鍋最早的雛形,那個鼎叫做「溫鼎」。

不過相比古人的溫鼎的燉煮來說,歷史上最早一次記載涮火鍋的,是1000年前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這一天,林洪前往武夷山去拜訪一位著名的隱士饒止翁(人稱「止師」),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雪,一隻野兔在山巖中飛奔。因剛下了雪,巖石極滑,兔子從山上滾了下來,被林洪抓到了。野兔烤起來吃那是相當美味啊,啥也別說了,開烤吧!且慢,止師說:俺們鄉下人都是這麼吃的,先把野兔肉切成薄片,放在用酒、醬、椒等做成的調味汁裡浸泡。然後在桌子上放個生著炭的小火爐,火爐上架個湯鍋,水開之後食客們各自用筷子夾住泡好的野兔肉片,放到開水鍋裡撥弄一番,燙熟之後,再隨意蘸一些料汁就可以吃了。「果然美味!」吃貨林洪讚不絕口。

鍋底

辣椒並非是中國本土生長的植物,而是在明中後期才經由歐洲大陸傳入中國的。辣椒這一名詞初見於明末姚可成的《食物本草》,當時主要作為藥物使用,用於內服祛寒暖脾胃或外敷防凍。在明代古籍《農政全書》中又稱其為番椒,看到「番」這個字,您就明白了,這就意味著它是外來物品,同理,番茄也是如此。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幾個地區。在鹽極其匱乏的貴州地區,辣椒作為調味品的一種擔起了代鹽的重任。

從乾隆年間開始,貴州地區的人們開始大量食用辣椒。正宗的重慶麻辣火鍋,出現時間更晚,大致要到清代的道光年間。清末北京民間流行銅鍋涮羊肉,用的是清水銅鍋,鍋底頂多放點蔥段、薑片、口蘑絲,為的就是最大限度激發羊肉的鮮。

到了慈喜這裡,愛好火鍋的她還獨創了一道菊花火鍋。做法大致是先從御膳房拿來盛有原雞汁或肉湯的小溫鍋和其他一些原料,撿幾片生雞或生魚片投入湯內,由小太監把蓋子蓋上燜數分鐘後,再打開蓋子,慈喜這時就酌量將金菊花瓣投入湯中。這種金菊花是經過精心摘選,並由稀鹽水浸泡而成。加了菊花的湯清香、鮮美,別具風味,一直為宮廷菜系中的名貴菜餚。

小料

早在宋朝,地方食譜《吳氏中饋錄》中就已經出現了有關於「麻醬」的記錄——麻膩、杏仁膩、鹹筍乾、醬瓜、醃韭、黃瓜做澆頭,或加減肉,尤妙。這裡的「麻膩」即為今天我們所說的麻醬。而在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曾記錄過麵茶的製作方法——熬粗茶汁,炒麵兌入,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然而,火鍋蘸芝麻醬的吃法出現得比較晚,可以說是伴隨著銅鍋涮肉的盛行而開始的,由於湯底很簡單,調味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芝麻醬身上,特別是芝麻醬裡摻上紅腐乳、韭菜花、辣椒油,別提有多香了!

那麼,在芝麻醬成為主流之前,古人吃火鍋都蘸些什麼呢?根據林洪的記載,肉下鍋之前要在用酒、醬、椒等做成的調味汁裡浸泡一番,吃的時候再隨意蘸一些料汁即可。「酒」,是中國調味品三大「祖先級別」——鹽、梅、酒之一。「醬」並非芝麻醬,而是以豆和麥麵為原料來制曲後再加鹽的工藝來製作的。醬的起源很早,《周禮》鄭註記載了正式場合使用的七種菜醬,即「七菹」,指用韭、菁、卯、葵、芹、苔、筍製成的七種菜醬,此外還有各種肉醬,種類多到令人眼花繚亂。至於「椒」,則是指花椒。花椒歷史上又稱川椒、漢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國種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在明代末年辣椒傳入中國前,古人們若想嘗試「重口味」,一般要藉助花椒、姜、茱萸這三大辛辣調料。

有沒有可能是胡椒呢?基本上不可能,因為胡椒在古代太金貴了,普通人家都吃不起。胡椒的原產地不是中國,而是東南亞。大約在漢朝時期,胡椒開始傳入中國。經過漫長而艱辛的絲綢之路,到達中國的胡椒價格自然扶搖直上。唐代宗李豫時期的宰相元載是個大貪官,後來他被唐代宗賜死後,家裡抄出了800石胡椒,可見胡椒已經成為一種財富的象徵。到了宋朝,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大量胡椒通過海上貿易來到中國。這時候,市場上的胡椒逐漸多了起來。然而,在偏僻的鄉村地帶,胡椒依然是奢侈品。

涮品

林洪在介紹完「撥霞弄」之後,順帶提了一句,用「涮」的方法做菜,「豬、羊皆可作」。為啥不提牛肉?這是因為,在明清之前,敢吃牛肉的都是狠人,那時的朝廷禁止宰殺耕牛,普通百姓一旦被抓到私自殺牛,是要做三年苦役的,在那之前還要交一筆罰款。在這樣的規定下,牛肉便成為珍品,只有貴族才能消費起。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很長時間裡,羊肉才是主食,在飯桌上一直佔據主要的地位。據說宋真宗每天都要宰殺350隻羊,神宗時代,有一年購買的羊肉多達四十萬斤,還有很多肥嫩鮮美的小羊羔。羊羔肉肉質鮮嫩,最適合涮火鍋。

涮羊肉的起源說法不一,其中之一說是在忽必烈行軍途中想吃羊肉,然而戰況緊急,廚師便飛刀似的切下十多片羊肉薄肉,立即放在沸騰鍋裡,待羊肉顏色稍變,立馬撈上放入碗中,再撒上鹽粒。當然,這只是傳說。還有一種說法,則有考古資料支持。1984年,內蒙古昭烏達盟敖漢旗出土了一幅墓葬壁畫,畫中三個契丹人席地而坐,圍著一個火鍋,桌上放著兩個盤子,還有酒杯、酒瓶、羊肉塊等,有人認為這描繪的是遼代人涮羊肉火鍋的情景。

除了羊肉火鍋,清朝還有一種野味火鍋,用料是山稚等野味。清袁枚《隨園食單》中曾介紹了「野雞五法」,其中之一便是「生片其肉,入火鍋中,登時便吃,亦一法也,其弊在肉嫩則味不入,味入則肉又老。」看來,袁枚也是一位資深吃貨,深知雞肉不適合涮食的奧妙。

涮火鍋必定離不開菜啊!古人可食用的蔬菜種類經歷了一個由少變多的過程,除了本土的蘿蔔、冬瓜、筍、藕等,唐貞觀年間從尼泊爾傳入的菠菜、明萬曆年間從菲律賓引進的紅薯、明末傳入中國的土豆、清晚期引入的生菜等,都大大豐富了古人的菜譜。

火鍋達人

說到火鍋,不能不提乾隆皇帝這位火鍋「死忠粉」,據《清代檔案史料叢編》記載,乾隆四十四年8月16日到9月16日這一個月期間,他就吃了27種火鍋,共計60多次;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在幹清宮舉辦了一次530桌的宮廷火鍋宴,「每桌熱鍋兩個」,可謂盛況空前。這些火鍋裡,有雞鴨火鍋、什錦火鍋、野意火鍋(野味火鍋)、全羊火鍋、黃羊片火鍋等,搭配鹿肉、豬肉、羊肉、豆腐、各種菜蔬等食材。

相關焦點

  • 吃火鍋必點涮品,特別是第三個,不點它怎麼能叫吃火鍋?
    說到這,小編都要流口水了,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吃火鍋必點的幾種涮品,下次吃火鍋可以嘗試一下哦~蝦滑3.毛肚吃火鍋要是不點毛肚的話怎麼才能叫吃火鍋呢!所謂無毛肚不火鍋。毛肚4.麻辣牛肉在所有肉類涮品中,小編獨愛麻辣牛肉!上菜時看著一層層辣椒均勻的塗抹在牛肉上就流口水啦!
  • 八招讓你安心吃火鍋:首選清湯鍋底 蔬菜別涮太久
    八招讓你安心吃火鍋:首選清湯鍋底 蔬菜別涮太久 2017-10-18參與互動    八招讓你安心吃火鍋
  • 冬天適合吃火鍋,教你4種秘制鍋底做法,在家也能把火鍋涮出花樣
    導讀:冬天適合吃火鍋 ,教你4種秘制鍋底做法,在家也能把火鍋涮出花樣!但是如果我們在家裡吃火鍋,又會覺得火鍋底料不好調配,雖然食材便宜了, 但是火鍋的口感吃起來就差了一些,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這樣的一個話題:冬天適合吃火鍋 ,教你4種秘制鍋底做法,在家也能把火鍋涮出花樣!感興趣的朋友可別放過。
  • 吃火鍋涮什麼肉和菜,吃得過癮又不會胖,葷素搭配很重要,您說呢
    因為電火鍋已經基本普及到每個家庭了,超市裡也有各種火鍋底料和蘸料可以購買,想在家涮個火鍋,只要把蔬菜洗洗切切就可以開始了。不知道別人家吃火鍋都喜歡怎麼吃,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清湯鍋底或者加點番茄,雖然沒有什麼滋味,但是配上麻醬蘸料就香極了。
  • 「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快來說一說在家吃火鍋你都吃些啥子
    香菜:提味小幫手,營養豐富,促進食慾木耳:我會提前用熱水抄一下,這樣會更乾淨一些糖蒜:我媳婦最愛(又是…)午餐肉罐頭:我曾有個吃牛羊肉和海鮮會過敏的朋友,他每次在外面吃火鍋必點這個沒有蝦的話一般也是先涮肉,同理。
  • 多多首屆火鍋節開啟,火鍋涮品第一名竟不是毛肚
    22日,拼多多發布火鍋主題產品排行榜,榜單對近20萬款產品進行了系統性分類,共分火鍋底料、火鍋涮品、火鍋水果和火鍋電器四個品類,並按活動首日銷量排出了各品類的前十名。重慶市民在吃火鍋 鄒樂 攝川渝系牛油底料仍佔主導滋補養生鍋底受歡迎榜單顯示,今年北派滋補和粵式養生火鍋底料備受歡迎,佔據「火鍋底料排行榜」半壁江山
  • 吃火鍋 先涮葷還是先涮素?
    但是如何吃火鍋才最健康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主管營養師為您支招,一個標準公式,涮好天下鍋。通訊員 王倩 劉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涮鍋底料:不宜過辣鍋底選清湯還是辣鍋呢?清湯清爽又鮮美,辣鍋火辣又解饞?鴛鴦鍋可以解決所有,但是哪種才健康呢?夏朋濱營養師介紹說,其實選擇哪種鍋底只是口味的選擇,但是不宜過辣。
  • 天冷和父母一起涮火鍋,一桌有十多樣涮菜,北方與南方吃火鍋差別
    今天我發的圖是周末晚上與父母一起吃火鍋拍的,我在山東臨沂,看看我家吃火鍋的菜與你家有啥不一樣?今天的圖比較多,辛苦各位看官。父母日常生活在農村,這個周末想孩子了我就把接到我家。天氣比較冷,與媳婦商量晚上吃火鍋,我去超市買一些涮菜,回家媳婦開始熬煮大骨湯,準備做火鍋湯底。這頓火鍋所有涮菜、湯底集合照片,且看下面我逐一介紹。
  • 行吧,你吃火鍋,我吃火鍋底料!
    對於熱愛吃辣,熱愛吃火鍋的重慶人來說,隔三差五一頓火鍋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都知道重慶火鍋的燙法很有門道,其實重慶火鍋底料的製作方法更是講究。嘻哈歌手Gai唱:「我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但重慶人都曉得,這火鍋底料不好,還真沒人去吃火鍋。今日,小巴就像大家分享:火鍋店老闆都不會告訴你的火鍋底料製作方法!
  • 最「奇葩」的5種火鍋涮菜,涮湯圓上榜!網友:以後不敢吃火鍋了
    現在涮火鍋的菜可謂是「五花八門」啊!只要你能想得到的菜,基本上都有人拿來刷火鍋!可謂是藝高人膽大啊,只要你敢涮,我就敢吃!但是,也有一些「奇葩」的火鍋涮菜,讓人望而生畏!很多網友表示:看到這樣的涮菜,以後都不敢吃火鍋了!
  • 誰說吃火鍋就一定會長胖?
    原來我也一直把「吃火鍋」這件事列入到減肥大忌中,在嚴格的減脂期絕對不會去參加任何火鍋局,甚至還會把「吃火鍋」這件事作為小獎勵,來激勵自己達成某個目標。曾經的我,涮羊肉我要蘸麻醬,涮蔬菜我要蘸麻醬,涮豆腐我也要蘸麻醬,我真的懷疑我去吃火鍋就是為了吃麻醬的。 無奈麻醬的熱量實在太高了,100g麻醬就有600+Kcal,我這種蘸料狂人,一頓火鍋光是蘸料怎麼也得3碗起步,光是吃蘸料這頓飯的熱量就爆表了
  • 減肥時忍不住想吃火鍋?那你需要這4個吃火鍋不發胖的訣竅!
    很多人都有這麼愛好,那就是吃火鍋,也是很多人難以抵抗的,其實火鍋是非常容易發胖的。而且吃火鍋講究一個無辣不歡,而且辣可以刺激人的食慾,會吃很多,尤其是吃火鍋的時間,一邊吃一邊聊,火鍋真正能讓人胖的,是火鍋底料,火鍋好吃不 好吃,完全看火鍋底料好吃不好吃!
  • 吃火鍋先涮肉還是先涮菜?
    一說起火鍋好多人就會不由得流口水無論男女老小、春夏秋冬吃火鍋這裡面可是有好多講究哦下面就一路來看看吧來自靈魂的拷問:吃火鍋先涮肉還是先涮菜?這年頭,不吃火鍋還能算「正經」吃貨嗎?只要一頓火鍋,四海之內皆朋友。
  • 老北京的銅鍋涮肉,沒有麻辣和清湯的底料,味道卻堪比四川火鍋
    現在的火鍋,無論是服務至上的海底撈,還是川味十足的皇城老媽,甚至是新晉網紅的賢合莊,大都是電爐的火鍋,這類火鍋更重視鍋底和配料,無論麻辣,還是清湯,獨特配方調製的鍋底備受大家喜愛。作為流傳至今千年的美食,古代人是銅鍋涮煮食用的,而對於銅鍋涮肉來說,食材才是它的靈魂。
  • 冬季最適合吃火鍋,分享5種鍋底做法,自己在家也能開心涮火鍋
    火鍋是現代人聚餐的首選項,一邊慢悠悠地涮著火鍋,一邊樂呵呵地聊著天,讓平時繁忙的生活節奏一下子就慢了下來。國人喜歡吃火鍋是不分季節的,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約起來,像現在這種大冷天,在屋內吃著火鍋,似乎外面的天寒地凍全部都與我無關。
  • 減肥的人怎麼吃火鍋才能不長胖?看完這篇今天就去吃
    那麼,問題來了,健身的人真的不能吃火鍋了嗎?我們的答案是:能!吃火鍋就是為了爽,所以我們怎樣才能在既能滿足口腹之慾,還能控制好卡路裡的情況下「甩開腮幫子任性吃」,才是 K醬 今天要和胖友們討論的主題。火鍋的熱量炸彈到底是誰?
  • 如何在家自製火鍋底料?做法簡單味道好,3個西紅柿就搞定
    不吃火鍋怎麼算過冬?冬季火鍋店的生意明顯比夏天的時候好了不少呢。窗外天寒地凍,屋內熱氣騰騰,一桌人圍坐在火鍋旁。聊著身邊事,品著涮肉香,簡直沒有什麼比這更愜意的了。當然,最舒服的吃火鍋地點還是家裡。吃火鍋相對於其他飯菜,來得更省事。只需稍微準備就可以開啟一頓美食大餐。
  • 古人到底怎麼吃火鍋?看完後真是大開眼界!
    火鍋,以鍋為器具,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 所謂的「五熟釜」,就是將鼎分成五個不同的燒煮空間,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湯串味。煮食時將豬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這類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內,從而可以吃到5種不同風味的火鍋,也方便酸、辣、麻、鹹等不同飲食習慣的食客享用。
  • 小雪後就適合吃火鍋,自製番茄鍋底和牛肉丸鮮爽有滋味,一鍋管飽
    天冷了就適合吃火鍋,自己炒番茄鍋底鮮爽有滋味,自製牛肉丸鮮嫩入味,各種蔬菜都可涮,一鍋管飽。小雪過後氣溫斷崖式下降至零下幾度,又到出門裹羽絨衣,在家裡把暖氣燒得呼呼的季節了。鍋底可以買現成的料包放火鍋裡倒入開水或高湯,鍋裡湯煮開就可以下菜下肉。我家吃火鍋都是自己做湯底,最喜歡的是番茄鍋,西紅柿炒出紅紅的湯汁味道鮮爽,色澤也特別誘人,一鍋端上桌光看著就覺得暖暖的。
  • 吃火鍋毛肚涮多長時間比較好 吃火鍋毛肚涮幾分鐘合適?
    吃火鍋毛肚涮多長時間比較好 吃火鍋毛肚涮幾分鐘合適?時間:2018-11-26 19:47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火鍋毛肚涮多長時間比較好 吃火鍋毛肚涮幾分鐘合適? 吃火鍋毛肚涮多長時間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