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大盂鼎為什麼能當選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1-01-20 翠墨翰香

木於石

大盂鼎,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西周最大的青銅器,鼎高101.9釐米,口徑77.8釐米,腹深49釐米,重153.5千克。造型為圓腹、立耳、柱足,鼎身上裝飾有饕餮紋、獸面紋。鼎內鑄有19行銘文,分2段,共291字。銘文記載了大盂鼎的鑄造時間為周康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1003年。

西周大盂鼎

1894年,大盂鼎在地下埋藏了近三千年後,從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出土。大盂鼎出土面世之後,在一百年的時間裡,經歷了諸多人的轉手,充滿了曲折的傳奇經歷。先是清道光時期的歧山首富宋金鑑把銅鼎買下,因器形巨大,十分引人注目,鼎很快被歧山縣令周庚盛佔有,周庚盛又把鼎轉賣給北京的古董商人。

宋金鑑在考中翰林後出價3000兩白銀又購得了寶鼎,在他去世後,宋氏後人以700兩白銀賣給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恆。袁深知左宗棠酷愛文玩,得寶鼎後不敢專美,旋即將大盂鼎獻給上司左宗棠以表孝心。左宗棠得鼎後為謝當年潘祖蔭搭救之恩遂把寶鼎贈給了自己的恩人。此後,大盂鼎一直為潘氏所珍藏。其間,潘祖蔭死後,寶鼎交由弟弟潘祖年,潘祖年死後又由兒媳潘達於接管。

在經過了兩江總督端方的多次威逼利誘,又躲過了日軍的多次搜查,抗日戰爭勝利後,1951年潘氏的後人潘達於把寶鼎(大盂鼎、大克鼎)和收藏的其他文物一塊捐獻給了國家。大盂鼎為上海博物館收藏,1959年又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從此,大盂鼎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盂鼎第8位接管人 潘達於先生

大盂鼎之所以寶貴,首先是它的銘文內容非常重要,對於考古學、文字學和歷史學等都具有珍貴的價值。

大盂鼎銘文拓片

它首先印證了西周人所謂的天命觀。西周人認為很多事情都是上天的旨意,西周滅商也是上天的旨意,這個天命觀在大盂鼎裡得到了印證。接下來就總結,商為什麼滅亡的,西周的王說,商人酗酒過度,這個跟歷史記載也是相印證,而且他說這個話的目的是提醒盂,要盂引以為誡,可見王對盂是多麼的重視,王讓盂鎮守東方,所以給盂很多的賞賜,給車馬、給家奴,一千七百零九人(有的專家認為以上1726人都是奴隸)。因這些事情非常重要,所以盂要紀念這件事,於是就鑄了這個寶鼎,並把銘文刻上去,以祭祀其祖父南公。

這些內容對於了解西周早期的歷史是極其重要的,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因而,大盂鼎銘文一向為史學家所重視,成為歷代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

大盂鼎的寶貴之處還在於銘文書法,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異、凝重、雄奇恣放、質樸平正等種類,《大盂鼎》屬於瑰異凝重這一類,它既瑰麗又神秘,又凝重,故銘文大字體現出莊嚴的美、凝重的美,在成康時期的金文中,以書法的成就而言,《大盂鼎》是首屈一指的,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布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開《張遷碑》、《龍門造像》之先河,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加之大盂鼎器形巨大,造型端莊堂皇、渾厚雄偉,故作品更呈現出一種磅礴氣勢和恢弘的格局,從而為世人所矚目。

其書法點畫線條起筆、收筆皆尖,有些還帶有頭粗尾細的變化,拿它和商陶文中的墨書、甲骨文中的朱書相比,可以發現此器殘存的手寫體風格痕跡。澆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因為在書制金文的過程中要經過加工修飾,所以與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出來的字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臨寫的時候,要透過刻鑄的特點去體會它在書寫時的用筆。

銘文中有一些字,如「有」「受」「又」「氏」波折明顯,這是一種用筆的提按意識,在金文上後來就沒有啦,只這個時期有這種提按。這種筆畫,就是從商金文到大盂鼎最典型的肥筆「捺刀」,這是手寫體的一種現象,它是在刻意地修飾誇張之後,從而成為一種標誌性的風格樣式。

此後的晉、楚等國鳥蟲書,凡是線條做肥瘦變化的作品,也都是以手寫體為基礎加以修飾而成的。只有明白了這些,我們在臨寫大盂鼎的時候,才可以避免書寫時需要反覆描畫的弊端。換句話說,也就是臨大盂鼎,不可畫字,也不能用周中晚期成熟的大篆筆法,要使商、周金文兼收並蓄,正體與手寫體交互使用,方圓並出,才可以寫出大盂鼎這類風格的神採來。

「受」字的寫法

在當下書法適應時代發展,正作為一種專門的藝術走向市場,尤其近幾屆書法國展,廣大書法愛好者已經不滿足於楷、行、草書這些常規字體的書寫,開始將眼光朝向先秦時期的金文。事實上金文的一些書寫方式對於後世的書法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今天,金文書法又煥發出璀璨耀眼的盛世光茫。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於1849年出土於今陝西寶雞,剛一出土就被賣到文玩市場,不久後就被一富人買下,因體型巨大,富人買後就被當地縣令強行奪走,此後該鼎換了多個主人,就連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曾是它的主人,後又被左宗棠轉贈給潘祖蔭。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六大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六大鎮館之寶6、人面魚紋彩圖陶盆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5、大盂鼎西周,清道光年間陝西郿縣禮村出土,通高101.9釐米 口徑77.8釐米 重153.5千克。4、三星塔拉玉龍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後期紅山文化,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釐米。
  • 夜遊上海:14座博物館與它們「鎮館之寶」的故事
    上海博物院與大克鼎《國家寶藏》第二季,上海博物館帶來了被視為「鎮館之寶」的西周大克鼎,它與大盂鼎和毛公鼎並稱「海內三寶」,鼎內鑄有銘文290 字,是西周孝王的膳夫克為祭祀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銘文上記載了克的祖父輔佐周公王有功,所以周孝王就封克為膳夫。
  •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是什麼?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成立於1912年,曾用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2003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各類文物100多萬件,是我國收藏文物數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以下,就為大家介紹館藏的10件鎮館之寶。
  • 【陝西文物覽】青銅器——大克鼎: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由於柯劭忞與潘祖蔭有袍澤之誼,又素知潘收藏宏富,並藏有西周第一重器大盂鼎,遂成人之美,將大克鼎轉讓給了潘祖蔭。此後50年,大克鼎和大盂鼎始終珍藏在潘家。潘祖蔭去逝後,他的弟弟便將寶鼎與兄長的靈柩一起裝上船,運回蘇州老家。後來,潘家後人為防日寇搶掠,將兩隻寶鼎深埋在自己院中,直到解放後。1951年7月26日,大克鼎與大盂鼎同時被潘氏後人潘達於捐贈於上海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 盤點國家博物館的那些「鎮館之寶」,件件都是稀世珍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是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國博基本陳列以中國通史為主。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2016年國博參觀人數達755萬人次,成為全世界人氣最旺、最受歡迎的博物館。
  • 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麼?
    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是我國規模最大,「國寶」珍藏密度最高的兩所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設有展廳48個,館藏文物達到100萬件,時空跨越了原始社會到新中國建設初期的各個歷史階段,是我國館藏文物最豐的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我們歷史課本中大名鼎鼎的金縷玉衣、四羊方尊、后母戊大方鼎在這裡都能找到。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炊器,差點被日本鬼子搶走,如今是國博鎮館之寶
    這件文物就是來自3000年前的西周大盂鼎,其實西周大盂鼎就是西周的一種炊器,高101.9釐米,口徑77.8釐米,重153.5千克,而且關鍵上面還有令專家們瘋狂的291字銘文,為此西周大盂鼎那絕對是國寶中的國寶,如今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哦!可是西周大盂鼎的經歷也是非常的坎坷,一度流落到了許多人的手中。
  • 央視《國家寶藏》即將開播,上海博物館3件鎮館之寶入選
    在《國家寶藏》11月27日的開播儀式上,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宣布了選自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的27件入圍國寶名單:故宮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各種釉彩大瓶;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商鞅方升、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南京博物院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坤輿萬國全圖;湖南省博物館的皿方罍、辛追墓T形帛畫、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 山大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有哪些「鎮館之寶」?
    仙人臺遺址出土的編鐘和禮器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全國高校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山大博物館從國家二級博物館躋身一級博物館僅用時兩年,哪些過人之處讓它成為全國「唯一」?這裡有哪些值得細數的「鎮館之寶」?普通市民如何才能一睹其風採?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1951年7月26日,潘達於將大克鼎、大孟鼎歸還給了上海博物館。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克鼎始終是上海博物館的重器、鎮館之寶。西周大克鼎,又稱克鼎、膳夫克鼎 ,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窖藏。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提前看看12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過過癮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但陶鷹鼎的來頭可大了,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在1993年還曾被來華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出來,代表中國出境參加申奧國家文化展。這件文物實在是太珍貴了,2002年它就位列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行列。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上海博物館的寶藏
    cctv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寶貝很多,其他博物館的鎮館是十來件,它有一百多件,而且上博的青銅器要麼是私人收藏捐贈要麼是自己花錢從海外購入,和本土的博物館也沒啥瓜葛。上海博物館這次來的文物最值得說的是由易烊千璽守護的大克鼎,以及它的姐妹大盂鼎。上博的展館造型靈感來源就是大克鼎,大克鼎是青銅轉變期的典型代表,鼎身飾有大量龍紋和獸面紋,三足開始往西周獸蹄型演化,在清朝末年就跟大盂鼎、毛公鼎並稱「海內三寶」,也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止2019年註冊博物館就有3410個。截止2018年,博物館文物藏品共計37540740套/件。中國人也尊重歷史,尊重知識,下圖為近五年博物館參觀人數統計:圖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博物館裡藏品那麼多。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_時政_中國西藏網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博物館大比拼,你最中意哪家鎮館之寶?
    它的「鎮館之寶」是什麼?你最喜歡的文物是哪一件?快跟著風物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精美的 「鎮館之寶」 吧!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屬於祭祀用品。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此器形體的端莊典雅無與倫比: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於靜,被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不論是大博物館也好,還是小博物館也罷,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鎮館之寶,當然,雖然同樣是鎮館之寶,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跟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提並論的。比如說縣市級的博物館,能有一件二級文物都算是很了不起了,而對於那些省級以上的大型博物館來說,能被稱作鎮館之寶的文物,最起碼都是國寶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