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0-12-20 九年一紀

1951年7月26日,潘達於將大克鼎、大孟鼎歸還給了上海博物館。

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克鼎始終是上海博物館的重器、鎮館之寶。西周大克鼎,又稱克鼎、膳夫克鼎 ,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窖藏。

通高93.1釐米,口徑75.6釐米,腹徑74.9釐米,腹深43釐米,重201.5公斤。鼎口有大型雙立耳,口沿微斂,方唇寬沿,腹略鼓而垂,稱斂口侈腹。鼎足著地點比上端略寬大,重心略向外偏。

關於大克鼎,流傳著這樣幾代人共同保護大克鼎的一個故事。

西周大克鼎於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的一處窖藏。出土後,首先被柯姓天津人買下,潘祖蔭又從柯氏手裡購得,成為大克鼎的主人。潘祖蔭死後,其弟將此鼎運回蘇州老家供放。民國初年,曾有美國人以巨款求購,被潘氏後人斷然拒絕,視之為傳家之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國民黨當局在蘇州新建一幢大樓。黨國大員忽發奇想,要在大樓落成後以紀念為名辦一展覽會,邀潘家以大鼎參展,以圖無限期佔有大鼎。然此拙劣伎倆為潘氏識破,婉言拒絕了參展。新中國成立後,潘達於將此鼎捐獻給國家

西周大克鼎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重要文獻,對於研究西周時期的職官、禮儀、土地制度等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銘文中的年號,對於歷史學家準確確定西周時期的歷史年代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相關焦點

  • 各大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哪家強
    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萬曆孝靖皇后九龍九鳳嵌珠寶點翠鳳冠北京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天津博物館鎮館之寶: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晉王獻之行草《鴨頭丸貼》重慶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烏楊石闕
  • 夜遊上海:14座博物館與它們「鎮館之寶」的故事
    這131座博物館中,有的記錄了上海的城市發展,有的紀念名人,有的則記錄了重大歷史事件。7月到9月,上海14家博物館將在特定時間實施舉行夜展,1個文物故事1座博物館,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些「鎮館之寶」與博物館背後的故事。
  • 聽見博物館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意外回歸的王羲之《上虞帖》
    聽見博物館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意外回歸的王羲之《上虞帖》 2020-07-11 17:25: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任何一個博物館裡都會有一件最珍貴的藏品,這件藏品就會被人們稱作「鎮館之寶」,到底什麼樣的物品才能被稱為鎮館之寶呢?它的歷史價值真的比其他物品要高嗎?有一個博物館裡,鎮館之寶竟然是一張「拉肚子」的請假條,那麼這張紙到底有什麼歷史價值呢?
  • 聽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王羲之《行草書秋月帖》
    央廣網上海7月14日報導(記者周洪 林馥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兩天,我們走近了「書聖」王羲之因為肚子痛,無法赴約而寫下的「請假條」《上虞帖》。今天,我們再次跟著總臺央廣記者周洪、林馥榆走進上海博物館,走近出自王羲之的另一件鎮館之寶《行草書秋月帖》,聽聽他和江南的故事。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這個粗糙的嘟嚕瓶,為何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因有些想不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博物館展出的文物都應該是精美至極的,尤其是被譽為「鎮館之寶」的文物更應該是精品之作,但實際上也有一些文物並不驚豔,不過它們卻有著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意義。比如,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嘟嚕瓶,就是這樣的典型文物代表,究竟它有什麼鮮為人知的奧秘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圖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博物館裡藏品那麼多。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01故宮博物院——《遊春圖》不同於其他人會把《清明上河圖》、春秋蓮鶴方壺等世人皆知的文物當作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2018年12月22日 14:22  來源:廣西新聞網        廣西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101號雲雷紋大銅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被譽為「銅鼓王」。侯宇寧攝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  本文我們約請姜松老師為全國廣大讀者推薦「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圖文很長,不能一口氣讀完,讀者可慢慢品味。  對於熱愛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朋友們,利用世界各大博物館資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四大鎮館之寶:上海從垃圾堆撿,安徽是冰箱,最後一個是紅燒肉!
    四大鎮館之寶:上海從垃圾堆撿,安徽是冰箱,最後一個是紅燒肉!一、《上虞帖》。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海文物清理小組的人員在倉庫中清理書畫,偶然從垃圾堆撿到的《上虞帖》,差點就失去珍貴的文物。二、吳王光鑑。
  • 「鎮館之寶」英語怎麼說?
    「鎮館之寶」英語怎麼說?[ 2010-05-18 11:28 ]本次世博會中國館中展出了許多國家級珍品文物,都是由各地博物館借出的,有些還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館副館長近日透露,即將展出比《清明上河圖》級別更高的國寶。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5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 宮廷「廚師長」秘聞一塊祭肉也能平天下?」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與大孟鼎、毛公鼎並稱為「海內青銅器三寶」。作為一個西周時期的禮器,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_時政_中國西藏網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作品,生動地記錄了北宋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鎮館之寶: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缸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左繪有鸛鳥一隻,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圓睜,口含一條大魚;右繪一把石斧,斧頭捆綁在豎立的木棒上端。